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2课《回延安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2课《回延安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5 16:07:45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2课《回延安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疏朗(shū) 焚身(fén) 归省(xǐnɡ) 亢奋(kànɡ)
B.闭塞(sài) 严峻(jùn) 乡绅(shēn) 瞳仁(tónɡ)
C.褪色(tuì) 羁绊(pàn) 争讼(sònɡ) 怅惘(wǎnɡ)
D.糜子(méi) 嘱咐(zhǔ) 磅礴(pánɡ) 冗杂(lǒnɡ)
【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B.“塞”应读作“sè”;
C.“绊”应读作“bàn”;
D.“冗”应读作“rǒnɡ”。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注意常见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注意区别形近字的读音时不能完全依据形声字的“声旁”。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欺侮 照例 油馍 朦胧 茂腾腾
B.怠慢 领域 瞳仁 静穆 闹嚷嚷
C.震撼 恬静 思慕 宽慰 马前卒
D.辐射 缭原 踊跃 偏僻 羊羔羔
【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掌握程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更要注意根据积累做出判断。
ABC:正确,
D.错误。“缭原”的准确书写为“燎原”。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书写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随着管理人员的一声吆喝,热闹的讨价还价声戛然而止。
B.国庆节当天,由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客运段担当乘务的G1226次列车张灯结彩,一片欢声笑语。
C.《人民日报》对于黄渤的《一出好戏》给出了“知难而上,值得深思,潸然泪下,精彩”这14个字的评价,可谓意味深长。
D.2018年10月11~12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巴拿马城,飓风“迈克尔”席卷当地,大秀威力,街头一片狼藉,令人叹为观止。
【答案】D
【知识点】褒贬色彩辨析
【解析】【分析】D.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用在句中感彩不恰当。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准确理解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从成语的含义、对象、程度、范围、感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
4.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
A.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夸张)
B.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比喻、排比)
C.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拟人)
D.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拟人、对比)
【答案】B
【知识点】比喻;排比
【解析】【分析】B项句子运用了比喻和反复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能力。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对偶、反复、顶真等。在学习中要了解这些修辞方法的特点,准确辨别这些修辞方法,并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是最常见的,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有相似点的两种事物。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B.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C.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D.村边社戏台下响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跪堂谱、“司马懿探山”。
【答案】D
【知识点】顿号;逗号;分号;引号
【解析】【分析】顿号(、)用在并列词语之间,而D项,“闹嚷嚷的观众”“花生蓝”“冰糖葫芦”以及“小丑花脸”“跪堂谱”“’司马懿探山’”不属于并列词语,因此他们之间不应该用顿号(、),而应该用逗号(,),“冰糖葫芦”后应该用分号(;),因为前后是两个并列的分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做此类的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做题时可以用反选排除法。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港珠澳大桥开通以来,珠海交警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大队实施24小时勤务模式,全力维护交通安全畅通。
B.《西安市控制吸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及相关公共场所的室外区域将禁止全面吸烟。
C.随着留学生人数的逐年攀升和国内吸引人才政策的不断推出,使我们相信,海外学子归国潮将会持续相当长的时期。
D.“新业态赋能新时代——2018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论坛”在苏州相城高铁新城举行,“人民网”总裁叶蓁蓁致辞并出席。
【答案】A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B.“全面”调到“禁止”前面;
C.删去“随着”或“使”;
D.“致辞”与“出席”位置互换。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7.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
②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
③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
④端午节,是入夏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⑤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
A.④①⑤②③ B.⑤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⑤③ D.②③④⑤①
【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细读内容可知:本题根据“端午节总述→端午节的起源与发展(内蕴随时代发展不断的增加)”的逻辑顺序来进行判断。
④中“端午节,是…”,点出句子中心引起了话题,可作为第一句;
①“关于他的起源”体现了句意衔接的紧密,可作为第二句;
⑤“汉魏以后”体现了分析过程语意衔接紧密,可作为第三句;
②可通过读能确认与上一句衔接紧密,可作为第四句;
③句句意的总结的意味,可作为末句,
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④①⑤②③
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8.文学常识填空。
①《回延安》选自《   》,作者贺敬之是当代   、   家。诗集有《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文学剧本《   》(与丁毅等人合作)。
②《回延安》中以动作表现亲人重逢时的喜悦和激动的句子是:   ,   。
【答案】贺敬之诗选;诗人;剧作;白毛女;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怀
【知识点】近代文学;回延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内容涉及作家、作品及对作品的理解。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平时学习时,应多加积累,既要记得准,还要记得牢。
9.下面是《做人》这首小诗的前两节,请顺着文意续写一节。
做花一样的人/不一定艳丽娇媚/但必须芬芳四溢
做树一样的人/不一定枝繁叶茂/但务必秀颀挺拔
【答案】做山一样的人/不一定高大巍峨/但定要庄重挺立;做水一样的人/不一定波澜壮阔/但必定清澈明净。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回延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诗要注意句式一致“做……一样的人,不一定……但必须……”比喻恰当,内容连贯。
【点评】仿写句子须对例句从内容、句式、修辞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所写句子要合情合理。
二、阅读理解
10.阅读诗歌《回延安》一二节,回答问题。
(1)赏析诗歌第一节中一连串的动词“抓”“贴”“搂”“扑”的表达效果。
(2)“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这两句写出了诗人临近延安时怎样的心情?
(3)“亲山亲水有亲人”一句连用三个“亲”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4)你怎样理解“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这一比喻的作用?
【答案】(1)这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抓”原指手指聚拢,使物体固定在手中,这里有紧握不放之意。“贴”有紧挨的意思,这里表现了诗人与延安的亲密无间和诗人珍爱延安土地的强烈感情。“搂”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这就更加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激动。“一头扑在亲人怀”中的“扑”字,更体现出“情动于中而行于外”,这些外在的动作,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情感,表达了诗人见到延安亲人时的极度兴奋、喜悦。
(2)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
(3)突出了诗人与延安的亲密感情。
(4)是延安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这一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延安人民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动作描写;反复;比兴;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1)诗人“抓”“贴”的是延安的土,“搂”的是延安的宝塔山,“扑”的是延安亲人的胸怀,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终于回到了做梦都想回到的延安,今天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内容非常的喜悦、激动。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2)结合语境分析,诗人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延安,内心非常的激动和兴奋,而“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就非常生动地表现了诗人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而“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因为延安地处黄土高原,经常会有风沙,诗人说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是对灰尘的恳求,意思是我要好好地看看延安的山水,看看延安的一草一木,其实还是表达诗人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
(3)连用三个“亲”,山是亲的,水是亲的,人也是亲的,诗人与延安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与延安的人们关系都是那么亲密,连用三个“亲”,强调了诗人与延安的这种感情。
(4)“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表达了羊羔对母羊的感恩之情,“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这里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以“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引出“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并且还把我比作羊羔羔,把延安比作是母羊,表达了诗人对延安人民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故答案为:⑴ 这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抓”原指手指聚拢,使物体固定在手中,这里有紧握不放之意。“贴”有紧挨的意思,这里表现了诗人与延安的亲密无间和诗人珍爱延安土地的强烈感情。“搂”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这就更加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激动。“一头扑在亲人怀”中的“扑”字,更体现出“情动于中而行于外”,这些外在的动作,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情感,表达了诗人见到延安亲人时的极度兴奋、喜悦。
⑵ 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
⑶ 突出了诗人与延安的亲密感情。
⑷ 是延安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这一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延安人民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点评】⑴此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要我们赏析的词语,要么是运用修辞、要么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一定要认真通读全文,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根据题中已有内容,确定答题范围,细读相关语句,抓住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⑶ 本题考查对反复修辞的赏析能力。反复是一种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一遍一遍地重复个别词语或句子,以达到强调的目的。
⑷ 本题考查赏析比兴修辞的能力。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后文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11.这首诗歌采用“信天游”形式,也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仿照示例,试举一例并简析“比兴”的特点。
[示例]“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这句诗以“羊羔吃奶”起兴,比喻延安对“我”的养育之恩,表达出“我”对延安母亲的眷恋、感激之情。
【答案】示例一:“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这句诗以“树”起兴,比喻“我”和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乡亲的血肉关系,表明了延安对“我”的培养之恩。示例二:“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上句起兴,又兼具描写环境的作用,写出了陕北的风土人情,表达了“我”对延安母亲永不泯灭的真情。
【知识点】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仿写和赏析。“比兴”是《诗》六义中“比”和“兴”的并称。比,以彼物比此物,即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从诗中举出一个运用比兴 手法的句子,分析怎样比喻,怎样起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故答案为:示例一:“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这句诗以“树”起兴,比喻“我”和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乡亲的血肉关系,表明了延安对“我”的培养之恩。示例二:“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上句起兴,又兼具描写环境的作用,写出了陕北的风土人情,表达了“我”对延安母亲永不泯灭的真情。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仿写和赏析。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12.你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样的民俗民风?请写一个片段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家乡的民俗民风。(200字左右)
【答案】【参考例文】
我的故乡在浙江诸暨,那里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山明水秀的故乡哺育出热情好客的故乡人。
客人——不管是远来的,还是同村的,一进门,主人就会立刻为你沏上一杯清茶,并拿出瓜果,坐下来和你亲切地叙谈。客人刚品了几口茶,一碗热气腾腾的点心就端了上来。清茶、瓜果、点心,这是乡亲们待客的“三部曲”,是历来遵循的风俗。当然,其中的道道儿还远不止这些。就拿第一杯茶来说吧,听父亲说,第一杯茶不能太满,主人必须用双手送到客人手里。喝了三四杯茶后,要主动为客人换茶叶。
为了表示热情,还可以在妇女和儿童的茶杯里放适量的白糖等。总之,只要你来做客,就一定能体会到什么叫“宾至如归”。
【知识点】文化特色;回延安
【解析】【分析】要想向大家介绍家乡的民俗民风,首先应从自己最熟悉的民俗民风入手,了解家乡民俗的文化。可以从特色饮食、建筑、文化娱乐、传统文化等角度去写。重点要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
【点评】民风民俗,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作为民族的一分子,我们完全有义务去了解这些内容。要解答这类题目,平时就应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对日常生活中的民俗文化多了解多感受,增加文化积累。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延安,我把你追寻
祁念曾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阳光。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1)“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这几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的题目是“延安,我把你追寻”,通读全诗后,你认为诗人追寻的是什么?
(3)请仿照“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阳光”,写两个句子。
【答案】(1)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用最有代表性的几个事物来描写延安,使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之情更突出、更强烈。
(2)诗人追寻的是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军民一体、党群一家的团结精神,是顶天立地、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是信念、理想、温暖、光明。
(3)示例:像五彩缤纷的太阳花,/在追寻火热的太阳;/像衔着橄榄枝的白鸽,/在追寻和平和阳光。
【知识点】感悟现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比喻;排比
【解析】【分析】(1)这句话把四个句式相同,语意相关的的句子排列在一起,构成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追寻你”用了四次,又构成反复,起到强调作用。作者所要追寻的分别是: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这几个都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是延安和延安精神的象征。因此这里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使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之情更突出、更强烈。
(2)从“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可以看出诗人追寻的是延安精神,从“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可以看出这种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军民一体、党群一家的团结精神,是顶天立地、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是信念、理想、温暖、光明。
(3)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阳光”,这句话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燕子追寻春光,小树追寻雨露和阳光,春光是燕子追寻的目标和理想,雨露和阳光是小树追寻的目标和理想。因此仿写的时候要运用比喻的修辞,还要注意喻体追寻的对象,另外,语言要精炼,形象。
故答案为:⑴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用最有代表性的几个事物来描写延安,使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之情更突出、更强烈。
⑵ 诗人追寻的是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军民一体、党群一家的团结精神,是顶天立地、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是信念、理想、温暖、光明。
⑶ 示例:像五彩缤纷的太阳花,/在追寻火热的太阳;/像衔着橄榄枝的白鸽,/在追寻和平和阳光。
【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比喻修辞手法的能力。比喻句就是打比方,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⑵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方法是:①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②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③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⑶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仿写”题要四注意:①话题:是沿用原来话题,还是变换话题。②修辞:题干对修辞有无限制,例句使用了何种修辞。③句式:主要审清例句是单句还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属何种复句,仿写句子要与例句尽最大可能保持一致。④内容:例句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何内在联系,这对仿写句的内容隐含了哪些要求。如果是仿写语段的某一部分,续写语段,那就要求仿写句不仅要与被仿写部分在句式结构、思想内容等。
三、综合运用
14.学习《回延安》这首诗后,班级拟开展一次以“继承前辈遗志,感受延安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请仿照示例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开展“感受延安精神”诗歌朗诵会
活动形式二:   
活动形式三:   
(3)关于“继承前辈遗志,感受延安精神”,你有哪些感悟?请谈谈。
【答案】(1)(示例)追思革命前辈奋斗历史,感悟延安精神丰富内蕴。
(2)举办以“歌颂延安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比赛;举办以“牢记革命传统”为主题的报告会
(3)(示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困难很多,不仅要面对艰难的形势、困难的生活,甚至还要在党的事业与家庭、亲人乃至生命之间进行抉择。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因为怀揣着实现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才能坚定信念,前赴后继,不计个人得失,在困难的环境下,依然义无反顾,投身于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在今天这样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我们应该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更加努力、积极地工作、学习。
【知识点】活动设计;见解表述;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1)要围绕活动主题设计宣传标语。(2)参考活动形式一,活动可以是征文比赛、主题报告会、合唱比赛等,只要符合主题,适合在初中学生中开展即可。(3)可以阐释延安精神,围绕如何继承遗志,如何为国家、民族做出自己的贡献谈感悟。
故答案为:⑴ 追思革命前辈奋斗历史,感悟延安精神丰富内蕴。
⑵1、举办以“歌颂延安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比赛
2、举办以“牢记革命传统”为主题的报告会
⑶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困难很多,不仅要面对艰难的形势、困难的生活,甚至还要在党的事业与家庭、亲人乃至生命之间进行抉择。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因为怀揣着实现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才能坚定信念,前赴后继,不计个人得失,在困难的环境下,依然义无反顾,投身于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在今天这样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我们应该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更加努力、积极地工作、学习。
【点评】⑴ 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⑵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对于设计活动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平时掌握的几种常见的主题活动中做出选择即可。只是需要在表达时注意考题对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
⑶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依据材料表达感想,作答时,一定要紧紧围绕材料中的某些关键词语来表达,有必要在答案中出现材料中的一些关键字词,表达时,语意要清晰连贯,不能有语病。
15.为下面小题选择正确一项
(1)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________定宝塔山。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________在亲人怀。
A.抱 扑 B.搂 靠 C.绕 扎 D.搂 扑
(2)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条条街道________②一座座楼房________
③一盏盏电灯________④一排排绿树________
A.①披彩虹 ②亮又明 ③宽又平 ④迎春风
B.①亮又明 ②披彩虹 ③宽又平 ④迎春风
C.①宽又平 ②迎春风 ③亮又明 ④披彩虹
D.①宽又平 ②披彩虹 ③亮又明 ④迎春风
【答案】(1)D
(2)D
【知识点】词义理解;词语的使用(搭配);回延安
【解析】【分析】(1)“双手接定宝塔山”“满窑里围得不透风”等等,高耸入云的宝塔山怎么楼得过来呢?满窑里真的被人围得一点风也透不进吗?这样写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热爱延安、热爱延安亲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延安人民热烈欢迎诗人的真挚情景。
(2)如“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此处极言延安发展变化后的崭新面貌。
故答案为:(1)D
(2)D
【点评】全诗开头第一部分中选用了一连串的动词:“抓”“贴”“搂”“扑”,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用“抓”而不用“捧”,用“贴”而不用“放”,“抓”,原指手指聚拢,使物体固定在手中。这里有紧握不放之意;“贴”紧挨的意思,这里表现诗人对延安的亲密无间和诗人珍爱延安土地的强烈感情。“抱”和“ 搂”都有以手臂围住的意思,但不用“抱”而用“搂”,是因为“搂”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这就更加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激动。至于“一头扑在亲人怀”中的“扑”字,更体现出“情动于中而行于外”,这些外在的动作,揭示了作者的内心,表达出诗人见到延安亲人时的极度兴奋、喜悦。
1 / 1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2课《回延安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疏朗(shū) 焚身(fén) 归省(xǐnɡ) 亢奋(kànɡ)
B.闭塞(sài) 严峻(jùn) 乡绅(shēn) 瞳仁(tónɡ)
C.褪色(tuì) 羁绊(pàn) 争讼(sònɡ) 怅惘(wǎnɡ)
D.糜子(méi) 嘱咐(zhǔ) 磅礴(pánɡ) 冗杂(lǒnɡ)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欺侮 照例 油馍 朦胧 茂腾腾
B.怠慢 领域 瞳仁 静穆 闹嚷嚷
C.震撼 恬静 思慕 宽慰 马前卒
D.辐射 缭原 踊跃 偏僻 羊羔羔
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随着管理人员的一声吆喝,热闹的讨价还价声戛然而止。
B.国庆节当天,由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客运段担当乘务的G1226次列车张灯结彩,一片欢声笑语。
C.《人民日报》对于黄渤的《一出好戏》给出了“知难而上,值得深思,潸然泪下,精彩”这14个字的评价,可谓意味深长。
D.2018年10月11~12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巴拿马城,飓风“迈克尔”席卷当地,大秀威力,街头一片狼藉,令人叹为观止。
4.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
A.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夸张)
B.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比喻、排比)
C.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拟人)
D.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拟人、对比)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B.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C.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D.村边社戏台下响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跪堂谱、“司马懿探山”。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港珠澳大桥开通以来,珠海交警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大队实施24小时勤务模式,全力维护交通安全畅通。
B.《西安市控制吸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及相关公共场所的室外区域将禁止全面吸烟。
C.随着留学生人数的逐年攀升和国内吸引人才政策的不断推出,使我们相信,海外学子归国潮将会持续相当长的时期。
D.“新业态赋能新时代——2018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论坛”在苏州相城高铁新城举行,“人民网”总裁叶蓁蓁致辞并出席。
7.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
②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
③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
④端午节,是入夏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⑤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
A.④①⑤②③ B.⑤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⑤③ D.②③④⑤①
8.文学常识填空。
①《回延安》选自《   》,作者贺敬之是当代   、   家。诗集有《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文学剧本《   》(与丁毅等人合作)。
②《回延安》中以动作表现亲人重逢时的喜悦和激动的句子是:   ,   。
9.下面是《做人》这首小诗的前两节,请顺着文意续写一节。
做花一样的人/不一定艳丽娇媚/但必须芬芳四溢
做树一样的人/不一定枝繁叶茂/但务必秀颀挺拔
二、阅读理解
10.阅读诗歌《回延安》一二节,回答问题。
(1)赏析诗歌第一节中一连串的动词“抓”“贴”“搂”“扑”的表达效果。
(2)“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这两句写出了诗人临近延安时怎样的心情?
(3)“亲山亲水有亲人”一句连用三个“亲”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4)你怎样理解“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这一比喻的作用?
11.这首诗歌采用“信天游”形式,也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仿照示例,试举一例并简析“比兴”的特点。
[示例]“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这句诗以“羊羔吃奶”起兴,比喻延安对“我”的养育之恩,表达出“我”对延安母亲的眷恋、感激之情。
12.你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样的民俗民风?请写一个片段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家乡的民俗民风。(200字左右)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延安,我把你追寻
祁念曾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阳光。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1)“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这几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的题目是“延安,我把你追寻”,通读全诗后,你认为诗人追寻的是什么?
(3)请仿照“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阳光”,写两个句子。
三、综合运用
14.学习《回延安》这首诗后,班级拟开展一次以“继承前辈遗志,感受延安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请仿照示例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开展“感受延安精神”诗歌朗诵会
活动形式二:   
活动形式三:   
(3)关于“继承前辈遗志,感受延安精神”,你有哪些感悟?请谈谈。
15.为下面小题选择正确一项
(1)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________定宝塔山。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________在亲人怀。
A.抱 扑 B.搂 靠 C.绕 扎 D.搂 扑
(2)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条条街道________②一座座楼房________
③一盏盏电灯________④一排排绿树________
A.①披彩虹 ②亮又明 ③宽又平 ④迎春风
B.①亮又明 ②披彩虹 ③宽又平 ④迎春风
C.①宽又平 ②迎春风 ③亮又明 ④披彩虹
D.①宽又平 ②披彩虹 ③亮又明 ④迎春风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B.“塞”应读作“sè”;
C.“绊”应读作“bàn”;
D.“冗”应读作“rǒnɡ”。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注意常见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注意区别形近字的读音时不能完全依据形声字的“声旁”。
2.【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掌握程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更要注意根据积累做出判断。
ABC:正确,
D.错误。“缭原”的准确书写为“燎原”。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书写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3.【答案】D
【知识点】褒贬色彩辨析
【解析】【分析】D.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用在句中感彩不恰当。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准确理解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从成语的含义、对象、程度、范围、感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
4.【答案】B
【知识点】比喻;排比
【解析】【分析】B项句子运用了比喻和反复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能力。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对偶、反复、顶真等。在学习中要了解这些修辞方法的特点,准确辨别这些修辞方法,并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是最常见的,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有相似点的两种事物。
5.【答案】D
【知识点】顿号;逗号;分号;引号
【解析】【分析】顿号(、)用在并列词语之间,而D项,“闹嚷嚷的观众”“花生蓝”“冰糖葫芦”以及“小丑花脸”“跪堂谱”“’司马懿探山’”不属于并列词语,因此他们之间不应该用顿号(、),而应该用逗号(,),“冰糖葫芦”后应该用分号(;),因为前后是两个并列的分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做此类的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做题时可以用反选排除法。
6.【答案】A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B.“全面”调到“禁止”前面;
C.删去“随着”或“使”;
D.“致辞”与“出席”位置互换。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7.【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细读内容可知:本题根据“端午节总述→端午节的起源与发展(内蕴随时代发展不断的增加)”的逻辑顺序来进行判断。
④中“端午节,是…”,点出句子中心引起了话题,可作为第一句;
①“关于他的起源”体现了句意衔接的紧密,可作为第二句;
⑤“汉魏以后”体现了分析过程语意衔接紧密,可作为第三句;
②可通过读能确认与上一句衔接紧密,可作为第四句;
③句句意的总结的意味,可作为末句,
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④①⑤②③
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8.【答案】贺敬之诗选;诗人;剧作;白毛女;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怀
【知识点】近代文学;回延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内容涉及作家、作品及对作品的理解。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平时学习时,应多加积累,既要记得准,还要记得牢。
9.【答案】做山一样的人/不一定高大巍峨/但定要庄重挺立;做水一样的人/不一定波澜壮阔/但必定清澈明净。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回延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诗要注意句式一致“做……一样的人,不一定……但必须……”比喻恰当,内容连贯。
【点评】仿写句子须对例句从内容、句式、修辞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所写句子要合情合理。
10.【答案】(1)这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抓”原指手指聚拢,使物体固定在手中,这里有紧握不放之意。“贴”有紧挨的意思,这里表现了诗人与延安的亲密无间和诗人珍爱延安土地的强烈感情。“搂”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这就更加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激动。“一头扑在亲人怀”中的“扑”字,更体现出“情动于中而行于外”,这些外在的动作,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情感,表达了诗人见到延安亲人时的极度兴奋、喜悦。
(2)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
(3)突出了诗人与延安的亲密感情。
(4)是延安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这一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延安人民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动作描写;反复;比兴;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1)诗人“抓”“贴”的是延安的土,“搂”的是延安的宝塔山,“扑”的是延安亲人的胸怀,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终于回到了做梦都想回到的延安,今天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内容非常的喜悦、激动。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2)结合语境分析,诗人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延安,内心非常的激动和兴奋,而“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就非常生动地表现了诗人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而“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因为延安地处黄土高原,经常会有风沙,诗人说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是对灰尘的恳求,意思是我要好好地看看延安的山水,看看延安的一草一木,其实还是表达诗人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
(3)连用三个“亲”,山是亲的,水是亲的,人也是亲的,诗人与延安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与延安的人们关系都是那么亲密,连用三个“亲”,强调了诗人与延安的这种感情。
(4)“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表达了羊羔对母羊的感恩之情,“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这里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以“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引出“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并且还把我比作羊羔羔,把延安比作是母羊,表达了诗人对延安人民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故答案为:⑴ 这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抓”原指手指聚拢,使物体固定在手中,这里有紧握不放之意。“贴”有紧挨的意思,这里表现了诗人与延安的亲密无间和诗人珍爱延安土地的强烈感情。“搂”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这就更加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激动。“一头扑在亲人怀”中的“扑”字,更体现出“情动于中而行于外”,这些外在的动作,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情感,表达了诗人见到延安亲人时的极度兴奋、喜悦。
⑵ 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
⑶ 突出了诗人与延安的亲密感情。
⑷ 是延安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这一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延安人民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点评】⑴此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要我们赏析的词语,要么是运用修辞、要么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一定要认真通读全文,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根据题中已有内容,确定答题范围,细读相关语句,抓住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⑶ 本题考查对反复修辞的赏析能力。反复是一种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一遍一遍地重复个别词语或句子,以达到强调的目的。
⑷ 本题考查赏析比兴修辞的能力。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后文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11.【答案】示例一:“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这句诗以“树”起兴,比喻“我”和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乡亲的血肉关系,表明了延安对“我”的培养之恩。示例二:“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上句起兴,又兼具描写环境的作用,写出了陕北的风土人情,表达了“我”对延安母亲永不泯灭的真情。
【知识点】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仿写和赏析。“比兴”是《诗》六义中“比”和“兴”的并称。比,以彼物比此物,即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从诗中举出一个运用比兴 手法的句子,分析怎样比喻,怎样起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故答案为:示例一:“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这句诗以“树”起兴,比喻“我”和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乡亲的血肉关系,表明了延安对“我”的培养之恩。示例二:“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上句起兴,又兼具描写环境的作用,写出了陕北的风土人情,表达了“我”对延安母亲永不泯灭的真情。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仿写和赏析。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12.【答案】【参考例文】
我的故乡在浙江诸暨,那里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山明水秀的故乡哺育出热情好客的故乡人。
客人——不管是远来的,还是同村的,一进门,主人就会立刻为你沏上一杯清茶,并拿出瓜果,坐下来和你亲切地叙谈。客人刚品了几口茶,一碗热气腾腾的点心就端了上来。清茶、瓜果、点心,这是乡亲们待客的“三部曲”,是历来遵循的风俗。当然,其中的道道儿还远不止这些。就拿第一杯茶来说吧,听父亲说,第一杯茶不能太满,主人必须用双手送到客人手里。喝了三四杯茶后,要主动为客人换茶叶。
为了表示热情,还可以在妇女和儿童的茶杯里放适量的白糖等。总之,只要你来做客,就一定能体会到什么叫“宾至如归”。
【知识点】文化特色;回延安
【解析】【分析】要想向大家介绍家乡的民俗民风,首先应从自己最熟悉的民俗民风入手,了解家乡民俗的文化。可以从特色饮食、建筑、文化娱乐、传统文化等角度去写。重点要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
【点评】民风民俗,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作为民族的一分子,我们完全有义务去了解这些内容。要解答这类题目,平时就应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对日常生活中的民俗文化多了解多感受,增加文化积累。
13.【答案】(1)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用最有代表性的几个事物来描写延安,使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之情更突出、更强烈。
(2)诗人追寻的是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军民一体、党群一家的团结精神,是顶天立地、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是信念、理想、温暖、光明。
(3)示例:像五彩缤纷的太阳花,/在追寻火热的太阳;/像衔着橄榄枝的白鸽,/在追寻和平和阳光。
【知识点】感悟现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比喻;排比
【解析】【分析】(1)这句话把四个句式相同,语意相关的的句子排列在一起,构成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追寻你”用了四次,又构成反复,起到强调作用。作者所要追寻的分别是: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这几个都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是延安和延安精神的象征。因此这里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使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之情更突出、更强烈。
(2)从“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可以看出诗人追寻的是延安精神,从“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可以看出这种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军民一体、党群一家的团结精神,是顶天立地、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是信念、理想、温暖、光明。
(3)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阳光”,这句话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燕子追寻春光,小树追寻雨露和阳光,春光是燕子追寻的目标和理想,雨露和阳光是小树追寻的目标和理想。因此仿写的时候要运用比喻的修辞,还要注意喻体追寻的对象,另外,语言要精炼,形象。
故答案为:⑴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用最有代表性的几个事物来描写延安,使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之情更突出、更强烈。
⑵ 诗人追寻的是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军民一体、党群一家的团结精神,是顶天立地、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是信念、理想、温暖、光明。
⑶ 示例:像五彩缤纷的太阳花,/在追寻火热的太阳;/像衔着橄榄枝的白鸽,/在追寻和平和阳光。
【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比喻修辞手法的能力。比喻句就是打比方,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⑵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方法是:①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②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③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⑶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仿写”题要四注意:①话题:是沿用原来话题,还是变换话题。②修辞:题干对修辞有无限制,例句使用了何种修辞。③句式:主要审清例句是单句还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属何种复句,仿写句子要与例句尽最大可能保持一致。④内容:例句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何内在联系,这对仿写句的内容隐含了哪些要求。如果是仿写语段的某一部分,续写语段,那就要求仿写句不仅要与被仿写部分在句式结构、思想内容等。
14.【答案】(1)(示例)追思革命前辈奋斗历史,感悟延安精神丰富内蕴。
(2)举办以“歌颂延安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比赛;举办以“牢记革命传统”为主题的报告会
(3)(示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困难很多,不仅要面对艰难的形势、困难的生活,甚至还要在党的事业与家庭、亲人乃至生命之间进行抉择。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因为怀揣着实现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才能坚定信念,前赴后继,不计个人得失,在困难的环境下,依然义无反顾,投身于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在今天这样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我们应该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更加努力、积极地工作、学习。
【知识点】活动设计;见解表述;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1)要围绕活动主题设计宣传标语。(2)参考活动形式一,活动可以是征文比赛、主题报告会、合唱比赛等,只要符合主题,适合在初中学生中开展即可。(3)可以阐释延安精神,围绕如何继承遗志,如何为国家、民族做出自己的贡献谈感悟。
故答案为:⑴ 追思革命前辈奋斗历史,感悟延安精神丰富内蕴。
⑵1、举办以“歌颂延安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比赛
2、举办以“牢记革命传统”为主题的报告会
⑶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困难很多,不仅要面对艰难的形势、困难的生活,甚至还要在党的事业与家庭、亲人乃至生命之间进行抉择。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因为怀揣着实现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才能坚定信念,前赴后继,不计个人得失,在困难的环境下,依然义无反顾,投身于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在今天这样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我们应该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更加努力、积极地工作、学习。
【点评】⑴ 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⑵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对于设计活动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平时掌握的几种常见的主题活动中做出选择即可。只是需要在表达时注意考题对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
⑶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依据材料表达感想,作答时,一定要紧紧围绕材料中的某些关键词语来表达,有必要在答案中出现材料中的一些关键字词,表达时,语意要清晰连贯,不能有语病。
15.【答案】(1)D
(2)D
【知识点】词义理解;词语的使用(搭配);回延安
【解析】【分析】(1)“双手接定宝塔山”“满窑里围得不透风”等等,高耸入云的宝塔山怎么楼得过来呢?满窑里真的被人围得一点风也透不进吗?这样写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热爱延安、热爱延安亲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延安人民热烈欢迎诗人的真挚情景。
(2)如“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此处极言延安发展变化后的崭新面貌。
故答案为:(1)D
(2)D
【点评】全诗开头第一部分中选用了一连串的动词:“抓”“贴”“搂”“扑”,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用“抓”而不用“捧”,用“贴”而不用“放”,“抓”,原指手指聚拢,使物体固定在手中。这里有紧握不放之意;“贴”紧挨的意思,这里表现诗人对延安的亲密无间和诗人珍爱延安土地的强烈感情。“抱”和“ 搂”都有以手臂围住的意思,但不用“抱”而用“搂”,是因为“搂”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这就更加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激动。至于“一头扑在亲人怀”中的“扑”字,更体现出“情动于中而行于外”,这些外在的动作,揭示了作者的内心,表达出诗人见到延安亲人时的极度兴奋、喜悦。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