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PDF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PDF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1 16:09:18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高三历史考试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锆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帝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问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A
河南安阳出土商朝玉器
商朝的统治中心在河南安阳
B
北京燕国都色遗址出土西周早期的青铜器
西周时期青铜器大量用丁农业生产
山东齐国都邑临淄出土成国时期的刀、剑、
C
战国时期争莉战争更为激烈
戟、箭等兵器
湖南湘西龙山里耶古城遗址出土大量射隶
D
秦朝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
书书写的案简
2.汉武帝初期,十三部刺史为丞相属更,由“司直(丞相下属官员)督刺史”,而到汉武帝晚期,刺
史则改由御史大夫统领,甘御史中丞“督部刺史”。这一变化
A.提高了刺史的政治地位
B.折射出中枢权力的调整
C,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力度
D.旨在规范监察部门职权
3.胡饼(类似今天的烧饼)是由西域传人中原地区的烤制面食,味道香美日易于携带。魏晋时
期,无论是在大都市还是在边远乡村,胡饼都深受民众青睐。据《晋书》记载,王羲之被权臣选
为女婿时,就正躺在胡床上大嚼胡饼。据此可知,魏晋时期
A,民族交融得到加强
B.汉人胡化风气盛行
C.社会等级日渐弱化
D.外来食物占据主导
4.从唐到宋,中国古代城市完成了一个从封闭到开放的“革命性”的转轨。“坊”曾是专门的居民
区,“但大约从北米后期开始及南来前期,‘坊”已只是街、巷的雅称、别名”。唐宋城市的变化
A.反映了宋代城市管理的混乱
B.不利于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城市经济职能的增强
D.规范了城市商贸活动秩序
【高三历史第1页(共6页}】
806C
·G DONG·
5.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颜元认为,“读得书来,口会说,笔会做,都不济事,须是身上行出,才算学
问”,“学问有诸已与否,须临事方信”,“口笔之不足为凭,只能办事人可用”。这些观点
A.其有鲜明的科学实践精神
B.提得“经世致用”学风
,推动了明清社会思想转型
D.坚守“格物致知”思想
6.表1所示为19世纪80年代初%申报对当时中国招商局集股兴办企业的报道。这些报道折射出
表1
时间
评论摘要
“自(轮船)招商局开之于先,招集商股,创成大业,各商人
1882年6月13日《劝华人集股说为
亦踊跃争先,竞投股分”
〔投资者)“视公司股分皆以为奇货可居,往往一股分票出,
1882年6月25日《论赛兰格锡矿》
争先购买”
“凡屑公司,自刊发章程设局招股之后,不须一两月而股分
1883年11月1日论买卖股票之弊》
全行卖完”
A政府加强了对股份制企业的扶植
B.近代金融体系日益得到完善
C,“实业救国”得到国人热烈响应
D.更多民间资本流向近代企业
7.1919年3月,邓中夏等人组织成立了“平民教育讲演国”,并把人力车夫、产业工人作为启迪
反帝反封建觉悟的首选对象,甚至五四运动后,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还深人工矿企业,与工人
同吃同住同劳动。这表明
A.国民觉悟得到提升
R.救之路出现转向
(.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D.新型政党开始筹建
8.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着手进行海关税务人员的“国产化”。至1937年,海关各口岸的税同已
由1929年的仅8名中国人上升到有三分之一的职务由中国人担任。这一举措
A.折射出国民革命的深化
B.废除了西方列强在华特权
C,体现了民族主义的倾向
D.顺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
9.1944年9月,毛泽东认为“对敌斗争的办法,主要还是挤”,要“多打胜仗,巩固自己,挤小敌
人”,“在可能条件下,应乘虚尽量消减深人根据地内之伪军、顽军及敌军小据点,扩大根据
地”。这说明
A,敌后战场转人了反攻
B.国共间矛盾进一步激化
C.根据地急需得到凡固
[D.革命统一战线规模大
10.1979年2月,《人民日报》刊登了广东省中山县小榄公社某社员通过自主发展以养猪为主的
家庭副业,使得1978年全年家庭总收人超过10700元的事迹。之后“农民万元户”作为公开
报道的流行语在全国一度流行起来。该报道
A.旨在肯定家庭生产责任制
B.表明农民已经摆脱了贫闲
C.助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意在激发农民的政富欲望
【高三历史第2页{共6页)】
806C1
·(DONG·高三历史考试参考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春秋战国、秦朝时期杜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
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从湘西里耶秦简能够看到秦朝文字古隶书,可以看出秦朝是汉字发展的重要
阶段,故选D项;材料没有明确安阳出土玉器的品级,不能说明这些玉器为商王专有的,因此不能据此得出商
朝的统治中心在河南安阳,故排除A项:材料中北京燕国都邑遗址出土的西周早期的青铜器用途不详,不能
据此得出西周时期青铜器大量用于农业生产的结论,故排除B项:根据齐国都邑临淄出土的战国时期刀、剑、
戟、箭等兵器可得出当时兼并战争颇为激烈的结论,但诸侯争霸属于春秋时期,故排除C项。
2.B【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刺史制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材
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刺史由丞相统领改为由御史大夫统领,说明丞相失去了监察职权,反映了中枢权力的调
整,故选B项:材料中刺史隶属关系的变化,无法说明其政治地位的提高,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刺史对
地方监察力度的加强,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监察部门职权的变化,无法说明是规范职权,故排除D项。
3.A【解析】本题考查魏晋时期的民族交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
力。汉族人民喜爱胡饼,且王羲之“在胡床上大嚼胡饼”,说明汉族民众深受少数民族食物文化的影响,这是
民族交融得到加强的结果,故选A项: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融人不足以说明汉人胡化风气盛行,故排除B
项:虽然胡饼被民众普遍喜爱,但这不能说明社会等级弱化,故排除C项;胡饼只是食物中的一种,民众普遍
喜爱它,但不能说明外来食物占居主导,故排除D项。
4.C【解析】本题考查唐宋时期城市的变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
力。材料反映了坊由唐代的专门居民区变为宋的街,巷名称,说明政府放松对城市商业的控制,这有利于城
市工商业活动的开展,从而促进了城市经济职能的增强,故选C项;从严格控制城市居民到放宽城市居民的
活动,不等于城市管理的混乱,故排除A项;对城市商业控制的放松,有利于居民从事商贸活动,从而也有利
于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故排除B项;对城市居民控制放松,会导致商贸活动的市场化和碎片化,从而增加规范
城市商贸活动秩序的难度,不能据此说明规范了城市商贸活动秩序,故排除D项。
5.B【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启蒙思想,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颜
元观点中的“行”“临事”“办事”“用”等都有实践的意义,这实际上是在提侣“经世致用”学风,故选B项:虽然
材料强调学问要用到实处,但“科学”精神无法体现,故排除A项;明清时期社会思想虽有所新发展,但并没
有转型,故排除C项;“格物致知”是宋代理学所倡导的认知方法,与材料观点相反,故排除D项。
6.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早期股份制企业,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
力。据材料中的“竞投股分”“奇货可居”“不须一两月”可知,当时更多民间资本流向近代股份制企业,故选D
项;材料反映的是民间资本购买股票,而不是政府扶植股份制企业,故排除A项;近代金融体系以银行为重
要平台,此时中国还没有产生近代银行,因此不能说近代金融体系得到完善,故排除B项;“实业救国”是甲午
中日战争后产生的救国思潮,此时还没有产生,故排除C项。
7,B【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
的能力。材料中邓中夏等人将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对象定位为下层工人阶级,说明当时开始以马克思主义指
导中国革命,体现了救亡之路出现转向,故选B项:提升国民觉悟是“平民教育讲演团”的宗旨,但不能说明国
民的觉悟得到提升,故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了进步知识分子和工人结合加深,并不能说明无产阶级力量壮
大,故排除C项:虽然邓中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创始人,但材料现象并不是在筹建政党,故排除D项。
8.C【解析】本题考查南京国民政府的海关政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
的能力。将海关税务人员实现“国产化”,说明国民政府具有打破列强控制海关的强烈愿望,体现了民族主义
倾向,故选C项: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故非除A项:材
料现象不能说明废除了列强在华特权,故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前的举措,故排除D项。
9,A【解析】本题考查敌后战场转入反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
力。材料中的“挤”说明敌后抗战进入主动进攻阶段,且“扩大根据地”又说明这种“挤”具有反攻性,反映了当
时敌后战场转入了反攻,故选A项,排除D项:抗战后期国共矛盾并没有被进一步激化,且材料反映的主要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806C
·G DONG+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