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2 00:4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综合性学习”
实践活动课
“中华传统节日”
学习目标
1、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3、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做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节日,喜欢过春节吗?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
爷爷为我打月饼
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
月饼圆圆甜又香呀,一块月饼一片情呀!
爷爷是个老红军呀,爷爷待我亲又亲呀;
我为爷爷唱歌谣呀,献给爷爷一片心呀!
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
月饼圆圆甜又香,一块月饼一片情呀!
爷爷是个老红军呀,爷爷待我亲又亲;
我为爷爷唱歌谣呀,献给爷爷一片心呀!
儿歌引入,激发兴趣
传统节日: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传统节日:腊八 小年 除夕 七夕节
......
初步交流,了解节日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
知晓节日时间
春节是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除夕晚餐最为丰盛,吃饺子、吃鱼(寓年年有余),除夕晚上熬夜、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大年初一,年长者给年幼者“压岁钱”。大年初一放鞭炮,穿新衣。起床时不催喊,任由孩子们随意睡。有的家不动菜刀、不扫地(认为会把财气扫走),开大门时要念“财门大打开,金银财宝滚进来”。
春节习俗
放爆竹迎新春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春节习俗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春节习俗
元宵节:
张灯看灯 吃元宵 踩高跷
猜灯 赏花灯 舞龙舞狮
春节习俗
元宵节
元宵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因此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而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称为“灯节”。
元宵节习俗
元宵,有的地方叫“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猜灯谜”又叫“打灯谜”。
元宵节习俗
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称“团圆节”。
中秋节习俗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重阳节习俗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
节日习俗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艾叶,中药材做成香包,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
赛龙舟   
端午节习俗
春节的来历
现在我们把过春节又叫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古时候,有一种叫作“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挨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次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又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知道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现在过年的风俗。
春节来历
春节的来历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在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公历,为了明确区分公历和农历,便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春节来历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
1989年,我国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
重阳节来历
现在,我们国家非常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的政策。相信大家在假日里与家人共度这些传统节日的时候,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也一定会在大家心中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中华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 公历、农历
节日习俗
写一写 过节的过程。
展示活动成果
传承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