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2022八下·防城期中)下列关于西北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B.西北地区的主要气候是高原山地气候
C.西北地区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D.西北地区发展灌溉农业
(2022八下·安居期末)“辽阔草原美丽山冈青青牛羊,白云悠悠彩虹灿灿挂在蓝天上”,一首《草原牧歌》唱出了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读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2.根据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分布情况推断,最适宜发展畜牧业的地区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关于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①一②—③方向,植被依次是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B.③地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河水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C.大部分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
D.可观赏沙漠景观,也能欣赏到伊犁的薰衣草花海,喀拉峻的空中草原
(2022八下·定远月考)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4.图中甲所在的地形区是( )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华北平原 D.云贵高原
5.图中①→②→③降水量逐渐( )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
(2022八下·梧州期中) 兰新高铁全长1776公里,设计时速200—250千米/小时,是国内首条在高海拔地区修建的高速铁路。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6. 关于兰新高铁沿线地区描述正确的是( )
A.可见大面积柑橘林 B.既可见冰川,也可见荒漠
C.地势平坦,草原面积广阔 D.均位于我国的第二阶梯上
7. 兰新高铁的通车对西北地区发展意义重大,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完善了西北地区的铁路网
B.加快了新疆天然气资源外运步伐
C.增加民族团结,加快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D.加快西部大开发进程,将有利于丝绸之路再度繁荣
8. 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条件 B.光照条件 C.水源条件 D.土壤条件
(2022八下·淮南期中) 坎儿井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灌溉系统,包括了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面渠道)和小型蓄水池四个部分。坎儿井普遍分布于新疆吐鲁番地区。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有关坎儿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布在湿润地区
B.竖井主要是防止水分蒸发
C.暗渠主要便于坎儿井的维护
D.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10. 坎儿井分布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 )
A.水源 B.光照 C.土壤 D.热量
(2022八下·和平期中) 读“我国西北地区东、西景观差异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西北地区最主要的的自然特征是( )
A.湿润 B.半湿润 C.干旱 D.半干旱
12. 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植被变化的规律大致是( )
A.荒漠草原—草原—荒漠 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C.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D.荒漠—草原—荒漠草原
13. 下列不属于西北地区自然地理事物的是( )
A.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B.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C.雅丹地貌
D.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2022八下·江都期中) 下图为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影响西北地区降水“东多西少”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人类活动 D.地形地势
15. 我国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产生这一特征的原因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
①降水稀少,气候干旱②深居内陆,且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③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①③②
16. 受降水分布规律的影响,西北地区的植被类型从东到西依次是( )
A.草原、荒漠、森林 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森林、荒漠、草原 D.荒漠、森林、草原
(2022八下·兴化月考) 河西走廊被称为“玉米种子繁育黄金走廊”,这里多风、多晴天。独特的自然环境使玉米种子在短时间内快速脱水,正常情况下可储存三年。读河西走廊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下列四幅图中能表示河西走廊气候特征的是( )
A. B.
C. D.
18. 河西走廊有利于玉米种子储存的自然条件是( )
A.湿润 B.干燥 C.高温 D.严寒
19. 该地区人口、城市多分布在绿洲,其水源主要来自( )
A.大气降水 B.河流湖泊水 C.冰雪融水 D.深层地下水
(2022八下·朔州月考)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20.西北地区的景观自东向西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21.造成西北地区东西向植被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因素 C.气温 D.降水
22.(2022八下·自贡开学考)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高山气候
(2021八下·汕尾期末)新疆采用大规模、机械化、先进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发展棉花产业。2020年新疆棉产量达516万吨,占全国棉花产量87%。读“新疆棉花主要产地分布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3.新疆棉花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劳动力丰富 B.技术先进 C.水源充足 D.光照充足
24.读图,关于新疆棉花分布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布在高原地带 B.围绕铁路沿线分布
C.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 D.新疆南部分布面积小
25.新疆发展棉花为优势产业的有利影响是( )
①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②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③为纺织企业提供大量的生产原料④造成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1八下·宣汉期末)下图为中国西北地区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发展种植业的灌溉水源与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
A.甲地—丰沛的大气降水 B.乙地—地下水
C.丙地—祁连山冰雪融水 D.丁地—塔里木河
27.呼和浩特、上海均是我国主要纺织工业城市。与上海相比,呼和浩特的纺织工业中比重更大的是( )
A.棉纺织 B.毛纺织 C.麻纺织 D.丝纺织
二、综合题
28.(2022·盘龙模拟)读“我国西北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该区域的河流多为 (内流河或外流河)。
(2)图中沿着A→B→C的方向,降水逐渐 ,主要原因是 。
(3)C省区的地形特点是 ;该省区联系东部地区的铁路干线是 。
A.包兰线 B.陇海线 C.兰新线 D.青藏线
29.(2022八上·青岛期末)读“我国西北地区”,完成下列问题。
(1)本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图中丙所在的地形区是 。
(2)该地区以 气候为主,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为 ,在该自然环境的影响下,本地区的河流多为 (内流河/外流河)。
(3)新疆人们赞美自己家乡的一段歌词:“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农田,积雪融化灌农庄……”从歌词中,我们可以知道,本区域的主要农业生产部门是 ;制约新疆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条件,绿洲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
(4)A、B、C景观中与甲地的植被类型对应的 。
(5)从气候条件分析,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
30.读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照片A的拍摄地点是图中的 (选填“甲”“乙”或“丙”)。
(2)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这里有 和 两大牧区。
(3)丙区域的河流为 (选填“内 流河”或“外流河”),其河水主要来源于 和 。
(4)图中引黄河水灌溉的地区有 、 ,自古以来,这里被誉为“塞外江南”。
(5)丙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请简要分析该地适宜大规模种植棉花的自然条件。
31.(2022·丹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西北内陆的重要省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暑期从托克逊出发,开启新疆地理研学之旅。阅读“新疆研学路线图”和“草方格沙障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揭秘中国“干极”
托克逊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仅5.9毫米,试分析其降水稀少的原因。(答出两点)
(2)参观瓜果之乡
新疆的哈密瓜、葡萄等瓜果因甜度高、口感好深受同学们喜爱。从气候角度分析新疆瓜果品质好的原因。(答出两点)
(3)翻越天山
沿独库公路(独山子——库车)翻越天山时,山脚下酷暑难耐而山顶却白雪皑皑,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4)考察和田河
和田河因和田玉而闻名。该河夏季日出前后流量小,下午流量大,冬季会断流。据此判断影响和田河流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5)古城寻踪
研学时发现沙漠中散落着古城遗址。查资料得知这里曾经是绿洲,因水源枯竭,绿洲逐渐变为沙漠。由此推测这里曾经发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6)探究治沙方式
草方格沙障是当地常见的固沙工程,人们将秸秆、芦苇等插在沙土中,制成沙障,呈方格状设置在公路两侧,阻挡风沙。同学们设计了三组实验,实验效果如图所示,同学们设计这三组实验的探究目的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解析】【分析】西北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故A正确。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故B错误。西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本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故C正确。本区气候干旱,在有灌溉水源的地方,发展灌溉农业,故D正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而干燥,夏季高温,降水稀少,自东向西递减。自然景观从东到西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河流多为内流河,塔里木河为我国最大内流河;灌溉农业,绿洲农业较为发达;石油天然气丰富,著名的有轮南油田。
【答案】2.B
3.D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1)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把我国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森林是我国湿润地区的主要植被,森林、草原是我国半湿润地区的主要植被,草原是我国半干旱地区的主要植被,荒漠草原、荒漠是我国干旱地区的主要植被。
(2)我们把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我们把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叫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叫内流区。外流河河水主要来自天然降水,影响外流河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季风;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影响内流河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温。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海拔多在1000-2000米;第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平均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2.根据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可知,①④两地区年降水量在200-400毫米之间,属于半干旱地区,适宜牧草生长,最适宜发展畜牧业。②③两地区年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属于干旱地区,大部分地区是沙漠,不适宜牧草生长。综合分析,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读图分析可知:
A. 沿①一②—③方向,植被依次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A不符合题意;
B.③地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河水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B不符合题意;
C.西北地区大部分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C不符合题意;
D. 在西北地区可观赏沙漠景观,也能欣赏到伊犁的薰衣草花海,喀拉峻的空中草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答案】4.A
5.C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1)新疆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自北向南依次是阿尔泰山脉、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和昆仑山脉,构成“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大势。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4.读图,结合中国地形图分析可知, 图中甲所在的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①→②→③距海越来越远,因此降水量逐渐减少。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答案】6.B
7.B
8.C
【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和枢纽;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解析】【点评】兰新高速铁路简称兰新高铁,又名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是中国一条连接甘肃省兰州市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的高速铁路,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通车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也是亚欧大陆桥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6.兰新高铁是指兰州至西宁到乌鲁木齐的高铁,主要穿越甘肃、青海和新疆,位于温带和高原气候区,柑橘是亚热带水果,A错误。西宁属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冰川广布,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大面积的荒漠,B正确。该高铁穿越第一和第二级阶梯,地势陡峭,C错误。该高铁穿越西宁段位于第一级阶梯,D错误。故答案为:B。
7.兰新高铁的通车对西北地区发展意义重大,完善了西北地区的铁路网,使交通更加便捷;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民族团结,加快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加快西部大开发进程,将有利于丝绸之路再度繁荣,促进“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行,ACD正确。兰新高铁主要是客运,新疆天然气资源外运主要是管道运输,B不正确。根据题意要求选择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故答案为:B。
8.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水资源成为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C正确。地形和土壤不是主要的限制性因素,对西北的农业制约作用有限,光照条件是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AB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9.D
10.A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坎儿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存在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9.坎儿井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A错;竖井是开挖或清理坎儿井暗渠时运送地下泥沙或淤泥的通道,暗渠时为了防止水分蒸发,BC错;坎儿井的水源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D对。故答案为:D。
10.坎儿井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所以水源是当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A对,BCD错。故答案为:A。
【答案】11.C
12.C
13.A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点评】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突出的气候特征是干旱,因为其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高大的山脉阻隔,使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无法到达此地,所以西北地区大多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典型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西北地区荒漠和草原广布,其中东部高原以草原为主,向西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西部盆地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盆地边缘呈现一点点的绿洲。
11.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越来越远,加上周围有高大山脉的阻挡,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该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2.我国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自东向西越来越远离海洋,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受降水的影响,自东向西植被景观大致上呈现出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3.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以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为主;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地表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主要在华北和东北南部,A错误,符合题意。这里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它属于季节性河流,水量小,夏季接受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后形成汛期,此后河流水量逐渐减少,甚至断流;雅丹地貌泛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在西北地区分布最为广泛;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这里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B、C、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答案】14.B
15.C
16.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点评】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突出的气候特征是干旱,因为其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高大的山脉阻隔,使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无法到达此地,所以西北地区大多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典型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西北地区荒漠和草原广布,其中东部高原以草原为主,向西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西部盆地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盆地边缘呈现一点点的绿洲。
14.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读图可知,西北地区深居亚欧大陆腹地,高山环绕,自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所以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越来越少。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故答案为:B。
15.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再加上山脉对湿润气流有阻隔作用,使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所以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形成了干旱为主的地表特征。故根据题意选C。
16.西北地区自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所以自东向西降水越来越少,自然景观大致上呈现出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答案】17.C
18.B
19.C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解析】【点评】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和北山之间,又叫甘肃走廊。因为位置在黄河以西,所以叫“河西走廊”。在整个走廊地区,以祁连山冰雪融水所灌溉的绿洲农业较为发达。目前兰新铁路也由此通过。河西走廊的气候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尽管降水很少,但发展农业的其它气候条件仍非常优越,如日照时间较长,光照资源丰富,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气温日变化大,有利于农作物的物质积累,特别适于瓜果糖份的积累。
17.河西走廊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C正确;图A为温带季风气候、图B为热带草原气候、图D为亚热带季风气候,ABD错。故答案为:C。
18.河西走廊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有利于玉米种子储存的自然条件是干燥,B正确、A错;河西走廊夏季高温、冬季寒冷,CD错。故答案为:B。
19.河西走廊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绿洲水源主要来自祁连山的冰雪融水,C正确、A错;河流湖泊水也主要来自冰雪融水,B错;深层地下水开采难度大,D错。故答案为:C。
【答案】20.B
21.D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1)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把我国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森林是我国湿润地区的主要植被,森林、草原是我国半湿润地区的主要植被,草原是我国半干旱地区的主要植被,荒漠草原、荒漠是我国干旱地区的主要植被。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20.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内陆地区,自东向西逐渐远离海洋,降水越来越少,因此植被由草原到荒漠草原,最后形成荒漠。即从①-③-②,故选B,排除ACD。
21.由前面分析可知,植被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自东向西逐渐远离海洋,接收到的海洋水汽越来越少,降水越来越少,气候更加干旱,是受降水的影响,故D正确;自东向西植被变化,纬度相同,排除A;此处未体现出地形和气温对西北地区东西向植被变化的影响,排除BC,故选D。
22.【答案】B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西北地区身居内陆,距海较远,气候干旱,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故答案为:B。
【点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而干燥,夏季高温,降水稀少,自东向西递减。自然景观从东到西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河流多为内流河,塔里木河为我国最大内流河;灌溉农业,绿洲农业较为发达;石油天然气丰富,著名的有轮南油田。
【答案】23.D
24.C
25.A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发展
【解析】【点评】(1)新疆长绒棉因纤维较长而得名,产于新疆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的阿克苏、喀什等到地,为我国著名长绒棉产区。这里种植棉花的有利条件有:气候比较干燥,昼夜温差大;位于塔里木盆地边缘山麓地带,高山冰雪融水较丰富,灌溉便利;多沙质土壤,透气性好,有利于棉花生长;收获季节多晴朗天气,有利于棉花采摘;冬季气温低,有利于杀死病虫害。不利条件:灌溉水源不足。
(2)新疆由于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这里夏季高温,热量充足和光照强烈有利于瓜果着色,如西红柿、石榴和枸杞,形成独特的“红色产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水源来自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
23.新疆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光照、热量充足,再加上灌溉水源丰富,适合棉花的生长,新疆长绒棉品质优良。光照和热量是主要自然条件,故答案为:D。
24.由图可得,新疆的棉花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这里水源较为丰富。故答案为:C。
25.新疆发展棉花可以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为纺织企业提供大量的生产原料,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等。造成水资源短缺是不利影响。因此,①②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答案】26.C
27.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解析】【点评】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突出的气候特征是干旱,因为其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高大的山脉阻隔,使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无法到达此地,所以西北地区大多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典型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西北地区荒漠和草原广布,其中东部高原以草原为主,向西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西部盆地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盆地边缘呈现一点点的绿洲。
26.读图可知,甲和乙位于黄河沿岸,水源主要来自黄河水;丙地区是河西走廊,水源主要来自祁连山冰雪融水;丁位于天山山麓,水源来自于天山冰雪融水。故ABD不正确,C正确。根据题意选C。
27.读图可知,呼和浩特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该地区以畜牧业为主,所以毛纺织工业的原料丰富。故答案为:B。
28.【答案】(1)干旱;内流河
(2)减少;距离海洋较远,高大山脉阻挡
(3)三山夹两盆;C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由于海拔较高和云量较少,本区成为太阳辐射高值区,本区河流稀少,且大多数是内流河,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2)图中沿着A→B→C的方向,由于离海越来越远,降水量越来越少,植被景观由草原过渡到荒漠草原再到荒漠。
(3)由图可知,C省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形特点是“三山夹两盆”,自北向南分别是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和昆仑山,该省区联系东部地区的铁路干线是兰新线。
【点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而干燥,夏季高温,降水稀少,自东向西递减。自然景观从东到西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河流多为内流河,塔里木河为我国最大内流河;灌溉农业,绿洲农业较为发达;石油天然气丰富,著名的有轮南油田。
29.【答案】(1)二;塔里木盆地
(2)温带大陆性;干旱;内流河
(3)畜牧业;水源;冰雪融水
(4)C
(5)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据此可知,西北地区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图中丙是我国的塔里木盆地。
(2)新疆南疆深居内陆,距海较远,降水少,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因此该地区大部分就是内流河,这里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3)西北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部门是畜牧业,制约新疆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源条件。新疆绿洲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在有水源的河流沿岸、山麓绿洲还发展了绿洲农业。
(4)我国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温暖湿润的东南风,降水丰沛。但由于我国疆域辽阔,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距海洋的距离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所以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据此可知,从甲地、乙地,再到丙地,地表景观依次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5)新疆瓜果特别甜的主要原因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点评】(1)我国地势的总体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导致我国大部分河流的流向都是自西向东。阶梯之间落差较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以高原为主,主要为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在1000米到2000米,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主要地形区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等,第三级阶梯在500米以下,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主要地形区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我国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二、三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和雪峰山,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2)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突出的气候特征是干旱,因为其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高大的山脉阻隔,使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无法到达此地,所以西北地区大多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典型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西北地区荒漠和草原广布,其中东部高原以草原为主,向西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西部盆地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盆地边缘呈现一点点的绿洲。
(3)我国内外流域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脉东端,此线以西是内流区,以东是外流区,内流河是指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外流河是指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内流河的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外流河的补给主要来自降水。
(4)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大势是“三山夹两盆”,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大,降水稀少,多沙漠和戈壁,河流大部分为内流河,自然资源相对丰富,适合棉花和各种瓜果的生长。
30.【答案】(1)乙
(2)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
(3)内流河;高山冰雪融水;山地降水
(4)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5)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我国内流、外流河的分界;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甲—乙—丙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植被依次变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因此照片A的拍摄地点是图中的乙地。
(2)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这里有新疆牧区和内蒙古牧区两大牧区。
(3)读图分析可知,丙区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西北内陆,降水少,河流为内流河,其河水主要来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4)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引黄河水灌溉的地区有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宁夏平原,自古以来,这里被誉为“塞外江南”。
(5)读图分析可知,丙地区位于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棉花生长,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故答案为:(1)乙;(2)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3)内流河;高山冰雪融水;山地降水;(4)河套平原;宁夏平原;(5)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点评】(1)森林是我国湿润地区的主要植被,森林、草原是我国半湿润地区的主要植被,草原是我国半干旱地区的主要植被,荒漠草原、荒漠是我国干旱地区的主要植被。
(2)我国的四大牧区是青海牧区、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西藏牧区。西藏牧区和青海牧区的优良畜种是牦牛;新疆牧区的优良畜种是新疆细毛羊;内蒙古牧区的优良畜种是三河马、三河牛。
(3)我们把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我们把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叫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叫内流区。外流河河水主要来自天然降水,影响外流河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季风;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影响内流河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温。
(4)河套平原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是黄河沿岸的冲积平原,由贺兰山以东的银川平原(又称西套平原),内蒙古狼山、大青山以南的后套平原和土默川平原和 (又称前套平原)组成,面积约25,000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土质较好,有黄河灌溉之利,为宁夏与内蒙古重要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
(5)本题考查新疆适宜大规模种植棉花的自然条件,理解解答即可。
31.【答案】(1)托克逊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高大山脉阻挡海洋湿润气流,使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常年降水稀少。
(2)新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便于糖分积累。
(3)地形地势
(4)气温
(5)土地荒漠化
(6)怎样使草方格更好的阻挡风沙
【知识点】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托克逊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属于亚欧大陆的中心位置。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脉的层层阻挡,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常年降水稀少。
(2)新疆地处西北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朗天气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瓜果营养物质消耗少,便于糖分积累,所以新疆的哈密瓜、葡萄等瓜果因甜度高、口感好深受同学们喜爱。
(3)沿独库公路(独山子——库车)翻越天山时,山脚下酷暑难耐而山顶却白雪皑皑,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由于山顶与山脚下的相对高度差距较大,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导致山顶与山脚下气温差异大。
(4)和田河流量变化主要受气温影响,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流量大;尤其是中午气温高,导致夏季日出前后流量小,下午流量大。冬季气温低,冰雪冻结,导致河流流量变小,甚至枯水期河流出现断流。据此判断影响和田河流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温。
(5)研学时发现沙漠中散落着古城遗址。查资料得知这里曾经是绿洲,因为气候异常干旱,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水源枯竭,绿洲逐渐变为沙漠。由此推测这里曾经发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6)同学们设计了三组实验,三组实验的区别在于沙障的方向不同,第一组是垂直放置,第二组是顺风放置,第三组是逆风放置,可以看出同学们设计这三组实验的探究目的是怎样使草方格更好的阻挡风沙。
【点评】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大势是“三山夹两盆”,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大,降水稀少,多沙漠和戈壁,河流大部分为内流河,自然资源相对丰富,适合棉花和各种瓜果的生长。
1 / 1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2022八下·防城期中)下列关于西北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B.西北地区的主要气候是高原山地气候
C.西北地区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D.西北地区发展灌溉农业
【答案】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解析】【分析】西北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故A正确。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故B错误。西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本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故C正确。本区气候干旱,在有灌溉水源的地方,发展灌溉农业,故D正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而干燥,夏季高温,降水稀少,自东向西递减。自然景观从东到西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河流多为内流河,塔里木河为我国最大内流河;灌溉农业,绿洲农业较为发达;石油天然气丰富,著名的有轮南油田。
(2022八下·安居期末)“辽阔草原美丽山冈青青牛羊,白云悠悠彩虹灿灿挂在蓝天上”,一首《草原牧歌》唱出了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读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2.根据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分布情况推断,最适宜发展畜牧业的地区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关于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①一②—③方向,植被依次是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B.③地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河水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C.大部分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
D.可观赏沙漠景观,也能欣赏到伊犁的薰衣草花海,喀拉峻的空中草原
【答案】2.B
3.D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1)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把我国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森林是我国湿润地区的主要植被,森林、草原是我国半湿润地区的主要植被,草原是我国半干旱地区的主要植被,荒漠草原、荒漠是我国干旱地区的主要植被。
(2)我们把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我们把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叫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叫内流区。外流河河水主要来自天然降水,影响外流河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季风;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影响内流河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温。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海拔多在1000-2000米;第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平均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2.根据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可知,①④两地区年降水量在200-400毫米之间,属于半干旱地区,适宜牧草生长,最适宜发展畜牧业。②③两地区年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属于干旱地区,大部分地区是沙漠,不适宜牧草生长。综合分析,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读图分析可知:
A. 沿①一②—③方向,植被依次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A不符合题意;
B.③地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河水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B不符合题意;
C.西北地区大部分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C不符合题意;
D. 在西北地区可观赏沙漠景观,也能欣赏到伊犁的薰衣草花海,喀拉峻的空中草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22八下·定远月考)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4.图中甲所在的地形区是( )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华北平原 D.云贵高原
5.图中①→②→③降水量逐渐( )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
【答案】4.A
5.C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1)新疆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自北向南依次是阿尔泰山脉、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和昆仑山脉,构成“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大势。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4.读图,结合中国地形图分析可知, 图中甲所在的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①→②→③距海越来越远,因此降水量逐渐减少。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22八下·梧州期中) 兰新高铁全长1776公里,设计时速200—250千米/小时,是国内首条在高海拔地区修建的高速铁路。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6. 关于兰新高铁沿线地区描述正确的是( )
A.可见大面积柑橘林 B.既可见冰川,也可见荒漠
C.地势平坦,草原面积广阔 D.均位于我国的第二阶梯上
7. 兰新高铁的通车对西北地区发展意义重大,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完善了西北地区的铁路网
B.加快了新疆天然气资源外运步伐
C.增加民族团结,加快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D.加快西部大开发进程,将有利于丝绸之路再度繁荣
8. 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条件 B.光照条件 C.水源条件 D.土壤条件
【答案】6.B
7.B
8.C
【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和枢纽;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解析】【点评】兰新高速铁路简称兰新高铁,又名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是中国一条连接甘肃省兰州市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的高速铁路,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通车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也是亚欧大陆桥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6.兰新高铁是指兰州至西宁到乌鲁木齐的高铁,主要穿越甘肃、青海和新疆,位于温带和高原气候区,柑橘是亚热带水果,A错误。西宁属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冰川广布,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大面积的荒漠,B正确。该高铁穿越第一和第二级阶梯,地势陡峭,C错误。该高铁穿越西宁段位于第一级阶梯,D错误。故答案为:B。
7.兰新高铁的通车对西北地区发展意义重大,完善了西北地区的铁路网,使交通更加便捷;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民族团结,加快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加快西部大开发进程,将有利于丝绸之路再度繁荣,促进“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行,ACD正确。兰新高铁主要是客运,新疆天然气资源外运主要是管道运输,B不正确。根据题意要求选择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故答案为:B。
8.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水资源成为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C正确。地形和土壤不是主要的限制性因素,对西北的农业制约作用有限,光照条件是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ABD错误,故答案为:C。
(2022八下·淮南期中) 坎儿井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灌溉系统,包括了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面渠道)和小型蓄水池四个部分。坎儿井普遍分布于新疆吐鲁番地区。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有关坎儿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布在湿润地区
B.竖井主要是防止水分蒸发
C.暗渠主要便于坎儿井的维护
D.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10. 坎儿井分布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 )
A.水源 B.光照 C.土壤 D.热量
【答案】9.D
10.A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坎儿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存在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9.坎儿井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A错;竖井是开挖或清理坎儿井暗渠时运送地下泥沙或淤泥的通道,暗渠时为了防止水分蒸发,BC错;坎儿井的水源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D对。故答案为:D。
10.坎儿井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所以水源是当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A对,BCD错。故答案为:A。
(2022八下·和平期中) 读“我国西北地区东、西景观差异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西北地区最主要的的自然特征是( )
A.湿润 B.半湿润 C.干旱 D.半干旱
12. 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植被变化的规律大致是( )
A.荒漠草原—草原—荒漠 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C.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D.荒漠—草原—荒漠草原
13. 下列不属于西北地区自然地理事物的是( )
A.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B.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C.雅丹地貌
D.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答案】11.C
12.C
13.A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点评】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突出的气候特征是干旱,因为其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高大的山脉阻隔,使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无法到达此地,所以西北地区大多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典型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西北地区荒漠和草原广布,其中东部高原以草原为主,向西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西部盆地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盆地边缘呈现一点点的绿洲。
11.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越来越远,加上周围有高大山脉的阻挡,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该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2.我国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自东向西越来越远离海洋,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受降水的影响,自东向西植被景观大致上呈现出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3.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以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为主;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地表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主要在华北和东北南部,A错误,符合题意。这里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它属于季节性河流,水量小,夏季接受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后形成汛期,此后河流水量逐渐减少,甚至断流;雅丹地貌泛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在西北地区分布最为广泛;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这里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B、C、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2022八下·江都期中) 下图为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影响西北地区降水“东多西少”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人类活动 D.地形地势
15. 我国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产生这一特征的原因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
①降水稀少,气候干旱②深居内陆,且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③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①③②
16. 受降水分布规律的影响,西北地区的植被类型从东到西依次是( )
A.草原、荒漠、森林 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森林、荒漠、草原 D.荒漠、森林、草原
【答案】14.B
15.C
16.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点评】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突出的气候特征是干旱,因为其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高大的山脉阻隔,使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无法到达此地,所以西北地区大多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典型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西北地区荒漠和草原广布,其中东部高原以草原为主,向西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西部盆地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盆地边缘呈现一点点的绿洲。
14.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读图可知,西北地区深居亚欧大陆腹地,高山环绕,自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所以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越来越少。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故答案为:B。
15.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再加上山脉对湿润气流有阻隔作用,使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所以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形成了干旱为主的地表特征。故根据题意选C。
16.西北地区自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所以自东向西降水越来越少,自然景观大致上呈现出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2022八下·兴化月考) 河西走廊被称为“玉米种子繁育黄金走廊”,这里多风、多晴天。独特的自然环境使玉米种子在短时间内快速脱水,正常情况下可储存三年。读河西走廊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下列四幅图中能表示河西走廊气候特征的是( )
A. B.
C. D.
18. 河西走廊有利于玉米种子储存的自然条件是( )
A.湿润 B.干燥 C.高温 D.严寒
19. 该地区人口、城市多分布在绿洲,其水源主要来自( )
A.大气降水 B.河流湖泊水 C.冰雪融水 D.深层地下水
【答案】17.C
18.B
19.C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解析】【点评】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和北山之间,又叫甘肃走廊。因为位置在黄河以西,所以叫“河西走廊”。在整个走廊地区,以祁连山冰雪融水所灌溉的绿洲农业较为发达。目前兰新铁路也由此通过。河西走廊的气候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尽管降水很少,但发展农业的其它气候条件仍非常优越,如日照时间较长,光照资源丰富,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气温日变化大,有利于农作物的物质积累,特别适于瓜果糖份的积累。
17.河西走廊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C正确;图A为温带季风气候、图B为热带草原气候、图D为亚热带季风气候,ABD错。故答案为:C。
18.河西走廊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有利于玉米种子储存的自然条件是干燥,B正确、A错;河西走廊夏季高温、冬季寒冷,CD错。故答案为:B。
19.河西走廊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绿洲水源主要来自祁连山的冰雪融水,C正确、A错;河流湖泊水也主要来自冰雪融水,B错;深层地下水开采难度大,D错。故答案为:C。
(2022八下·朔州月考)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20.西北地区的景观自东向西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21.造成西北地区东西向植被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因素 C.气温 D.降水
【答案】20.B
21.D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1)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把我国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森林是我国湿润地区的主要植被,森林、草原是我国半湿润地区的主要植被,草原是我国半干旱地区的主要植被,荒漠草原、荒漠是我国干旱地区的主要植被。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20.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内陆地区,自东向西逐渐远离海洋,降水越来越少,因此植被由草原到荒漠草原,最后形成荒漠。即从①-③-②,故选B,排除ACD。
21.由前面分析可知,植被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自东向西逐渐远离海洋,接收到的海洋水汽越来越少,降水越来越少,气候更加干旱,是受降水的影响,故D正确;自东向西植被变化,纬度相同,排除A;此处未体现出地形和气温对西北地区东西向植被变化的影响,排除BC,故选D。
22.(2022八下·自贡开学考)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高山气候
【答案】B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西北地区身居内陆,距海较远,气候干旱,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故答案为:B。
【点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而干燥,夏季高温,降水稀少,自东向西递减。自然景观从东到西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河流多为内流河,塔里木河为我国最大内流河;灌溉农业,绿洲农业较为发达;石油天然气丰富,著名的有轮南油田。
(2021八下·汕尾期末)新疆采用大规模、机械化、先进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发展棉花产业。2020年新疆棉产量达516万吨,占全国棉花产量87%。读“新疆棉花主要产地分布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3.新疆棉花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劳动力丰富 B.技术先进 C.水源充足 D.光照充足
24.读图,关于新疆棉花分布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布在高原地带 B.围绕铁路沿线分布
C.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 D.新疆南部分布面积小
25.新疆发展棉花为优势产业的有利影响是( )
①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②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③为纺织企业提供大量的生产原料④造成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23.D
24.C
25.A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发展
【解析】【点评】(1)新疆长绒棉因纤维较长而得名,产于新疆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的阿克苏、喀什等到地,为我国著名长绒棉产区。这里种植棉花的有利条件有:气候比较干燥,昼夜温差大;位于塔里木盆地边缘山麓地带,高山冰雪融水较丰富,灌溉便利;多沙质土壤,透气性好,有利于棉花生长;收获季节多晴朗天气,有利于棉花采摘;冬季气温低,有利于杀死病虫害。不利条件:灌溉水源不足。
(2)新疆由于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这里夏季高温,热量充足和光照强烈有利于瓜果着色,如西红柿、石榴和枸杞,形成独特的“红色产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水源来自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
23.新疆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光照、热量充足,再加上灌溉水源丰富,适合棉花的生长,新疆长绒棉品质优良。光照和热量是主要自然条件,故答案为:D。
24.由图可得,新疆的棉花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这里水源较为丰富。故答案为:C。
25.新疆发展棉花可以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为纺织企业提供大量的生产原料,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等。造成水资源短缺是不利影响。因此,①②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2021八下·宣汉期末)下图为中国西北地区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发展种植业的灌溉水源与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
A.甲地—丰沛的大气降水 B.乙地—地下水
C.丙地—祁连山冰雪融水 D.丁地—塔里木河
27.呼和浩特、上海均是我国主要纺织工业城市。与上海相比,呼和浩特的纺织工业中比重更大的是( )
A.棉纺织 B.毛纺织 C.麻纺织 D.丝纺织
【答案】26.C
27.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解析】【点评】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突出的气候特征是干旱,因为其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高大的山脉阻隔,使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无法到达此地,所以西北地区大多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典型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西北地区荒漠和草原广布,其中东部高原以草原为主,向西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西部盆地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盆地边缘呈现一点点的绿洲。
26.读图可知,甲和乙位于黄河沿岸,水源主要来自黄河水;丙地区是河西走廊,水源主要来自祁连山冰雪融水;丁位于天山山麓,水源来自于天山冰雪融水。故ABD不正确,C正确。根据题意选C。
27.读图可知,呼和浩特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该地区以畜牧业为主,所以毛纺织工业的原料丰富。故答案为:B。
二、综合题
28.(2022·盘龙模拟)读“我国西北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该区域的河流多为 (内流河或外流河)。
(2)图中沿着A→B→C的方向,降水逐渐 ,主要原因是 。
(3)C省区的地形特点是 ;该省区联系东部地区的铁路干线是 。
A.包兰线 B.陇海线 C.兰新线 D.青藏线
【答案】(1)干旱;内流河
(2)减少;距离海洋较远,高大山脉阻挡
(3)三山夹两盆;C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由于海拔较高和云量较少,本区成为太阳辐射高值区,本区河流稀少,且大多数是内流河,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2)图中沿着A→B→C的方向,由于离海越来越远,降水量越来越少,植被景观由草原过渡到荒漠草原再到荒漠。
(3)由图可知,C省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形特点是“三山夹两盆”,自北向南分别是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和昆仑山,该省区联系东部地区的铁路干线是兰新线。
【点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而干燥,夏季高温,降水稀少,自东向西递减。自然景观从东到西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河流多为内流河,塔里木河为我国最大内流河;灌溉农业,绿洲农业较为发达;石油天然气丰富,著名的有轮南油田。
29.(2022八上·青岛期末)读“我国西北地区”,完成下列问题。
(1)本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图中丙所在的地形区是 。
(2)该地区以 气候为主,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为 ,在该自然环境的影响下,本地区的河流多为 (内流河/外流河)。
(3)新疆人们赞美自己家乡的一段歌词:“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农田,积雪融化灌农庄……”从歌词中,我们可以知道,本区域的主要农业生产部门是 ;制约新疆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条件,绿洲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
(4)A、B、C景观中与甲地的植被类型对应的 。
(5)从气候条件分析,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
【答案】(1)二;塔里木盆地
(2)温带大陆性;干旱;内流河
(3)畜牧业;水源;冰雪融水
(4)C
(5)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据此可知,西北地区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图中丙是我国的塔里木盆地。
(2)新疆南疆深居内陆,距海较远,降水少,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因此该地区大部分就是内流河,这里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3)西北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部门是畜牧业,制约新疆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源条件。新疆绿洲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在有水源的河流沿岸、山麓绿洲还发展了绿洲农业。
(4)我国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温暖湿润的东南风,降水丰沛。但由于我国疆域辽阔,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距海洋的距离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所以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据此可知,从甲地、乙地,再到丙地,地表景观依次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5)新疆瓜果特别甜的主要原因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点评】(1)我国地势的总体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导致我国大部分河流的流向都是自西向东。阶梯之间落差较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以高原为主,主要为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在1000米到2000米,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主要地形区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等,第三级阶梯在500米以下,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主要地形区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我国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二、三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和雪峰山,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2)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突出的气候特征是干旱,因为其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高大的山脉阻隔,使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无法到达此地,所以西北地区大多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典型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西北地区荒漠和草原广布,其中东部高原以草原为主,向西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西部盆地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盆地边缘呈现一点点的绿洲。
(3)我国内外流域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脉东端,此线以西是内流区,以东是外流区,内流河是指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外流河是指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内流河的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外流河的补给主要来自降水。
(4)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大势是“三山夹两盆”,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大,降水稀少,多沙漠和戈壁,河流大部分为内流河,自然资源相对丰富,适合棉花和各种瓜果的生长。
30.读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照片A的拍摄地点是图中的 (选填“甲”“乙”或“丙”)。
(2)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这里有 和 两大牧区。
(3)丙区域的河流为 (选填“内 流河”或“外流河”),其河水主要来源于 和 。
(4)图中引黄河水灌溉的地区有 、 ,自古以来,这里被誉为“塞外江南”。
(5)丙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请简要分析该地适宜大规模种植棉花的自然条件。
【答案】(1)乙
(2)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
(3)内流河;高山冰雪融水;山地降水
(4)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5)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我国内流、外流河的分界;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甲—乙—丙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植被依次变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因此照片A的拍摄地点是图中的乙地。
(2)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这里有新疆牧区和内蒙古牧区两大牧区。
(3)读图分析可知,丙区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西北内陆,降水少,河流为内流河,其河水主要来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4)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引黄河水灌溉的地区有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宁夏平原,自古以来,这里被誉为“塞外江南”。
(5)读图分析可知,丙地区位于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棉花生长,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故答案为:(1)乙;(2)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3)内流河;高山冰雪融水;山地降水;(4)河套平原;宁夏平原;(5)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点评】(1)森林是我国湿润地区的主要植被,森林、草原是我国半湿润地区的主要植被,草原是我国半干旱地区的主要植被,荒漠草原、荒漠是我国干旱地区的主要植被。
(2)我国的四大牧区是青海牧区、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西藏牧区。西藏牧区和青海牧区的优良畜种是牦牛;新疆牧区的优良畜种是新疆细毛羊;内蒙古牧区的优良畜种是三河马、三河牛。
(3)我们把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我们把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叫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叫内流区。外流河河水主要来自天然降水,影响外流河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季风;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影响内流河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温。
(4)河套平原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是黄河沿岸的冲积平原,由贺兰山以东的银川平原(又称西套平原),内蒙古狼山、大青山以南的后套平原和土默川平原和 (又称前套平原)组成,面积约25,000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土质较好,有黄河灌溉之利,为宁夏与内蒙古重要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
(5)本题考查新疆适宜大规模种植棉花的自然条件,理解解答即可。
31.(2022·丹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西北内陆的重要省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暑期从托克逊出发,开启新疆地理研学之旅。阅读“新疆研学路线图”和“草方格沙障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揭秘中国“干极”
托克逊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仅5.9毫米,试分析其降水稀少的原因。(答出两点)
(2)参观瓜果之乡
新疆的哈密瓜、葡萄等瓜果因甜度高、口感好深受同学们喜爱。从气候角度分析新疆瓜果品质好的原因。(答出两点)
(3)翻越天山
沿独库公路(独山子——库车)翻越天山时,山脚下酷暑难耐而山顶却白雪皑皑,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4)考察和田河
和田河因和田玉而闻名。该河夏季日出前后流量小,下午流量大,冬季会断流。据此判断影响和田河流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5)古城寻踪
研学时发现沙漠中散落着古城遗址。查资料得知这里曾经是绿洲,因水源枯竭,绿洲逐渐变为沙漠。由此推测这里曾经发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6)探究治沙方式
草方格沙障是当地常见的固沙工程,人们将秸秆、芦苇等插在沙土中,制成沙障,呈方格状设置在公路两侧,阻挡风沙。同学们设计了三组实验,实验效果如图所示,同学们设计这三组实验的探究目的是 。
【答案】(1)托克逊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高大山脉阻挡海洋湿润气流,使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常年降水稀少。
(2)新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便于糖分积累。
(3)地形地势
(4)气温
(5)土地荒漠化
(6)怎样使草方格更好的阻挡风沙
【知识点】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托克逊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属于亚欧大陆的中心位置。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脉的层层阻挡,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常年降水稀少。
(2)新疆地处西北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朗天气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瓜果营养物质消耗少,便于糖分积累,所以新疆的哈密瓜、葡萄等瓜果因甜度高、口感好深受同学们喜爱。
(3)沿独库公路(独山子——库车)翻越天山时,山脚下酷暑难耐而山顶却白雪皑皑,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由于山顶与山脚下的相对高度差距较大,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导致山顶与山脚下气温差异大。
(4)和田河流量变化主要受气温影响,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流量大;尤其是中午气温高,导致夏季日出前后流量小,下午流量大。冬季气温低,冰雪冻结,导致河流流量变小,甚至枯水期河流出现断流。据此判断影响和田河流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温。
(5)研学时发现沙漠中散落着古城遗址。查资料得知这里曾经是绿洲,因为气候异常干旱,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水源枯竭,绿洲逐渐变为沙漠。由此推测这里曾经发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6)同学们设计了三组实验,三组实验的区别在于沙障的方向不同,第一组是垂直放置,第二组是顺风放置,第三组是逆风放置,可以看出同学们设计这三组实验的探究目的是怎样使草方格更好的阻挡风沙。
【点评】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大势是“三山夹两盆”,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大,降水稀少,多沙漠和戈壁,河流大部分为内流河,自然资源相对丰富,适合棉花和各种瓜果的生长。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