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 《物质的变化》单元 2.产生气体的变化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物质的变化》 课题 2.产生气体的变化 课时 1
核心 概念 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学习内容及要求 2.3 物质变化的特征 5~6年级 ⑤知道有些物质发生了变化,如纸燃烧、铁生锈等,构成物体的物质也发生了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物质发生变化时,常常会伴随一些现象,例如产生气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科学思维 能以观察到的变化现象如有气体生成为依据,判断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探究实践 能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发现有些物质变化会伴随一些特殊现象。 态度责任 初步感受物质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通过不同物体与水和白醋分别混合实验,细致观察,以实验现象为依据来判断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 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2. 塑料杯 白砂糖 食盐 小苏打 定量勺 自封袋 滴管 贝壳 白醋
学生: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继续研究物质的变化。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聚焦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物质总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状等,比如烧开的水和慢慢融化的冰块;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比如生锈的铸铁锅、咬过后放置的苹果,我们说它们发生了化学变化。 2.过渡:你看,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常常会伴随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出示烟花绽放图片,提问:烟花绽放时有哪些现象?它是化学变化吗? 4.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5.教师小结:烟花绽放时会有光、热、其他颜色产生,它们都是不同于原来的物质,产生了新的物质,都是化学变化。 6.出示图片:食盐、白砂糖、小苏打、水、醋。这些物质按一定的方法混合在一起,会有哪些现象产生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 板书课题:产生气体的变化。 从上节课的内容引出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发生着一些变化,明确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简单有效,为后续的探究留有更多时间;从身边的常见物质变化到食盐、白砂糖和小苏打,明确本节课的研究主题——产生气体的变化。
二、探索 (一)观察有气体产生的变化 1.PPT出示材料:2组塑料瓶盖中分别装有食盐、白砂糖、小苏打,滴管,白醋,水。 2.提问:如果用水和白醋分别与它们混合,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能在变化中观察到什么现象? 3.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预测。 4.教师介绍实验方法(PPT)。 ①在1、2、3号瓶盖中滴入少量水;②在4、5、6号瓶盖中滴入少量白醋;③仔细观察,并及时记录实验现象。 5.学生领取实验材料,开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 6.小组内交流,准备全班汇报。 7.交流研讨: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它们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预设:把白醋滴入装有小苏打的瓶盖时,会有一种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不同于白醋和小苏打的新物质,因此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其他5个瓶盖中没有观察到新物质产生,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 (二)收集产生的气体 1.谈话:同学们,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呢? 2.学生交流。 3.教师:如果我们想研究一下这个气体,需要收集气体。怎么收集气体呢? 4.小组交流:怎么收集气体? 5.全体交流,并引导收集气体的办法。 ①取一个密封袋,在里面装入五滴管白醋;②将装有小苏打的瓶盖小心地放入密封袋中;③尽量排出袋内的空气,封好密封袋的封口,然后将瓶盖翻到,让小苏打和白醋混合;④仔细观察现象。 6.教师:在这个实验中,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7.学生实验、观察。 8.研讨:小苏打和白醋产生的气体是什么?这种气体有什么特点?和人类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①学生自主交流。 ②教师结合资料交流。 资料: 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把二氧化碳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虽然仅占0.03%,但它与人类的关系却非常密切。它是一种工业原料,可以用在制纯碱、尿素、糖和汽水等工业上。它也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没有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为人类提供新鲜空气;适当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保藏容易腐败的食品,也可以人工降雨;二氧化碳既能给人类带来幸福,又能给人类埋下祸根。它是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之一,大气层中过多就造成温室效应,引发生态问题。 (三)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能与白醋产生气体? 1.教师: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跟白醋混合产生气体吗? 2.学生交流。 3.教师:今天在课堂上我们来试一试,在鸡蛋壳、贝壳中加入白醋会产生怎样的现象? 4.演示实验:在鸡蛋壳、贝壳中加入白醋。 5.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活动设计分层,从对比“分别将水和白醋与白砂糖、食盐、小苏打混合”开始,到收集小苏打与白醋产生的气体,再伸展到身边的物质,白醋与鸡蛋壳和贝壳等物质混合是否会产生气体。活动环环相扣、递进,利于学生知识的架构与思维的提升,亲历实验与配套的视频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续持久发展铺垫。
三、研讨 1.除了鸡蛋壳和贝壳,还有其他物体能与白醋混合产生气体吗? 2.谈话:它们产生的气体跟小苏打和白醋产生的气体一样吗?大家课后去查阅资料。 把科学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感知科学就在身边,更是大课堂理念的体现。
四、拓展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了一种不同于它们的新物质,所以我们知道发生了化学变化;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也知道这种物质是二氧化碳。生活中还有与白醋混合产生气体的物质吗?产生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吗?大家可以通过实验和查阅资料去课后继续学习。 设疑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查阅资料去课后学习,明确科学的学习不仅在课堂,还在课外,体现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两种物质混合,产生了气体( )。 A.白醋+小苏打 B.水+食盐 C.水+小苏打 D.白醋+白砂糖 2.下列( )与白醋混合,不会产生气体。 A.鸡蛋壳 B.贝壳 C.食盐 D.小苏打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吃了酸性物质后需要及时漱口以保护牙齿 B.在产生气体的变化中,有的反应剧烈,有的缓慢 C.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D.打开雪碧瓶后会有大量气泡冒出,这也是化学变化 4.辣椒是厨房里常用的调料之一。关于辣椒干制成辣椒粉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辣椒的味道没有改变 B.颜色有变化 ,是化学变化 C.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形态发生了变化,是物理变化 5.物质的变化丰富多彩,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物消化 B.冲泡糖水 C.火柴燃烧 D.钢铁生锈 二、判断题 1.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能支持燃烧。 ( ) 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氧气,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 ) 3.二氧化碳可用于制造灭火器。( ) 4.白醋加小苏打后会发生化学变化。( ) 5.化学变化都有发光现象。( ) 参考答案: 1.A 2.C 3.D 4.B 5.B 1.√ 2.× 3.√ 4.√ 5.×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2.产生气体的变化 【作业设计】
八、课堂反思 !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研究对象是厨房中的白醋和小苏打。学生对白醋很熟悉,在三年级的溶解实验中也接触过小苏打,但是对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就不清楚了。本节课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伴随气体产生而发生的化学变化,进一步确认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产生了新物质(如气体)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本节课有三个学习任务: 1.观察有气体产生的变化。 2.收集产生的气体。 3.观察白醋和鸡蛋壳、贝壳的反应现象。 我班采用的是爱牛单人实验盒,人手一盒,大大节省了老师准备器材的时间。 先介绍下本节课的爱牛器材:透明塑料杯5个、塑料密封袋5个、白醋2包共20克、小苏打1小包、白糖1小包、食盐1小包、药匙一个。 1.探索1的实验需要六个塑料瓶盖,而单人实验盒中只有5个塑料杯。因此,该实验我采用2人一组来解决塑料杯不足的问题。 2.为了区分6个塑料杯,我让学生对塑料杯先进行1-6编号。 3.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有一个疑惑,白糖、食盐、小苏打、水和白醋这些实验药品加多少?书本中说“分别加入少量的白砂糖、食盐和小苏打”,“滴入水”,“加入白醋”。我认为,在这个实验中,对于实验药品的量并不需要十分精确。尽管如此,我还是让学生取一平勺的白砂糖、食盐和小苏打。结果学生取的时候十分小心,导致这个过程花费较长时间。而且,这里也存在一个科学错误。一个药匙先后取三种药品是不对的,会造成交叉污染,应该一种药品专用一个药匙。我反思下一次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舍弃药匙的使用,直接在塑料杯中倒入少量的食盐、白砂糖和小苏打。 4.这个实验的现象很多,现象的观察非常重要。学生能明显观察到6号杯冒出大量气泡,1、2、4、5号杯中物质明显“消失”一部分(部分溶解在水或者白醋中),3号杯中无明显现象(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高)。部分学生观察到4、5号杯子中也有气泡附着在杯壁上。因此,部分学生得出结论,白醋和食盐、白砂糖混合会产生气泡。这可把我难住了,在课堂上我灵机一动,我对学生说“白醋倒在杯子中有可能会产生一些气泡,这是白醋的缘故,和食盐、白砂糖无关。”没想到歪打正着给我说对了。课后,我赶紧查阅资料,想着下节课做一些弥补。老师们,遇到这样的课堂生成,你会怎么处理呢?欢迎大家给我留言指导。 5.这个实验的现象很多,因此实验前的指导显得更加重要。我指导学生采用“看、摸、闻、听”的方法来观察。看物质的变化;摸混合前后塑料杯外壁的温度;闻混合前后的气味变化;听混合后的声音。只有指导到位了,学生才能做到正确观察,仔细观察。 6.探索2:书中说“取三勺白醋”,“一勺小苏打”,为什么要定3:1的比例呢?这个比例有什么科学依据吗?白醋中真正和小苏打发生化学反应的是醋酸,而醋酸和小苏打完全反应时的比例是1:1。以“海天白米醋”为例,100毫升的白醋中,醋酸大于等于3.5克,100毫升的白醋大约是100克。假设取300克的白醋和100克的小苏打混合,这正好符合教材中3:1的比例,那么300克白醋中醋酸只有10.5克,而小苏打有100克,醋酸的量远远不够,小苏打会剩余89.5克左右无法反应完。因此,我认为教材中的这个比例并不合理,如果真的要定一个量,我会定3克小苏打,100毫升白醋,这样小苏打和白醋中的醋酸比例能接近1:1,接近完全反应。 7.在课堂上,我并没有对小苏打和白醋的量做明确规定,因为这并不是小学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我让学生在小塑料杯中加入1/3杯的小苏打,把四人小组中剩余的所有白醋都倒入密封袋中,混合后整个密封袋都鼓起来了,效果十分明显。密封袋有一定的弹性,有一个小组的密封袋整个撑了起来,我有些担心,所幸没有爆开。反思:安全起见,对实验用量还是要更明确一些。 爱牛器材改进建议 1.塑料杯再加一个。 2.两个实验的材料分开包装。探索1:食盐、白砂糖、小苏打和白醋最好能定量分装,食盐、白砂糖和小苏打每样两小包,这样学生操作起来会更加方便。探索2:小苏打和白醋定量包装,学生只需直接加入即可。 3.密封塑料袋为什么放入5个呢?这点我不太明白爱牛的用意,我只用了一个。 4.密封袋比较大,密封袋的大小要以小苏打和白醋的量做参考,否则,产生的气体太少,密封袋又太大的话,密封袋就鼓不起来,效果不明显。 5.药品定量包装后,药匙就可以去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