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学案:第4部分 写作 专题14 作文技法巧突破 第1讲 审题立意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学案:第4部分 写作 专题14 作文技法巧突破 第1讲 审题立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07 17:4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专题十四 作文技法巧突破
第一讲 审题立意
审题与立意是考场作文的重要环节。审题,侧重于对作文试题的审视,包括对试题的题意、文体、字数等方面的认知与把握;立意,则是在把握题意的基础上,确立文章的中心。因此,二者虽然有区别,但是联系也是相当密切的,有时甚至是同步进行的,很难分开。
技法指导一:提纯人格
故事性的材料,如果以人物活动为核心,那么,就可以透过人物言行,或者其他人物的评价、命题人的提示等,提纯其人格精神,可以是诚实、善良、宽厚等高尚人格,也可以是虚假、自私、忌妒等缺陷人格。考生作文立意,以表达对某种人格的看法为主旨,就是符合题意的。
【题例】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位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发香气、放在水里沉到水底的木料。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无人问津,而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他还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年轻人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立意展示:明代贤哲胡居仁有一联曰:“贵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其中真谛流溢于词间:成事贵在坚持!坚持,是坚强的力量。坚持的力量源于信念与意志,正是对目标的坚持,方有默默迈过足下无尽路途的动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坚持的硕果。
(李肖伟《因为坚持,所以收获》)
技法鉴赏:材料是寓言性的,考生可选的角度很多,如果用“提纯人格”的方法审题立意,则更直接,更符合材料的精神。这位年轻人,他本来拥有价值连城的沉香,却因为羡慕别人手里的木炭,而丢弃了自己的沉香,表现出“没有自信”“不能坚持既定信念”“处事浮躁”“急功近利”等人格缺陷。李肖伟的文章,正是透过材料,看到年轻人“不能坚持既定信念”“处事浮躁”,从正面立意,确立“因为坚持,所以收获”这一观点的。
技法指导二:把握关键
试题材料的关键词句即揭示材料中心,蕴含命题人设定的立意范围的词句。叙事类材料中的比喻句、议论句,开头句、结尾句,议论类材料中的观点句,抒情类材料中的收束句,往往是我们要搜索的关键词句。
【题例】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英国哲学家托马斯·布朗说:当你嘲笑别人的缺陷时,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你内心嘲笑着你自己。
是的,我们留意一下就会发现,那些喜欢嘲笑别人的人,往往一辈子毫无建树;而那些被嘲笑的人,却往往以顽强的生命力在痛苦的泥淖里绽放绚丽的生命之花。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展示:太阳的嘲笑造就了星星的信念,在亘古的夜空中坚持着那点微光;
磐石的嘲笑造就了水滴的理想,在艰苦的岁月中守护着那一份渺茫的希望;
别人的嘲笑造就了我们的意志,在瞬间的改变中把握生命的航向。
以微笑面对嘲笑,让冷静成为勇气。
(焦可馨《以微笑面对嘲笑》)
技法鉴赏:论述性材料的观点句,是材料的关键所在,从“当你嘲笑别人的缺陷时,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你内心嘲笑着你自己”“喜欢嘲笑别人的人,往往一辈子毫无建树”等语句出发,从心理、道德、发展等角度,阐述嘲笑别人给自己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被嘲笑的人,却往往以顽强的生命力在痛苦的泥淖里绽放绚丽的生命之花”一句出发,可以立足于怎样正确对待嘲笑,以及如何在嘲笑中走向辉煌。《以微笑面对嘲笑》选择第二个着眼点, 在形象化的铺排之后,顺势拈出“以微笑面对嘲笑,让冷静成为勇气”的观点,切合题意。
技法指导三:破解比喻
比喻性的材料作文,破解其比喻义是审题的首要任务。而破解其比喻义,又必须联系材料内容进行。
【题例】(2012·上海高考)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立意展示:不经意间的奇思妙想,往往比刻意的思考更具创意、更为新奇。人们对于脑海中瞬间闪过的微光并不在意,甚至不去理会这种似乎“不劳而获”的产品;人们看中的是那些中规中矩的想法和看法,以为这样才是社会进步的正道。可是,事实如何呢?
(上海考生《守住微光,果敢行动》)
技法鉴赏:材料是论述性的,关键词有“心灵中闪过的微光”“舍弃”等,而材料本身并没有点明“微光”的含义,这样,审题立意的任务就集中在破解“微光”的意义上了。根据下文“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说明“微光”是心灵中曾出现过的有价值的东西——微不足道的、细小的、美好的、独特的灵感、精神、品质、善念、理想等。由此可以确定以下立意——捕捉一闪而过的灵感,珍惜独立精神,放大心中的善念等。
考生立意,将“微光”理解为“奇思妙想”,并对人们对这种有价值的“奇思妙想”的忽略提出了批评,首段明确提出了切合题意的看法。
技法指导四:辨明关系
题目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中间用“和”“与”等词语连接时,要着眼于概念的关系,辩证地思考、分析。
【题例】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境遇相同的人,幸福的感觉却不相同。这是因为,他们的心境不同,或者说是思维方式不同。有的人,总是向着积极的方面看,获得的快乐、幸福也就比较多;有的人,总是向着消极的方面看,获得的愁苦也就多一些。因此,我们可以说,思维方式与幸福快乐有着密切的联系。
请以“思维与幸福”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展示:拥有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幸福的支柱。而幸福是乐观抵达的目的地,要想使自己幸福,首先就要具备乐观的精神。
(可欣《幸福是一种乐观的态度》)
技法鉴赏:“思维与幸福”是关系型的话题作文,行文必须处理好“思维”与“幸福”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应重点阐述“思维”对“幸福”的作用、意义等。《幸福是一种乐观的态度》理清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开篇便提出了“要想使自己幸福,首先就要具备乐观的精神”的观点,为全文的分析论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题例】(2012·四川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按照要求作文。
手握一滴水
一滴水里有阳光的谱系图
有雪的过去和未来式
有大陆架和沙漠
有人的生命……
我手握一滴水
就是握着一个世界
但一个小小的意外,比如一个趔趄
足以丢失这一切
请根据阅读全诗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诗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④不少于800字。
名师点拨:材料对一滴水的象征意义作了一定阐释,以供考生展开。这道题相当常规,角度有如下几个:①借助古往今来与水有关的成语或者哲理名言展开;②把一滴水与个人相结合,谈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的实现;③和自然界水循环相结合,从一滴水的不同形态展开。既然材料中已经具体提到了水的含义,文章就不能仅止于此,而要达到探讨“怎么办”的高度上。明白了道理,以及如何将道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是文章真正应该凸显的主旨。
佳作展台:
敬畏那滴水
四川考生
“上善若水”,是多么聪慧的比喻呀。它抓住了一切善性的本质特征。那一滴不起眼的水珠,确实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谱,所以露珠在阳光下的草尖上熠熠生辉、晶莹剔透。这是一滴水,它没有滔滔的声势,没有汩汩清泉的机灵,也没有古井水的深邃。可是,它可能也经历过曾经沧海的怒吼;或凝聚在天山之巅,融化后一路欢腾入江河,入溪流;或被引流灌溉,蒸发到大气层,尔后凝成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飘向黄河、长江两岸……
那么,当我们握着一滴水的时候,难道不应该心存敬畏吗?
它,没有显赫的身份,没有名流的炫目名片,没有富商大贾的香车宝马,也没有华美的轻裘大氅。它,就是普普通通而且极易被蒸发掉的水滴。正因如此,世俗的人通常以为它微不足道,可以随意泼洒掉而毫不痛惜,自然也无心关注它蕴藏着的真正价值,就径自武断地把它叫作一滴水!
让我们深入地思考吧!去探索这一滴水曾经的奉献,曾经的历练,曾经的辉煌和心存的执着的信念。
曾经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幸存者,后来也如一滴水般隐姓埋名甘当普通的职工,连自己的子孙都不知道他曾经的辉煌。前不久,也有媒体爆料过一名教师,他天天划船接送学生,几十年如一日奉献自己的韶光,直到两鬓苍苍还依旧是一名山村教师。历史长河里滚滚流淌的何尝不是滴滴水珠的组合体!哪一滴水会镌刻自己的名字而求后世永不忘记呢?孔子说“逝者如斯”,我想,不仅仅是凭吊逝者的无声无息吧?万流朝东为何永不停息呢?一滴一滴水总是义无反顾地汇入其中,是因为它们有共同向往的理想境界,有坚韧执着的信仰,大海的壮阔激荡才是它们奋斗的终极目标!那些璀璨的一滴,在浩浩荡荡的奔流前行中,不断地摔打锤炼。江河永不停息,英雄层出不穷,主流永远奔向前方。
历史的长河里确实涌现出许多英雄豪杰,影响着历史潮流的前进。可是沉心静思:如果脱离了那融为一体的滴滴水珠,英雄必将一事无成,只能是平凡的一滴而已。
我们渴慕英雄,敬仰英雄,也希望成为英雄,自然也就应该更加敬畏那些平凡无奇的一滴一滴。因为,是它们共同成就了英雄的辉煌业绩,共同推动着历史的巨浪翻卷前行。希望做英雄,同样不因是平凡的一滴而懊悔、沮丧。
敬畏那滴水,愿做那滴水,甘做那滴水。
技法鉴赏:文章能准确把握诗歌意旨,赋予“那滴水”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深刻内涵。开头对那滴水的形象描绘富有象征意义。文章引用狼牙山五壮士中的幸存者、乡村教师的事例,证明那滴水的无私、平凡而又伟大。同时,作者运用辩证思维,指出英雄也同样离不开那滴水,进一步阐释了那滴水的平凡但又伟大的价值。文章最后,运用递进式的结尾,升华了主旨,表达了对那滴水的敬畏。
【试题展示】(2013盐城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归宿,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和欢愉,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生存的环境,也是我们精神的依托。
要求:①角度自定;②文体自选;③标题自拟;④不得抄袭、套作。
【考场作文】
四季的舞者
何晓明
风,是四季的舞者。
春天的风是跳华尔兹的风。
春天的风刚刚苏醒,伸个懒腰,整好衣衫,便迈开了步子,跳上一曲柔美的华尔兹。她跳过天空,天空开始放蓝;跳过山冈,山冈开始染上绿色;跳过枝头,枝头鲜花绽放;跳过小溪,溪水欢快地流淌。音乐声大起来了,惊醒了沉睡的万物:鸟儿在枝头歌唱,鱼儿在水里游泳,小鹿也快活地奔跑着。全世界都醒了,都跳着这曲优美的华尔兹。
夏天的风是跳探戈的风。
夏天的风最招人喜欢,她总在人们需要的时候到来,就好比一曲轻快的探戈,令人心旷神怡。烈日炎炎的时候,风跳着探戈来了,吹走热气,带来凉爽;雷雨交加的时候,风跳着探戈来了,赶走乌云,万里放晴。在天气变化无常的夏季里,请你随风一起跳一曲美妙的探戈吧!
秋天的风是跳伦巴的风。
秋天的风是最美的,她的美并不是美在外表,而是美在她的惊喜连连、别具一格。秋风是一阵阵的,就好像伦巴一样时而疯狂,时而舒缓。疯狂过后,便会留给人们别样的惊喜:枝头,挂满了成熟的果实;空中,飘扬着纷飞的叶片;地上,长满了金灿灿的庄稼。这一切都是踩着伦巴节拍的秋风给我们的礼物。
冬天的风是跳独舞的风。
与其他季节的风不同的是,冬天的风卓然独立,一意孤行,这也许便是她热爱独舞的原因吧。她自由自在,没有牵绊,驰骋在这寒冷刺骨的冬天,或呼啸回旋于山谷。
老师点评:文章以自然界的“风”为描写对象,通过想象拓展思路,运用比喻来修饰语言,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风,比喻为不同的舞曲,写出了春风的欢快,夏风的热烈,秋风的飞扬多变,冬风的卓然独立,形象而富有律动美。
存在问题:
材料本身涉及“自然”与“心灵”的关系,但是考生只写了“自然”而未写“心灵”,即“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不符合题意。
升格指导:文中写“风”本身的语句已经够丰富、够精彩了。升格时,应在写“风”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或者写不同的风给自己的心灵带来的不同影响,紧扣“自然”与“心灵”的关系来写作。
【请你升格】请根据老师的指导,给作文升格。
▲升格例文见答案部分→
参考答案
真题精解 写作升格
升格训练
【请你升格】
感受自然
何晓明
我喜欢在残阳似血的黄昏,漫步在乡间小路上,静静地聆听着鸟儿归巢的欢喜;看看田埂上那金黄的稻穗,那一串串真可谓是“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闻闻路边的野花,那散发出来的一阵阵清香,让人如痴如醉,忍不住想要摘下一朵;听听农家小女孩欢快的歌唱,那悠扬的曲调像一个个精灵在翩翩起舞,撩拨着每个过路人的心弦……我贪婪地看着,嗅着,听着,感受着这亦梦亦幻的和谐之美。
我喜欢端着杯热茶,坐在院子里看夕阳在树后,露出最后一抹微笑,把一切烦恼全都置之脑后,任那颗浮躁的心在茶的清幽中沉静,外界的纷扰便如潮水般退去,只留下一片潮湿的宁静。冬的雪,春的风,夏的阳光,静止在秋,而我静止在这片自然的风景中。
我喜欢在“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炎炎夏日,夹一本书,迈进竹林小道,心灵便开始在美妙的故事中散步。曼妙的自然之景里,我畅游在美妙的书本之旅中,我忘情着,心也荡漾着。蝉的大联唱中,昭君出塞时的黄沙,貂蝉月下轻舞时的圆扇,玉环华清池洗浴时的白绫,西子浣纱时的波纹,已是潜意识里的另一种快乐!我喜欢这种情景交融的感觉,喜欢这种身处仙境的飘逸。
我更喜欢一个人静静欣赏明快的溪流,那曲折的流水既不缺乏轻柔,也不尽显张扬,似乎像一个羞涩的女子,脸上还泛着红晕;它一路欢歌,充满着生命的张力……它那永不停息、绝不服输的意志让我佩服,它那激情昂扬、执着追求的精神让我敬仰。尤其是那滋润万物之功,更是让人赞叹不已。我好想融进这奔流的溪水中,迈向生活的大海,收获完美的人生。
我尤其喜欢一个人站在平坦的大地上聆听自然神秘而奇特的声音。这种天籁,就如一股清新的凉风,拂去心灵的浮躁,让我的内心更加宁静与澄澈。当我屏住呼吸,享受着自然赋予的灵气时,一种轻飘飘遨游在天街的美妙油然而生。这就是自然的魅力。我不禁想起了一位诗人曾经说过的“我原本想要成为花朵的,却因为对花朵更深的热爱,我甘心化作了土壤”。可我要说,热爱并不一定意味着牺牲自我,而是在内心深处将无形的热爱化为最诚恳的敬意。
心怀自然,我没有华丽的语言,我只有一颗纯朴的祝福的心;心怀自然,我没有作家的灵动,我只有一支平凡的单纯的笔;心怀自然,我没有演讲者的奔放的激情,我只有深沉的真挚的赞美。
以一颗热爱的心去面对自然之美,你就会发现和谐之美、宁静之美、生活之美,你就会永远保持一颗向上之心,真正地喜欢上这种明心启慧的洗涤……在陶醉、痴迷之中,你就会由衷地敬畏自然、感谢自然!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