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四年级下册 《电路》单元
教科版 四年级下册 《电路》单元 2.点亮小灯泡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电路》 课题 2.点亮小灯泡 课时 1
核心概念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及要求 3.2 电磁相互作用 3~4年级 ⑦知道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是构成电路的必要单元;说明形成电路的条件,切断闭合回路是控制电流的一种方法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包括电池、导线在内的完整的闭合回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科学思维 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探究实践 1.用电源、导线和小灯泡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态度责任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包括电池、导线在内的完整的闭合回路。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掌握小灯泡的各个组成部分
教学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2.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
学生:1 只小灯泡,1 节 1.5v 的干电池,1 根导线,科学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电的知识。 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 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导入 1.你能让这个手电筒亮起来吗?(出示一个没有电池的手电筒,请学生来点亮) 2.手电筒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要想让手电筒亮起来,必须装上电池,然后打开开关。 3.为什么打开开关就会亮起来?(预设:接通开关后,有电流流过小灯泡的灯丝,小灯泡才会亮起来。)
二、探索 活动 1:了解小灯泡的结构 1.电是如何经过小灯泡让它发光的呢? 2.如果给你一节电池和一个小灯泡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电池和小灯泡的实物图),你能用画线的方法来代替导线,用简单的示意图画出你的想法吗? 3.同学们都认为,电从电池出发,要经过小灯泡才能使它发光。那么小灯泡内部的结构到底又是怎样的呢?小灯泡的哪一部分会发光,小灯泡为什么会有两个连接点?这与灯丝的点亮有没有关系?请同学们结合黑板结构图、实物小灯泡和文本中的文字进行自学并思考这几个问题。 4.学生自学3分钟后交流反馈。谁来说一说你的认识和发现。 (1)灯丝:小灯泡中能够发光发亮的部分。它是一种耐高温的金属丝,在通电以后能够发光、发热。 (2)金属架:将灯丝架起来的部分,金属架是由耐高温并且导电的金属丝制成,它在固定灯丝的同时能够将电流导入灯丝。 (3)连接点:在金属架的外部安装了一个能够导电,带有螺纹的金属壳,用来保护、固定金属架。金属壳侧面和下端有两个凸起的小圆点。两个小圆点和不同的导线连。 (4)玻璃泡:玻璃罩子是玻璃泡,它能够很好的保护灯丝,同时又不影响它的发光。一般,在玻璃泡里充有氮气、氩气等气体,用于延长灯丝的寿命。 活动2:让小灯泡发光 (1)同学们已经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如果给你导线、电池和小灯泡,你怎样连接可以使小灯泡发光?请大家将你们的方案画在记录单上。 (2)交流分享学生的连接方法。 (3)请小组长领取材料,按照你的连接的方式试一试,哪些连接能够让小灯泡发光?在能发光的图下面打勾。实验前,老师有一个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大家: 安全提醒: 干电池的金属铜帽端是正极,另一端是负极,当导线直接与电池的正、负极相连,而没有经过小灯泡时,就好造成短路。短路时,电池中的电会很快消耗完,并且电池还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甚至可能爆炸。所以,在实验中,要避免出现短路。 (4)学生实验。
三、研讨 1.分析交流:同学们,你们的哪些连接方法能使小灯泡亮起来了呢?请大家把你的连接方法展示在黑板上。 2.展示交流。 3.我们发现,最终能够使小灯泡发光的是这几幅连接图。请大家仔细观察,能找找他们之间的相同点吗?学生讨论并发言。 出示定义: 电路:电从电池的一个极 流出来,通过导线流到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再经过与连接点相连的金属架流到灯丝,再从另一个金属架流 到另一个连接点,通过连接这个连接点流回到电池的另一极。电在这样一个闭合 的,往复的路径里流动。电流过的路径就是电路。 4.在实验过程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连接的困难,或者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要和同学们分享的吗? 5.出示短路和断路的辨别。
四、拓展 打开活动手册,观察里面的电路连接图,请判断,哪些会发光,哪些不会发光?请说一说理由。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下列用法最容易使电池报废的是( )。 A.通路 B.短路 C.断路 D.串联 2.小灯泡之所以能够发光,是因为( )。 A.有了电池 B.有了导线 C.有电流通过灯泡 D.开关是断开的 3.小灯泡上一般有( )连接点。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4.一节普通干电池的电压是( )。 A.1.5伏 B.15 伏 C.36伏 D.220伏 5.小爱同学自己装了一个门铃,接上一对新电池后,发现电池迅速发热、烫手,这是因为( )。 A.门铃响了 B.电路出现短路 C.电路出现开路 D.门铃坏了 6.小爱看到牛牛点亮的小灯泡觉得非常神奇,她仔细观察了小灯泡。 发现小灯泡的发光部位是( )。 A.玻璃泡 B.灯丝 C.金属架 D.连接点 7.下图中的小灯泡没有被点亮,因为这个电路( )。 A.断路了 B.正负极接反了 C.没有开关 D.短路了 判断题 小灯泡里面是真空的。( ) 用导线直接把干电池的正、负极相连,而没有经过小灯泡时,会造成短路现象。( ) 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才能亮起来。( ) 在一个简单电路中,如果调换电池的正负极,小灯泡还是会被点亮。( ) 短路连接中,电池会发烫,但小灯泡还是会被点亮。( ) 因为导线很结实耐用,所以一个故障电路中不可能是导线的原因导致小灯泡不发光的。( ) 用一节电池和一段导线点亮小灯泡,有多种方法。( ) 电灯泡中的灯丝通常用钨丝做成的。( ) 参考答案 B 2.C 3.B 4.A 5.B 6.B 7.D 1.√ 2.√ 3.√ 4.√ 5.× 6.× 7.√ 8.√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整理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2.点亮小灯泡
八、课堂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电路概念初步形成课。通过用一根导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电路,并推测电流的流动过程。 教学反思 1. 推测电流流向 “推测电在连接装置中是怎样流动的”是本课的难点。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描述完整的学生较少。 要突破难点,首先在“观察小灯泡”环节,需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小灯泡的发光部位和各部分的作用,聚焦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才能发光,进而分析“电流是如何通过灯丝的”。 其次,在研讨时可增加视频辅助讲解,帮助学生去想象电流路径 。 2. 实验前短路的判断 即使讲解了什么是短路及短路的后果,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仍是无法直观判断哪些方式造成了短路。可提示学生如果感觉到电池变烫,那么必须立即断开导线。 3. 记录 (1) 记录指导。在画实物图上,很多学生有困难,部分学生耗时较长,教师可适当指导画法。 (2) 何时记录。因为强调了要边实验边记录,很多组看到了活动手册拓展活动的连接图,直接就按图一个一个去验证。 后面我尝试了先实验后记录,实验前不提示学生翻活动手册,学生也会参考科学书上的连接图。 最后想想,其实也可以单独打印记录单提供给小组。 4. 有争议的几种连接方法 下图是在学生做的时候随手拍的,可以看出,学生能判断出能点亮的方式,但部分学生对于第8幅这种短路电路就不能判断了,因此这幅图是需要重点讲解的。 其中第6和第4幅图,是有争议的,学生也能发现原因。 第6幅图,要看连接点是连到了铜帽上还是边缘的塑料膜上。 第4幅图产生争议:一是因为我用剪刀拆电池包装时,不小心划破了部分电池外的塑料膜,把无塑料膜的电池也提供给了学生;二是部分组实验过程中将电池塑料膜弄破了。整个锌壳都是负极,故使用无塑料膜电池的小组点亮了,而其他组未点亮。 因此这两幅图我不要求学生统一答案,只要在图旁边备注清楚前提就行。 在此建议教师给各小组提供塑料膜完好的电池,同时做好塑料膜损坏的情况下的预设。 5. 意外之喜 有个班学生下课后来说,他们组尝试了将两个电池连到一起(即串联电池)去点亮小灯泡,并发现灯泡更亮了。我眼前一亮,并表扬了他们的探索精神。估计大家和我有同样疑问,多的那一节电池哪来的,对,旁边组借的。 器材使用 爱牛器材如下: 其中电路板贴的设计非常棒,质量也非常好,用在板书上十分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