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一轮复习——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在平面内两条互相 且有公共 的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水平的数轴称为 ,
竖直的数轴叫做 ,坐标平面内的点与 实数对一一对应。
2.判断点的位置。
若点P(x,y),则点P在第一象限 x 0,y 0;点P在第二象限 x 0,y 0;点P在第三象限 x 0,y 0;点P在第四象限 x 0,y 0;点P在横轴上 y 0;点P在纵轴上 x 0;点P在原点上 x 0,y 0.
3.已知点P(a,b),点P到轴的距离为 ,点P到轴的距离为 ,点P到原点的距离为 ,点P关于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点P关于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点P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
巩固练习: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 ;点A到轴的距离为 ;点A到轴的距离为 ;点A到原点的距离为 ;点A关于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点A关于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点A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将点A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B,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C,则点B的坐标是 ,点C的坐标是 ;将点A 绕着原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点D的坐标是 .
二、函数的定义:
1.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 的量叫做常量,数值发生 的量叫做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 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就称 是自变量,y是x的 .
2.函数的表示方式有:列表、 、 ;描点法画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列表、描点、 .
3.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整式为全体实数;分式的分母 ;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为 ;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不仅要使关系式有意义,而且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巩固练习:
(1)函数y=2+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A.x≥2 B.x≥ C.x≤ D.x≠
(2)下列曲线中不能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 )
A. B. C. D.
三.函数图像的应用
1.小红帮弟弟荡秋千,秋千离地面的高度h(m)与摆动时间t(s)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1)根据函数的定义,请判断变量h 关于t的函数.(填“是”或“否”)
(2)结合图象回答:①当t=0.7s时,h= ,
它的实际意义是 .
②秋千摆动第一个来回需 s.
2.均匀地向一个容器注水,最后把容器注满,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h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图中OABC为折线),这个容器的形状可以是( )
A. B. C. D.
3.在“看图说故事”活动中,某学习小组结合图象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
已知小亮所在学校的宿舍、食堂、图书馆依次在同一条直线上,食堂离宿舍0.7km,图书馆离宿舍1km.周末,小亮从宿舍出发,匀速走了7min到食堂;在食堂停留16min吃早餐后,匀速走了5min到图书馆;在图书馆停留30min借书后,匀速走了10min返回宿舍.给出的图象反映了这个过程中小亮离宿舍的距离ykm与离开宿舍的时间xmin之间的对应关系.
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Ⅰ)填表:
离开宿舍的时间/min 2 5 20 23 30
离宿舍的距离/km 0.2 0.7
(Ⅱ)填空:
①食堂到图书馆的距离为 km;②小亮从食堂到图书馆的速度为 km/min;
③小亮从图书馆返回宿舍的速度为 km/min;
④当小亮离宿舍的距离为0.6km时,他离开宿舍的时间为 min.
(Ⅲ)当0≤x≤28时,请直接写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4.如图1,点P从△ABC的顶点A出发,沿A→B→C匀速运动到点C,图2是点P运动时线段CP的长
度y随时间x变化的关系图象,其中点Q为曲线部分的最低点,则△ABC的边AB的长度为 .
A.12 B.8 C.10 D.13
第4题 第5题
5.如图①,E为矩形ABCD的边AD上一点,点P从点B出发沿折线B﹣E﹣D运动到点D停止,点Q从
点B出发沿BC运动到点C停止,它们的运动速度都是1cm/s.现P,Q两点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x
(s),△BPQ的面积为y(cm2),若y与x的对应关系如图②所示,则矩形ABCD的面积是 .
四.拓展延伸
1.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并且在同一条公路上匀速行驶.图中折线
表示快、慢两车之间的路程y(km)与它们的行驶时间x(h)之间的函数关系.小欣同学结合图象得出
如下结论:①快车途中停留了0.5h;②快车速度比慢车速度多20km/h;③图中a=340;④快车先到达目
的地.其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2.小明同学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函数 (a、b为常数)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学习函数的经验,可以推断常数a、b的值满足( )
A.a>0,b>0 B.a>0,b<0 C.a<0,b>0 D.a<0,b<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