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学案:第4部分 写作 专题14 作文技法巧突破 第4讲 感情真挚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学案:第4部分 写作 专题14 作文技法巧突破 第4讲 感情真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07 17:4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讲 感情真挚
“感情真挚”是指作者在情感表达、展示的过程中做到具体而不空泛,真实而不虚假,自然而不做作;要在作文中能够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能够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喜怒哀乐真情表露,写实事,讲实话,抒实情,明实理,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展开联想、想象要合情合理,抒发感情要恰如其分;不要为了迎合阅卷老师而矫揉造作,更不能胡编滥造。
技法指导一:生活写真
“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叶圣陶)这种实话实说,用朴实本分的情感,使读者流下激动、心酸的泪水的写法,就是生活写真法。这里的“写真”包括三个方面:①写自己的情感故事。选取自己生活经历中最具心灵冲击力、情感震撼力的故事,着眼于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②写亲历的情感故事。选取自己亲身经历的,动过情、流过泪的情感故事,如表现亲情、友情、师生情的故事。③写熟悉的情感故事。选取自己熟悉的事情,表达对人或事物的情感,抒写对真情的呼唤、赞颂等。
【文例】十多年过去了,父亲的车子渐渐地老了,全身没有了光泽,附加的零部件也都脱落了,车铃也锈迹斑斑,失去了先前那令人心醉的响声。属于它的光鲜的时代已经悄然逝去。每每和父亲一同出去,它大有自惭形秽的样子,甚至有时闹起情绪来,不愿伴父亲出门,不是松动链条,就是不鼓“勇气”。父亲想,它大概是不想见到那些风驰电掣般的电动车、摩托车吧。这时父亲每月的收入也有两三千元了,学校也发展了,将高三年级从拥挤的城内搬到开阔的郊野,家住老校区,来回上班也有二十里路了,每天来往数次,也太累那只老“飞鸽”了。于是,父亲就花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辆当时还很流行的重庆嘉陵摩托车,从此,老“飞鸽”就光荣退休了。那是2000年的春天。
(河南考生《父亲的车子》)
技法鉴赏:作者将原汁原味的生活写入文章,用生活化的语言,把父亲将破旧“飞鸽”换成嘉陵摩托车的过程艺术化地呈现给读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情感。
技法指导二:细节传情
写人叙事类的文章,要以典型的细节描写追求心灵的冲击力、情感的震撼力,具体方法有三种:
①设置道具法。以设置道具的方式,将一件蕴满人物情感的物品(如丝巾、贺卡等)与人物动作、语言相结合,构成抒情性细节。
【文例】大约是那年冬天吧,嫂子生了孩子。有一回,大哥趁嫂子不在,悄悄端给我一碗小米粥。嫂子回来时,我已舔净了留在嘴角的米粒。嫂子借故支走大哥后,说锅里有碗米饭,是留给我的,里面掩着两个鸡蛋。
(高吉波《雪地里的红棉袄》)
技法鉴赏:“两个鸡蛋”在这里便是十分耀眼的“道具”,是作者抒情的载体,它们凝聚着嫂子朴实的情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②特写镜头法。以特写镜头的方式,锁定人物具有震撼力、个性化的动作,揭示人物内心深处的感情波动;以慢镜头的方式,将系列的动作分解、慢放,以蕴蓄丰富情感的慢动作触动读者的心灵。
【文例】地冻天寒,娘老远地看见,海子赤着双脚,一双鞋套在手上,裹一身寒气跑回来。娘愣住了。海子看着爹娘,怯生生地说:“我没有穿鞋,我是光着脚跑回来的。”娘猛地搂住了海子,紧紧地搂住,红着眼睛流泪。爹却转身走到屋外,外面很冷,爹站在院子里一动不动。
(《回家》)
技法鉴赏:这种特写镜头式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颗在冰天雪地里跳动着的热气腾腾的赤子之心。时间、空间、严寒、贫苦都不能阻隔海子对老家、慈母的思念和向往,裹一身寒气的海子,血管里奔流着亲情的热血。搂着海子流泪的母亲,兀立寒风中的父亲,心中同样翻腾着亲情的波涛,其中却有阵阵剧痛和丝丝缕缕的心酸掠过。
③对比映衬法。在细节中融入人与人以及人物自身的肖像、语言、行为等方面的对比,以揭示人物心理,突出人物个性。
【文例】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给一具肥硕的身体刚柔并济地运作。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的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声地叫出来,惊得所有的浴客都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同学。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和你的同学看见,叫你没面子,哪料到这么巧……”同学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我的回答是那样的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敬重父亲并抱愧于父亲。我明白父亲下岗后为何白天睡觉了,那是为了积蓄晚间为人擦背的精力。
(《父亲》)
技法鉴赏: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描写了两个富含深情的细节:一是身体瘦弱的父亲与那个让父亲擦背的身体肥硕的人形成对比,突出父亲劳动的艰辛,表达儿子的心疼与自责;二是在浴池里父子目光相遇时,儿子高声叫“爸爸”与父亲脸红的对比,表现出父亲对给“儿子”丢脸的愧疚,突出儿子的惊讶、抱愧。整个场景对比鲜明,形象饱满。
技法指导三:托物抒情
托物抒情,就是借助某种事物抒发自己的情感,具体方法有三种:
①借景抒情。描写自然景物时,融入自己的主观情调,通过景物色调、声音、光线、动静的安排,表达人物的主观情感。
②渲染气氛。通过对阴雨、风雪等富有氛围、特色突出的天气的描写,或对绿树、碧草、红花等色彩鲜明的景物的描写,渲染出浓郁的情感气氛,追求震撼人心的情感冲击力。
③托物喻人。借描写青松、白杨、小草、野菊等事物,极力赞美或贬抑它外形、精神上与某一个人或一类人相似的特点,借写事物,抒发对人的情怀。
【文例】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在一片光明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
但是,别以为它们全像画中的松树那么漂亮。有的枝干被狂风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但另一些枝叶仍很苍郁;有的被酷热与冰寒打败,只剩下赤裸的枯骸,却依旧尊严地挺立在绝壁之上。于是,一个强者应当有的品质——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进与自信,它全都具备。
(冯骥才《黄山绝壁松》)
技法鉴赏:作者以崇敬的心情描述黄山绝壁松于荒峰野岭、悬崖峭壁,与山险莫测的绝境搏斗风雨的矫健与强悍,表达了自己对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进与自信的生命理念的赞扬与追求,是托物抒情的妙笔。
技法指导四:修辞抒情
修辞抒情,就是借助某种修辞手法抒发情感,具体方法有三种:
①博喻明情。同时用若干个比喻描写一个对象,交经织纬,细致缜密,情感洋溢。
②排比激情。用饱含浓郁情感的排比句,从不同侧面描写、赞扬、批评同一对象,激情澎湃。
③夸饰溢情。借助夸张手法,描写事物或直接抒发喷涌的激情。
【文例】爱读书的人,心胸比天空还宽阔;爱读书的人,心灵比白雪还纯净;爱读书的人,情感比泰山还厚重;爱读书的人,思想的脚步无拘无束,理想的天空无边无际。
爱读书的人,灵魂的后院会有一个美丽的后花园,那里四季如春,奇花异草,佳木成荫,繁花似锦,果实飘香……当我们倦了、累了的时候,退到这里来,暂且远离红尘,可以听小说家讲故事,可以听诗人朗诵,也可以听散文家诉说衷情……在这里,每一朵鲜花都可以是一首诗,每一个果实都可以有故事,每一抔泥土都可以酝酿出一个美丽的童话……生活很繁杂,灵魂很劳累。在这时,爱读书的人,就会给自己营造出这样一个心灵花园,放纵心灵,回归原始。
(重庆考生《书与人》)
技法鉴赏:考生采用比喻、排比的方式,在议论中抒情:第一段,用“天空”“白雪”“泰山”等喻体,赞美读书人心胸宽阔、心灵纯净、情感厚重;第二段,用“后花园”比喻读书人拥有的美丽、纯净的书的世界。
【题例】(2012·北京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列车举手敬礼。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声在深山中久久回响……
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敬礼,久久回响的汽笛……这一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在材料含意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名师点拨:主人公是一个普通劳动者,这就提醒我们要关注现实生活,发现普通人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的精神世界。老计的身上,闪烁着普通劳动者安于使命、坚守岗位、坚韧执着、默默奉献、尽责敬业的精神光芒;老计的庄重敬礼,还体现了彼此尊重、积极沟通的意蕴。
这是一则富有生活化的材料,考生很容易联想到自己身边的很多“老计”,如自己的老师、父母,学校的工友等,他们身上可能都会闪耀着与老计一样的精神光芒。我们可以从这些人物中选取一个自己最熟悉的、最容易写出真情实感的人物,通过典型的细节、情感化的语言,写一篇情感浓郁的美文。
佳作展台:
父亲·老牛·麦地
北京考生
五月的骄阳炙烤着大地,也煎熬着我疲惫烦躁的心。没经父母同意,我就放弃了高考。父亲并没有像母亲那样数落我,只是沉默了好大一会儿。这并不让我觉得奇怪,父亲就是这样的老实巴交。很多时候,我甚至看不惯他——村里像他一样的壮劳力,都怀着淘金的梦想到城里打工去了,哪像他,一直默默地守着贫瘠的土地,守着贫穷的乡村。在这点上,父亲犟得很,就像一头牛。对,牛!父亲就属牛!
“去喂牛,准备跟我去麦地。”父亲一边在桌子腿上磕着鞋上的土,一边对我说。我哪喂过牛?这样想着,我走进牛棚,端了一筐草,倒在牛槽里。老牛很大声地打了两个响鼻,似乎对我很不满。
“哪能这样不精心?”父亲走过来,用双手把稻草从牛槽里捧到筐子里,并仔细地搜拣起来,不一会儿就从稻草里挑出几片塑料纸和几个小石块。然后父亲又把稻草倒在一个大盆里淘洗,再沥干净了水才倒在牛槽里。父亲拍拍牛背,说:“好了,吃吧,伙计,吃饱了咱去麦地。”牛似乎真能听懂父亲的话,对着父亲眨巴了一下眼,慢慢嚼起来……
我牵着牛,父亲拉着车,向麦地走去。整个麦地像是金黄的大锦缎。一阵阵热风吹过,麦地里掀起一波波麦浪。父亲开始割麦了。他弯下腰,左手搂住麦子,右手挥舞镰刀。晌午,父亲把麦子扎成捆儿放到车上,很快装满了车。我向麦地一望,发现他并不是紧排着收割,而是先收割熟好的麦子,暂时留下的是一块块还泛绿的麦子。我这才明白父亲为什么不用收割机。只要是他收割过的地方,都只留下整齐的麦茬。
要走了,父亲在后面驾车,老牛在前面拉车。上坡时,父亲吆喝着,说是吆喝,倒不如说是给牛鼓劲,因为那简直像是欢快的歌唱。而牛,也哞哞地叫着,把绳索拉得更紧了。
终于上了坡。父亲对我说:“爹是农民,牛和麦地,是我的活。”牛似乎听懂了父亲的话,又哞哞地叫了两声,仿佛说:“可不,耕地也是我的活。”
我不由得肃然起敬。父亲啊,你是一个平凡的劳动者,可你一直坚守着农民的职责,热爱着自己的岗位,精心于自己的事业。可我作为一名学生,却连你养的牛都不如呢。我一定重回学校,收割好我自己的麦地……
蓦然回首,我发现麦地、老牛和父亲,是一样的质朴的肤色……
技法鉴赏:考生用朴素的语言,展开对日常生活的描述,刻画了父亲安于使命、默默奉献、质朴乐观、尽责敬业、认认真真的劳动者形象。文章情感浓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摹写自然事物,如老牛对父亲的“哞哞”回应,增添了几分真实,几许自然;二是重视生活细节,如“父亲走过来,用双手把稻草从牛槽里捧到筐子里,并仔细地搜拣起来,不一会儿就从稻草里挑出几片塑料纸和几个小石块”,赞扬父亲做事认真和对老牛生活的悉心照料;三是托物抒情,如“整个麦地像是金黄的大锦缎。一阵阵热风吹过,麦地里掀起一波波麦浪”,通过对父亲劳作的农田的描写,从侧面表达对父亲的赞美。
【试题展示】(2013山东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五岁那年,爸爸遭遇车祸身亡,妈妈将孟佩杰送给别人领养,不久也因病去世。在新的家庭,养母刘芳英瘫痪在床,养父不堪生活压力,一走了之。从此,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替养母穿衣、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中午回家,给养母生火做饭、敷药按摩、换洗床单……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文体自选;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含义的范围写作,不要抄袭、套作。
【考场作文】
浓浓牛奶香
春 阳
你曾知道,一片落叶,可以引出无限缱绻;你曾知道,一叶书签,可以带来无尽回忆,无比眷恋……你可曾知道,一股浓浓的牛奶香,却也会让人潸然泪下。
又到订牛奶的时候了,任凭一张张宣传单发到我手里,我都是看也不看一眼就搁到一边。对我来说,牛奶是一种奢侈的东西,它不属于我。正在读小学一年级的弟弟也很懂事,他知道家里经济困难,但是抵挡不住宣传单的诱惑,总是情不自禁地接过宣传单,然后又很不情愿地在“是否同意”一栏中,赫然填上“不同意”。
我看出了弟弟的心思,就在我答应弟弟,等领了奖学金一定为他订一份牛奶后的一天早上,生活委员发了一袋牛奶给我,他告诉我是班主任为我订的。我好感动,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
放学了,我很快跑回家,挎着的书包里没有别的,只有一袋牛奶。我家很穷,爸爸妈妈都是农民,奶奶去年得了癌症,在县人民医院住了一个多月的院,检查、治疗、买药,花费了四万多元,这更使我们这个穷家雪上加霜。去年秋天,我们这里又经常下雨,玉米、大豆、棉花等都没有收成,于是,吃饭都成了问题,还哪有钱喝上奢侈的牛奶呢?现在,好心的老师为我订了这份牛奶,我不能自己一个人喝完。爸爸不在家,我就将牛奶倒在两个杯子里,一杯递给弟弟,一杯递给妈妈。我告诉弟弟和妈妈,我在学校里已经喝过牛奶了,这是专门给他们带回来的。妈妈坚持让我喝,弟弟也一脸疑惑地望着我,我告诉弟弟:“你就快喝吧,明天学校还会发给我的。”说着,我就佯装去扔牛奶袋子,匆匆忙忙地走出了屋门。
第二天,妈妈不许我再把牛奶带回家,她让我一定要在学校喝。我没有说什么。后来的日子,我只是偷偷地在回家路上,让等着我的弟弟把牛奶喝了。每次,弟弟总是留一点给我,我闻着这浓浓的牛奶香,心里很满足。
你瞧,这牛奶的香味多么浓啊!我闻到了,您也闻到了吗?
老师点评:文章以“一袋牛奶”为线索,表达师生之间、母女之间、姐弟之间的感情,故事真实,结构完整,中心明确。
存在问题:
①内容:概括性的叙述多,细腻描述性的语句少,特别是缺少精雕细刻的生活细节,因此,感情的表达是生硬的,给人的印象是平淡的。
②剪裁:详略失当,本文以写“爱心”为主题,而关于自己家境的叙写与主题思想关系不大,作者却写得比较详尽。
③语言:语言缺乏文采美、生动性,建议多用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等。
升格指导:①丰富情感——将部分概括性的叙述句,改写为富有生动性、情感性的描写句;运用特写镜头或镜头慢放式笔法,将送牛奶、喝牛奶、让牛奶等动作扩展为富含深情的细节。
②取舍材料——叙事的详略和材料的取舍,依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而定,文章关于自己家境的叙述与主题思想关系不大,应该略写,或者干脆删除。
③修饰语言——选用富有动态感、情感性、表现力的词语,描写人物语言、行为、心理。
【请你升格】请根据老师的指导,给作文升格。
▲升格例文见答案部分→
参考答案
真题精解 写作升格
升格训练
【请你升格】
浓浓牛奶香
春 阳
你曾知道,一片落叶,可以引出无限缱绻;你曾知道,一叶书签,可以带来无尽回忆,无比眷恋……你可曾知道,一股浓浓的牛奶香,却也会让人潸然泪下。
又到订牛奶的时候了,任凭一张张宣传单发到我手里,我都是看也不看一眼就搁到一边。对我来说,牛奶是一种奢侈的东西,它不属于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读小学一年级的弟弟的书包里也看到了这样的宣传单,那红红的纸上,“家长是否同意”一栏的后面赫然写着歪歪扭扭的三个字“不同意”。我的心一阵泛酸,强忍住蓄满眼眶的泪:弟弟呀,弟弟,我依然记得上次我送你上学的路上,你因为眼馋地瞅着一个同学喝牛奶而被我狠狠地训斥了一番……
就在我答应弟弟,等领了奖学金一定为他订一份牛奶后的一天早上,生活委员发了一袋牛奶给我,他告诉我是班主任为我订的。我忍了又忍,泪还是滴到了课本上,我一句话也说不出。
放学了,我激动地跑回家,挎着的书包里没有别的,只有一袋牛奶。回到家,我认真地刷了一只小茶杯,小心翼翼地把那袋牛奶倒了进去。弟弟又兴奋,又激动,他捧着杯子,嗅了半天,只说一句话:“姐,你先喝。”“不,姐在学校……在学校喝过了,你喝……”话未说完,我佯装去扔空牛奶袋子,转身出去了。面对弟弟事先编好的那么多的话怎么就说不好呢?我擦了擦脸上的泪珠,压抑着自己不平静的心,回到屋里。“怎么还不喝?”我真的哭了,大声地吼着。“姐,你先别生气,我喝过了,剩下的留给爸爸妈妈也尝尝味儿。”……我愣住了,然后缓缓地说:“对!给他们尝尝,反正明天学校还要发的。”[将概述变成细节描写,更具艺术性与感染力,语言具有丰富的情感张力]
第二天,妈妈不许我再把牛奶带回家,她让我一定要在学校喝,我没有说什么。后来的日子,我只是偷偷地在回家路上,让等着我的弟弟把牛奶喝了。每次,弟弟总是留一点给我,我闻着这浓浓的牛奶香,心里很满足。
你瞧,这牛奶的香味多么浓啊!我闻到了,您也闻到了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