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4.2.水的蒸发和凝结(表格式)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4.2.水的蒸发和凝结(表格式)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2-02 13:5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热》
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 《热》单元 2.水的蒸发和凝结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热》 课题 2.水的蒸发和凝结 课时 1
核心 概念 4.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学习内容及要求 4.1 能的形式、转移与转化 5~6年级 ①知道动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等都是能的形式,了解这些能的相互转化现象。②知道简单机械(杠杆、滑轮、轮轴、斜面)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③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现象,知道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④举例说明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列举它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1.知道水在吸收(放出)一定热量后,发生形态变化。 2.理解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现象。 3.发现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 科学思维 1.讨论气温变化影响了人类、动植物的生活和生存。 2.关注人类一些行为会使地球变暖,从而影响自然环境的变化。 探究实践 1.运用以往的经验,对新的问题提出假设。 2.制订比较完整的实验计划,开展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探究活动。 3.设计实验,开展水蒸气的凝结的探究活动。 4.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分析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态度责任 学生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动物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表现出探究兴趣,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设计实验,开展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探究活动。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理解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现象。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烧杯、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清水、滴管、电子秤、护目镜、湿布、干布、冰块、食盐,记录单。
教师准备:关于自然界的云、雾、霜、雪等课件资料,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动物世界。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聚焦 1.课件出示图片:生活中的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现象。 提问:水蒸发是怎么回事?水蒸气凝结成水又是怎么回事? 2.学生回答后,总结、交流对水蒸发、水蒸气凝结的认识。 3.提问:那么水蒸发、水蒸气凝结与什么有关?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 4.揭示课题:水的蒸发和凝结。 设计意图:用图片或视频呈现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回忆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现象,说一说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是怎么回事,进一步唤起学生前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水蒸发、水蒸气凝结的原因是什么。
二、探索 1.活动一:交流水蒸发、水蒸气凝结的原因。 (1)聚焦问题:水的蒸发与什么有关? 学生提出:水的蒸发与温度有关。 (2)小组讨论:推测水温高低与水蒸发快慢的关系。 2.活动二: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 (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关系的实验? (2)小组讨论实验步骤,制订实验计划。 (3)出示实验器材,师生确定实验步骤: ①称量两杯水(杯+水)的质量,保持起始质量一致。 ②将一杯水加热至约50℃,另一杯水加热至约80℃。 ③放置3分钟后,称量两杯水(杯+水)的质量。 ④记录并对比实验结果。 (4)学生分小组利用加热装置、烧杯、水和温度计等开展实验探究。 (5)全班研讨:我们观察到相同时间内,两只烧杯中的水减少得一样多吗?说明了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怎样的关系? (6)师生交流并小结: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系。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温度越低,水蒸发得越慢。 (7)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沸腾后变成水蒸气,这节课我们观察了水蒸发变成水蒸气,你能说说水的沸腾和蒸发有什么相同点吗? (8)师生小结:水沸腾和蒸发的过程中都在吸收热量,水变成水蒸气。 3.活动三:观察水蒸气的凝结现象。 (1)课件出示实验材料,提问:怎样才能看到水蒸气凝结现象。 (2)简单交流后,介绍观察水蒸气凝结现象的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中加入冰块,擦去外壁水珠。 ②将烧杯静置,观察外壁。 ③记录烧杯内外温度计的读数。 ④在烧杯中加入食盐,继续观察和记录。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的操作。 (4)全班研讨: ①通过比较烧杯内外温度计的示数,你觉得水蒸气凝结需要什么条件? ②加食盐前后,我们观察到烧杯内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水的凝结现象是怎样的? (5)师生小结:水蒸气遇冷,释放热量,凝结成水。温度越低,凝结速度越快。 设计意图:本课有两个主要的探究活动,这两个活动都要求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和精确测量,进行定量分析,用充足的证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同时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时,还要求学生要从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等几个方面阐述,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三、研讨 1.交流研讨:当温度变化时,我们观察到了哪些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 2.举例:我们还能举出生活中哪些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 设计意图:本环节不仅希望学生能根据实验探究结果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还希望他们能进行充分论证,用显著的数据对比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来进行研讨交流,并进一步发现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
四、拓展 1.课件出示图片:自然界中水的形态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云、雾、雨、露、霜、雪等,说说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2.提问:这些现象与水蒸气的凝结有关吗? 3.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在三年级学习水的三态变化时,学生已经对常见的有云、雾、雨、露、霜、雪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在经过本单元一、二课的学习后,引导学生进行拓展交流,希望学生对自然界中水具有多种多样的形态,云、雾、雨、露、霜、雪的形成原因能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的兴趣,将课堂延申至课后。
五、板书设计 水的蒸发和凝结 蒸发(吸热) 水 水蒸气 凝结(放热) 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 温度越低,水凝结得越快。 记录单1: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记录表 起始质量最终质量第1次第2次第3次取值第1次第2次第3次取值烧杯一烧杯二
我们经过测量发现相同时间内,烧杯一中水减少了_________克,烧杯二中水减少了_________克。 记录单2:水蒸气凝结过程观察记录表 烧杯内加冰块烧杯内加冰块和盐时间烧杯内温度计示数烧杯外温度计示数水蒸气的凝结现象
思考:1.通过比较烧杯内外温度计的示数,你觉得水蒸气凝结需要什么条件? 2.加食盐前后,我们观察到烧杯内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水的凝结现象是怎样的?
五、作业设计 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水的蒸发现象的是( )。 A.湿衣服晾干 B.眼镜起“雾”了 C.坑里的水变干了 D.手上的水烘干了 2.做菜时,我们发现锅盖内壁上会不断出现水珠。这个现象我们称为( )。 A.凝结 B.蒸发 C.融化 D.结冰 3.用四个相同的烧杯装取相等的水量,置于下列环境中,水蒸发最快的是( )。 A B C D 4.夏天开着空调的汽车和寒冷冬天的汽车的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两者的水珠是在车窗的( )表面。 A.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 B.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 C.都在内表面 D.都在外表面 5.0℃以上时,水蒸气凝结现象的是( )。 A雾 B霜 C雪 D雨 判断题 1.我们一般在早上看得见雾和露珠( )。 2.空气流动得越快,水蒸发得越快( )。 3.在装有冰块的烧杯内加入食盐作用是加快冰融化( )。 4.水烧开时冒出的“白气”就是水蒸气( )。 5.冬天,天气干燥,房间里的空气中没有水蒸气( )。 参考答案: 1.B 2.A 3.C 4.A 5.A 1.√ 2.√ 3.√ 4.× 5.×
六、课堂反思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