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生物冀少八下7.1.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学设计
课题 7.1.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单元 七 学科 生物 年级 八
教材分析 该节在本书中乃至在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前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基础上再来考虑“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其实是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辩证地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确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也为下一章“生态系统”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知识点清晰,一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本节是从环境中生物的角度,探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 目标 探究实践:描述拟态、保护色和其他适应现象以及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说明问题的能力,尝试收集、处理数据的方法;学习通过测量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态度责任: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渗透环保意识;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点。 生命观念: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重点 1.描述拟态和保护色及其他适应现象,说明适应的普遍性。 2.通过“植物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探究,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难点 1.适应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北极熊、北极狐、企鹅等动物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而河马、非洲象、角马等动物却生活在炎热的环境中。如果把它们的生活环境对调一下,它们都不能很好地生活。 生物与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 分析问题 导入新课,引出探究兴趣
讲授新课 视频: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瓶子树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瓶子树原产南美洲的巴西。巴西北部的亚马孙河流域,炎热多雨,为热带雨林区;南部和东部,一年之中旱季较长,土壤非常干燥,为稀树草原带。处在热带雨林和稀树草原之间的地带,一年里既有雨季,又有旱季,只是雨季较短。瓶子树就生活在这个中间地带。它在旱季落叶,在雨季萌出少量的新叶;它的根系特别发达,在雨季到来以后,大量地吸收水分,一般一棵大树可以贮水2t之多,犹如一座绿色的水塔。 瓶子树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它生长的雨季短、干旱时间长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几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白鼬毛色随季节改变,与周围环境色彩保持一致,既有利于逃避天敌,又有利于捕猎 桦树秋季落叶可减少蒸腾作用,保持体内水分,是对寒冷和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 叶海马伪装成海藻,避免被天敌发现 绿头鸭趾间的蹼适于游泳 水毛茛漂浮在水面的叶呈扁平状,能增加光合作用面积 松不落叶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莲藕根状茎和叶柄内部的气腔能满足水中呼吸对氧的需要 2.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 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适应具有普遍性。拟态和保护色就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视频:昆虫的保护色、拟态和警戒色 (1)拟态 拟态是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在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拟态的例子很多。例如,枯叶蝶双翅合拢时像枯叶;竹节虫身体像竹节;有的螳螂成虫的翅展开时像鲜艳的花朵,若虫的足像美丽的花瓣,可以诱使采食花粉的昆虫飞近,从而将这些昆虫捕食;蜂兰的唇形花瓣与雌黄蜂的外表相近,可以吸引雄黄蜂前来“交尾”,雄黄蜂从一朵蜂兰花飞向另一朵蜂兰花,就会帮助蜂兰花传粉。 (2)保护色 保护色是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有些动物之所以不容易被发现,就是因为它的体色与环境的色彩很相似。保护色对于动物躲避敌害或猎捕其他动物都是十分有利的。 具有保护色的动物有很多,例如,大多数昆虫的体色往往与它们所处环境中的枯叶、绿叶、树皮、土壤等的色彩非常相似;生活在绿色草地和池塘中的青蛙背部是绿色的,活动在山间溪流石块上的棘胸蛙背部却是深褐色的,而树蛙则随着它所栖息的树种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体色;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熊,毛是纯白色的,与冰天雪地的环境色彩协调一致,这有利于它们捕食动物。 有些动物在不同的季节具有不同的保护色。例如,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体表的羽毛是纯白色的,一到夏天就换上棕褐色的,与夏季苔原的斑驳色彩很相近;有些蝗虫在夏天草木繁盛时体色是绿色,到了秋末则变为黄褐色。 注意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如警戒色(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假死、释放臭气、释放墨汁等。 提示 拟态和保护色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有利于生物保护自己、逃避敌害、获取食物。 3.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相对性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更不是永久性的适应。例如,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在冬天换羽之后,如果没有降雪或降雪推迟,反而容易被敌害发现。由此可见,适应的相对性是遗传物质的稳定性与环境条件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提示 当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就不存在了。 点拨 适应具有相对性,一种生物不可能适应所有的环境。 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你还能说出其他的例子吗? 沙漠植物的茎、叶表面有一层蜡质,可以减少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并抵御风沙的吹打 青蛙在气温降低时会进行冬眠 海参遇敌时会“献出”内脏供敌害食用,它则借机逃跑等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测量不同植被下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1)实验目的 测量不同植被下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认识生物的生活对环境的影响。 (2)材料用具 干湿计,手表,伞或其他遮阳物。 (3)方法步骤 ①各小组预先考察好合适的测量地点,包括裸地、草地以及灌木丛或树林(各测量点的面积不能太小)。熟悉去测量点的路线。 ②各组分别于上午、中午和下午对测量点进行实测,要防止阳光直射干湿计。 项目裸地草地灌木丛时间温度湿度
③测量结束后,分别在两张坐标图上把三个测量点观测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绘成曲线。 (4)实验结论:在同一时间段对裸地、草地和灌木丛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测量,测得的结果是不同的,这是由植被对环境的影响造成的,说明生物的生活影响环境。 第91页“思考讨论” 1.为什么每个观测点要在上午、中午和下午测量三次,第一次又要取三个数据的平均值? 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空气温度和湿度有所差异,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少实验误差,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2.怎样测量才能使测得的数值的更准确?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少实验误差,使测得的数值更准确。 2.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 生物改变和影响环境的实例 地衣能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 蚯蚓在寻找适宜的环境和食物的过程中改变了土壤的分界层次 例如,鼠对农作物、森林、草原有破坏作用;蚯蚓以腐烂树叶和泥土为食,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通气和吸水能力,其排泄物能增加土壤肥力;蜣螂(俗称屎壳郎)可以清除草原上堆积的动物粪便,从而改良土壤,保护草场。由此可见,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方法技巧 分析到底属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还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时,重点是找到变的是哪一方。若是生物在变,如“雨露滋润禾苗壮”,则属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若是环境在变,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则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瓶子树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了解几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实例 知道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 知道什么是拟态 知道一些拟态的实例 知道什么是保护色 知道几个保护色的实例 了解其他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知道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相对性 了解相对性的实例 完成思考 参与测量不同植被下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通过测量得出结论 完成思考讨论 知道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知道几个生物改变和影响环境的实例 归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引导分析瓶子树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图文介绍几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实例 介绍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 介绍拟态 图文介绍拟态的实例 介绍保护色 图文介绍保护色的实例 介绍其他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介绍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相对性 介绍相对性的实例 引导完成思考 指导测量不同植被下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引导通过测量得出结论 引导完成思考讨论 介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图文介绍几个生物改变和影响环境的实例 引导归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课堂练习 1.北极熊的体色与白雪皑皑的环境相似,体现了( B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改变生物 2.下列有关雷鸟换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冬季来临时,雷鸟换成白色羽毛,是对低温刺激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等作出的反应 B.基因是决定雷鸟换羽行为的内在因素 C.雷鸟夏季的棕褐色羽毛是一种保护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某年冬季来临时雷鸟换成白色羽毛,但如果此时还未下雪,则易被天敌发现,这体现了适应的相对性 3.(2021 内蒙古通辽)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的是( A ) A.炎热的夏天,大树下非常凉爽 B.枯叶蝶的形状很像枯叶 C.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D.荒漠中的植物—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4.(2020 山东临沂)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下列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 ) A.大树底下好乘凉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春江水暖鸭先知 5.(2020 贵州遵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丰富的植被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C ) A.生物依赖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 6.(2021 黑龙江龙东)下列各项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C ) A.雷鸟的体色到冬天变成白色 B.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 C.森林能净化空气 D.竹节虫和竹枝极为相像 进行本节相关习题训练 巩固应用本节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1.适应具有普遍性。拟态和保护色就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2.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总结归纳本节内容 引导总结归纳,找出主要内容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