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 《动物的一生》单元 4.蚕变了新模样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动物的一生》 课题 4.蚕变了新模样 课时 1
核心概念 8.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学习内容及要求 8.2 不同种类动物具有不同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3~4年级 ④举例说出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1.蚕蛹是蚕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2.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科学思维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蚕蛹,是第3课观察蚕生长变化活动的延续。课前观察蚕吐丝是令人激动和充满快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定有许多新的发现,也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课堂上让学生交流描述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既是对课外观察活动的检查,也能激发学生观察蚕茧内部变化的好奇心,因此适时、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有助于学生完善对于幼虫发育成蛹过程的认识能通过蚕丝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人类的生活依赖自然,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 探究实践 1.能够通过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2.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3.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态度责任 1.能够坚持观察并记录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2.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蚕的生长变化保持着探究兴趣。 3.能够真实记录并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2.蚕吐丝结茧过程的视频或图片。
学生: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软尺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蚕宝宝的世界。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聚焦明确问题 聚焦:揭示课题(预设4分钟)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1.PPT展示学生前期养蚕过程拍摄的不同阶段照片, 提问:同学们,你们的蚕宝宝已经生长到什么阶段了?(预设:结茧) 2.提问:经过前期的饲养,我们观察到了蚕卵从孵化到吐丝结茧的过程,同学们能根据拍摄的照片再给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排排序吗? 3.学生移动图片排序,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蚕茧上,并适时小结:看来蚕宝宝不断生长,变出了新模样。(板书课题:蚕变了新模样)。
二、探索 探索:蚕茧蚕蛹(预设22分钟) 活动一:观察蚕茧 [材料准备:学生的蚕茧、手电筒、放大镜、软尺、教学课件等] 1.师出示蚕茧图片,提问:蚕茧是怎么形成的?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如表述不是特别清晰可以借助视频进一步描述(可适时播放“蚕吐丝”视频)。 2.提问:蚕宝宝吐丝结茧时不断地把自己包裹再里面,此时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3.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疑问。(预设:蚕宝宝是不是还活着?蚕为什么要结茧?蚕宝宝接下来会干什么?蚕宝宝接下来会变成什么……) 4.梳理学生的问题并呈现在板书或课件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蚕茧解决疑问。 5.提供手电、放大镜等器材观察蚕茧。重点指导学生说说形状、看看颜色、量量尺寸、摸摸质地、探探内部…… 6.交流观察所得。 活动二:观察蚕蛹 1.师过渡:通过刚才对蚕茧的观察,似乎还有好多的疑问没有解决。特别是内部的情况还是不明显,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观察蚕茧?(预设:打开蚕茧) 2.师提供蚕茧(因后期仍需观察或学生有所不舍,可以事先准备一部分蚕茧),PPT出示打开蚕茧的注意事项(安全提醒)。 3.学生小组合作,使用剪刀打开蚕茧,提供放大镜观察蛹,用图画的方法完成记录,并猜测后续的变化。
三、研讨拓展 研讨:(预设10分钟) 1.展示学生画的蚕蛹,学生上台交流自己的观察记录和猜测。 2.PPT出示上节课展示的蚕宝宝幼虫的身体结构,比较蛹与幼虫的不同。 3.再次让学生补充交流 “蚕茧对蚕起到什么作用”问题的想法。 4.播放“蚕为什么吐丝结茧”视频,适时补充: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同时,我国人民的养蚕织丝技术改善了生活,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5.小结:蚕蛹未来的变化真的会和你们猜测的一样吗?期待你们继续饲养和观察。 拓展:(预设4分钟) 1.提问:自然界还有哪些小动物和蚕一样,会经过蛹的阶段? 2.观看视频:蝴蝶的一生。 3.推荐阅读《昆虫记》。
四、练一练 一、选择题 1.蚕蛹的形状像( ) A.花生 B.蚕豆 C.圆球 D.鸡蛋 2.下列动物一生中要经过蛹的阶段的是( ) A.菜粉蝶 B.蜻蜓 C.蝙蝠 D.青蛙 3.一般情况下,蚕蜕皮4次后成为5龄蚕,再经过一个星期的时间,蚕就不再吃桑叶,身体变得发黄发亮。这个现象说明( ) A.蚕快死了 B.蚕要结茧了 C.蚕要冬眠了 D.蚕要生病了 4.剪开蚕茧,我们能看到里面除了有蚕蛹,还有一小块物体,该物体是( ) A.蛹的粪便 B.蜕下的皮 C.吃剩的桑叶 D.生的宝宝 5.下列选项中,对蚕蛹的环节和气门描述正确的是( ) A.有气门,没有环节 B.有环节,没有气门 C.环节和气门都有 D.无法确认 二、判断题 6.蚕宝宝的身体两侧有很多小黑点,这是它的运动器官。( ) 7.蚕蛹虽然一动不动,但它是有生命的。( ) 8.四龄蚕开始吐丝结茧,在茧内再蜕一次皮,变成蠕,故茧内除了蚕蛹还有蚕变成蛹时蜕下的皮。( ) 9.抽去蚕丝时,将蚕丝绕在纸板上,是为了便于计量蚕丝的长度。( ) 10.现在人们利用科技手段,能养出彩色的蚕,吐出彩色的丝,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 参考答案 1.A 2.A 3.B 4.B 5.C 6.√ 7.√ 8.√ 9.√ 10.√
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六、板书设计
七、课堂反思
一、教材分析 蚕蛹是蚕的幼虫发育而来的,本课的重点是观察蚕蛹。主要有2个活动:一是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二是观察蚕蛹的形态结构特征。前者重在研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后者重在研究此阶段蚕的外部特征,两者都是前期观察蚕生长变化活动的延续。 二、课堂反思 活动1:交流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1.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描述蚕茧是怎样形成的。通过前段时间的观察,学生大多能发现说到蚕在吐丝之前会到处爬,找一个适合结茧的地方;身体会变得透明,颜色还会变黄;蚕在吐丝的时候头会高高昂起左右摆动,还有的孩子发现蚕结茧的顺序是由外到内,观察的非常仔细。 2.提前布置学生每一个小组带一个蚕茧到学校。有蚕茧,学生很容易观察到蚕茧的特征,并推出蚕茧的作用。活动中有学生把蚕茧放在耳边晃动,能听到声音。这时需要老师提醒动作要轻,避免伤害里面的蚕蛹。 3.有亲身体验才有发言权,为了让学生观察到蚕吐丝结茧的过程,我差不多等了大半个月,结果还是喜人的。 活动2:观察蚕蛹的形态特征 1.这一活动需要剪开蚕茧,观察里面的蚕蛹。有的学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我是先做了演示,再让学生剪开蚕茧。活动中还是有很多学生不知如何下手,需要老师帮忙。一定要提醒学生剪开蚕茧时小心点,别伤害到蚕蛹,我们班一个小组在剪开过程中就伤到了蚕蛹。 2.让学生带蚕茧时忘了提醒学生带结茧3—4天的蚕茧到学校,有的小组剪开蚕茧后发现里面的蚕身体还没有多大变化,观察不是很明显。建议老师课前提醒学生带的蚕茧最好是结茧时间较长的,便于观察。 3.观察蚕蛹后,要让学生把蚕茧再次恢复,保护好蚕蛹。 三、爱牛材料反馈 本课用到的材料比较多,软尺便于测量蚕茧和蚕蛹的大小,方便对比观察。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 动物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