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太阳》一课是一篇说明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说明太阳与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第二部分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从太阳和动、植物的生存,地球上气候的变化及太阳光可防治疾病等方面表现出太阳与人类关系的密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是本文写法上的重要特点。
二、整体设计思路:
结合课后题思考问题,自主阅读4-7自然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9个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与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 科学的兴趣。
3、品析句子,感受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作用,初步学习运用这些说明方法进行表达。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
难点: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五、 教学策略
教法:了解太阳的特点,懂得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密切。
学法: 自学生字词、结合课后题思考、探究。
六、 教学过程
(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引入神话故事《后羿射日》(蒙层功能 )
2、这个神话故事流传广泛,就是因为它有着神奇的色彩、丰富的想象。同学们,我们都学过科学,懂得不少科学知识,如果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来思考,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视,你如何看后羿射日这件事
3、初步了解太阳。(星球学科工具 )
4、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说明文《太阳》,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神话故事引入,先感受其丰富的想象、神奇的色彩,再学习课文时就能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学生就能清晰地认识到说明文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认读字词
1、这是一篇说明文,是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说明文,那么说明文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我们来看看叶圣陶先生是怎么说的。(出示)(动画)
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
---叶圣陶
2、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想一想,读了这篇说明文,关于太阳,你都明白了哪些知识 注意在读的过程中勾画出来。
(生自读,勾画,师巡视。)
3、指导书写。(汉字学科工具)
(1)同学们看板书,“抵、氏”是本课的生字,它们有哪些相似之处 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谁来说说看 (师示范书写)
(2)引导学生辨析“殖、植,值 ”,指导书写“殖”(克隆功能 )
(3)“粮、食”这两个字有什么相似之处 书写“粮”时要注意什么
4、同学们一定读明白了不少关于太阳的知识,我们现场考一考,来一个知识抢答,好不好 (依次出示)
(选词填空的课堂活动)
(1)太阳离我们有多远 飞机要飞多久,步行呢
(2)多少个地球才抵得上一个太阳那么大 它看起来只有盘子那么大,为什么 (生板书“抵得上”)
(3)太阳的表面温度有多少摄氏度 钢铁碰到它会变成什么 (生板书“摄氏度”)
(4)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有了太阳,鸟、兽、鱼、虫才能—没有太阳,地球上不仅不会有动物,也不会有一—(生板书“繁殖、植物”)
(5)我们吃的什么也跟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 (生板书“粮食”)
5、整体感知,把握太阳的特点。(思维导图 )
刚刚的几个抢答题实际上已经讲到了太阳的主要特点,谁能来总结一下 (生回答后上台板书:远、大、热、关系密切。)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一定要带着学生在课文里走个来回,这一环节实际上就是要让学生读懂内容,了解关于太阳的知识。通过抢答游戏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学习。)
(三)、体会说明效果,习得说明方法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体会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1)发现列数字的说明方法。①请大家读一读课文1~3自然段,画出这三个自然段中的数字来。②学生默读勾画。
(2)感受列数字说明的精准。(蒙层功能)
出示: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①指名读。
太阳的温度很高,读了这句话,我们一下子就了解到了,作者的介绍非常清楚,也非常准确,因为作者用到了一个数字—五千多。
②像这样用数字来说明的句子还有很多,谁来找一个读给大家听 (形状工具、蒙层功能 )
句子一: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句子二: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a、刚刚我们说了,作者运用数字能够让我们感受到说明文说明精准的特点。可是,反复读这句话,你会发现,好像不是特别准确,你关注到了哪个词 (差不多、二十几)
b、用上了“差不多、二十几”到底是表达更精准了呢,还是不精准了呢 你怎么看
c、生讨论,交流。d、再读句子,体会精准的表达。
(3)学习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①课文第2自然段中也有一个带有数字的句子,谁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形状工具、蒙层功能 )
②这句话不仅写到了太阳,还写到了地球,这样太阳的大就介绍得更清楚了。谁知道这句话除了列数字,还用到了哪种说明方法 (作比较)
③真好,作者为了介绍清楚我们相对陌生的事物,就用我们相对熟悉的事物来作比较,这样我们就更容易读明白,这种方法真好。同学们,对于太阳的温度我们相对陌生,但是水沸腾的温度、钢铁熔化的温度我们相对熟悉,是不是也可以用这种作比较的方法来写呢 同学们根据老师出示的资料,试着写一写。(提示:可以先用数学知识来进行计算,然后再写。)
出示: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钢铁的熔点约为1500摄氏度。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因此,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文,不能仅仅停留在赏析表达方法的层面上,一定要走向实践运用。这一环节先引导学生发现说明方法,体会表达效果,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表达,就是要让学生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
2.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举例子进行说明的表达效果。
(1)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这一知识点本来不容易理解,但是读了课文第4自然段,我们却一下子就明白了,秘密在哪里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看看你有哪些发现。
(2)引导交流,明白作者举了例子,而且是跟我们关系密切,甚至是我们熟悉的例子。(思维导图 )
树木发芽、长叶、开花、结果见过吧 粮食、蔬菜、水果、肉类都吃过吧 棉衣、毛衣都穿过吧 作者就是选择了这些我们熟悉的事物来举例子,这样大家一下子就读懂了,这种方法真好我们再读一读这一段,体会体会。
学生读第4自然段,体会举例子说明的好处。
(3)学生动笔,运用举例子的方法来写。
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穿的,戴的,用的吃的,喝的,都和太阳有密切关系。
(4)学生写后交流。
(5)小结说明方法。(思维导图 )
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希望同学们也能够掌握说明方法,把一样事物说明白。
(设计意图:习作单元的教学就是要从阅读中学习表达的方法,教学习作单元的课文,一定要引导学生发现方法,并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实践,在层层推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升表达能力。这里再次创设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表达,就是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落实语言表达,掌握本课所学的说明方法。)
(四)、作业布置
1.书写本课所学到的生字。
2.尝试着根据以下资料用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月球。
有关月球的资料:
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大约是384402千米。
月球的年龄大约是46亿岁。
体积只有地球的1/49。
月球表面的重力约是地球重力的1/6。
在月球赤道外,中午气温高达127摄氏度。
【板书设计】
远 列数字 作比较
大 列数字
太阳特点 热 列数字
关系密切 举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