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四年级下册 《岩石与土壤》单元
教科版 四年级下册 《岩石与土壤》单元 6.观察土壤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岩石与土壤》 课题 6.观察土壤 课时 1
核心概念 10.地球系统
学习内容及要求 10.3 岩石与土壤 3~4年级 ④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观察并描述砂质土、黏质土、壤质士的特点,举例说出它们适宜生长的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科学思维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探究实践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 ·会用土壤沉积的方法观察到土壤成分按颗粒大小分层。 态度责任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土壤有哪些物质组成,了解土壤成分。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用沉积实验了解土壤成分,感知土壤颗粒大小沉积顺序。
教学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2.干燥土壤
学生:一份新鲜土壤、白纸、镊子、盘子、牙签、放大镜、玻璃杯、搅拌棒、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继续探究土壤中的成分。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 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导入 土壤中有什么(预设2分钟) [材料准备:幻灯片] 1.[出示PPT1],明确任务:今天我们来观察土壤。 2.[出示PPT2],提问:我们吃的食物都来自于土壤中生长的植物,那么土壤中有什么呢? 3.学生猜测。(板书学生猜测)
二、探索 观察新鲜土壤中有什么 [材料准备:每组1份新鲜土壤、1张白纸、牙签、放大镜、学生活动单] 1.明确活动:我们就一起来观察观察新鲜土壤中有什么? 2.[出示PPT3],明确实验方法: (1)幻灯片出示实验材料。 (2)师生交流观察方法 (3)明确活动:肉眼观察——放大镜观察——闻;注意提示用手卫生。 (4)[出示PPT5],明确记录内容。 活动一: 观察新鲜土壤中有什么 3.学生活动(3分钟)。 4.全班研讨:新鲜土壤中有什么?(板书记录学生发现与学生猜测形成对比) (二)观察干燥土壤(18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1份干燥土壤、1张白纸、牙签、放大镜、活动记录单] 提问:刚刚新鲜土壤中有这么多发现,你们觉得土壤中最多的是什么? (预设:小石子、沙子、黏土等) 2. [出示PPT5],引出活动:原来土壤中有这么多的颗粒物,我们再来观察一份干燥的土壤?看看这些颗粒物具体有什么不同。 3. [出示PPT6]明确实验方法与要求: (1)用镊子挑出不同种类的颗粒物。 (2)同类型的颗粒物数量不需要太多! (3)将你所挑出的颗粒物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4)用刻度尺来量一量这些颗粒物的大小。 4. [出示PPT6]明确记录内容 活动二:观察干燥土壤 5.学生更换材料,开展活动。 6.研讨: (1)干燥的土壤你有什么发现呢? (2)这些颗粒物大小有何不同。 (3)[出示PPT7],认识判断不同颗粒物的标准。 (三)土壤沉积实验(10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1份干燥土壤、烧杯、水、搅拌棒、学生活动单] 1.提问:土壤中还有什么呢?如果把干燥的土壤倒入水中会怎样? 2.学生猜测。 3.[出示PPT8],播放微课视频,明确实验方法。 4.[出示PPT10],学生活动,完成记录。 活动三:土壤沉积实验 5.[出示PPT11],研讨: (1)放入水中后你有什么发现? (2)[出示PPT12]出示土壤沉积实验图,让学生观察并交流。(分层,为什么会有分层,最上面的是什么?)
四、拓展 1.[出示PPT13]提问:那些植物生长的特别好的土壤你觉得有什么特点呢 2.全班交流。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把水倒入盛有土壤的玻璃杯里,用小棒搅拌后静置,杯中的土壤会出现( )现象。 A.分层 B.溶解 C.沉淀 D.悬浮 2.土壤中的腐殖质是由( )变化而来的。 A.水 B.岩石风化 C.动植物的尸体、腐烂物 D.雪 3.土壤由多种不同大小的微粒组成,其中直径大于2毫米的微粒是( )。 A.沙砾 B.沙 C.粉沙 D.黏土 4.干土壤放入水中冒泡,说明土壤含有( )。 A.空气 B.黏土 C.腐殖质 D.水 5.下列土壤中,植物生长最茂盛的是( )。 A.土壤干燥、板结,有少量腐殖质 B.土壤干燥、板结,有少重腐殖质 C.土壤湿润、疏松,有大量腐殖质 D.土壤湿润、紧密,无腐殖质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植物可以最终转化为( )。 A.盐分 B.腐殖质 C.矿物质 D.沙 7.土壤加热后会出现焦臭味,这是因为土壤里面有( )。 A.水 B.黏土 C.腐殖质 D.沙砾 8.观察沙、岩石和黏土,下列记录正确的是( )。 ①岩石的体积大,重量重 ②沙呈淡黄色,颗粒间隙较大 ③黏土摸起来软,涂痕颜色深 ④沙和黏土是由岩石碎裂形成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判断题 1.很多小动物能生活在土壤里,是因为土壤中含有空气。( ) 2.土壤在水中搅拌沉淀后,最大的颗粒浮在最上面。( ) 3.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 ) 4.观察土壤时,可以在校园或田野里挖一块土壤,用塑料袋装好,带回教室。( ) 5.由于土壤中可能有细菌,触摸过土壤的手一定要洗干净。( ) 6.如果采集到的是新鲜的土壤,那有可能在土壤中发现小草和小虫等。( ) 7.农田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能使土壤变得更肥沃。( ) 8.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它是土壤的成分之一,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营养。( ) 参考答案 1.A 2.C 3.A 4.A 5.C 6.B 7.C 8.C 1.√ 2.√ 3.× 4.√ 5.√ 6.√ 7.× 8.√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整理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八、课堂反思
本课的探究活动一“观察新鲜土壤里有什么”,用看、闻、摸,多种感官观察。还加入了用纸巾包裹土壤按压,再把土壤倒回去,观察湿巾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土壤里有水分,所以没有规定准备干土壤还是湿土壤。 在探究活动二“观察土壤颗粒”中,需用镊子挑出不同种类的颗粒物。有些小组的土壤太湿,没有颗粒物,这个实验本来就是观察干燥土壤。所以在布黄任务时还是要有更具体的要求,准备新鲜土壤和千土壤,接下来让学生将所挑出的颗粒物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并用刻度尺来量一量。 这些颗粒物的大小。学生挑选的颗粒都是沙砾,学生的前概念是大的才是颗粒物。通过认识判断颗粒物的标准,学生才知道土壤的颗粒有沙砾、沙、粉沙和黏土,黏土的微粒很小,要借助放大镜观察。 探究活动三“土壤沉积实验”,这个实验操作简单,学生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土壤下沉、水面漂浮着一些杂质。但是缺乏耐心,没有观察到十壤出现了分层的现象,需要教师提醒,静置一段时间再测客。有些同学刘察到了分层现象,但仍然要教师引导学生观案得事细致,提问颗粒大的在上面还是下面,学生有了方向,很容易发现颗粒小的在上面,大的在下面。在知道土壤颗粒物的基础上,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出4层土壤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