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下册3.3 影子的秘密(表格式)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下册3.3 影子的秘密(表格式)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2-02 18:2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 《太阳、地球和月亮》单元 3.影子的秘密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亮》 课题 3.影子的秘密 课时 1
核心概念 9.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内容及要求 9.2 地球绕地轴自转 3~4年级 ②观察并描述太阳光照射下物体影长从早到晚的变化情况。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1.知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知道光源、遮挡物和屏(接收影子的平面)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2.知道光源和遮挡物的变化会导致影子长短、大小和方向的变化。 科学思维 影子,三年级学生非常熟悉。绝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过与影子相关的经历,如上节课制作简易日晷的活动,还有小时候的踩影子游戏和手影游戏等。三年级学生对于影子的形成以及变化过程也有初步的认识,但是他们并没有系统地梳理和学习过影子背后的“秘密”——形成和变化的条件。 探究实践 1.通过光和影的实验,耐心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情况。 2.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分析光源,遮挡物和影子三者之间的关系。 3.掌握模仿和创作不同的手影的方法。 态度责任 1.乐于参与活动,对探索“影子的秘密”有一定的兴趣。 2.积极寻找改变影子的方法,体会创作手影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重点:通过实验能总结影子形成和变化的条件。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难点:通过实验和游戏等活动,理解影子产生的三个条件和影响影子变化的因素。
教学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2.电筒、小木块、白纸、皮影戏道具。
学生:手电筒、小木块、白纸、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影子的秘密。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聚焦明确问题 揭示课题 [材料准备:多媒体PPT] 1.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观察了阳光下的影子,这些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PPT,预设:长短不同,方向不同) 2.那么影子的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呢?(预设:太阳位置不同导致的) 3.影子千变万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影子的秘密。(板书:影子的秘密)
二、探索 探索:影子变化的秘密 [材料准备:多媒体PPT、手电筒、小木块、白纸] (一)产生影子 1.猜测:产生影子需要什么呢?(预设:太阳、人、大地) 2.如果我们想把影子搬到教室里,你打算如何做?(预设:学生说说产生影子的方法并演示) 3.老师今天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材料(展示材料:手电筒、小木块、纸),你能让他们产生影子吗?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什么?这些材料在影子产生中起了什么作用?(预设:手电筒模拟的是太阳,发出光;小木块相当于人,挡住光;白纸模拟的是大地,接收影子) 4.教师实验前提示:2分钟内利用所提供的材料产生影子。在产生影子的过程中不要把手电筒对准眼睛。时间到了把材料马上整理好并且坐端正。 5.学生利用材料产生影子。 6.小朋友们都开动小脑筋产生了影子,那产生影子需要哪些条件?(预设:光源、遮挡物、屏) 7.提问: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呢?(预设:光源发出光,光照射到屏上。遮挡物挡住了一部分的光,这时光照不到的地方就是暗的,就形成了影子。) (二)让影子发生变化 1.上节课我们制作日晷发现影子会变化,影子是怎么变化的呢?(预设:上午影子比较长,然后慢慢变短,过了中午后影子又慢慢变长。影子的方向变化会像时钟一样转动) 2.提问:在课堂上,我们怎么让小木块的影子发生变化呢?想一想改变小木块影子的方法。(学生边说边演示) 3.教师实验前提示:将白纸放在桌子上,在5分钟之内尽量寻找多种方式改变小木块的影子,每改变一次用画图的方式将方法记录下来并画上影子。(演示:用箭头表示手电筒并画出影子的样子。)时间到了把材料马上整理好并且坐端正。 4.学生寻找改变影子的方法并记录。 5.交流汇报:你是怎么改变影子的?影子的什么发生了变化?(预设:学生根据记录单交流) 6.教师总结:当我们改变光源的照射角度时,影子的长短和方向会发生变化。当我们改变遮挡物的形状时,影子的形状会发生变化。 (三)手影游戏 1.其实影子的变化在生活中应用很多,我们还可以利用影子的变化,玩很多游戏。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玩的吧!(观看影子变大变小游戏) 2.在刚才的游戏中,影子的什么发生了变化?是什么导致的呢?(预设:影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是光源和遮挡物之间的距离不同导致的。) 3.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玩玩手影游戏。我们一起来看看游戏规则。 手影游戏规则:在2分钟时间里,小组合作利用教室里的地面、桌子或者墙壁等作为屏创造手影。(1).改变手影大小。(2).改变手影形状。(3).改变手影的方向......在做手影游戏时要保持安静,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出的手影变化最多。时间到了马上坐回位置。 4.学生创作手影。
四、研讨拓展 三、研讨:影子的秘密 [材料准备:多媒体PPT]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影子是怎样产生的?(预设:学生简单描述。光照射到屏上,遮挡物挡住了一部分的光,这时光照不到的地方就是暗的,就形成了影子。) 2.影子可以产生哪些变化呢?(预设:影子的大小、方向、长短和形状都可以发生变化。) 3.那么太阳一天的位置变化情况是什么样的呢?这个位置变化又是如何影响影子的变化呢?(预设:太阳在东时,影子在西......) 四、拓展:生活中影子的应用 [材料准备:多媒体PPT、皮影戏道具] 1.我们发现了影子的秘密。其实影子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多。人们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电影,艺术家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皮影戏,科学家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无影灯,让医生们在手术时不再受影子遮挡视线的困扰。 2.在生活中我们仰望天空,天空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云朵,有些像船,像老虎,像桌子,它们是天然的遮光物,当阳光撒下的时候,会在天然的接收屏(大地)上形成影子。例如阴天,其实我们就都生活在云的影子里。 3.最后我们一起来扮演角色,完成一段皮影戏表演。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日晷是古代测量( )的工具。 A.速度 B.温度 C.时间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光屏。 B.物体影子的变化与光源的照射角度有关。 C.物体影子的变化与物体的摆放方式有关。 D.只要有光源就能产生影子。 3.如图,小明从三个不同角度照射木块,所产生的影子( ) 方向和长短相同 方向不同,长短相同 方向、长短都不同 D.无法判断 4.当光源不变,艺人把人物剪影慢慢靠近白色幕布,则影子会( )。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无法判断 5.我们的传统文化“皮影戏”就是利用了( )的变化来进行创作的。 A.影子 B.形态 C.温度 D.季节 二、判断题 6.一个正方体,无论从哪个方向照射,得到的影子都是正方形。( ) 7.光源离遮光物越近,物体的影子就会越大。( ) 8.我们在课堂上寻找影子变化的方法时,可以同时改变光线的照射角度和木圆柱摆放方式这两个因素,以此来研究是哪个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9.产生影子的必要条件是两个,即光源和遮挡物。( ) 10.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和呈现影子的屏。( ) 参考答案: 1.C 2.D 3.C 4.A 5.A 6.× 7.√ 8.× 9.×10.√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3.影子的秘密 影子产生的条件: 光源、遮挡物、屏 改变 影子变化 光源的照射角度 长短和方向 遮挡物的形状 形状 光源和遮挡物之间的距离 大小
八、课堂反思
一、教材分析 在第2课,学生已经知道了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对影子的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本课学生将继续深入探索影子的秘密。本课将通过产生影子、让影子发生变化、手影游戏三个活动,让学生理解影子产生的三个条件和影响影子变化的因素。 课堂反思 活动1:产生影子 1.让学生用老师提供的物体来制造影子这一活动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制造出影子。活动前老师要提出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影子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这样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己观察、分析、汇报等。 2.光源、阻挡物学生很容易找到,但屏学生很容易忽视,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用手电筒、手对着窗户演示,有了光源、阻挡物,是不是就有了影子?学生很容易发现还需要一个呈现影子的地方。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活动2:让影子发生变化 1.上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太阳下影子会有变化,这个变化和太阳的位置有变化。活动中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让影子发生变化,交流中发现学生可以找到多种方法让影子发生变化。交流中让学生的语言更加严谨,记录单设计成表格的形式,学生直接填写、汇报,课上一目了然。 2.这一活动其实是控制变量实验,控制变量法学生在三年级上 册已经有了接触,活动中不需要强调控制变量法,只要明白活动中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就行。 三、反馈 材料能很好的完成本次活动,实验中我还增加了一块黄色塑料片,学生能更好的探究影子是不是只有黑色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 太阳、地球和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