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无言之美》 同步练习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5 《无言之美》 同步练习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1 20:5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 无言之美
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此外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  )然而涕下!”
(2)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  )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3)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所hán xù(    )的多么深远!
(4)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wéi miào wéi xiào(     ),都要费许多笔墨。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对双胞胎长得实在惟妙惟肖,连他们的父母有时也分不清。
B.作为当代较有影响的作家,他的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入木三分。
C.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些问题不必较真,无伤大雅。
D.登高望远,看到高山大川,沧海桑田的壮丽景色,我心潮澎湃。
3.对下面这幅书法作品所属字体及其特点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楷书字体,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端庄秀丽。
B.篆书字体,因形立意,笔画繁复,古拙烂漫。
C.行书字体,飘逸洒脱,自然流畅,行云流水。
D.隶书字体,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端庄典雅。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 这是值得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B.每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人们总要用吃粽子、划龙舟等方式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C.“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D.今年暑假,爸爸打算带我到小说“边城”中故事发生的原型地——湘西茶峒镇去旅游。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语言因为其固定、散碎的特点,往往难以充分表达人们混沌而多变的情绪意旨。
B. 言不达意,是人们主观刻意追求的结果,目的是让言更值得玩味。
C. 作者以白居易《琵琶行》、济慈《希腊花瓶歌》中的名句为例,证明音乐上的“无声”“听不见的声调”带给人更“幽美”的感受,这就是“无言之美”。
D. 文中列举诗词中“言不尽意”的例子,意在说明文学作品的语言简单而含蓄,并不以尽量表现为可贵。
6. 你认为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无言之美”这一美学原理的一项是( )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C.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二、综合性学习
7. 学完《无言之美》这一课后,某校九年级(2)班举行了“丰富的无言之美”主题活动,各小组以“诗词之美”和“雕塑之美”为主题展开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1)[诗词之美]根据诗歌内容,下面诗句空缺处应填入哪一词语 为什么
春风知别苦,不遣    青。(A.松枝 B.柳条)


(2)为配合此次活动,班级计划举办一次古诗文朗诵大赛。明明同学为配合大赛宣传写了一副对联,现已完成上联,请你补充下联。
上联:读诗文传承国学
下联:
(3)[雕塑之美]下面是某小组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众所周知,爱神维纳斯的雕塑是断臂的。[甲]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她端庄秀丽,体态丰腴,美丽的椭圆形面庞,希腊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丰满的下巴,平静的面容,流露出希腊雕塑艺术鼎盛时期沿袭下来的理想化传统。[乙]她的嘴角上略带笑容,却含而不露,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人们似乎可以感到,女神的心情非常平静,没有半点的娇艳和羞怯,只有纯洁与典雅。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把“    ”与“    ”调换位置。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在“    ”后加“    ”。
三、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之美
周建华
①虽说文无定法,但文章是枯燥无味还是引人入胜,是空洞无物还是见解独到,不难分出优劣高下。这背后既有遣词造句、修饰打磨等为文之术的差别,也有格局视野、思维理念等为文之道的不同。所以,我们应学会品悟文章之美。
②文章之美透射价值之美。立言立文目的在于明确目标、引领方向、凝聚人心、启发行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章生命力的内核。北大红楼一楼西头的阅览室是青年毛泽东工作过的地方。在这里,他经常阅读共产主义书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文章的价值和魅力可见一斑。
③文章之美透射逻辑之美。文字是思维的载体,逻辑是思维的内核。文章首先在形式上要符合逻辑,符合人们的一般思维规律。一篇好的文章让人看得清楚,读得明白。如果文章让人感觉思路不清、语焉不详,大多是逻辑出了问题;或者是概念模糊不准确,或者是划分混乱不周延,或者是推理矛盾不科学,或者是论证跳跃不充分等等。逻辑清晰、论证严密只是第一步,逻辑之美还体现在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通过由表及里的分析、由此及彼的推演,深刻探究存在于事物当中的规律、存在于人心之中的共识,达到一语中的、一鸣惊人的效果。
④文章之美透射伦理之美。伦理是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标准,作文如做人,一定要符合公序良俗,在喜怒哀乐、是非对错、美丑善恶等方面展现鲜明态度。一篇好的文章,即使是应用类的,也会带有一定的感性色彩,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立场明确、态度清晰、观点持正。文章的伦理之美,在于让读者清楚地理解哪些是原则底线、哪些是基本要求、哪些是具体标准、哪些是希望号召,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更不能僭越法理人伦,世道人心。
⑤文章之美透射美学之美。美学研究对象是美的形式和意象,具体到文章中,就是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文字技巧,营造美的意象和境界,给人以耳目一新、酣畅淋漓的美的享受。比如,恰当运用排比、对偶、比喻、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让文字灵动起来,使情感丰富起来、富于变化。借鉴美的意象,融入自然之美、人文之美。
⑥“文以载道”。只有让思想之根深扎实践沃土,充分吸收阳光雨露和大地养分,才能浇灌出美妙动人的文章之花。
(选自《盘锦日报》,有删改)
8.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作为哪一段的论据?并阐述理由。
《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两篇短文都是从某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虽说文无定法,但文章不难分出优劣,这背后既有为文之术的差别,也有为文之道的不同。
B.一篇好的文章首先在形式上要符合逻辑,符合人们的一般思维规律。
C.作文如做人,一篇文章僭越法理人伦、世道人心,就不是好文章。
D.美学研究对象是美的形式和意象,有美的意象和境界就是好文章。
12.请用第⑤段研究美学之美的方法品析下面文字。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选自冰心《荷叶·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chuànɡ (2) pín (3)含蓄 (4) 惟妙惟肖
2.B 【解析】A项,“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用在这里形容双胞胎长得像,不合语境。C项,“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不合语境。D项,“沧海桑田”指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3.D  【解析】这幅书法作品属于隶书,这个字体符合隶书特点。
4.B  【解析】A项,问号应为逗号;C项,“说”后的冒号应为逗号;D项,“边城”的引号应为书名号。
5. B 【解析】B项,“言不达意”是客观事实,不是主观追求的结果,且“言不尽意”才让言更值得玩味。
6. C 【解析】这是写弹奏琵琶的声音,不符合“无言之美”的理论。
7. (1)B 这是一句送别诗。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的风俗。“柳”和“留”谐音,常用“柳”来表示“留下来”的意思,以示挽留之意。
(2)展想象感悟意境 【解析】对联分上下两联,这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
(3)①从 雕像 ②智慧 的感觉
8. 我们应学会品悟文章之美。
9.运用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文章之美透射价值之美”的观点,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我们应学会品悟文章之美。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0. 可作为第③段的论据。《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契合第③段中的“通过由表及里的分析、由此及彼的推演,深刻探究存在于事物当中的规律、存在于人心之中的共识”的观点,证明了本段的分论点“文章之美透射逻辑之美”。
11. D 【解析】D.“有美的意象和境界就是好文章”,表述过于绝对。好文章不仅要有美的意象,还要有价值、有逻辑、有伦理。
12.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母亲”比作“荷叶”,把“我”比作“红莲”,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表现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给人以耳目一新、酣畅淋漓的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