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 《太阳、地球和月亮》单元 7.地球——水的星球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亮》 课题 7.地球——水的星球 课时 1
核心概念 9.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内容及要求 9.1 地球是一颗行星 3~4年级 ①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系有八颗行星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1.知道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 2.了解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3.理解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科学思维 1.在前面6课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掌握了太阳与月球的异同点。但是,对于地球的特征,学生还没有深入地学习。他们对于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以及探索水在地球上所占比例的认识还不到位。在他们已有知识的体系中还没有建立起地球与太阳、月球的异同之处,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在本课时要完成的目标。 2.知道水资源对于人类的意义,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体验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带领我们认识更多的地球秘密。 探究实践 1.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收集证据。 2.能耐心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整理记录陆地和海洋的相关信息。 3.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态度责任 1.观察细致,乐于合作,勤于思考。 2.乐于分工合作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通过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整理记录陆地和海洋的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教学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2.地球仪
学生:地形地球仪、透明卡纸、地图、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地球。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聚焦明确问题 聚焦:观察地球的特征 1.教师引导: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太阳和与月球的一些特征,知道太阳与月球有很多异同之处,本节课我们将研究新的天体---地球(板书:地球),那么地球表面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吗? 2.学生观察地球仪后描述。 3.教师分析学生的表述,聚焦到地球的水资源。
二、探索 探索:地球——水的星球 (一)观察地球的水域 1.教师:从外太空看地球,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地球拥有丰富的液态水。请同学们再次观察地球仪,找一找地球上的水域有哪些?(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教师把记录单发放给学生。) 2.学生分享观察后的结果。 3.教师小结:地球上大部分的水集中在了各大海洋,这些都是地球上的咸水。 4.教师出示放大后的小区域地图,观察其中的湖泊、河流,并渗透淡水分布面积较小,资源比较缺乏。 (二)比较陆地和海洋的面积 1.教师: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比一比,谁大谁小呢?(学生预测) 2.你们有办法知道吗?(教师出示世界地图) 3.学生分组讨论,寻找比较的办法并分享。 4.教师出示透明卡纸(含格子),提问:有了它,你们觉得可以怎样来测量。 让学生思考:①怎样数不容易遗漏格数。②遇到半格、小半格、大半格怎么办? (预设:①将其覆盖在地图上,然后通过数格子的办法,统计格子数。 ②用横着数或竖着数的方式,超过半格记一格,不到半格不计,以打“√”的形式统计陆地的格数,海洋格数用总格数-陆地格数) 5.教师分发透明卡纸(含格子),学生小组实验并记录。 6.交流研讨:呈现各组数据,说说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所占的格子数,两者相差的格子数。 7.教师小结:地球是一个“水球”,是一个拥有丰富液态水的星球(教师板书补充题目:水的星球),你认为地球上有丰富的液态水会带来哪些好处?
三、研讨拓展 研讨:地球和太阳、月球相比较 1.教师:地球和太阳、月球相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预设:地球上有生命、液态水丰富、空气等) 2.学生反馈交流 拓展:1.教师:就像同学们说的,科学家在探索太空时,星球上有没有水的存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因为有水就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2.教师追问:水对于我们人类这么重要,你觉得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
四、练一练 一、选择题 1.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是( )。 A.地球 B.月球 C.火星 D.太阳 2.地球上水的状态有( )。 A.固态和气态 B.液态和固态 C.液态、固态和气态 D.没有任何气体 3.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是( )。 A.太阳 B.月球 C.火星 D.地球 4.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大致是( )。 A.各占二分之一 B.三分之二是陆地 C.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D. 全是陆地 5.地球上海洋面积( )陆地面积。 A.远远大于 B.远远小于 C.大小差不多 D. 各占一半 二、判断题 6.在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上,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小。( ) 7.地球上三分之二的面积都被水所覆盖。水不仅是生命之源,而且也是美的使者。( ) 8.地壳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 ) 9.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我们要爱护地球,保护环境。( ) 10.我们发现地球上陆地比海洋面积大得多。( ) 参考答案: 1.A 2.C 3.D 4.C 5.A 6.× 7.√ 8.× 9.√ 10.×
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六、板书设计 7.地球——水的星球 地球上的水域:海洋、湖泊、河流 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
七、课堂反思
一、教材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主要认识了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对于地球,学生还没有深入学习。本课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上的水资源,探索水在地球上所占的比例。本课有以下活动: 1.观察地球仪 2.利用数格子的方法量化比较陆地与水域的面积 3.比较太阳、月球和地球的相同和不同 二、课堂反思 活动1:观察地球仪 这一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水资源,让学生去发现在地球仪上可以看到那些地方的水资源比较密集?可以观察到水域有哪些?活动中学生很容易发现地球仪上水资源很丰富,知道这些水存在不同水域中。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当介绍地球仪,学生会更清楚哪些地方的水资源分布更加密集。 活动2:比较陆地和海洋面积的大小 1.学生大多知道海洋面积大约占地球表面积71%,陆地占据29%,这些数据是学生从网上、课本上知道的,他们从没有亲自测量过,这一活动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数格子的方式得出海洋面积比较大,地球上的水资源丰富。 2.这一活动最难的是数格子的准确性,如半格、小格、大半格怎么算?水包括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那南极和北极的冰川算不算都要考虑。活动中学生统一标准:小格不算、大半格算1整格、两个半格为1格的方法去计算。教学第一个班我们用了数小格子的方法,学生数到一半差不多就忘了,得出的数据准确性不高;后面的班级都是数的大格,准确度更高一些。 3.分享时不用在意具体的数据,但要让学生明白:海洋与陆地面积相比,海洋面积大约能多出多少,从而理解地球是一个水的星球。也要让学生知道虽然地球上的水资源很丰富,但可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要节约用水。 活动3:比较太阳、月球和地球的相同和不同 太阳、月球的维恩图一直贯穿本单元教学,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将地球和太阳、月球相对比,突出地球有空气、有水、有生命的特点。活动中学生大多能说到地球之所以有生命,是因为地球有空气、有水。 三、材料反馈 1.地球仪能从第6课用到第7课,实用性很强。 2.透明格子和地图能很好的完成活动2,既可以从大格子数,也可以数小格子,满足不同层次实验的需要。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 太阳、地球和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