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鉴赏复习之题材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鉴赏复习之题材 (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1 21:0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讲 香闺幽怨谁识得
(
益思对话
)
闺怨诗是我国古代诗坛上的一朵奇葩。它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表现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境遇下复杂的心理状态。 “闺”的本意是小门。古人建房其内室居住的往往是女眷,所以“闺”也常指代女性。“怨”,埋怨,抱怨也。
(
益思精析动
)
一、闺怨诗主题归纳
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2.表现对游子的思念、想望和对丈夫的牵挂、关切
3.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宫怨诗)
表现了一种怨战、厌战的情绪
表现闺中人的伤春、惜春
二、闺怨诗创作特色
(一)浓重的感伤色调。
这由古代女性在封建宗法制度下的社会地位和心理状态所决定,也为这类诗的主题(即“怨”)所决定,周汉魏晋南北朝以来民歌中的宫怨诗和闺怨诗已然构成一种感伤的传统色调;文人所作,则无论是宫怨诗的悲叹“君恩无常”和“妾身薄命”,还是闺怨诗的抱憾色衰爱弛或夫妻分离,其感伤色调亦极为明显。因此,它们也是古代感伤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细腻的心理描写。
两类诗多用第一人称(即抒情女主人公内心独白的方式)叙写女性怨情。一首诗,既是一幕人生命运的悲剧,也是一曲痛苦心理的哀歌,它们织就了一部饱含辛酸情、浸满女儿泪的古代妇女苦难心灵的历史。在此基础上,这些诗还往往通过情态、动作的细节描写来形象地刻画抒情女主人公的心理。无论民歌还是文人创作,大都以动作或情态细腻地表现心理活动见长。
恰切的比兴衬托。
用比衬手法赋物写情,原是民歌的特长。“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诗经·氓》),比喻爱情的兴衰;“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汉乐府《怨歌行》),比喻“君恩无常”。所以这种手法为“不遇”的士人在诗歌创作中所乐于采用。而这些作品较一般宫怨诗和闺怨诗显然又多一层曲折。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注】卷帘人:站在窗口卷帘子的侍女。
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2.词中“绿肥红瘦”指的是 。
3.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点绛唇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1.首句“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中的“愁”字贯穿全词,请具体赏析。(4分)
2.明代陆云龙在《词菁》中称道此词是“泪尽个中”,《云韶集》也盛赞此作“情词并胜,神韵悠然”。请从词的感情和炼字两个角度分析说明。(4分)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三句运用了十四个叠字,表现了哪三种不同的境界?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表现的是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试描绘诗句展示的凄惨情景。并指出此句手法之高妙。
 
4.“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试分析此结句之妙。
(
益思互动
)
(一)杂诗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①。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②。
【注】①汉家营:借汉指唐,这里指唐的兵营。②龙城:匈奴祭天的地方,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这里借指敌方的要塞。
1.请赏析“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的妙处。(4 分)
2.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 分)
西宫春怨
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注】①云和:乐器②昭阳:汉宫殿名,赵飞燕之妹昭仪所居。③西宫春怨:此用班婕妤故事,抒写失宠嫔妃之哀怨。
这是一首描写失宠妃子的古诗。有人说,第三句中的“深”字,第四句中的“隐”字,既描写又抒情,用得极为巧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妙用。
2.试赏析“西宫夜静百花香”一句的妙处。
3.诗中的主人公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三)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杨华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本词颇有意境,请从“深”、“堆”二字中任选一字进行赏析。
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寄深于浅,借景抒情,包含多层意蕴,说说有哪几层意蕴?
(
益思拓展
)
边塞诗常见意象及代表诗歌
【常见意象】
⑴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
⑵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
⑶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
⑷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代表诗歌】
(一)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二)征人怨
唐·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三)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四)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五)长门怨
唐·刘长卿
何事长门闭,珠帘只自垂。
  月移深殿早,春向后宫迟。
  蕙草生闲地,梨花发旧枝。
  芳菲自恩幸,看着被风吹。
(
益思小结
)
第二讲 万水千山总是情
(
益思对话
)
上节课我们学完了缠绵悱恻的闺怨诗,这一讲我们要走进清新脱俗的山水田园诗。所谓山水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主要代表诗人有: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
益思精析动
)
一、山水田园诗表达的情感内容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3.表达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4.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如:苏轼的《题西林壁》
5.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二、山水田园诗画面的共同特征
1.视角角度:开阔、优美
2.听觉角度:宁静
3.整体感觉:恬淡、闲适、富有生机或农村气息
三、山水田园诗常见的写景技巧
1.听觉角度:
(1)动静结合,例如: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以动衬静,例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视角角度:
(1)绘形、绘声、绘色 如“绿树村边合,青山格外斜”。
(2)色彩映衬,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运用各种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化动为静、虚实结合等。
4.运用炼字技巧:解释字义(贴切)——描绘景象(具体充分)——抒发情感(整体把握)
5.运用描写技巧:白描。如:“方宅十余里,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6.表现手法
(1)写景:衬托(动静、明暗、虚实、点面、正侧)远近高低、绘声绘色、白描、拟人
(2)抒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
7.语言特点:描写见长 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多用白描和衬托的表现手法。
8.解题思路:什么景——意境——情感
答案构成:描摹图景,意境特点,手法或表达效果。
(一)辋川六言(其五)
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1.任选一、二两句诗中的一句,发挥想象描绘你读到的画面。
2.细读全诗,说说诗人向往怎样的生活。
(二)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本诗意象丰富,请赏析第三联中的“嫩竹”“红莲”意象。
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3.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4.结合全诗,具体分析作者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
益思互动
)
(一)宿王昌龄隐居①
(唐)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②群。
【注】①王昌龄未出仕前,隐居在石门山。常建辞官西归后到石门山一游,在好友王昌龄当年隐居处住了一夜,当时王昌龄外出做官,并不在此。 ②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颈联两个动词“宿”、“滋”用得生动传神,请结合诗歌意境简要赏析。(4分)
诗歌尾联是什么意思?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
(二)田舍①
【宋】范成大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②忙。
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③野气香。
乐哉今岁事,天末④稻云黄。
【注释】①田舍:农家。 ②筑圃:修筑打谷场。③菁:水草。④天末:天边。这里是指稻田一望无际。
1.全诗洋溢着一种 “ ” 的气息。(请用原诗中的一个词作答)
2.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的画面。
3.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三)村 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①陂(bēi):水岸。②漪:水波纹 ③腔:曲调
1.本诗中作者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出怎样的感情?
2.本诗前两句的写景极有特色,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至少两处)
3.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这首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做简要赏析。
4.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益思拓展
)
谢灵运的山水诗和陶渊明的田园诗的区别
田园诗和山水诗合称山水田园诗, 尽管两者描写的对象都是自然风光,由于两者生活背景、志趣理想的不同,两位诗人的田园、山水诗又各具特色。
一、题材不同。
二者虽然都描写自然风光,田园诗会写到农村的风景,但其主体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山水诗则主要是写自然风景,写诗人主体对山水客体的审美,往往和行旅联系在一起。田园诗在晋代陶渊明形成了艺术颠峰。
二、说理方式不同
陶渊明诗的说理,是通过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进行说理,也就是说理论联系实际。陶诗有很美的意境,他在让人接触田园生活画面的同时,把人引到一种境界中去进行说理。谢灵运的诗有说理的成份,但有留有玄言诗的尾巴。诗人的田园诗并不仅仅在于客观地描摹田园生活,更主要的是强调和表现这种生活中的情趣,他把那些生活中最能引起自己思想感情共鸣的东西写出来,几间草房、几缕炊烟,犬吠、鸡啼,从而让人明白一个道理,这样深入浅出,让人感到更亲切,更崇高。
谢灵运因为他的山水诗只是掩饰他对权势的热衷,所以他的山水诗虽然能描绘一些外界事物,但很难表露他的内心思想感情。正因为他不愿把自己仕途失意之情表露出来,才移情山水;所以他的诗凡涉及个人的思想感情时,他总是借一些玄言佛经的词句来装点门面。“山水不足以娱其情,名理不足以解其忧”,非常确切地指出了他的山水诗的根本弱点,正因为如此,谢灵运的山水诗很多不能达到一个最高境界:情景交融,寓情于理。
三、语言不同
陶渊明诗歌中的语言平淡自然,但又韵味隽永,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谢灵运诗的语言一大特点就是对偶工整,词藻华丽,但有时由于过度追求偶句而显得重复累赘,语言刻意雕琢。
四、所抒发的感情不同
陶渊明:抒发的是决心归隐、乐于归隐的那份欣喜之情。 谢灵运:集中抒发失意贵族的那份苦闷和牢骚之情。
《咏贫士》第一首所说:“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暖暖空中灭,何时是余辉?”尽管自己处境维艰、前途坎坷、命运凄惨,但他还是立志要远离“尘埃”,也就是当时黑暗的统治势力,以求永远保持自己的高洁。所以,陶渊明自己立志弃官归隐。因此,田园诗所抒发的是弃官归隐,决心归隐和乐于归隐的那份欣喜之情。以此来抒发自己对污浊社会的愤恨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对于自己的归田园居犹如久被束缚的小鸟冲出樊笼,重返自然一样欣喜。
而谢灵运是世袭康乐公,又是在任职期间获罪被诛,他的山水诗大多写于被贬之时。他寄情于山水,把自己那份失意和牢骚显现于自己的山水作品之中。
(
益思小结
)
第三讲 何人不起故园情
(
益思对话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中国古典诗歌里最常见的一种情感—思乡。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用诗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故乡、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思乡诗……
(
益思精析动
)
一、思乡怀人诗的特点
内容上
1.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 《秋思》。
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王维的《杂诗》等。
3.闺中怀人,表达思妇对爱人的思念之情,抒发独守空闺的孤独和寂寞。如王昌龄的《闺怨》。
4.征夫思乡,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边塞诗中多有涉及。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
意象
月——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鹧鸪——羁旅乡愁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另有笛、长亭、折柳、书信
特殊节日:除岁(除夕)、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寒食节
写法上:
  触景伤情 感时生情(中秋、重阳、春秋、日暮)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
  妙喻传情
二、赏析思乡诗方法点拨
1.抓住意象,构建图景,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思乡怀人之情是一种凄凉柔美之情,因此寄情的物象色调应该偏暗,感觉应该偏冷,形象应该偏柔美。
2.了解思乡怀人诗两种不同的抒情角度。从己如笔,抒写切身感受,如李白的《静夜思》 ;或者从对方落笔,想象对方情状,表达思念之情。 杜甫的《月夜》从妻子儿女入笔,曲写思情。
(一)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___的特点。(4分)
2.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3.《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好是“在”好,为什么?(3分)
(二)余干旅舍
(唐)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这首诗使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离情乡思?

2.有人评论此诗有“时渐进,情渐浓”的特点,请结合相关意象赏析。
(
益思互动
)
(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二)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诗中有两个字既写思念之久,又含思念之深,这两个字是?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三)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
益思拓展
)
【美文赏析】
(一)思乡
窗外是绵绵的细雨;今夜风声又敲打着我的窗棂,思乡的心犹如一粒浸透了的种子,无端地膨胀起来。漂泊了许多日子的梦就模糊地爬上了村中那条弯弯的小路。
那是谁,在月夜里用笛声吹奏着那支思乡的歌,忧伤的曲调不经意塞满了我心中的荒原;是谁在夜夜释读那首思乡的古诗,忧伤的平仄滴动着无垠恬静的乡愁。曾一度认为自己在这陌生城市过惯了朝八晚五的日子,在流水般失意的日子里,故乡的山山水水,已渐行渐远。蓦然回首,才发现那尘封于心底地芳香,才明白,自己是一只放飞的风筝,无论身置何方,身在何处的心灵之绳永远栓在故乡门前的梧桐树上。
一场霁雨打湿了我所有的记忆,乡愁尤如满园的韭菜;长了割;割了又长。故乡的一切都在我的记忆中闪烁。在我孤寂的心灵中思绪如鱼在畅游。一度沉湎于生活的失意,然而那山那水,那纯朴的人家,故乡的恒古不变的姿态,在诗歌中演译着淡化成一首无字的歌,一篇无韵的诗章,而我的灵魂早已游离出去,透过千山万水,回归了故里,正和憨厚的乡亲们一起品尝那纯纯的米酒。
当空中再也望不到南飞的雁群,当梧桐树上的叶子黄了又青,我那不变的乡愁却又如此悠悠荡荡地演奏着,一如故乡那清远的笛声,缕缕不绝;亦如李后主的“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
(二)思乡
再次听到《稻香》里周杰伦那充满忧愁的声音-------“还记得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 随著稻香河流继续奔跑 微微笑 小时候的梦我知道 不要哭 让萤火虫带著你逃跑 乡间的歌谣永远的依靠 回家吧 回到最初的美好 ”不禁回想那些逝去的光阴,以及那遥远的故乡。
  故乡,多么熟悉的字眼。在那,有逝去的光阴交织的、旖旎的秋色与童话般的梦;还有那内心深处埋藏着的外婆的微笑;以及那如稻香般的斜阳。
曾几时,离开家乡的我抬头望着那皎洁的月光。不禁吟诵起“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名句。
离家在外的游子,在离家越来越远时哪个不是充满惆怅,但是那远行的脚步又是如此的义无反顾。离家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更想家。
时间斑驳在砖缝瓦沿间,岁月褪色在和风薄雾中。那乡愁却似那陈年的老酒,离乡的日子越久,乡愁越浓。
又何时,望着远方的灯火而陷入沉思与想念。仿佛在那灯光下父亲正伴着下酒菜一口一口品着小酒;母亲在灯光下又在缝制新衣。
心碎的想念将多少忧愁的思念遥寄与水 又把多少零碎的心情托付给涟漪片片 又将多少游子的乡愁抛洒在字里行间
故乡,在那里,有父母的牵挂与思念让我们倍感酸痛。
流水坠月,遮不了山的青葱;寂静轻风,盖不了水的闲适;时间流淌,也都带不走父母对你的牵挂。
“儿行千里母担忧。”每一位游子背后都会有一份深切的牵挂与等待。在那会为你在昏暗中留一盏明灯,指引你归途的路。无论你怎样,故乡都是你的本、你的根。
当今的中国多少的父母坚守故乡那一寸,只为了让在外的子女能找到回家的路。那临行分别的泪水是中国最别致的风景。
当年第一批回大陆探亲的台胞们都会带一包土回家。这是他们心灵的寄托。无论你走到哪。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在自己内心为自己留那么一撮“土”。为自己留下一个期盼、一个梦。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总会想起那在故乡牵挂自己的双亲。
我相信一个游子无论你走多远,你都会知道回家的路。不是因为那有多美好、富足。只是因为一个永远也改变不了的事实-----这里有你的本、你的根。
耳畔周杰伦那充满乡愁的声音仍在响起---“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心却早已飞往那遥远的故乡.........
(
益思小结
)
第四讲 古来征战几人回
(
益思对话
)
隋唐以来,由于边境战争的频繁,疆土的扩大,以及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人们对边塞生活渐渐关心,对边塞的知识也丰富了,他们对边塞不仅不感到那么荒凉可怕,而且还感到新奇。一部分仕途失意的文人,更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取功名的新出路。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在边塞生活过,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
(
益思精析动
)
一、边塞诗的时代特征
①盛唐: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②中晚唐: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却夹杂着几许悲壮,几许婉伤。
③宋代:仍洋溢着爱国热情,却多些凄凉,多些惆怅。
二、边塞诗的主题
①战争连年不止的哀怨和思念故乡亲人的凄苦。
②对将帅腐败无能的嘲讽,表现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
③描写边塞自然风光,借以歌颂边塞,赞美军人。
④对战争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表现建功立业的报国激情。
三、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一是浓郁的汉代情结。唐代边塞诗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
二是鲜明的边地风貌。自然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异域风物多是羌笛、胡笳、琵琶、战马,人物多是戍卒、将帅、胡人,用典多是投笔、长城(南朝宋的大臣檀道济)、楼兰,乐曲多是与边塞军旅生活有关的《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等。
四、代表诗人
边塞诗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如: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等,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王之涣的《出塞》,王翰的《凉州词》,王维的《使至塞上》、《老将行》等。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一)塞下曲(其一)
[唐]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①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②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注】①萧关:古关塞名。②幽并:指幽州和并州。
1.前四句写边塞景物,其中“空”、“寒”二字有什么作用?
这首诗中作者写了两种人,试简析作者对这两种人的态度。
(二)塞下曲(其二)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①。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①临洮:今甘肃岷县一带,是长城起点。
诗歌颔联中“黯黯见临洮”的“黯黯”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三)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幽幽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请用原词中的关键词语回答。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阅读“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时在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3.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益思互动
)
(一)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边塞景象?
2.“风吹一夜满关山”指的是什么?此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二)诉衷情
南宋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①。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②,身老沧州③。
【注释】①梁州:今陕西南郑一带。 ②天山:在新疆境内,汉唐时为西北边陲。心在天山,即犹有万里从军之志。这里代指抗金前线。③沧洲:水边。陆游晚年退居山阴湖边的三山村。
1.上阕“尘暗旧貂裘”句的诗眼是什么?请作分析说明。“关河梦断何处”中的“梦”是一个怎样的梦?
2.分析“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
(三)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⑦,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qīn):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 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
益思拓展
)
唐宋边塞诗的区别
唐代边塞诗与宋朝边塞诗,都描写边塞生活、抒发爱国情怀,但细细对照阅读,却发现唐代边塞诗昂扬,宋代边塞诗凄凉。
  唐代边塞诗产生在盛唐时期,这一时期国家强盛,百姓殷实,遇边境祸乱唐王朝多能克敌制胜保住疆土。在唐代边塞诗人中,李颀可谓独树一帜。他的边塞诗善于通过将士的壮举,突出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其诗基调慷慨昂扬。即使是《送魏万之京》这样的赠别诗,也有“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的劝勉,告诫友人魏万到了长安后,不要只看到那里是行乐的地方而沉湎其中、蹉跎岁月,而是要抓住时机成就一番事业。“有唐以来”唯一的“诗人之达者”高适,一生几次到达边塞,因而对边塞生活有着较为深刻的体会,他的边塞诗多是赞扬边防将士的斗志,歌颂他们杀敌立功的豪情,当然诗中也有对士兵艰辛生活和将领骄奢淫逸的反映,但他的边塞诗气势雄健高昂,粗犷豪放,遒劲有力,尤有骨力。其“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塞上》)、“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燕歌行》)、“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送李侍御安西》)等诗句莫不激人奋进!
  而以边塞诗被历代广为传诵的岑参,曾经较长时间生活在西北边地,对戍边军旅生活、边塞的自然风光、西北风俗文化都有极为深刻的理解和体验,这为他的边塞诗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火山云歌送别》等优秀诗作,都表达了不畏艰苦、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诗风昂扬奔放。素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美誉的王昌龄,也是盛唐边塞诗创作的重要作家,他的《从军行》历来脍炙人口,反映了边防将士杀敌立功的豪情壮志,洋溢着高亢的战斗豪情。
  无需再多举例,李颀、高适、岑参、王昌龄等边塞诗人的作品,其共同特点就是:大都充满着保家卫国的豪情,克敌制胜的信念,格调昂扬奋进,读来给人一力的鼓舞。这种昂扬的情调是与盛唐时期的国势相吻合的。
  而宋朝则不同。两宋时期,与宋对峙并存的先后有辽、金、西夏、蒙古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而宋朝统治者,对异族入侵不像唐朝那样予以坚决反击,而是一贯采取赂敌求和的政策。这对于积贫积弱的宋朝来说,更始雪上加霜。同时,宋朝赂敌愈急,敌人入侵也愈急,这更削弱了宋朝国力,从而也更无力、无胆反击外敌侵略,偶有主战派,在一片求和声中也是孤掌难鸣,甚至惨遭不幸!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阔大胸怀名垂青史的北宋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事业满边陲”,虽不以文胜,但也留下了《岳阳楼记》、《渔家傲》这样的千古绝唱,他的表现边塞生活的《渔家傲》词在有宋一代更是独树一帜,风格卓异: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和作者的生活密切相关,北宋的主要边患有辽和西夏。由于宋王朝的一味退让,侵略者得寸进尺,侵扰不已,而一心为民的范仲淹一向反对赂敌求和的政策。公元 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等职镇守西北边疆。他抵挡西夏侵略,节度有方、名重一时,西夏很畏惧他,说“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甲兵”。他虽然率领将士取得了一时一地的胜利,但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北宋朝廷的赂敌政策,因而也难以消除边患。这就是《渔家傲》一词读来沉郁、悲壮、凄凉的根源!在词中,作者把忧愤国事、御侮卫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边防将士以身许国的英雄气概和对当权者赂敌政策的无可奈何,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感慨万千。
  再读一读南宋辛派词人的作品,我们更能强烈感受到词人们报国无门的无奈和“国破山河在”的悲叹,这与盛唐气象已相去甚远!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国势的强弱也会自然或不自然地渗入文学作品之中,唐代边塞诗和宋朝边塞诗就是很好的例子。
(
益思小结
)
第五讲 一枝一叶总关情
(
益思对话
)
古典诗歌中有不少咏物诗,意蕴深邃,感人肺腑,令人击节叹赏。这些诗歌大多以“物”为吟咏对象,或借物抒怀,或托物寓意,或达到“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在中国古典诗歌里占有重要地位,当然,在考试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此类诗歌的命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诗人情志的把握,对意象、意境的理解,对有关表达技巧与表现手法的辨认与评析。
(
益思精析动
)
一、咏物类诗歌知识点概述
咏物诗主要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精神品质或理想。其艺术手法常见的是各类描写、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等。咏物诗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
描写:就是用语言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描写内容有: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等。描写方式主要有:正面侧面描写、虚实结合、白描与工笔(细描)、动静结合等。
抒情方式:融情于物,即把主观之情寓于客观之物,达到物我合一的境地。托物言志,即先咏他物,塑造一个完整可感的形象,借助它使自己的感情得以寄托。
联想想象,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本真相结合。
各类常见表现手法:衬托(正衬、反衬)、对比、象征、渲染、烘托、抑扬等。
各种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反问、双关、设问等。
一些常见事物的寓意要了解。比如:月——思乡;莲——高洁;柳——一送别;花——美好;松——坚韧不拔;梅——孤高,不流于俗;菊——气质清高;梧桐——凄凉悲伤;芳草——离恨;杜鹃——哀怨、思归等等。
二、咏物类诗歌方法点拨
体察物态
描摹物态是咏物的共同特征,因此,赏析咏物诗可以从体察物态开始,要抓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或卢了处环境。当然,体察物态不仅仅是看诗人扣主了物的哪些特征,而是要体察诗人的招粪物态之妙。
2.品味寄托
在咏物诗中,咏物是诗的内容,比兴寄托才是诗的灵魂。所以,我们在鉴赏时,不但要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还要分析其内在品性。能够自然地由物到人,由实到虚,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联系诗人的情趣爱好、人生态度、生活作风、价值取向等,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明辨技巧
从表现手法上看,由于咏物诗重寄托,所以常常运用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从修辞手法上看,咏物诗在构思时常常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双关等修辞格。从描写角度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或三言两语勾勒事物形态,不求形似,只求神似。
4.操作步骤
①“读清”全诗。②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③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④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一)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二)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同是咏柳,但两诗所表现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试作简要分析。
2.试析李诗中对比的表现手法。
(三)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结合诗句来谈。
2.后两句用什么手法?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
益思互动
)
(一)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金络脑,指马披上威武的鞍具。
1.这首诗中的“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诗人通过咏马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二)鹧鸪天·桂花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释】 ①北宋党争期间,诗人和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十年”之久,这首词写于这段时间。②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之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画栏开处”用唐人李贺“画栏桂树悬秋香”诗意。
1.《鹧鸪天·桂花》的作者李清照,号 ,本词从题材上分应属于 词(诗),主要运用 的表达方式层层言说桂花。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运用 修辞手法形象地从侧面烘托桂花之美。(4分)
2.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试简要赏析。
(三)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前六旬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
2.诗人借孤桐形象表达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

(
益思拓展
)
咏物诗常用意象
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野渡 ——常表现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渔舟 ——表现一种恬静幽美的景象。王维的《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鸳鸯 ——表现自然界一派生机、和谐宁静的景象。杜甫《绝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桃花—— 表现充满着蓬勃生机的春天景象。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山—— 表现赏心悦目的绚丽景色。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蝴蝶 ——表现一种宁静安谧的生活环境。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早莺 ——表现一种融和骀荡的春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草木 ——常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双鲤 ——借代远方来信。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夕阳 ——表现对年华易老的慨叹。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彩袖—— 表现对心上人的一种爱恋、珍惜之情。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锦瑟 ——表现一种美好的往事或青春年华。贺铸《青玉案》: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蝉—— 常用来表现品行的高洁。虞世南的《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梅花—— 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松柏—— 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用以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竹子 ——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表现君子的品德修养。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菊花 ——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郑思肖《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杨花 ——飘零之意。郑谷《淮上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煞渡江人。
采薇—— 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
红叶 ——代称传情之物。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
松—— 喻傲霜斗雪的坚贞品德。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莲花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即“怜子”,“清如水”象征爱情的纯洁。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
益思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