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2.4作品鉴赏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2.4作品鉴赏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2019)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2-04 09:4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聆听、欣赏《辽阔的草原》《嘎达梅林》,感受、体验他们的音乐情绪,认识、理解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征。
2.师生共同听赏、模唱、舞蹈、对比鉴赏《辽阔的草原》《嘎达梅林》,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蒙古族音乐的旋律美和人文美。认识“长调”“短调”民歌体裁。能够从旋律、节奏特点等方面对其音乐进行比较。认识和了解一件乐器——草原上的神乐器马头琴,听辨音色和观察造型。
3.聆听和实践中初步懂得蒙古民歌与人们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语言语音等因素的紧密关系,是形成其民族风格的重要原因。深刻认识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肩负继承发扬光大民族音乐文化的责任。
二、教学重难点
A、聆听《辽阔的草原》、《嘎达梅林》两首民歌,通过对比欣赏,从旋律、节奏上分辨长调和短调的音乐特征。
B、民歌的形成与本地的风土人情息息相关。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讲解、启发、讨论、律动活动感知体验蒙古族音乐的长调和短调美,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归纳总结等方法来学习。
四、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首好歌声熟悉的曲子《敬酒歌》学生跟着音乐唱进入教室,并创设氛围(图片歌曲)导入主题。
(二)新课
1老师播放中国地图,寻找这个民族,探讨这个地方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
学生思考讨论并且交流(蒙古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这里被誉为骑在背上的民族,称其为“草原骄子”他们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的是蒙古包,吃的是烤羊肉,喝的是奶茶.)
老师点评:蒙古人的喜欢摔跤赛马射箭,随着历史的变迁,有些人从事着半农业半牧业或者农业的生产,这样的生活条件、经济形态决定了蒙古族音乐属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草原音乐文化的范畴。
2、欣赏蒙古民歌《辽阔的草原》
聆听思考:
A、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演唱、情感上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旋律绵延不绝、悠长开阔,节奏自由缓慢。
B、演唱有什么特色?(歌词方言,演唱原生态颤音)
C、画面感是什么?(草原蓝天白云爱情)
D、总结:
这首歌曲表现了蒙古族年轻牧民对爱情生活的珍视和追求,歌词采用边比喻边点题抒情的方法,借草原中的自然状况,表达自己的感情。(惆怅不安,爱情不太顺利)。节奏自由,旋律舒展悠长,绵延起伏,富于装饰,给人气息宽广,颇具草原特色的印象,由于歌曲旋律采用了羽调式作为发展的基础(6),从而使音乐更富有鲜明的蒙古族色彩。例如:《牧歌》《赞歌》。这就是全世界人都尊重喜爱的一种音乐形式——长调。
3、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嘎达梅林》
A、要求:一起随着歌唱并且做律动感触音乐的美和韵味.
B、思考: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
结构规整,节奏整齐,短窄,字多腔少,叙述性强。
C、老师总结:旋律起伏不大,结构规整,节奏整齐,句幅较短窄,字多腔少,具有叙述性的特点,伴奏多用四胡,例如:《森吉得玛》——短调。
(三)本课小结
蒙古民歌的特点:长调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短调节奏规整,节奏整齐。句幅短窄,羽调式让草原味道浓郁,主要有伴奏乐器是马头琴,它是草原上的小提琴赋予草原音乐极大的韵味。无论是《蒙古人》《吉祥三宝》《乌兰巴托的夜》《敬酒歌》这些音乐都是民族音乐的再次呈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也让我们坚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做民族音乐的传承者。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心动不如行动吧!加油哦!
(四)作业
1、搜集整理有蒙古族音乐元素的创作歌曲?
2、马头琴资料的收集,下节课共同分享展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