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生物“社会热点”命题情境:热点1 生物与健康(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生物“社会热点”命题情境:热点1 生物与健康(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2-01 23:5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生物“社会热点”命题情境
热点1 生物与健康
高中生物学中许多概念、生理学原理与人体健康有密切联系,运用科学思维理解相关概念及原理、阐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并形成生命观念,是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也是近年高考考查的重要方向。
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生物学知识的考查,往往以生活、社会中相关热点事例为题材。相关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癌症研究及其治疗,考查细胞癌变的机理、特征及治疗方法等。
(2)结合社会热点,如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非洲猪瘟等,考查考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结合具体病症或生活情境,考查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和调节。
(4)结合日常生活、运动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考查细胞呼吸、血糖调节等知识。
角度1 与新冠病毒有关的试题
1.(2021·安阳市调研)人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大多会出现持续发热(腋窝温度超过37.3 ℃)的症状。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的肺部,导致肺部受损,严重时患者可能出现酸中毒的症状。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B.人体持续39 ℃高烧时体内的产热量约等于散热量
C.炎热刺激温度感受器可引起皮肤血管产生反射性收缩反应
D.患者出现酸中毒的症状说明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 C
解析 当炎热刺激人体皮肤热觉感受器,皮肤血管会产生舒张反应,血流量增加,从而增加散热量。
2.(2021·河北百校联盟)新冠病毒装配好后,通过高尔基体进入囊泡运输到细胞膜,病毒会“夺取”宿主细胞的细胞膜,并使其成为病毒的包膜,过程如图所示。新冠病毒的包膜,有利于病毒“迷惑”免疫系统和宿主细胞,从而逃避攻击,最终使人患新冠肺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新冠病毒的增殖离不开宿主细胞
B.新冠病毒通过“出芽”的方式出细胞主要依赖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C.新冠病毒通过“出芽”的方式出细胞需要新冠病毒自身线粒体供能
D.新冠病毒能够“迷惑”人体免疫系统可能与其包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答案 C
解析 新冠病毒营寄生生活,其增殖离不开宿主细胞。新冠病毒通过“出芽”方式出细胞主要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体内没有线粒体。题干信息显示,新冠病毒的包膜来自宿主细胞,推测新冠病毒可能会被人体免疫系统当作自身物质而逃避攻击。
3.(2021·山东烟台调研)2019新型冠状病毒属于单链RNA病毒,可导致人患新冠肺炎。患者初期症状为发热、乏力和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研究发现:2019新型冠状病毒不仅损害了肺,还会伤及免疫系统及其他器官。目前没有发现针对该病的特效药物,专家呼吁痊愈者捐献血清,用于治疗该病的危重患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毒在繁殖过程中其遗传物质容易发生变异
B.该病毒破坏了肺部细胞,会导致机体出现供能不足
C.该病毒可以由感染部位通过内环境的血液和淋巴液扩大感染范围
D.用痊愈者的血清治疗危重患者的机理是其血清中含有的抗体可以和该病毒特异性结合
答案 C
解析 2019新型冠状病毒为单链RNA病毒,遗传物质易发生变异,A正确;该病毒破坏了肺部细胞,会使肺部气体交换受阻,血液中氧气不足,机体因有氧呼吸减弱,供能不足,B正确;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血液中的血细胞不是内环境成分,C错误;痊愈者的血清中含有可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对危重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D正确。
角度2 与细胞衰老、癌症及其治疗有关的试题
4.(2021·江西金太阳全国大联考)抗癌药物环磷酰胺能抑制DNA分子的合成,对恶性淋巴瘤有较好的疗效。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肿瘤细胞内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速率较正常细胞快
B.对患者使用环磷酰胺进行的治疗属于放疗
C.使用环磷酰胺后患者体内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
D.环磷酰胺通过诱发癌细胞基因突变达到治疗目的
答案 A
解析 肿瘤细胞代谢旺盛,分裂快,需要消耗大量的蛋白质,所以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内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速率较快。环磷酰胺属于治疗癌症的化学物质,对患者使用环磷酰胺进行的治疗属于化疗,不属于放疗。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抗癌药物环磷酰胺通过抑制DNA分子的合成,抑制癌细胞增殖,故使用环磷酰胺后,患者体内癌细胞增殖受阻,细胞周期变长。依题意可知,环磷酰胺通过抑制DNA分子的合成,抑制癌细胞增殖,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5.(2021·襄阳五中调研)衰老与人体的免疫系统有关。科研人员在衰老小鼠的大脑中,发现细胞毒性T细胞与神经干细胞接触后,会引起神经干细胞表面干扰素-γ(一种细胞因子,由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的受体增多,神经干细胞分裂增殖的能力减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毒性T细胞作为抗原刺激神经干细胞合成干扰素-γ的受体
B.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只能作用于B细胞
C.干扰素-γ通过直接参与代谢抑制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D.免疫细胞能“入侵”衰老的大脑,使新神经元的产生减少
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可知,神经干细胞是细胞毒性T细胞作用的靶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与神经干细胞接触后,会引起神经干细胞表面干扰素-γ的受体增多,在该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不作为抗原,A错误;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作用于B细胞,还可作用于神经干细胞,B错误;干扰素-γ作为信息分子不参与细胞代谢,只是影响细胞代谢,C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可在大脑中与神经干细胞接触,引起神经干细胞分裂增殖能力降低,从而使分化形成新神经元的能力降低,即使新神经元的产生减少,D正确。
角度3 与疫苗相关的试题
6.(2021·河南十所名校联考)制备疫苗的方法有多种,如“鸡生蛋,蛋生疫苗”,利用鸡胚为主要原材料生产疫苗,以及利用基因工程生产mRNA疫苗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将新冠病毒接种到消毒后的鸡胚中,经恒温孵化培养后,可从鸡胚胎内提取病毒以制备新冠疫苗
B.接种新冠病毒mRNA疫苗很可能使被接种者终身具有抗该病毒的能力,这是因为mRNA可以遗传给子细胞
C.接种新冠病毒mRNA疫苗后,该疫苗可直接作为抗原刺激B细胞和T细胞,使其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
D.接种新冠病毒mRNA疫苗有助于预防新冠病毒的感染,使被接种者减少患病机会,且不会出现任何副作用
答案 A
解析 mRNA不是遗传物质,不会遗传给子细胞;新冠病毒的mRNA并不能作为抗原,mRNA在人体细胞中指导合成相应的病毒蛋白可作为抗原;接种新冠病毒mRNA疫苗后,被接种者体内合成了新冠病毒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的存在会激发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以及记忆细胞等,它们有可能引起机体内出现异常反应。
7.(2021·广东珠海期中)人乳头瘤病毒(HPV)为DNA病毒,有多种亚型,分低危型和高危型。宫颈癌主要由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所致,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如图是HPV入侵机体后,机体作出的免疫应答部分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HPV在免疫学上被称作________。图中甲是________。
(2)图示过程为________,但该过程不能清除HPV。
(3)某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1步:接种该种HPV疫苗前,需要确定人体是否感染HPV,可根据________的原理进行检测。根据检出HPV的情况,分为未检出HPV的A1、A2两组,检出HPV的B1、B2两组。
第2步:对A1、B1组分别接种适量安慰剂(没有药物作用的针剂);A2、B2组分别接种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步: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统计结果如表:
组别 A1 A2 B1 B2
总人数/个 8 000 8 000 1 181 1 179
癌前病变人数/个 83 5 118 117
①A1组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B1组,由此可推测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1组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A2组,说明接种该疫苗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HPV具有抵抗力。
③某同学认为感染HPV后,再注射该种疫苗,仍然能起到预防的作用。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结合实验结果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已经研制出针对HPV预防效果较好的二价疫苗、四价疫苗和九价疫苗,HPV疫苗价数越高,可以预防的HPV类型越多。为得到较好的预防效果,医生建议半年内三次注射疫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是某些患者在注射过程中或注射以后出现了皮肤荨麻疹、支气管痉挛、呕吐等症状,判断患者出现了________。
答案 (1)抗原 细胞毒性T细胞 (2)细胞免疫 (3)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答案合理即可) 等量HPV疫苗 感染HPV 不同意,实验结果显示B1组癌前病变的比例与B2组无明显差异 (4)初次免疫时机体可以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再次免疫会刺激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答案合理即可) 过敏反应
解析 (1)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免疫学上被称作抗原,图中甲可以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推断甲是细胞毒性T细胞。(2)图示过程主要是病原体侵入宿主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的过程,表示的是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不能清除病原体,还要借助抗体和巨噬细胞等的作用才可以将病原体清除。(3)可根据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性检测人体是否感染HPV。
(4)由于初次免疫时机体可以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再次免疫会刺激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所以为了得到较好的预防效果,医生建议半年内三次注射疫苗。某些患者在注射过程中或注射以后出现了皮肤荨麻疹、支气管痉挛、呕吐等症状,这是出现了过敏反应。
角度4 与运动相关的试题
8.(2021·吉林白城期中)研究人员选取健康的运动训练有素者与不常运动者(未训练者)分别进行相同强度的运动,运动后测量血液中乳酸浓度,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相对运动强度为50%时,人体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小于CO2的生成量
B.乳酸是丙酮酸在人体线粒体基质中转化而来的
C.训练有素者相对运动强度达75%时丙酮酸都不能彻底分解
D.运动训练可降低无氧呼吸在运动中的供能比例
答案 D
解析 相对运动强度为50%时,人体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消耗的O2量等于CO2的生成量,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同时不产生CO2,因此相对运动强度为50%时,人体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等于CO2的生成量,A错误;乳酸是无氧呼吸的产物,在人体细胞质基质中产生,B错误;训练有素者相对运动强度达到75%时能产生乳酸,此强度下训练有素者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部分丙酮酸不能彻底分解,C错误;由题图可知,运动训练可以降低无氧呼吸在运动中的供能比例,D正确。
9.(2021·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联考)徒步探险是一种惊险、刺激的户外运动。在户外复杂条件下,人体依靠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维持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如图为内环境稳态调节部分机制,甲~丁代表腺体或神经结构,①②代表途径,a~f代表物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毛细血管壁由一层细胞构成,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
(2)当在高寒地区徒步探险时,物质c含量明显上升,加速组织细胞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增加产热以抵御寒冷,则物质a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健康人体内物质c浓度不会持续升高,途径①②使物质c的分泌保持平衡,则体内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____。
(3)在丛林深山探险时,血糖消耗量极大,此时人体内物质f和物质e含量明显升高,以升高血糖,维持血糖平衡,则物质f和e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去年某人体检出高血脂,于是他每天徒步一万步,风雨无阻坚持了一年,今年体检时,检测报告显示血脂恢复正常;请以甘油三酯(血脂的主要成分之一)为例,结合图示简述坚持徒步运动能有效降低血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血浆、组织液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负)反馈调节 (3)神经递质、胰高血糖素 (4)徒步运动时,机体需要消耗大量葡萄糖,肝细胞内甘油三酯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甘油可转变成葡萄糖,运入各种组织细胞被利用,从而降低了肝细胞内甘油三酯的含量
解析 题图分析:甲、乙、丙、丁可分别代表垂体、甲状腺、神经细胞、突触小体;①②表示反馈调节。(1)图中毛细血管壁由一层细胞构成,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2)当在高寒地区徒步探险时,物质c含量明显上升,加速组织细胞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增加产热以抵御寒冷,再结合图示可知物质c为甲状腺激素.则物质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健康人体内甲状腺激素浓度不会持续升高是由于存在途径①②所示的负反馈调节机制,从而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3)在丛林深山探险时,血糖消耗量极大,此时人体内物质f和e含量明显升高,以升高血糖,维持血糖平衡。则物质f和e分别为神经递质、胰高血糖素。(4)结合图示可知,坚持徒步运动能有效降低血脂的原因:徒步运动时,机体需要消耗大量葡萄糖,肝细胞内甘油三酯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甘油可转变成葡萄糖,运入各种组织细胞被利用,从而降低了肝细胞内甘油三酯的含量。
角度5 与糖尿病、高血压等有关的试题
10.(2021·中原名校质量考评)2020年5月7日是第16个世界高血压日,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常出现胰岛素利用障碍,从而导致糖尿病。服用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高血压是引起糖尿病的直接原因
B.高血压会导致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偏低
C.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受体内合成的ACEI的调节
D.服用ACEI后,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能增强
答案 D
解析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太少引起的疾病,A错误;高血压患者常出现胰岛素利用障碍,经反馈调节,患者体内胰岛素应偏高,B错误;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受体内血糖浓度和神经的调节,ACEI为人工合成的药物,C错误;服用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说明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能增强,D正确。
11.(2021·武汉市调研)Ⅰ型糖尿病患者的机体会排斥胰岛B细胞,使患者体内胰岛素含量低而患病。美国研究员通过一定的技术使胰腺中的少部分D细胞具有和胰岛B细胞一样的功能,同时又不影响机体的正常活动,进而从根本上治愈了Ⅰ型糖尿病。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Ⅰ型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可通过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胰岛B细胞
B.经过改造的D细胞能分泌胰岛素,也能对血糖水平作出反应
C.神经递质在胰岛素分泌的过程中可作为信息分子
D.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一段时间后才被灭活
答案 D
解析 Ⅰ型糖尿病患者的机体会排斥胰岛B细胞,此过程通过细胞毒性T细胞完成,所以Ⅰ型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可通过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胰岛B细胞,A正确;经过改造的D细胞具有和胰岛B细胞一样的功能,能分泌胰岛素,也能对血糖水平作出反应,B正确;胰岛B细胞可以接受神经递质的刺激,神经递质在胰岛素分泌的过程中可作为信息分子,C正确;胰岛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会立即被灭活,D错误。
12.(2021·广东东莞调研)失血可促进肾小球旁器的球旁细胞分泌肾素,进入血液后,导致肝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水解为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Ⅰ随血液流经肺循环时,在肺部产生的转化酶的作用下,被水解为八肽的激素——血管紧张素Ⅱ,该激素能使全身小动脉收缩而升高血压。下列有关血管紧张素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管紧张素Ⅱ既可口服也可注射
B.血管紧张素Ⅱ是由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
C.大量失血的病人血液中血管紧张素Ⅱ含量降低
D.血管紧张素Ⅱ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可使血压升高
答案 D
解析 血管紧张素Ⅱ为八肽,是多肽类激素,口服会被消化成氨基酸,失去作用,A错误;肾小球旁器的球旁细胞分泌肾素,导致血管紧张素原水解为血管紧张素Ⅰ,再经肺部产生的转化酶的作用,水解为血管紧张素Ⅱ,故血管紧张素Ⅱ是在体液(血浆)中转化形成的,不是内分泌腺分泌的,B错误;据题可知,失血可促进肾素的分泌,进而促进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故大量失血的病人血液中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升高,C错误;血管紧张素Ⅱ是一种激素,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可使血压升高,D正确。
角度6 与非洲猪瘟、艾滋病有关的试题
13.(2021·中原名校联盟)艾滋病的窗口期指的是感染者的血清中艾滋病病毒呈阳性,而艾滋病抗体呈阴性。此时感染者易出现发热、口渴、腹泻等类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窗口期的感染者体内无抗体说明其免疫系统的功能丧失,无法清除病毒
B.窗口期的病毒已进入人体,但抗体的产生需要一段时间
C.感染者出现发热、口渴、腹泻等症状与大脑皮层的调节中枢有关
D.感染者的血清、组织液与淋巴液共同构成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
答案 B
解析 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窗口期,艾滋病病毒已进入人体,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需要一段时间,免疫系统的功能并没有丧失,A错误,B正确;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与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均位于下丘脑,C错误;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血清是血浆中的一部分,D错误。
14.(2021·江苏扬州调研)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双链DNA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达10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非洲猪瘟病毒侵入猪体后,刺激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B.侵入猪细胞内的非洲猪瘟病毒通过逆转录等过程进行自我复制
C.参与疫情现场处置的人员必须穿戴防护服以防被感染
D.发现患非洲猪瘟的猪必须将其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答案 D
解析 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促进被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分化成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细胞因子不能与病毒结合,A错误;逆转录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非洲猪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双链DNA,因此侵入猪细胞内的非洲猪瘟病毒不会发生逆转录过程,B错误;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非洲猪瘟是一种猪的传染病,该病毒不会传染给人,C错误;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猪的传染病,发现患非洲猪瘟的猪必须将其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D正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