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
2.1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核心素养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蚕的一生从卵开始,蚕卵孕育着新生命。知道小蚕是由蚕卵孵化出来的,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科学思维:用画图、文字的方法记录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通过收集资料或访谈获得养蚕的相关知识。
探究实践:对养蚕活动、观察蚕卵及蚕卵的变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态度责任:了解并意识到人类不断改进养蚕技术以适应自的需求。
科学聚焦
01
蚕
你见过蚕吗?蚕是什么样的?关于蚕,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科学探索
02
探索一:观察蚕卵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观察准备:蚕卵、尺子、放大镜、养蚕用的小盒。
观察方法:先用眼睛观察蚕卵的颜色、形状,再借助放大镜、尺子等工具进行更细致的观察。
观察蚕卵的大小、形状、颜色
观
看
视
频
探索一:观察记录。
(1)大小:
(2)形状:
蚕卵长约1毫米,厚约0.5毫米。
用放大镜观察,蚕卵近似圆形,很像小米粒,仔细观察,可看到蚕卵的中心处是凹下去的。
探索一:观察记录。
(3)颜色:
刚产下来的蚕卵是淡黄色或者黄色的,
随时间延长逐渐变成灰绿或紫黑色。
时间较长的卵如果仍呈现黄色,可能是未受精,是不会孵出小蚕来的。
探索二: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
为蚁蚕准备一个盒子作为“房子” ,保证“房子”的清洁卫生。把蚕盒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在蚕盒盖上
扎些小孔,但不要扎得太多,防止水分蒸发过快。养蚕的相对湿度为75%~80%,如果湿度过高,可在蚕盒底部铺纸或开盖饲养一段时间。如果湿度过低,则可以在蚕盒旁边加放浸湿的纱布增加湿度,但不要让蚁蚕直接浸在水里。
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
观
看
视
频
养蚕需要的条件:
(1)空气:准备一个盒子,在盒盖上扎些小孔,作为蚕的“房子”。
(2)适宜的湿度:如果天气干燥,可以在蚕卵上洒一些水。
(3)适宜的温度:最适合蚕卵孵化的温度大约是25℃。
蚕卵的孵化过程:
孵化前蚕卵颜色逐
渐变成紫黑色
刚穿破蚕卵
的蚕宝宝
蚕宝宝的头已微微
弹出蚕卵外
即将脱离蚕
卵的蚕宝宝
已经爬出蚕
卵的蚕宝宝
爬行中的蚁蚕看起来就像一只小蚂蚁
蚕卵的孵化所需的条件:
(1)小蚕爱吃桑叶,它一出卵就要及时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2)要让小蚕吃饱吃好,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
(3)经常清除蚕的粪便和吃剩的残叶,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
(4)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房间里喷洒杀虫剂。
小组讨论
制定计划
观察蚕的一生
观
看
视
频
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叫孵化。
科学研讨
03
蚕卵是什么样的?
将孵化的蚕卵是紫黑色
刚产下像小米粒浅黄色
芝麻大小
扁圆形
颜色
形状
大小
……
空气流通
适宜的温度
适宜的湿度
蚕卵孵化需要什么条件?
研究蚕一生生长变化过程,我们应该怎么做?
注意观察蚕卵的变化,记录小蚕孵出的日期和气温等相关信息。
观察记录蚕卵的变化,记录蚕宝宝出生的日期和样子
刚穿破蚕卵的蚕宝宝
孵化前蚕卵颜色逐渐变成紫
蚕宝宝的头微微探出蚕卵外
即将脱离蚕卵的蚕宝宝
已爬出蚕卵的蚕宝宝
爬行中的蚁蚕
课堂总结
04
淡黄色、紫黑色……
扁圆形
芝麻粒
动物卵中
破壳而出
桑叶
放大镜
温度 水分
空气
蚕卵
写观察日记 拍照 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