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学习目标:
1、了解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能通过案例分析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形成的作用。
2、结合具体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3、结合城乡景观实例,能够说出其主要特点,并能说出所反映的地域文化特点;
一、地域文化
指在特定的 形成, ,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 ,是一定地域内 和 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地域文化:
2、表现形式
(1)物质方面:
如建筑、服饰、饮食等;
地域范围内
独具特色
文化传统
自然
人文
如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2)非物质方面:
3、特点:
区域性、多样性、独特性、发展变化性和相对稳定性
4.感受途径
(1)自然景观:
(2)人文景观:
较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的影响;如行云飞瀑、高山流水等。
是人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
如农田、村落、矿山、道路、建筑、雕塑等都是人类所创造的文化景观。
活动:红河哈尼梯田所蕴含的地域文化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横断山区。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一千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哈尼族等民族就开辟了梯田,种植水稻。稻田的灌溉依赖山泉溪流。经长时间摸索,人们发现森林是涵养水源的宝库,必须保证山上的森林面积足够大,水源才能常年不枯,于是民间规定特定范围的森林不得砍伐。
这里处于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不稳定,季节分配也不均匀。为了缓解用水矛盾,村民修筑了沟渠,连接各家的稻田。每个村都选出一位正直公正、责任心强的人来担任分水官,负责分配每一田块的用水量。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森林
村庄
梯田
地表径流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地下径流
河流
哈尼梯田景观及剖面示意
1、结合图片,描述红河哈尼族的位置,说明土地利用类型;
红河哈尼族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的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耕地面积少。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一千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哈尼族人们就开辟梯田种植水稻。梯田随地势起伏变化,因地制宜,缓坡开大田,陡坡开小田,一面坡上最多可开垦出3000多级梯田。
2、结合图片说明村寨上方森林的作用;
哈尼族每一个村寨的上方,都有茂密的森林,这些森林构成了巨大的天然绿色水库,它们涵养的巨量水分在高山上形成了无数条小溪、清泉、瀑布和龙潭,提供了全县所有梯田、旱地用水和全部人畜用水;形成了“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同时还是用材、薪炭之源,但是民间规定特定范围内的森林不得砍伐。
3、结合图片说明哈尼村寨分布的位置,思考村寨分布在此的优势;
哈尼人的村寨建在半山腰。半山腰不但气候舒适宜人,而且接近森林和水源,又方便到村寨下方的梯田里劳作;
哈尼人居住的蘑菇房盖的十分精巧,结构紧凑,土基墙,竹木架上面铺上茅草,屋顶有四个斜坡面,看起来像一朵美丽的蘑菇;
成因:该地为山区,土地面积较少,因此结构紧凑;房子用材土、木、竹、草可以就地取材,减少运输,减少建设投入;屋顶斜坡有利于雨季排水;
4、描述哈尼房屋的特点,分析形成此特点的成因;
是城镇和乡村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
1、城乡景观: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2.地域文化对城乡建设的影响:
集中体现在民居特色、城市格局和建筑风格等方面
3、地域文化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
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 ;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 ;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 和 ,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 ,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 。
(1)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特色;
遮阳
保暖
排水
通风
风沙
地质灾害
北非地区的民居
西亚地区的民居
西亚和北非民居墙厚是为了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来的太阳热量;
小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并可减少风沙的侵入。
(2)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
产石地区多石构,产木材地区多木构,产竹地区多竹楼,黄土地区多土筑窑洞;
非洲草屋
非洲热带草原面积广大,气候炎热,典型的景观是稀树高草,房屋用树枝、木棍构架,房顶铺茅草,可以就地取材又隔热。
问题1:思考房屋朝向,并大致描述四合院的基本布局特征。
坐北朝南。以南北中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
材料一:四合院是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其空间结构一般沿南北纵轴对称布局,由四面房屋围合成相对封闭独立的院落。由北侧的正房、南侧的倒座房、东西两侧的厢房组成,大门位于宅院的东南角。 。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佣人住倒座房。北京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
材料二:影壁,也称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
案例分析:四合院
问题2:试从北方气候的角度入手,分析四合院的建筑特点并思考原因。
(1)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可保暖抗寒,因为冬季寒冷。
(2)大门开在东南角,可保温防寒避风沙,因为寒风从西北而来,且冬春季多风沙。
问题3:四合院的建筑格局体现了中国人怎样的文化传统?
庄重的布局体现了正统、严谨、长幼有序的文化传统。围合型的布局寓意“家和万事兴”的理念。
4.地域文化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
(1)我国古代城市建设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在功能分区上反映出严格的等级制度。
(2)欧洲城市多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心与四周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在城市外围,体现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法国巴黎凯旋门
(3)美国城市由于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悠久历史的传统建筑,中心多摩天大楼,外围建筑高度逐渐降低,易形成城市带。
5、地域文化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
中国北京紫禁城
法国巴黎卢浮宫
色彩
映象
色彩
文化
金黄色屋面,红色城墙,立柱,汉白玉台阶,与周围建筑完全不同;
深灰色屋面,浅米色墙面,灰色玻璃,融入到周围建筑中;
华丽富贵,庄严肃穆,巍峨壮观,颜色成为皇权、等级的象征符号;
高贵典雅,温暖宁静,色彩选择比较理性;
中国北京紫禁城
法国巴黎卢浮宫
庭院空间
地域文化
封闭式
开放式
皇家威严
中国人含蓄内向的性格;
西方人外向活跃的性格;
西方外在、开放的文化态度;
5、地域文化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
雕塑
地域文化
日晷、神龟等
路易十四雕塑
含蓄,体现皇权威仪
直接,体现法国人的英雄情结;
5、地域文化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
园林
地域文化
亭台楼阁,假山、绿植
喷泉、雕塑、整齐划一的绿植
显而不露,忌直求曲;
含蓄、天人合一
直率、敞朗、征服自然
5、地域文化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
(1)我国城乡建设贯穿“天人合一”的思想,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当地域文化发生变化后,建筑风格也会发生变化。
(2)当今保护地域文化,将传统的、民族的文化特征融入现代建筑之中,协调好老城区与新城区的发展关系,促成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和谐。
知识总结:地域文化对城镇景观的影响
城市建筑 表现 原因
建筑 格局 美国城市 市中心区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四周建筑物错落其间 城市发展历史短,移民影响大,经济发展快
欧洲城市 市中心区一般很少建现代化高楼大厦,高大楼群聚集的情况更为少见 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格局与主体建筑风格已经形成
建筑 风格 杭州 将城市有组织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的“山水城市”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
北京 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其他重要建筑物则沿城市中轴线排列 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
华盛顿 国会大厦居于高处 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
建筑 结构 中国 围墙是中国建筑的主要景观,中国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 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
西方 美国建筑绝少有围墙,西方园林强调整齐划一、直率敞朗、和盘托出 西方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
三、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1、乡村作为世界上出现最早、分布最广的聚落类型,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孕育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村落景观、房屋建筑景观、土地利用景观等方面。
江西婺源月亮湾的这种“宅高田低”的空间布局,使得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形成了一种人地和谐的乡村景观。
2、乡村景观,较之城镇,乡村的主要经济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更为直接,其景观所体现的人地和谐理念更为鲜明。
我国南方传统土楼是一种大型民居建筑,以圆形最常见,适宜聚族而居的生活和共御外敌的要求,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
3、乡村景观,除了能够体现人们顺应自然、趋利避害的生活智慧外,还能够体现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等。
案例探究:宏村景观与地域文化
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体现耕读文化
提供消防用水,并能调节村庄气温
体现家风传承
四、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我国江南城镇的粉墙黛瓦——南方一年四季花红柳绿,环境颜色丰富多彩,民居建筑外墙多用白色,利于反射阳光,而且粉墙黛瓦的颜色素雅,特别是在夏季可以给人以清新宜人的感觉。
1、相比很多现代城镇都是钢筋混凝土、玻璃之类的灰色调,有一些城镇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会有自己的色调、色彩。
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黄橙交织、智利瓦尔帕莱索老城区住房颜色五彩缤纷,与该港口城市通欧洲的贸易往来有很大关系。
2、城镇中的各种建筑,还反映某种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北京老城的四合院以北房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物为附,体现了长幼有序的家庭文化。
3、城镇景观的空间布局,或整体或局部,也能反映某种价值追求。
西方城市中宗教占有重要地位,市中心一般为教堂。
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突出君主为中心的思想,强调城郭方正、对称、宫城居中。
案例:人家尽枕河
苏州位于太湖之滨,是大运河沿岸的商贸重镇,素有“水城”之称,曾被誉为“东方威尼斯”两千多年来,苏州基本保持着“河街相邻、水陆并行”的双棋盘格局。
练习:
下图分别是陕西窑洞、福建土楼、四合院、云南竹楼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传统民居可以反映乡村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福建土楼主要受地形条件影响 B.陕西窑洞主要受科技水平影响
C.四合院主要受交通条件影响 D.云南竹楼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
2.从风水学上说,我国的建筑物都要求“坐北朝南”(大门、庭院布局在建筑物的南边),关于这一说法从地理角度理解正确的是
A.南面河流湖泊密布 B.朝南阳光足、气温高
C.南面地形平坦开阔 D.朝南土壤肥沃深厚
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