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孙权劝学 课件(共31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4 孙权劝学 课件(共31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2 09:19:5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 、《孙权劝学 ( http: / / www. / books / rjb / yuwen / 7x_2016 / 026.htm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及成语。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2.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翻译课文
3、理解文意,品味人物对话,评说人物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4、领悟开卷有益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并积累文中涉及的文言词语及两个成语,把握文意;
【教学难点】
品味人物对话并据此评说人物形象的特点。
【课时计划】
2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比喻即使多日不见,别人已有进步,即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人。可见对方的进步之大,今天我们一起看看这个进步很大的人是谁?他为什么有这么多进步?
二、范读课文,正音断句
1.师范读,生听读,注意正音断句。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生试读,生评议,师随机纠正。
3.指名读无标点课文,要读音准确,断句正确。
三、独立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1.交流学习资料,明确作品背景。
(1)《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间的史事。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2)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世称涑水先生。“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3)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译课文,圈点勾画疑问之处,小组讨论解决或师生全班共同解决。
注释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托。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 
  14、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5、乃:于是,就。
  16、及:到了…的时候。
  17、过:到;到达。
  18、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19、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0、非复:不再是。
  21、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2、但:只,仅。
  23、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孰:谁,若:像。
  24、就:从事。
  25、遂:于是,就。
  26、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27、何:为什么。
  28、吕蒙:东吴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人
  29、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30、始:开始。
  31、与:和。
  32、论议:谈论,商议。 
  33、大:非常,十分。
  34、惊:惊奇。
  35、今:现在。
  36、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37、复:再。
  38、即:就。
  39、拜:拜见。 
  40、待:等待。
  41、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对吕蒙亲昵的称呼;在吴下时的没有文学的阿蒙。 
  4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 刮目:擦擦眼睛。
  43、更:重新。
  44、阿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45、邪(yé):通“耶”,语气词。
  46、乎:啊。表感叹语气。
  47、以:用
  48、见事:认清事物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四、集中展示,秀我风采
五、合作探究,质疑问难
(一)整体感知课文 ,概括情节、主旨。     
【点拨】:第一层: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      
第二层:写鲁肃“与蒙议论”,“结友而别”。
情节线索: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内容主旨:本文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只要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和作用,勉励人们努力学习。
(二)读课文,读出语气,体会情感。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不同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点拨】 1.大家再读课文,注意情感和语气的把握。
2.挑学生范读,其他同学评论。老师借大家的评论引导学生品味对话。
孙权: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指出学习的必要性,语气坚决果断,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 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语气稍重,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结合自身,指出学习的可能性,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鲁肃: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惊讶,又高兴,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吕蒙: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对自己才略长进感到自豪、自得。)
3、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点拨】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4、言为心声,借品味对话引导学生分析人物。
【点拨】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
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
鲁肃:直爽、敬才、爱才;忠厚的长者。
(三) 孙权是怎样劝勉吕蒙读书学习的
【点拨】 ⑴交代吕蒙的身份“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学习的必要性 ⑵用限止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来克服吕蒙畏难的心理 ⑶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指出其可行性,使劝学更具说服力.
(四)这则历史故事有什么深刻意义?
【点拨】通过这则故事可以告诉我们开卷有益,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劝人要讲究策略;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卷有益;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五)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点拨】 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六)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这句话的理解。
【点拨】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难道是要你去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我只不过是叫你应当多读点书,了一些历史罢了。这句话写出了孙权对读书目的的看法,揭示了读书并不仅仅是为了求取功名,更重要的是为增长见识阅历。
(七)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点拨】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同道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六、巩固提升训练
(一)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卿今当涂掌事: 涂,通途
(二)一词多义
  当: 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正)
  见: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三)古今异义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古义:推脱。 今义:美好的词语。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
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博士 古义:当时掌管经学的学官。(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学位名称。
3、及鲁肃过寻阳)
  及 古义:到了……的时候。 今义:以及。
  过  古义:到。(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经过。
4、即更刮目相待更
古义:重新。  今义:更加。
5、 但当涉猎
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6、见往事耳 往事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7、孤常读书,
   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8、蒙乃始就学就
古义:从事(文中) 今义:就
(四)本文成语
  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五)读书的名言警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到用时方恨少 。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知识就是力量。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六)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积累
古代:
战国 苏秦 锥刺股 有名的政治家
汉朝 孙敬 头悬梁 儒学大师
西汉 匡衡 凿壁偷光 大学问家
晋朝 车胤 囊萤 做了高官
晋朝 孙康 映雪 著名学者
现代
毛泽东 博览群书 一代伟人
陈景润 苦学成才 摘取数学王冠
外国:
马克思 图书馆踏出脚印 革命导师
安徒生 勤学不辍 童话大王
反面事例:
南朝 江淹 做官后学业荒疏 江郎才尽
北宋 方仲永 神童不知学习 泯然众人
 
     (共31张PPT)
4 孙权劝学
部编版 七年级下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比喻即使多日不见,别人已有进步,即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人。
可见对方的进步之大。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世称涑水先生。“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历时十九年完成,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新知讲解
编年体:指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体例。编年体是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以编年体记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代表作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新知讲解
初,权/谓吕蒙曰:“卿( )/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 )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qīnɡ
shè


shú
suì
孙权劝学
新知讲解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 邪!
从前,当初。
对某人说,常与“曰”连用。
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之间也以“卿”为爱称。
推托。
当道,当权。
古时王侯的自称。
事务。
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语气词,同“耶”。
孙权劝学




新知讲解
但 当涉猎,见往事 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粗略地阅读。
只,只是。
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语气词,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疑问代词,这里可以为“哪里”。
于是,就。
从事学习。




新知讲解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 吴下 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到,等到。
经过。
才干和谋略。
不再是。
泛指吴地。
吕蒙的小名。
另,另外。
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刮,擦拭。
对朋友辈的敬称。
知晓事情。
读书人。
于是。
连词,表承接。




新知讲解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能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典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哪里比得上我?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新知讲解
【译文】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议论,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用新眼光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而后就分别了。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第一层: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      
第二层:写鲁肃“与蒙议论”,“结友而别”。
情节线索: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本文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只要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和作用,勉励人们努力学习。
新知讲解




孙权: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指出学习的必要性,语气坚决果断,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前一句表反问, 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语气稍重,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结合自身,指出学习的可能性,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认真相劝,郑重亲切
新知讲解




鲁肃: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吕蒙: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既惊讶,又高兴,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对自己才略长进感到自豪、自得。)
对话中有调侃的趣味
新知讲解
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
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
鲁肃:直爽、敬才、爱才;忠厚的长者。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1.孙权是怎样劝勉吕蒙读书学习的
⑴交代吕蒙的身份“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学习的必要性 ⑵用限止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来克服吕蒙畏难的心理 ⑶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指出其可行性,使劝学更具说服力.
合作探究
2.这则历史故事有什么深刻意义?
通过这则故事可以告诉我们开卷有益,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劝人要讲究策略;
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开卷有益;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
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3.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4.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难道是要你去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我只不过是叫你应当多读点书,了一些历史罢了。这句话写出了孙权对读书目的的看法,揭示了读书并不仅仅是为了求取功名,更重要的是为增长见识阅历。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5.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同道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一)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二)一词多义
  当: 但当涉猎( )
当涂掌事( )
  见: 见往事耳(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助动词,应当
动词,正
了解
认清
课堂练习
(三)古今异义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及鲁肃过寻阳)
 
辞 古义:推脱。 今义:美好的词语。
治 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博士 古义:当时掌管经学的学官。
今义:学位名称。
及 古义:到了……的时候。 今义:以及。
过  古义:到。 今义:经过。
课堂练习
4、即更刮目相待
5、但当涉猎
6、见往事耳 
7、孤常读书,
8、蒙乃始就学就
古义:重新。 今义:更加。
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古义:从事 今义:副词 就
课堂练习
(四)成语
  
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
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课堂练习
(五)读书的名言警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到用时方恨少 。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知识就是力量。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课堂练习
(六)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
古代:
战国 苏秦 锥刺股 有名的政治家
汉朝 孙敬 头悬梁 儒学大师
西汉 匡衡 凿壁偷光 大学问家
晋朝 车胤 囊萤 做了高官
晋朝 孙康 映雪 著名学者
课堂练习
新知导入
外国:
马克思 图书馆踏出脚印 革命导师
安徒生 勤学不辍 童话大王
反面事例:
南朝 江淹 做官后学业荒疏 江郎才尽
北宋 方仲永 神童不知学习 泯然众人
现代
毛泽东 博览群书 一代伟人
陈景润 苦学成才 摘取数学王冠
课堂练习




劝学──不学(恳切)
又劝──就学(关心)
议论──结友(惊赞)
孙权劝学
读书重要
努力读书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