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1.2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1.2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02 06:4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第一章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章 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2019 新湘教版
1.能够结合某区域具体的环境问题实例,提出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区域认知)
2.说明产生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构想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综合思维)
3.通过阅读有关资料,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掌握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地理实践力)
4. 认识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其严重后果,并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人地协调观)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神秘的复活节岛
距离南美大陆 3 700 千米的复活节岛,是东南太平洋上一个孤零零的小岛,面积只有 165 平方千米。2012 年,岛上居民 5 761 人。复活节岛上遍布近千尊巨大的石雕人像,大多以凝灰岩(一种火山碎屑岩)雕刻而成。这些石像造型奇特,雕刻工艺精湛,是岛上最具特色的风景。近年来,科学家通过考古研究,为我们勾画出复活节岛兴衰的图景。
神秘的复活节岛
公元 4 世纪,岛上开始有人居住。公元 8 世纪,岛上人口过度增长,导致食物不足,资源紧缺,人们大量砍伐棕榈树,建造独木舟下海捕鱼。各部落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冲突频发。公元 12 世纪,岛上人口达到顶峰。各部落推行首领崇拜,建造了大量石像,砍伐树木用来运输石像,也作为薪柴。15 世纪末,岛上森林损失殆尽,居民垦荒种植谷物,但仍难以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原本较发达的文明开始衰落。公元 17世纪,岛上人口衰减至顶峰时的 1/5,而且部落争端连续不断。20 世纪初,岛上的生存条件已经非常恶劣,土著居民所剩不多。
神秘的复活节岛
地理环境封闭。
亚热带气候,受信风影响。
土壤以砂砾、岩石为主。
动植物较为匮乏,植被以灌木、草丛为主。
海洋资源丰富。
1.在世界地图上找出复活节岛,推测该岛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公元4世纪,岛上居民可以利用森林资源、土地资源、海洋渔业资源。
2. 想一想,岛上居民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
神秘的复活节岛
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加上空间分布上的不平衡,随着人口增长,必定会产生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1)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2) 要转变发展模式: ①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低碳经济:②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防治各种环境问题:科学防御自然灾害,建立防灾减灾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交通、通信;③发展科技,推动对外开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促进产业化经营;@协调区域发展,对资源进行跨区域调配,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和商品流通;
(3)转变消费模式,提倡文明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鼓励公众参与,开展国际合作。
(4)加大宜传力度,鼓励公众参与,开展国际合作。
3.在该岛文明兴衰的过程中,其环境是如何变化的 议一议,应该怎样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环境问题的概述
环境问题一般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按成因分类:
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发的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类型判断
火山喷发造成大气污染。
不适当的灌溉导致土地次生盐渍化。
地震引发的水质恶化。
森林乱砍滥伐、草原过度放牧造成的荒漠化。
滥捕滥杀动物造成动物数量和种群减少。
在下列环境问题中,哪些属于原生环境问题?哪些属于次生环境问题?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一、环境问题的概述
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
自然资源枯竭
森林减少
水资源危机
矿产资源短缺等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环境污染
大气、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
固体废弃物等
次生环境问题
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关系
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 面: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人类若能正确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就会向有益于人类生存的良性方向发展;反之,如果人类采取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就会破坏大自 然在漫长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恶化,使人类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1. 根据图 1-11,描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和新陈代谢产物,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物质和能量,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关系
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 面: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人类若能正确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就会向有益于人类生存的良性方向发展;反之,如果人类采取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就会破坏大自 然在漫长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恶化,使人类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2. 结合身边实际,举例说明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人类在利用资源时超过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会产生生态破坏、自然资源衰竭等环境问题,人类在向环境排放废弃物时,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
固体废弃物污染
水污染
二、环境污染
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倘若排放的废弃物超过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二、环境污染
水污染源
按照人类活动方式: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按照污染物空间分布状态:点污染源、面污染源。
自然原因——自净能力:
水量(水域)大小、气温高低、流动快慢、水草多少、与外界水域交换的程度。
人为原因:
①工业污水:无节制或处理不到位、不彻底的排放。
②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垃圾、粪便。
③农业污水:被化肥、农业等污染的农田退水或随雨水入河。
④石油污染
原因
水污染类型
按污染物的不同,水污染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 生物性污染。判断下列材料各属于哪种类型的水污染,并填入表中。
化学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
物理性污染
水污染监测
为监测矿山废水的污染情况,拟在矿区范围内布置多个不同类型的水质采样监测点。根据下列材料,设计这些采样监测点的位置,将下列各点的序号标注在图 1-12 上,说明理由,并设计一个水 质监测与预警方案。
每天定时六次或不定时对检测点取样如果发现②监测点的污染物比①或③含量偏高,说明矿区排放污染物,就要对矿山进行整顿,及时治理污染。
二、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大量粉尘和废气进入大气层,这些污染物的浓度若超过一定标准并持续一段时间,就会造成大气 污染,对人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二、环境污染
工厂排放的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进入大气层后,与水汽结合形成硫酸、硝酸和盐酸等,从而使雨雪等呈现出较强的酸性,降落到地面即为酸雨。
酸雨
二、环境污染
酸雨
自然原因: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活动爆发释放出酸性气体
人为原因:燃烧化石燃料(生活)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交通),不断地向大气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分布 :
①世界三大酸雨区:欧洲,北美洲,我国南方
②我国主要分布区: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广西,贵州,浙江,广东
③南方酸雨比北方严重,集中分布在西南、华南地区
光化学烟雾
洛杉矶市坐落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开阔盆地中,除局部为丘陵外,地面平 坦。19世纪末20 世纪初,洛杉矶发展成一座特大城市,其城市居住用地以别墅型居 民区为主。
20世纪40年代初期,洛杉矶近 250 万辆汽车排放的尾气,以及炼油厂、供油站等排放的化学物质,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淡蓝色光化学烟雾。这种烟雾含有臭氧、氮氧化物、乙醛和其他有害成分,滞留在洛杉矶上空经久不散,严重危害到当地居民的健康,甚至导致居民中毒死亡。另外,光化学烟雾还使家畜患病,阻碍植物生长,使橡胶制品老化,建筑物受到腐蚀。光化学烟雾也显著降低大气的能见度,影响汽车、飞机的安全运行,致使交通事故频发。
光化学烟雾
洛杉矶市坐落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开阔盆地中,除局部为丘陵外,地面平坦。19世纪末20 世纪初,洛杉矶发展成一座特大城市,其城市居住用地以别墅型居民区为主。
1. 从城市功能分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洛杉矶小汽车众多的原因。
洛杉矶市城市规模大,住宅郊区化——住宅区占地面积大且位于城市外围,高速公路系统发达 ;
城市人口众多,民众收入水平高,燃油价格低,拥有汽车数量多。
光化学烟雾
洛杉矶市坐落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开阔盆地中,除局部为丘陵外,地面平坦。19世纪末20 世纪初,洛杉矶发展成一座特大城市,其城市居住用地以别墅型居民区为主。
从地形、气候的角度,分析光化学烟雾易在洛杉矶城市上空滞留的原因。
洛杉矶市面临大洋,三面环山,易出现逆温现象,空气不易扩散 ;
该市受地中海气候影响,每年5-10月间无风天气多,烟雾难以扩散。
光化学烟雾
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催生了美国著名的《清洁空气法》,其环境治理与管理的
示范作用意义重大。
3. 治理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对我国有何启示?
成立区域空气质量管理机构以实现联防联控;
出台法规为空气污染防治提供法律保障;
用市场的手段治理空气污染;
开发空气污染治理的先进技术启示;
制定严格的空气质量标准和污染治理政策;建立跨区域治理机构;
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鼓励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
发展公共交通;
做好城市规划等
二、环境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所丢弃的固体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
这些固体废物倘若处置不当,其有害成分通过水、空气、土壤等途径 污染环境,进而危害人类健康。
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铁矿开采时,处理剥离的岩土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通常需要占用大量土地来 建设排土场和尾矿库。司家营铁矿位于河北唐山滦县城南10 千米,于 2007 年投产, 现为我国三大铁矿区之一。该铁矿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抓住曹妃甸建港的契机,用废石填海造地,并在开滦煤矿采煤沉陷区利用尾矿进行填充。此外,该铁矿在矿坑周边打好注浆孔,注入混凝土,阻断矿坑与地下水的联系,从而避免了采矿对地下水的污染。
(1)说一说,司家营铁矿施行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有何现实意义?
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对固体废物进行有效利用,减少填充采煤沉陷区和填海造陆的成本。
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铁矿开采时,处理剥离的岩土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通常需要占用大量土地来 建设排土场和尾矿库。司家营铁矿位于河北唐山滦县城南10 千米,于 2007 年投产, 现为我国三大铁矿区之一。该铁矿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抓住曹妃甸建港的契机,用废石填海造地,并在开滦煤矿采煤沉陷区利用尾矿进行填充。此外,该铁矿在矿坑周边打好注浆孔,注入混凝土,阻断矿坑与地下水的联系,从而避免了采矿对地下水的污染。
(2)采用尾矿填海、填充采煤沉陷区,会不会造成水体污染?如果有,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
可能会。措施:在矿坑周边打好注浆孔,注入混凝士,像一圈帷幕一样将地下水系同矿坑完全切断,这就是帷幕注浆工程。有效保护了地下水资源,对来场排水及尾矿回水综合利用先后采取了新水分离改造、尾矿库回水管路改造、冷却水回收利用改造等多种措施,充分使用尾矿回水和采坑涌水,将新水用量降至最低
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①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②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加强不断的监测、管理;
③固体废物减量化;
a 城市固体废物:逐步改变燃料结构,减少垃圾生产量,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搞好产品的回收、利用的再循环;
b 工业固体废物: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
④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
a 物质回收利用,如从废弃物中回收提取有用成分,如纸,重金属等;
b 物质转换利用,如废渣生产建筑材料、水泥,进行堆肥,产生农肥,取代某种工业原料等;
c 能量转换利用,如能有机废物的焚烧处理回收热量、发电,利用垃圾厌氧消化产生沼气;
⑤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
具体:分类收集,密封储运;破碎、压缩、焚烧;卫生填埋
三、生态破坏
大规模的资源开发,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比如滥伐森林、过度 放牧、破坏湿地、开矿修路等,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严重失调,产生波动性破坏或恶性循环。
不合理灌溉盐碱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三、生态破坏
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是指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所造成的土地生产力衰 减,包括水土流失、荒漠化、次生盐碱化、沼泽化等。
水土流失
1.以某一水土流失区为例,说明主要侵蚀类型、水土流失特点和典型景观特征。
黄土高原地区
主要为:流水侵蚀水土
流失的特点:①流失量大;②侵强度大:③流失面积广;④时空分布
集中典型景观:千沟万壑(沟壑纵横)
水土流失
2.你的家乡属于哪一个水土流失区?查找有关资料,说出水土流失的成因,以
及具体的治理举措。
三、生态破坏
生物多样性
原因
①森林砍伐,火烧和农垦,草地过度放牧和垦殖
②高强度捕猎和采集
③工业城市和交通拥挤,占用大量土地
④外来物种的大量引入或传入
⑤土壤、水和空气污染
生物多样性
爱尔兰位于欧洲西部,历史上农业生产落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原产于美洲的土豆于17 世纪初传入爱尔兰,后被广泛种植。到 18 世纪末,土豆成为爱 尔兰大多数居民维持生存的主要粮食作物。土豆的高产,使爱尔兰人口从1660 年起的180多年里增加了17 倍, 达到 800多万。
爱尔兰选择土豆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虽缓解了人口和粮食压力,却明显降低了当地农业抵御病虫害的能力。1845 年,一种引发土豆枯萎病的真菌首次侵袭爱尔兰。由于爱尔兰的土豆品种不多,缺乏抵御真菌病等的基因,土豆病害很快肆虐全国,造成历史上有名的大饥荒,近 100 万人死于饥馑和饥荒带来的疾病,超过 150 万人被迫移民。
生物多样性
简要分析爱尔兰谷物农业产量低的自然原因。
查阅有关土豆生长习性的资料,说明爱尔兰适宜土豆生长的自然条件。
主要因为爱尔兰南部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气温较低热量不足,且阴雨天过多,光照不足,不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
土豆性喜温凉,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爱尔兰气候温凉湿润,土壤肥沃适合土豆生长。
生物多样性
3. 议一议,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可以增强区域生态系统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包括三个层次 :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可以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保持系统稳定性。以材料为例,如果土豆品种多,就可能存在抵御真菌病的基因,从而抵御病害的发生。
(2022·浙江)
下表为我国某研究机构发布的农田、湿地、森林、草原四种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数值越大表示生态服务价值越高。完成下面小题。
生态系统 生态服务功能 ① ② ③ ④
调节气候 2.7 0.9 0.9 17.1
涵养水源 3.2 0.8 0.6 15.5
净化水中污染物 1.3 1.3 1.6 18.2
保护生物多样性 3.3 1.1 0.7 2.5
1. 表中①至④依次是
A. 农田湿地森林草原 B. 森林农田湿地草原
C. 森林草原农田湿地 D. 草原湿地森林农田
2. 湿地开发利用中,生态服务价值下降最明显的是
A. 休闲垂钓 B. 滩涂观光 C. 移植红树林 D. 水稻田养蟹


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杭盖草原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通常鼠类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而杭盖草原的河谷中鼠害却很轻。杭盖草原是古时游牧民族最喜爱的牧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杭盖草原附近山地对古时游牧民族越冬的重要性在于
A. 提供水源 B. 挡风保暖 C. 食物丰富 D. 围猎场所大
4. 相对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杭盖草原的缓丘牧草生长更好,是因为缓丘上
A. 降水较多 B. 蒸发较弱 C. 温度较高 D. 径流较少
5. 杭盖草原的河谷鼠害很轻,是因为河谷
A. 缺乏鼠类食物 B. 冷空气易集聚 C. 地下水位高 D. 鼠类天敌多
(2022·全国)



呼伦贝尔草原牧草以禾本科牧草为主,伴生优质豆科牧草,两类牧草对生长空间的竞争激烈。这里土壤氮素含量低,限制了禾本科牧草的生长,但对豆科牧草的生长影响较弱。21世纪初,在草原公路两侧几千米甚至十几千米的范围内,汽车尾气导致的氮化物沉降,增加了土壤氮素含量,影响牧草生长。
说明汽车尾气导致的氮沉降对呼伦贝尔草原公路两侧牧草的影响。
(2022·全国)
氮素含量增加,不再成为当地土壤牧草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禾本科牧草能够获得相对充足的氮素供应,长势改善,能竞争到更多的生长空间,覆盖度和多样性提高;
豆科牧草在种间竞争中的优势减弱,部分资源被禾本科牧草侵占,覆盖度和多样性减小。
总体上,群落结构改变,多样性增大, 但优质的豆科牧草减少,杂类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