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2人口迁移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2人口迁移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03 08:17:0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2人口迁移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理学家齐林斯基1971年把人口迁移与现代化联系起来,阐述了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即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早期开拓式的人口迁移逐步让位于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最终城市间的人口迁移将取代开拓式的或城乡间的人口迁移。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区际联系越紧密,城市经济越发达,城市之间的人口移动越频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我国目前的国内人口迁移偏重于( )
A.开拓式的人口迁移 B.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C.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 D.城市间的人口迁移
2.目前发达国家的国内人口迁移偏重于( )
A.开拓式的人口迁移 B.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C.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 D.城市间的人口迁移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差异 B.地区间就业机会的差异
C.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 D.地区间投资政策的差异
4.“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缓解人地矛盾 B.改善环境质量 C.降低住房价格 D.带动服务业发展
5.(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口迁移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B.国际人口迁移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C.目前国际人口迁移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D.人口迁移是区域人口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
6.(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近年来,我国深圳、广州等城市春节期间出现“空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逆城镇化 B.务工人员返乡 C.人口老龄化 D.人口迁移增多
7.(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2020年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以下关于该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B.人口迁入,该市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
C.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近年来,我国某县以其秀丽的溶洞景观,天然氧吧的山乡环境,吸引大量“候鸟人”每年10月到3月移居聚集,并逐渐形成多类共生的季范性移民社区群落。下图为该地季节性移民社区发展阶段、类型和空间分布图。下表为“巴马县盘阳河流域季节性移民社区类型及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类型 特征 聚居空间 景观设施
交融性社区 追求原生态巴马生活 自然村落,散居 住宅条件简陋,乡村景观
优势性社区 群体多元,消费能力差异大 商业生活区,高密度聚居 公共设施多“村中城”景象
共享性社区 中端消费,季节性康养 田园度假村,散居 村容有致,连排乡村别墅,旅游设施多
纯粹性社区 社会精英,海外人士,购买第二养生居 毗邻长寿养生景区 品质门控社区,高尚康区,低密度聚居养生景观,设施丰富
8.该县最可能位于( )A.广西 B.黑龙江 C.江苏 D.陕西
9.与纯粹性社区相比,交融性社区( )
A.住宅价格较昂贵 B.基础设施不完善 C.候鸟人占比较高 D.商业气息较浓厚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近些年来,流动人口的返乡回流现象越来越凸显。下图示意不同省份作为流出地的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百分比,展示了我国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空间差异。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由图可知,近年来( )
A.京津唐地区的回流意愿最低 B.粤、浙等省份为人口净迁出区
C.贵等省份回流意愿最高 D.青、川等省份为人口净迁入区
11.中西部省份的流动人口回流意愿较高,主要原因是( )
A.产业转移 B.环境优美 C.经济发达 D.交通改善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安徽省1978年以来人口主要迁移方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1978年以来,安徽省人口外迁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收入水平高 B.沿海地区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
C.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D.安徽省劳动力过剩
13.安徽省的人口迁移( )
①促进了江苏省人口的自然增长
②促进了不同省(区、市)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联系
③缓解了安徽省的人地矛盾及就业压力
④延缓了广东省、福建省的经济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公布。东三省的人口变化再次印证了“天南地北哪儿都能见着东北人,除了东北”的情况。下图为东三省两次人口普查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影响东三省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生态因素 B.政治因素 C.经济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15.东三省人口变化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有( )
A.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B.加重地方财政压力
C.缓解东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 D.促进本地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春运全中国旅客发送量为29.8亿人次;全中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4.1亿人次,首次突破4亿人次,同比增加2539.2万人次,增长6.7%。跨省流动的农民工是春运人流的主体。长期以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省市是传统的农民工主要客流集聚地。
(1)长期以来,北、上、广等经济较发达省市是传统的农民工主要客流集聚地的原因是什么?
(2)引起我国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民工流”会给社会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17.(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8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
流出 省(市) 贵州 四川 湖南 江西 河南 安徽 其他
占总量比重(%) 6.1 16.8 11.0 8.6 7.4 11.3 38.6
流入 省(市) 福建 北京 上海 江苏 浙江 广东 其他
占总量比重(%) 5.1 6.6 7.6 6.4 9.0 36.7 28.6
材料二:“2018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图表
年龄段 0~~14岁 15~64岁 65岁以上
占总人口的比例(%) 16.60 8.87
(1)从材一中可以看出,2018年我国人口跨省流动的方向是____,引起人口流动的主导因素是____。
(2)简述2018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对迁入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存在____问题。目前,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口的这一问题比城市严重,其主要原因是____。
18.(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各地市人口数量及密度统计表(截止2019年12月)
地级市 银川市 石嘴山市 中卫市 固原市 吴忠市
人口数量(万人) 229.31 80.59 117.46 125.05 142.25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254 152 67 119 66
材料二:“西海固”是西吉、海原和固原首字的简称,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是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该区域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仅300mm,蒸发量却在2000mm以上。材料三:1982年宁夏开始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居住在“西海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地区的居民,分期分批迁移到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相对良好的宁夏北部。2020年11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宣布,最后一个贫困县西吉县脱贫摘帽。下图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部分城市分布图。
(1)据材料说出宁夏人口空间分布特点。
(2)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角度,说出宁夏北部接纳“西海固”生态移民的条件。
(3)从人口、资源、环境角度,说出生态移民工程对于当地脱贫的积极意义。
19.(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历史上发生过四次国内人口迁移的高潮。第一次是19世纪中期的南北战争,第二次是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第三次是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农业危机和自然灾害,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处,南部和西部新资源,新兴工业的兴起。现在,随着城市环境的改善和老工业经济的重建,出现了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
(1)美国一直是移民国家,人口来自世界各大洲,其中白色人种主要来自____洲,黑色人种主要来自____洲,黄色人种除当地居民外,大部分来自____洲。
(2)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人口主要迁往____部和____部,其原因是____、____。
(3)列举引起美国人口在本土迁移的主要原因(至少3种)____、____、____
20.(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最新统计显示,中国海外侨胞超4500万,绝对数量稳居世界第一,被认为是国际上的最大移民群体,且有逐年扩大趋势,其中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是中国移民的最主要聚集地。
材料二:漫画《欢迎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1)分析材料一,说明目前国际人口迁移流动的基本方向。
(2)简述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会成为目前我国移民的最主要聚集地的原因。
(3)分析材料二,说明我国欢迎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2人口迁移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理学家齐林斯基1971年把人口迁移与现代化联系起来,阐述了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即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早期开拓式的人口迁移逐步让位于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最终城市间的人口迁移将取代开拓式的或城乡间的人口迁移。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区际联系越紧密,城市经济越发达,城市之间的人口移动越频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我国目前的国内人口迁移偏重于( )
A.开拓式的人口迁移 B.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C.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 D.城市间的人口迁移
2.目前发达国家的国内人口迁移偏重于( )
A.开拓式的人口迁移 B.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C.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 D.城市间的人口迁移
【答案】1.B 2.D
【分析】1.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比较高,乡村人口占比少,城市人口数量占比高,其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城市间的人口迁移。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差异 B.地区间就业机会的差异
C.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 D.地区间投资政策的差异
4.“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缓解人地矛盾 B.改善环境质量 C.降低住房价格 D.带动服务业发展
【答案】3.C 4.D
【分析】3.由材料“与追求经济效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说明生活方式型移民注重的是环境质量,C正确;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差异、地区间就业机会的差异、地区间投资政策的差异属于传统型移民原因,A、B、D错。故本题选C。
4.“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对区域服务业要求高。“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带动服务业发展,D正确;迁入地人口增加,可能加重人地矛盾,A错;可能导致环境质量变差,B错;推动住房价格上涨,C错;故选本题选D。
5.(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口迁移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B.国际人口迁移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C.目前国际人口迁移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D.人口迁移是区域人口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
【答案】B
【详解】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人口迁移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A正确;国际人口迁移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发生在19世纪以前,B不正确;目前国际人口迁移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C正确;人口迁移是区域人口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是人口变化的主要表现,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故选B。
6.(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近年来,我国深圳、广州等城市春节期间出现“空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逆城镇化 B.务工人员返乡 C.人口老龄化 D.人口迁移增多
【答案】B
【详解】近年来,我国深圳、广州等城市春节期间出现“空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务工人员返乡。B正确;短时间内的人口流动,与逆城镇化无关,逆城镇化是人口由中心城区迁往小乡镇和农村,是人口迁移,A错;春节回乡过年而已,与人口老龄化关系不大,C错;春节返乡,属于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D错。故本题选B。
7.(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2020年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以下关于该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B.人口迁入,该市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
C.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答案】B
【详解】图中无法知道本地人口多少,无法比较,A错误;迁入人口15-29年龄段人口性别比差异大,可能对婚育产生影响,B正确;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主要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C错误;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D错误,故选B。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近年来,我国某县以其秀丽的溶洞景观,天然氧吧的山乡环境,吸引大量“候鸟人”每年10月到3月移居聚集,并逐渐形成多类共生的季范性移民社区群落。下图为该地季节性移民社区发展阶段、类型和空间分布图。下表为“巴马县盘阳河流域季节性移民社区类型及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类型 特征 聚居空间 景观设施
交融性社区 追求原生态巴马生活 自然村落,散居 住宅条件简陋,乡村景观
优势性社区 群体多元,消费能力差异大 商业生活区,高密度聚居 公共设施多“村中城”景象
共享性社区 中端消费,季节性康养 田园度假村,散居 村容有致,连排乡村别墅,旅游设施多
纯粹性社区 社会精英,海外人士,购买第二养生居 毗邻长寿养生景区 品质门控社区,高尚康区,低密度聚居养生景观,设施丰富
8.该县最可能位于( )A.广西 B.黑龙江 C.江苏 D.陕西
9.与纯粹性社区相比,交融性社区( )
A.住宅价格较昂贵 B.基础设施不完善 C.候鸟人占比较高 D.商业气息较浓厚
【答案】8.A 9.B
【分析】8.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分布,结合材料可知,该县有秀丽的溶洞景观,我国喀斯特地貌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每年10月到3月移居,说明该地纬度低气温较高,对比几个答案,广西最符合,所以A正确,BCD错误。
9.由表格可知,交融性社区的住宅条件简陋,乡村景观为主,纯粹性社区是品质门控社区,高尚康区,低密度聚集养生景观,设施丰富,所以住宅价格更贵,基础设施更完善,A错B对,纯粹性社区候鸟人比重更高,商业气息更浓,CD错。故选B。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近些年来,流动人口的返乡回流现象越来越凸显。下图示意不同省份作为流出地的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百分比,展示了我国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空间差异。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由图可知,近年来( )
A.京津唐地区的回流意愿最低 B.粤、浙等省份为人口净迁出区
C.贵等省份回流意愿最高 D.青、川等省份为人口净迁入区
11.中西部省份的流动人口回流意愿较高,主要原因是( )
A.产业转移 B.环境优美 C.经济发达 D.交通改善
【答案】10.C 11.A
【分析】10.读图可知,京津唐地区的回流意愿不是最低,最低的是西北新疆、内蒙古等地,故A错;反而云、贵省份的回流意愿是最高的,故C正确;很明显,粵、浙等省份属于经济发达地区,近年来不可能属于人口净迁出区,故B错;青、川等省份属于经济较落后地区,近年来不可能为人口净迁入区,故D错误。因此答案选择C。
11.读图可知,湘、贵、云、川、青等多个中西部省份流动人口回流意愿较高。原因是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作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的中西部地区,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而大量的流动人口选择回流,故A正确;湘、贵、云、川等省份原本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还是有大量人口迁出,所以不是目前回流的主要原因,故B错;中西部地区经济不可能比沿海经济发达,故C错;交通得到改善,但仍然没有沿海地区地势平坦和交通发达,交通条件也不是影响人口流动的决定性因素,故D错误。因此A选项正确。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安徽省1978年以来人口主要迁移方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1978年以来,安徽省人口外迁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收入水平高 B.沿海地区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
C.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D.安徽省劳动力过剩
13.安徽省的人口迁移( )
①促进了江苏省人口的自然增长
②促进了不同省(区、市)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联系
③缓解了安徽省的人地矛盾及就业压力
④延缓了广东省、福建省的经济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2.A 13.B
【解析】12.该题设问安徽省人口外迁的原因,时间为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沿海经济迅速发展,安徽属于经济欠发达省份,读图可知,安徽人口主要迁入沿海省份,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多的经济收入,所以最主要的原因为经济原因,A正确,BCD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因而错误。故选A。
13.安徽省部分人口迁入江苏省,可促进江苏省人口的机械增长,不能影响自然增长,①错误;人口流动可促进迁入地和迁出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联系,②正确;安徽人口迁出,导致当地劳动力和常住人口减少,缓解了安徽省的人地矛盾及就业压力,③正确;读图可知,安徽省部分人口迁入广东省、福建省,可促进广东省、福建省的经济发展,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公布。东三省的人口变化再次印证了“天南地北哪儿都能见着东北人,除了东北”的情况。下图为东三省两次人口普查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影响东三省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生态因素 B.政治因素 C.经济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15.东三省人口变化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有( )
A.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B.加重地方财政压力
C.缓解东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 D.促进本地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答案】14.C 15.B
【分析】14.读图可知,东三省减少的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可以推测其人口流出多为外出务工,因此影响其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C项正确。自然、政治及社会文化因素根据题目信息无法推出,ABD项错误。故选C。
15.根据材料图文信息,东北地区青壮年人口所占比例减幅较大,老年人口比重增幅明显,一方面人才、劳动力流失严重,人口流失较严重,不利于当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当地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会影响当地财政收入及税收收入,加重地方财政压力,B项正确,AD项错误;东北地区人口变化对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影响不大,C项错误。故选B。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春运全中国旅客发送量为29.8亿人次;全中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4.1亿人次,首次突破4亿人次,同比增加2539.2万人次,增长6.7%。跨省流动的农民工是春运人流的主体。长期以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省市是传统的农民工主要客流集聚地。
(1)长期以来,北、上、广等经济较发达省市是传统的农民工主要客流集聚地的原因是什么?
(2)引起我国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民工流”会给社会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答案】(1)北、上、广等经济较发达省市经济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同等就业情况下收入高,对农民工有很大的吸引力。
(2)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和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促进了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3)对增强社会活力有积极作用,但也会对交通、城市环境等造成压力,并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分析】 (1)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因素,北、上、广等省份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题目设问“传统农民工主要客流集聚地的原因”,农民工外出主要是获取更高的经济收入,所以收入高,对农民工有很大的吸引力,因而北、上、广等经济较发达省市是传统的农民工主要客流集聚地。
(2)人口迁移是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科技发展,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得我国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这部分人就有外出打工的需求;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种经济发展差异也促进了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3)人口迁移的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分析。有利影响表现在人口流动可以加强地区间的交流和联系,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对增强社会活力有积极作用;不利影响表现在大量民工流动会对交通、城市环境等造成压力,加大了社会治安治理的难度。
17.(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8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
流出 省(市) 贵州 四川 湖南 江西 河南 安徽 其他
占总量比重(%) 6.1 16.8 11.0 8.6 7.4 11.3 38.6
流入 省(市) 福建 北京 上海 江苏 浙江 广东 其他
占总量比重(%) 5.1 6.6 7.6 6.4 9.0 36.7 28.6
材料二:“2018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图表
年龄段 0~~14岁 15~64岁 65岁以上
占总人口的比例(%) 16.60 8.87
(1)从材一中可以看出,2018年我国人口跨省流动的方向是____,引起人口流动的主导因素是____。
(2)简述2018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对迁入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存在____问题。目前,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口的这一问题比城市严重,其主要原因是____。
【答案】(1) 从经济欠发达的省(市)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市)或从内陆省(市)流向沿海省(市)。 经济因素
(2)促进迁入区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3) 老龄化 大量劳动适龄人口流入东部城市,导致当地人口年龄结构失去平衡,老年人口比例上升
【分析】 (1)读材料一可以得出,2018年我国人口流出的省(市)主要为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入的省(市)主要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引起人口流动的主导因素为经济因素。
(2)人口流动可以为迁入区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和人才,活跃市场,带动消费,促进迁入区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迁入区城市化水平;有利于促进迁入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3)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超过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读取材料二数据可知,2018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8.87%,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存在老龄化问题。目前,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口这一问题比城市严重,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大量劳动人口外出务工,导致当地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人口年龄结构失衡。
18.(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各地市人口数量及密度统计表(截止2019年12月)
地级市 银川市 石嘴山市 中卫市 固原市 吴忠市
人口数量(万人) 229.31 80.59 117.46 125.05 142.25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254 152 67 119 66
材料二:“西海固”是西吉、海原和固原首字的简称,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是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该区域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仅300mm,蒸发量却在2000mm以上。材料三:1982年宁夏开始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居住在“西海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地区的居民,分期分批迁移到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相对良好的宁夏北部。2020年11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宣布,最后一个贫困县西吉县脱贫摘帽。下图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部分城市分布图。
(1)据材料说出宁夏人口空间分布特点。
(2)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角度,说出宁夏北部接纳“西海固”生态移民的条件。
(3)从人口、资源、环境角度,说出生态移民工程对于当地脱贫的积极意义。
【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衡;南部人口相对稀疏,北部人口相对稠密。(若回答“北部与南部人口相对稠密,中部相对稀疏”也得分)
(2)相比“西海固”地区,宁夏北部可利用土地资源较多;水资源较充足:经济较发达:科技水平较高: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3)有利于减轻人口压力:有利于减轻资源环境压力:有利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若答“有利于土地生产力恢复”、“有利于减轻自然灾害”也得分)
【分析】 (1)结合表格和地图可知,宁夏北部的银川、吴忠、石嘴山人口总量较多,人口密度更大;宁夏南部的中卫、固原人口数量较少、人口密度小。所以总体来看宁夏人口分布不均衡,具体表现为北多南少,北密南疏。
(2)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总量、经济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科技水平、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其中与资源总量、经济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科技水平、受教育水平是正相关,与消费水平负相关,宁夏北部地处宁夏平原,黄河流经,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更好;北部开发历史悠久又是自治区首府地,经济较发达、科技水平较高,对外开发水平更高。
(3)本题考察人口迁移对迁出地脱贫的有利影响。生态移民工程将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居民迁移到承载力更好的北部,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减轻人口压力;人口迁出会减少对当地资源的需求,减轻资源环境压力,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恢复土地生产力;人口迁出少对于环境的破坏,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
19.(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历史上发生过四次国内人口迁移的高潮。第一次是19世纪中期的南北战争,第二次是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第三次是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农业危机和自然灾害,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处,南部和西部新资源,新兴工业的兴起。现在,随着城市环境的改善和老工业经济的重建,出现了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
(1)美国一直是移民国家,人口来自世界各大洲,其中白色人种主要来自____洲,黑色人种主要来自____洲,黄色人种除当地居民外,大部分来自____洲。
(2)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人口主要迁往____部和____部,其原因是____、____。
(3)列举引起美国人口在本土迁移的主要原因(至少3种)____、____、____
【答案】(1) 欧洲 非洲 亚洲
(2) 南部 西部 新资源 新兴工业
(3) 战争 工业化 城市化
【分析】 (1)美国是一个种族差异巨大的多民族国家,大多数的美国人是欧洲白人移民的后代,这些移民当时在首批殖民地安居,许多是在内战后的“南部重建运动”中来到美国的,黑色人种主要来自非洲,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黄种人大部分来自亚洲。
(2)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人口大量由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的阳光地带,主要是东北部老工业区内环境恶化,地价上涨,发展空间狭小,产生的推力和南部、西部新资源的开发,新兴工业的发展,较高的环境质量,广阔的发展空间产生的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3)从美国的四次国内人口迁移可以看出,导致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的主要因素有:战争、自然灾害、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新资源的开发、新工业区的建立、环境质量的改善等。
20.(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最新统计显示,中国海外侨胞超4500万,绝对数量稳居世界第一,被认为是国际上的最大移民群体,且有逐年扩大趋势,其中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是中国移民的最主要聚集地。
材料二:漫画《欢迎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1)分析材料一,说明目前国际人口迁移流动的基本方向。
(2)简述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会成为目前我国移民的最主要聚集地的原因。
(3)分析材料二,说明我国欢迎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原因。
【答案】(1)由发展中国家移向发达国家,由经济欠发达地区移向经济发达地区。
(2)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相对落后,而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是典型的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工作、生活环境好收人水平高,而且这些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日渐成为其经济增长的瓶颈,这客观上形成了对移民的吸引力,因此这些地区成为我国移民的最主要聚集地。
(3)海外留学人员是我国的高素质人才,鼓励和引导其回国创业会对我国的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分析】(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全球范围内的人口移动规模越来越大,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成为影响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因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异导致大量人口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经济欠发达地区移向经济发达地区。
(2)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是典型的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工作、生活环境好收人水平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相对落后;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需要移民增加国内劳动力人口数量,因此这些地区成为我国移民的最主要聚集地。
(3)海外留学人员是我国的高素质人才,有国内和国外的学习经历,综合素质高,鼓励和引导其回国创业会对我国的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增加我国人才数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