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3人口容量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3人口容量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03 08:20:2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3人口容量同步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新疆和田地区年均降水量为33mm,年均蒸发量为2600mm。20世纪50年代该地区人口数量为50万,耕地面积为126000公顷。2016年该地区人口数量为244.98万,耕地面积大约为260760公顷。读新疆和田地区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和田绿洲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源 B.交通 C.土地 D.热量
2.从20世纪50年代至2016年和田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B.铁路运输条件进一步完善
C.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D.医疗卫生条件保障健全
【答案】1.A 2.C
【解析】1.和田绿洲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夏季光热充足,土地资源丰富,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水源是影响当地环境承载力的短板因素,故影响和田绿洲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水源,A符合题意,排除CD。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因素,交通不是影响和田绿洲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排除B。故选A。
2.影响和田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使得环境人口容量大幅度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医疗卫生条件保障健全,对环境人口容量提高影响不大,铁路运输条件进一步完善对当地环境人口容量提高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由此判断,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的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4.乙点之后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 )
A.人口减少 B.科技进步 C.劳动力增加 D.政策改变
5.M处可能出现的是( )
A.生活质量提高 B.人口老龄化严重 C.生态环境恶化 D.环境质量提高
【答案】3.C 4.B 5.C
【解析】3.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图中甲、 乙、 丙、 丁四处丙处环境供给资源与人口消耗资源差值最大,环境供给资源充足,人口生活质量高,故C正确,ABD错误。综上,选C。
4.读图分析,乙点之后环境供给资源曲线快速增大。人口减少会使消耗资源减少,与图中不符,A错误;科技进步是生产力进步的体现,生产力进步使人类获取资源的能力提升,会使环境供给资源增多,B正确;劳动力增加、政策改变不会使环境供给资源量显著增多,CD错误。综上,选B。
5.M处环境供给资源少于人口消耗资源,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C正确、D错误;会使生活质量降低,A错误;与人口老龄化无关,B错误。综上,选C。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陶朗加位于新西兰北部,是新西兰第五大城市,也是新西兰国内人口移居的主要城市(下图)。其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生态宜居。近年来大力发展新兴制造业,成为新西兰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移居陶朗加的人口多来自北岛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岛提供的就业机会多 B.北岛城市多,人口基数大
C.南岛纬度较高,气候冷湿 D.南岛距离较远,交通不便
7.人口移居使陶朗加( )
A.城市化水平提高 B.就业压力增大 C.老龄化水平降低 D.环境承载力降低
【答案】6.B 7.A
【分析】6.阅读图文材料,可知陶朗加是新西兰国内人口移居的主要城市,北岛城市较多,就业机会较多,因此不是迁入陶朗加的主要原因,故A不符合题意;由于北岛城市众多,有新西兰的首都,因此人口基数大,因此移居到陶朗加的人数较多,故B正确;新西兰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和盛行西风的影响,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因此南岛虽纬度高,但不冷湿,故C错误;南岛确实较北岛距离陶朗加远,且交通较北岛也差一些,但并不是北岛移居人口较多的主要原因,故D错误。答案选择B。
7.阅读材料,可知陶朗加近年来大力发展新兴制造业,成为新西兰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将促使陶朗加城市化的发展,故A正确;由于近年来大力发展新兴制造业需要大量劳动力,故不会出现就业压力增大的问题,故B不选;目前陶朗加作为第五大城市,移居的老年人口应该较少,年轻人居多,故暂时不存在老龄化严重问题,故C不选;环境的承载力是由区域内资源来决定的,不是随人口的增加而降低,故D不选。答案选择A。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表为2019年北京市部分区人口统计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常住人口(万人) 户籍人口(万人) 常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自然增加入数(人)
东城区 79.4 98.8 18968 20
海淀区 323.7 241.1 7515 10365
门头沟区 34.4 25.4 237 162
通州区 167.5 80.8 1848 5871
(注:自然增加入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
8.表中( )
A.东城区由于外来迁入人口数量多,常住人口密度最大
B.海淀区自然增加入数最多,可以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
C.门头沟区户籍人口总数最小,导致人口合理容量增大
D.通州区受区域职能定位影响,常住与户籍人口差异大
9.影响表中四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气候②水资源③经济水平④发展历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8.D 9.C
【分析】8.东城区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人口以迁出为主,A错。资源环境承载力与资源多少、技术水平、对外开发程度等有关,自然增加入数最多并不能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B错。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门头沟区户籍人口总数最小,并不能提高其人口合理容量,C错。通州区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受区域职能定位影响,人口迁入量大,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常住与户籍人口差异大,D正确,故选D。
9.东城区、海淀区、通州区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历史较早,常住人口密度大,门头沟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常住人口密度小,③④正确。区域气候差异不大,与气候关系不大,①错,排除AD。水资源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排除②。故选C。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组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行。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效应”。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关于“木桶”的说法最正确的是( )
A.根据“木桶效应”,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
B.如果木桶代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1.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气候适宜 B.本国自然资源丰富
C.大量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D.人口素质较高
【答案】10.B 11.C
【分析】10.木桶容量在木板高度一定的前提下是一定的,容量由最短的木板决定。同样,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也具有相对确定性,B正确;根据“木桶效应”,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由最少的资源决定,不可以无限制地扩大,A错误;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最短板决定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CD错误;故选B。
11.在一个开放系统中,资源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生产力越发达,利用系统外资源的能力就越强。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大量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所以具有较高的人口容量。C正确;与气候、人口素质因素关系不大,AD错误;两车的自然资源相对缺乏,B错误,故选C。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资源供给和生态环境是城市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人口增加将使城市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大。某研究团队通过研究得到北上广深4市人口情况汇总结果(表1),根据某些指标进行倒逼分析,得出2035年理想值,并给出各指标理想值与现状值(现状值为2017年数据)的比值(表2),为北上广深应对人口资源问题提供理论支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表1
城市人口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现常住人口规模(2017年) 2170.7万 2418.33万 1449.84万 1252.83万
适度人口规模(2035年) 2152.69万 2309.68万 1498.93万 1352.19万
预测常住人口规模(2035年) 2659.8万 2663.2万 2193.7万 2028万
表2
指标城市 耕地面积(万hm2) 全年用水总量(亿m3) 能源消费总量(百万t标准媒) 卫生机构床位数(万张)
理想值 现状值 比值 理想值 现状值 比值 理想值 现状值 比值 理想值 现状值 比值
广州 16.9 9.2 1.8 66.7 23.8 2.8 192.7 59.6 3.2 26.1 9.0 2.9
深圳 1 0.4 2.7 38.3 19.6 2.0 145.0 42.7 3.4 18.8 4.4 4.3
12.不同城市缓解人口压力的紧迫性不尽相同,2035年前四个城市中紧迫性最强的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深圳
13.今后广州、深圳两市均需优先加大调节力度的是( )
A.耕地面积和用水供应 B.耕地面积和能源供应
C.用水供应和卫生医疗服务 D.能源供应和卫生医疗服务
【答案】12.D 13.D
【分析】12.从表1的数据可知,到预测常住人口规模(2035年),北京将增加489.1万,上海将增加244.87万,广州将增加743.86万,深圳将增加775.17万,四个城市预测常住人口规模(2035年),深圳增加是最多的,所以2035年前四个城市中缓解人口压力紧迫性最强的是深圳,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13.从表2中可得出,广州、深圳两城市能源供应和卫生医疗服务这两项理想值与现状值的比值最大,说明这两项现状值与理想值的差距最大,所以需优先加大这两项的调节力度,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最佳人口规模②P′为环境承载力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最佳人口规模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5.图中反映了(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③当人口规模小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④当人口规模大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14.D 15.C
【分析】14.图中横坐标为人口规模、纵坐标为生活质量,从图中可读出,P、P'为最佳人口规模,表示为合理人口容量,②④错误。P的最佳人口规模小于P',说明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①③正确。故选D。
15.图中横坐标为人口规模、纵坐标为生活质量,从图中可读出,人口规模和生活质量在达到最佳人口规模前呈正相关,人口增长使生活质量提高;人口规模和生活质量在达到最佳人口规模之后呈负相关,人口增长使生活质量下降,①②错误、③④正确,故选C。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一亿之内,一般在7000万以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出现了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
材料二: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活今天的13亿人口?为什么?
(2)中国人若是有少食粮食多食肉的生活习惯,则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数将会怎么变化?
(3)总结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答案】(1)不能;资源种类和数量少(粮食产量低),科技水平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对外开放程度低,国外资源流入少等。
(2)人口数量减少。
(3)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开放程度、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
【分析】 (1)乾隆年间虽然出现了人口的高峰,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现在低很多,所以其并不能养活现在生产力水平下能养活的13亿人口,这是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如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开放程度、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
(2)据材料二可知“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结合实际,粮食产量远大于肉类产量,如果中国人有少食粮食多食肉的生活习惯,以乾隆年间的肉类生产力水平,无法满足3亿人口的肉类供给,故人口数量会减少。
(3)结合材料及所学可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正相关)、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地区的开放程度(正相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负相关)等。
17.(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表1:某地区未来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耕地/hm2 森林面积/hm2 淡水/m3
0.1 0.1 2000
表2: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人口/万 面积/km2 耕地/km2 森林面积/km2 年径流总量/m3
6200 22万 8万 7.5万 5105亿
材料二: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1)由材料一表中数据计算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____,森林面积____,淡水____。
(2)未来对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限制最大的因素是____,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有哪些____?
(3)未来对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限制最小的因素是____,但是在这种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____?
【答案】(1) 0.0013km2/人 0.0012km2/人 8234m3/人
(2) 耕地 ①在城市公共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②积极开发宜农荒地;③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④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3) 淡水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建设水利工程。
【分析】 (1)由表2中数据计算可求得答案。该地区现有人均耕地资源占有量=耕地面积/人口数量;该地区现有人均森林面积占有量=森林面积/人口数量;该地区现有人均淡水占有量=年径流总量/人口数量。计算时需注意统一单位。
(2)由材料二“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可知该地区耕地面积减少较多,是影响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的因素。解决该问题的途径主要从减少耕地占用(如:限制城市开发占用耕地的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开发宜农荒地)、提高单位耕地产量(如培育高产作物,培育优质品种作物)适当增加进口(如拓宽农副产品进口渠道,更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所需)。
(3)据材料一和表一可知该地区未来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低人均淡水消费量为2000m3,据表二可计算出该地区现有人均淡水资源量为8234m3,远超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故未来对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限制最小的因素是淡水资源。但要注意防治水污染,以免影响水资源的质量,且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需注意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18.(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亿是一个令人忧虑的数字。14亿人要吃饭,要穿衣,要上学,要就业,要住房……消费的需求乘以14亿,就是一个庞大的数目。中国的耕地、水资源、森林以及矿产资源本来就稀缺,再除以14亿,就少得可怜。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只有0.093公顷,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中国的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人口却不断增长,这一增一减,使得中国人均物质水平更加捉襟见肘,粮食安全、环境资源难以承受人口压力增长。
(1)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存在的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什么 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是什么
(2)结合我国国情,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
【答案】(1)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存在的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的压力过大,不利于资源和环境的持续发展。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等。
【分析】 (1)材料“14亿是一个令人忧虑的数字。14亿人要吃饭,要穿衣,要上学,要就业,要住房……消费的需求乘以14亿,就是一个庞大的数目”,说明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存在的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的压力过大,易造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不利于资源和环境的持续发展。
(2)针对我国人口基数大的基本国情,首要任务就是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其次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国民受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较低,因此要发展教育科技,提高人口素质;还要发展科技,更新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等。
19.(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表为某地区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耕地(公顷) 森林面积(公顷) 淡水(立方米)
0.1 0.1 2000
下表为: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人口(万) 面积(平方千米) 耕地(平方千米) 森林面积(平方千米) 年径流总量(立方米)
6200 22万 8万 7.5万 5105亿
材料二: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1)由材料一图中数据计算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____,森林面积____,淡水____。
(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____,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有哪些?____
(3)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因素是____,但是在这种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
(4)该地区未来20年人口数量将进入高峰期,结合所学知识,请为提高该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 0.0013km2/人 0.0012km2/人 8234m3/人
(2) 耕地 在城市公共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积极开发宜农荒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3) 淡水/水资源/水源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建设水利设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4)加强对资源的勘测,开源节流,挖掘资源潜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对外开放程度;提高人口素质,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等。
【分析】 (1)根据图“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可知,该地总人口是6200万,耕地面积是8万km ,所以人均耕地=8万/6200万≈0.0013km /人;人均森林面积=7.5万km /6200万≈0.0012km 人;人均淡水=5105亿m /6200万≈8234m /人。
(2)由材料二可知,该地区耕地面积减少较多,所以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耕地。因此在城市公共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保证基本农田的数量;要积极开发宜农荒地,增加耕地面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加大农业科技投人,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进而提高粮食总产量;在生活过程在,要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减轻当地环境承载力。
(3)根据(1)题的计算和图“某地区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的内容可知,由于该地区森林面积增加,淡水资源的数量会增加,所以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因素是淡水。但其数量是有限的,所以在生产生活中药注意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积极建设水利工程,调蓄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和空间分布不均,保证用水的持续供应等。
(4)提高地区环境人口容量要从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入手,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以及地区开放程度,其中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所以措施从其余三方面分析,主要有加强对资源的勘测,开源节流,挖掘资源潜力,提高区域可利用资源数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区域科技水平;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口素质,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控制污染,对已污染环境加强治理,保护环境等。
20.(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材料:人口压力指数,是指一个区域现有人口数量与经济人口容量之比。下图是“我国2000年各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我国人口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特点。
(2)上述分布特点与我国的人口密度呈现出什么相关性?
(3)分析西藏人口压力指数相对较大的原因。
【答案】(1)地区差异较大;沿海地带相对较小,内陆地区相对较大,西藏、青海、陕西等省区最大。
(2)负相关。
(3)西藏人口数量小,但人口压力指数相对较大,主要是经济人口容量小所致。经济人口容量小的原因主要是自然条件差(地势高,气候高寒,冻土、冰川、高寒荒漠广布);经济发展水平低,交通、通信、科技等条件差。
【详解】第(1)题,对照图例可知,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地区差异较大,大体上沿海地带相对较小,内陆地区相对较大;西藏、青海、陕西等省区最大,浙江、江苏等省最小。
第(2)题,我国人口分布大致以腾冲-黑河一线为界,以东以南人口较稠密,以西以北人口较稀疏。人口密度与人口压力指数大致上呈负相关。
第(3)题,西藏人口压力指数相对较大,主要是由于经济人口容量小。而经济人口容量小的原因主要可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3人口容量同步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新疆和田地区年均降水量为33mm,年均蒸发量为2600mm。20世纪50年代该地区人口数量为50万,耕地面积为126000公顷。2016年该地区人口数量为244.98万,耕地面积大约为260760公顷。读新疆和田地区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和田绿洲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源 B.交通 C.土地 D.热量
2.从20世纪50年代至2016年和田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B.铁路运输条件进一步完善
C.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D.医疗卫生条件保障健全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的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4.乙点之后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 )
A.人口减少 B.科技进步 C.劳动力增加 D.政策改变
5.M处可能出现的是( )
A.生活质量提高 B.人口老龄化严重 C.生态环境恶化 D.环境质量提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陶朗加位于新西兰北部,是新西兰第五大城市,也是新西兰国内人口移居的主要城市(下图)。其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生态宜居。近年来大力发展新兴制造业,成为新西兰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移居陶朗加的人口多来自北岛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岛提供的就业机会多 B.北岛城市多,人口基数大
C.南岛纬度较高,气候冷湿 D.南岛距离较远,交通不便
7.人口移居使陶朗加( )
A.城市化水平提高 B.就业压力增大 C.老龄化水平降低 D.环境承载力降低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表为2019年北京市部分区人口统计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常住人口(万人) 户籍人口(万人) 常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自然增加入数(人)
东城区 79.4 98.8 18968 20
海淀区 323.7 241.1 7515 10365
门头沟区 34.4 25.4 237 162
通州区 167.5 80.8 1848 5871
(注:自然增加入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
8.表中( )
A.东城区由于外来迁入人口数量多,常住人口密度最大
B.海淀区自然增加入数最多,可以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
C.门头沟区户籍人口总数最小,导致人口合理容量增大
D.通州区受区域职能定位影响,常住与户籍人口差异大
9.影响表中四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气候②水资源③经济水平④发展历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组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行。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效应”。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关于“木桶”的说法最正确的是( )
A.根据“木桶效应”,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
B.如果木桶代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1.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气候适宜 B.本国自然资源丰富
C.大量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D.人口素质较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资源供给和生态环境是城市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人口增加将使城市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大。某研究团队通过研究得到北上广深4市人口情况汇总结果(表1),根据某些指标进行倒逼分析,得出2035年理想值,并给出各指标理想值与现状值(现状值为2017年数据)的比值(表2),为北上广深应对人口资源问题提供理论支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表1
城市人口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现常住人口规模(2017年) 2170.7万 2418.33万 1449.84万 1252.83万
适度人口规模(2035年) 2152.69万 2309.68万 1498.93万 1352.19万
预测常住人口规模(2035年) 2659.8万 2663.2万 2193.7万 2028万
表2
指标城市 耕地面积(万hm2) 全年用水总量(亿m3) 能源消费总量(百万t标准媒) 卫生机构床位数(万张)
理想值 现状值 比值 理想值 现状值 比值 理想值 现状值 比值 理想值 现状值 比值
广州 16.9 9.2 1.8 66.7 23.8 2.8 192.7 59.6 3.2 26.1 9.0 2.9
深圳 1 0.4 2.7 38.3 19.6 2.0 145.0 42.7 3.4 18.8 4.4 4.3
12.不同城市缓解人口压力的紧迫性不尽相同,2035年前四个城市中紧迫性最强的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深圳
13.今后广州、深圳两市均需优先加大调节力度的是( )
A.耕地面积和用水供应 B.耕地面积和能源供应
C.用水供应和卫生医疗服务 D.能源供应和卫生医疗服务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最佳人口规模②P′为环境承载力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最佳人口规模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5.图中反映了(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③当人口规模小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④当人口规模大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一亿之内,一般在7000万以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出现了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
材料二: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活今天的13亿人口?为什么?
(2)中国人若是有少食粮食多食肉的生活习惯,则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数将会怎么变化?
(3)总结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17.(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表1:某地区未来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耕地/hm2 森林面积/hm2 淡水/m3
0.1 0.1 2000
表2: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人口/万 面积/km2 耕地/km2 森林面积/km2 年径流总量/m3
6200 22万 8万 7.5万 5105亿
材料二: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1)由材料一表中数据计算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____,森林面积____,淡水____。
(2)未来对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限制最大的因素是____,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有哪些____?
(3)未来对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限制最小的因素是____,但是在这种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____?
18.(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亿是一个令人忧虑的数字。14亿人要吃饭,要穿衣,要上学,要就业,要住房……消费的需求乘以14亿,就是一个庞大的数目。中国的耕地、水资源、森林以及矿产资源本来就稀缺,再除以14亿,就少得可怜。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只有0.093公顷,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中国的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人口却不断增长,这一增一减,使得中国人均物质水平更加捉襟见肘,粮食安全、环境资源难以承受人口压力增长。
(1)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存在的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什么 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是什么
(2)结合我国国情,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
19.(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表为某地区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耕地(公顷) 森林面积(公顷) 淡水(立方米)
0.1 0.1 2000
下表为: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人口(万) 面积(平方千米) 耕地(平方千米) 森林面积(平方千米) 年径流总量(立方米)
6200 22万 8万 7.5万 5105亿
材料二: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1)由材料一图中数据计算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____,森林面积____,淡水____。
(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____,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有哪些?____
(3)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因素是____,但是在这种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
(4)该地区未来20年人口数量将进入高峰期,结合所学知识,请为提高该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材料:人口压力指数,是指一个区域现有人口数量与经济人口容量之比。下图是“我国2000年各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我国人口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特点。
(2)上述分布特点与我国的人口密度呈现出什么相关性?
(3)分析西藏人口压力指数相对较大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