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多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联考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多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联考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02 07:0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
铁山区多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末线上联考高二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如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回答1-2下面两题。
1.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A.低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北极附近 D.南极附近
2.图中 a 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 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A.1 个多小时 B.3 个多小时 C.5 个多小时 D.7 个多小时
读图文材料,回答3-6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3.图 1 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由西向东倾斜
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由北向南倾斜
4.该地区 5000 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
5.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A.锋面过境频繁 B.地处迎风坡 C.空气对流旺盛 D.多气旋活动
6.图 2 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度低 B.降水少 C.人口密度大 D.距海远
河南郭亮村位于太行山一处绝壁之巅。这里海拔 1700 米,三面环山,一面临崖,岩石以砂岩为主。图为郭亮村绝壁景观图。读图完成7-8题。
7.郭亮村绝壁岩层
A.具有层理构造 B.由内力作用形成
C.由变质岩构成 D.由岩浆冷凝而成
8.郭亮村绝壁景观形成的过程大致为
A.断裂抬升、外力侵蚀、流水沉积、固结成岩
B.固结成岩、断裂抬升、外力侵蚀、流水沉积
C.外力侵蚀、流水沉积、断裂抬升、固结成岩
D.流水沉积、固结成岩、断裂抬升、外力侵蚀
下图为某地区地形略图。据此完成9-10题。
9.该地河流曲折多弯,其自然原因最可能是
A.受地层断裂下陷制约 B.河流侧蚀作用强
C.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D.河流堆积作用弱
10.该地区
A.山高水深,位于河流上游 B.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扇上
C.河流曲折,不易发生洪涝 D.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凸岸
读下表和下图,回答11-12题。
11.表中信息显示
A.5 月 4 日气温高,对流强烈,阴雨
B.5 月 5 日西北风强劲,空气质量好
C.5 月 6 日昼夜温差大,需预防寒潮
D.该地天气变化可能为冷锋过境造成
12.5 月 6 日与 5 月 5 日相比,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中
A.①减弱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减弱
如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 P、Q 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中最适合发展耕作业的是②
B.图示海域可能形成大渔场
C.图中植被分布变化反映了由沿海到内陆的海域分异规律
D.该地位于北半球
14.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聚落选址在 Q 地最佳位置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山地林线指高山带针叶林分布的上限,主要受降水量、气温和风力等因素影响。下图中的曲线为横断山区 28°N 附近自西向东各山脉东坡林线的分布变化。据此完成15-16题。
15.分布在高山带针叶林之上且与之相邻的自然带是
A.冰雪荒漠带 B.常绿阔叶林带 C.灌丛草甸带 D.针阔混交林带
16.导致横断山区各山脉东坡林线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 B.海拔 C.气温 D.风力
二、综合题(共52分)
17.印度尼西亚地处热带,是中国主要的东盟贸易伙伴国。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8分)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共有 17508 个岛屿构成。爪哇岛是该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所在地,也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为防治岛内芝马努河流域的洪涝灾害,中国与印尼两国合作投资建设了大型水利工程——加蒂格迪大坝。爪哇岛的森林覆盖率仅为 20% 左右,垦殖率达到 70% 以上。
爪哇岛及其周边火山较多,其东面附近的巴厘岛阿贡火山于2021年11 月 22 日再度喷发,给当地的经济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1) 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分析爪哇岛及其周边岛屿火山活动较多的主要原因。
(2) 爪哇岛是印度尼西亚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判断芝马努河下游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生产特点。
(3) 试分析芝马努河流域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原因。并说明在芝马努河上修建加蒂格迪大坝的主要经济意义。
(4) 近年来中国积极向印尼投资,根据图文信息分析印尼产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18.的的喀喀湖是南美洲第三大湖,具有“海拔高却不冻、位于内陆却不咸”的特点。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的的喀喀湖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高原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可终年通航的湖泊。湖泊周围多火山,地热资源丰富,附近许多山峰常年积雪。湖区生存有大量水草、鱼类和飞禽。由于全球变暖,的的喀喀湖流域周边环境发生了许多变化,直接威胁到了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
材料二:的的喀喀湖附近有世界上最高的耕地,但这里的小麦往往不会成熟,其茎秆主要用作饲料。
(1) 从水循环角度简析的的喀喀湖“位于内陆而不咸”的原因。
(2) 分析的的喀喀湖可终年通航的原因。
(3) 从大气作用的角度解释的的喀喀湖区小麦不会成熟的原因。
(4)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说明全球变暖对的的喀喀湖及周边自然环境造成的长期影响。
19.黄河在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流经黄土高原,是黄河流域的主要泥沙来源区(简称河龙区间)。20 世纪 60 年代,国家在河龙区间开始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如图为河龙区间范围及大型淤地坝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 描述河龙区间大型淤地坝的分布特点。
(2) 列举河龙区间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3) 径流可再生过程是指从降雨到径流形成、径流入海、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到大陆并再度形成降雨的整个循环过程。科学研究中可以用降水到地表径流的转化率来定量表达径流的可再生性。近年来,河龙区间黄河径流可再生性降低。
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说明河龙区间黄河径流可再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答 案
1-16 ABCAB CADBD DCBBC A
17.
(1) 地处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的交界处,因此多火山。
(2) 水田农业。生产特点:精耕细作;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3) 原因:11 月至次年 3 月,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多雨,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降水较少。
经济意义:大坝建成以后,可以发挥水库防洪、发电、旅游和航运等经济效益。
(4) 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要道,地理位置重要;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森林;政府优厚经济政策大力扶持,有巨大的经济辐射作用。
18.
(1) 的的喀喀湖四周高山环绕,有冰雪融水形成地表径流补给湖泊,稀释盐分;湖水可向南流出至高程更低的波波湖,带走部分盐分;湖区海拔高,气温低,蒸发较弱。湖水不断与外界交换、更新,因此不咸。
(2) 的的喀喀湖地处低纬度地区,海拔虽高,气温不太低;四周环山,高大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袭;湖泊面积大,水量多,不易结冰;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地热提高了水温。因此湖水终年不冻,全年可通航。
(3) 湖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地表热量资源匮乏。
(4)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地理环境表现出整体特征和整体变化规律;全球变暖导致冰川退化、湖水蒸发加剧,导致湖泊萎缩,盐度增加;湖泊面积减少又使周边地区气候更加干旱;引发土地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19.
(1) 数量多,密度大;分布不均;中部密集,数量多;西部和南部密度小,数量少(黄河干流西侧比东侧密度差异大)。
(2) 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率;打坝淤地(缓坡修梯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退耕还林)等。
(3) 植被覆盖率增加,植物吸收的水分增多,蒸腾作用增强;打坝淤地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使下渗增加;全球气候变暖,蒸发作用增强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