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册4.3《次北固山下》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上册4.3《次北固山下》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2 13:4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次北固山下》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半年第四课,是流传千古的佳作,尤其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更是脍炙人口。所以以学生诵读为基础,老师进行必要的朗读指导,格律、背景知识的讲解,注重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感知、感受、感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情感和无穷的魅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1.看注释,了解诗歌内容;
2.通过朗读、想象,体会诗的意境和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小组讨论,赏析名句,领悟包含的生活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学习,感受诗歌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品味诗歌精炼的语言和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会鉴赏诗歌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平台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盛唐名相,开元文坛领袖张说,曾经对两句诗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的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典范。这两句诗就出自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就因为这首古诗使他成为唐代群星灿烂的诗人中耀眼的一个。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湾的这首五言律诗《次北固山下》。
(二)朗读诗歌:
1.默读此诗,对这首诗有一个初步认知。
2.学生朗读(多名同学),老师指导: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基本要求:读出节奏,句读要正确;最高要求:读出思想感情,诗中的美。)
3.齐读一遍。
(三)了解诗歌内容:
1.请同学看书下注释,了解诗句内容。
2.解题:
次:停留
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北市北,三面临长江,地势险要,被称为“天下第一江”
诗人王湾家住洛阳,漫游江南,被开阔秀丽的景色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3.这首诗写的是一年中的那个季节?
学生回答:A:春天,因诗中有“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江春入旧年”
B:早春,只有青山绿水,没有花开花落,还有,春潮,“潮平两岸阔”春风,“风正一帆悬”
C:冬去春来,“江春入旧年”,旧年,指的是残冬,江春,指的是春天。
师:大家认为谁的回答更接近实际情况?
生:冬去春来。
4.这首诗写的是一天中的那段时光?
生:A:夜晚。残夜,“海日生残夜”。
B:早晨,“海日生残夜”。
C:从白天到晚上,“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从傍晚到黎明,“海日生残夜”。
师:不是某个瞬间,某个时刻,而是一段时光。
5.再读,这首诗哪些诗句是写所见之景 哪些是所想,所感?
生:“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眼前之景。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是抒发思念家乡之情。
师:这是一种什么样写法
生:先写景,后抒情。
师:对!情由景生,情景交融。
师:除了思乡之情,还有没有别的情感?
生:对他乡之景的喜爱和欣赏,也是抒情,抒发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四)品读感悟
1.师:再齐读这首诗。并调动我们的联想,发挥想象力。看有哪些句子富有画面感?小组讨论后回答。
生: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这两句有画面感:客游他乡的少年乘着小船,沿着碧绿的江水前行,远望着前面的青山。路还在向远方的青山之外,更远处延伸。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话有画面感:春到江南,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了。风和日丽,一夜白帆,静静地垂挂在空中。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残夜未消,一轮红日已经从海面冉冉升起,旧年未尽,春意已经姗姗来到江边。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正沉醉于江南春晓,一排大雁掠过晴空,春天来了,大雁北归,一缕淡淡的乡愁随着大雁掠过游子之心,请北归的大雁路过家乡时替我报一声平安吧!也把我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带回家乡吧!
2.师:大家说的非常好,下面谈谈你的感受,更欣赏那句诗?
生:A:我欣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这句诗有几个字用的特别好,平、阔、正、悬。“平”是平坦、辽阔、浩缈的意思,写出了江水浩淼,与两岸齐平的景象,这样才使得两岸开阔,使得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了。这句写的恢弘阔大。“正”字,有顺的意思,同时还有柔或和的意思,因为只有风顺、风和,帆才不必张开,只静静地悬挂在空中。否则会成弧形或弓形,显得剑拔弩张。所以“阔”由“潮平”“风正”所赐,显得从容不迫,恢弘大气。
B:我欣赏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a这句写景很有特点,写出了白日与黑夜、春天与冬季的时序交替中的壮观景象,我们知道这不是白天,是黎明;不是春天,而是岁末。却感觉到春天已经在萌动之中。这是意料之外,但江南春早,也在情理之中。所以时令感特别动人。
b 这句诗“生”、“入”两个动词的使用将“海日”和“江春”拟人化,赋予人的意志和情思,在辽阔的海天之间,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势不可挡,它生于暗夜又将驱散黑暗;浩荡的江水两岸,春意正如春水般暗暗涌动,一发不可收,它闯入旧年,又即将取代旧年。
师:把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和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的出神入化,雄壮有力,给人以自由想象的无限空间。这两句就是张说极度赞赏的那两句千古名句。那它仅仅是写出了壮丽的景象吗?我们会从中想到什么?诗中蕴含着什么自然理趣呢?一种什么哲理呢?
生:c 海日驱散黑夜,江春赶走旧年,蕴含着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生活总会向前发展,光明必将战胜黑暗的普遍真理。
师:这两句诗给人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与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教师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江南开阔景色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故乡的思念,对未来的憧憬,这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好!让我们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想象,共同背诵这首情意绵绵,蕴含深厚,不可复制的壮丽诗篇,让它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附:板书设计
次北固山下
客路: 青山 绿水
观景: 潮平岸阔 风正帆悬 开阔宁静
思乡之情
海日残夜 江春旧年 雄奇壮美
思乡: 乡书 归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