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邓稼先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0分)
1.(本题5分)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算一次,要一个多月,算九次,要花费一年多时间,常常工作到天亮。
②每当过度疲劳、思维中断时,他都着急地说:“唉,一个太阳不够用呀!”
③那时,由于条件艰苦,同志们使用算盘进行极为复杂的原子理论计算,为了演算一个数据,一日三班倒。
④作为理论部负责人,邓稼先跟班指导年轻人运算。
⑤为了解开原子弹的科学之谜,在北京近郊,科学家们决心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研制出我国的“争气弹”。
A.⑤④①③② B.⑤③①④② C.②⑤④③① D.⑤④②①③
2.(本题5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宰割(zǎi) 筹划(chóu) 鞠躬尽瘁(cuì)
B.难堪(kān) 开拓(tuò) 鲜为人知(xiān)
C.元勋(xún) 呼啸(xiào) 热泪盈眶(kuānɡ)
D.燕然(yàn) 彷徨(huánɡ) 至死不懈(xiè)
3.(本题5分)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C.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D.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4.(本题5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焦虑 建意书 鞠躬尽瘁 亡国灭种
B.谣言 直肠癌 妇儒皆知 至死不懈
C.暑名 奠基人 马革裹尸 热泪满眶
D.仰慕 开拓者 蓬断草枯 层出不穷
二、基础知识综合(共20分)
(本题20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玻恩的研究生。玻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玻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儒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5.(5分)在横线上写出加点字的拼音。
①难堪 ②佩服
6.(5分)“锋芒毕露”在语段的意思是:_______。
7.(5分)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_______”改为“_________” “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8.(5分)语段中多处出现了与“打断”词性相同的词,请找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共20分)
9.(本题20分)学习本文之后,阳光中学七年级XX班将要开展“走近邓稼先”的主题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板报设计】
从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顺利返回,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我国科技人员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下,在科技攻关上已走在世界前列。学校要编辑一期以“打开科技之窗”为主题的校报,请你为校报设计两个具体的栏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线交流】
假如穿越时空,让你去采访邓稼先,请你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两个问题,你会如何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墓志铭】
1986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请你依照例句,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40分)
(本题19分)阅读课文《邓稼先》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②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③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④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⑤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⑥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⑦“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⑧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⑨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⑩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10.(4分)请说说第②段中“家喻户晓”一词在文中的作用。
11.(6分)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③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12.(4分)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玻恩的研究生。玻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玻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
13.(5分)结尾段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请简要说明其作用。
(本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邓稼先(节选)
杨振宁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①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
②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③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④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⑤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⑥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⑦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⑧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⑨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两弹”元勋
①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②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③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④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⑤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⑥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⑦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⑨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我不能走”
①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②“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③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④“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⑤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⑥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⑦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⑧要将只手撑天空
⑨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
⑩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14.(5分)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部分从中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背景中推出邓稼先,意在从历史的高度突出邓稼先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
B.选文第二部分引用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画龙点睛地总结了邓稼先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C.选文第三部分标题“我不能走”,是邓稼先的原话,这四个字突出了邓稼先身先士卒、临危不惧和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具有很强的形象性。
D.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作者没有把重点放在具体介绍他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是因为是制造“两弹”是国家核心机密,作者必须要为国家保守机密,不便细写。
15.(5分)可以把选文第一部分的第二段~第五段合并为一段吗?为什么?
16.(5分)在选文《“我不能走”》中,开头引用了《吊古战场文》有何作用?
17.(6分)在选文末尾,作者用“五四”时代的歌曲《中国男儿》盛赞邓稼先是中华民族的铮铮男儿。请仿照下面给郎平的颁奖词格式,代“感动中国”栏目给邓稼先写一段颁奖词。要求:①符合人物特征;②语言表达生动、得体;③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④100字左右。
郎平 雄心志四海
【颁奖词】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搏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参考答案:
1.B
2.A
3.A
4.D
5.kān pèi 6.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 7. 儒 孺 幕 慕 8. 认识 佩服/喜欢 拿起
9. (1)示例:走近邓稼先;中国飞天梦的历程、探索与发现。 (2)示例:①请您说说在科研方面给您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②请您对我们中学生说几句激励性的话。 (3)示例:一生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身先士卒。让我们记住他——“‘两弹’元勋”邓稼先。示例: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长眠于此。他鞠躬尽瘁,为“两弹”献身;身先士卒,震撼浩浩乾坤。身已死,心仍在。邓稼先在我们心中永垂不朽。
10.“家喻户晓”一词写出了奥本海默的知名度之高,这是因为他对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的贡献很大。奥本海默的“家喻户晓”与下文写邓稼先的“鲜为人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意思对即可) 11.这是一个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指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的相同点,然后用“可是”指出两人的不同,引起下文对两个人不同点的叙述。 12.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写奥本海默随意打断别人的报告,突出他的“锋芒毕露”,与下文邓稼先“从不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13.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说明中国社会和邓稼先这样品德高尚的人物的出现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像邓稼先这样的人才能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14.D 15.不能。这四个短句单独成段,分别列举了1898年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四个历史事实,用排比段把触目惊心的屈辱史摆在读者目前,具有强烈的警示作用,表达了对列强欺辱祖国的愤怒和对祖国的屈辱历史的痛惜之情。 16.此处引用《吊古战场文》,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从侧面突出了邓稼先工作条件的艰苦,含蓄地将他们的工作地方比作是没有硝烟的战场,烘托邓稼先不怕吃苦的奉献精神,同时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的深处,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 17.示例:邓稼先院士:两弹元勋
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