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等五地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地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一。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著名作家王继怀在其作品《晒太阳》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我喜欢在冬天晒太阳。记得小时候,在大山深处的老家,冬天很冷,乡亲们也很喜欢晒太阳。碰上晴日,农活也忙完了,门前的晒谷坪里,篱笆旁,田埂边,山坡上…三三两两,成群结队,男女老少都出来晒太阳”。据此完成1~2题。
1.文中描述的“晒太阳”中的阳光
A.全部来自太阳日冕层 B.通过核裂变的形式产生
C.是地球接受总量的二十二分之一 D.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到地球
2.与文中人类对“阳光”的利用方式一致的是
A.太阳能热水器 B.天然气炉灶烧菜
C.太阳能路灯 D.冬季烧煤取暖
2022年12月4日晚,中国空间站(距离地球地面400km)第三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四号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下图示意地球大气层随海拔的气温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神舟十四号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过程中
A.大气密度越来越小 B.大气温度持续升高
C.大气中水汽越来越多 D.臭氧的含量逐渐升高
4.返回舱返回过程中可能看到
A.甲层有大量的云层 B.乙层有大量流星现象
C.丙层有许多客机飞行 D.乙层有许多卫星飞行
2022年10月8日至10日,京津冀、河南、山东、新疆等地区出现极端大风天气,中央气象台提醒公众要关好门窗,减少外出,农业区要做好农业防护,减少大风、降温天气对农业的影响。下图为此次大风天气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场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示风速最大的城市是
A.乌鲁木齐 B.上海 C.贵阳 D.福州
6.图示时刻,贵阳的风向是
A.西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宋书·天文志》中记载“百川发源,皆自山出,由高趣下,归注于海。日为阳精,光耀炎炽,一夜入水,所经燋竭,百川归注,足于补复,故旱不为减,浸不为益”。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7一8题。
7.古文中描述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A.a→c→d→e B.a→b C.i→d D.f→d-→g
8.下列有关古文中水循环类型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能量来自太阳辐射 B.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C.不参与地表形态塑造 D.发生在海陆之间
第22届国际足联世界杯于2022年11月20日至12月18日在卡塔尔举行。某球迷乘坐游轮自北向南经过红海前往卡塔尔观看世界杯赛事。下图为红海周边区域及红海的盐度分布图。红海北部通过狭窄的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连,南部通过曼德海峡与印度洋相连。图示区域北部降水多于南部地区。海水的密度主要受海水盐度的影响。受气候的影响,南部蒸发量较大。据此完成9~10题。
9.游轮自北向南航行过程中,吃水深度的变化是
A.吃水深度变深 B.吃水深度变浅
C.吃水深度不变 D.先变深,后变浅
10.红海北部盐度高于南部的主要原因是北部
A.蒸发量较大 B.汇入河流较多 C.大气降水较多 D.水体交换少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更好地认知母亲河、保护母亲河,2022年暑假期间北京某中学的小明随考察团调研黄河。甲、乙两图示意小明在黄河的不同河段观察到的地表景观。据此完成11~12题。
11.甲、乙两地表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冰川侵蚀流水堆积 B.流水侵蚀流水堆积
C.流水侵蚀海浪侵蚀 D.风力侵蚀风力堆积
12.下列有关甲、乙两地表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景观分布在黄河的下游地区 B.甲景观河谷较深,呈“V”字形
C.乙景观分布在黄河的上游地区 D.乙景观处河流的流速较快
某动画片中的主人公是一架红色飞机,它飞到草原给斑马送快递。下图为斑马所在的大草原景观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在该大草原上可以看到当地
A.四季分明的景观变化 B.全年高温多雨的天气
C.散生着乔木和灌木 D.低矮葱翠的草丛
14.该大草原可能位于
A.东非高原 B.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
C.新疆阿克苏地区 D.非洲北部
2022年7月份和8月份,太行山山区经历了长时间的强降水天气,部分山区出现了严重的泥石流地质灾害。为减少泥石流灾害对当地居民的影响,有关地质部门利用图层叠加技术寻找泥石流易发生地区,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减少泥石流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下图示意三个独立的地理数据图层。据此完成15~16题。
15.图中受泥石流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6.用于寻找泥石流易发地的图层叠加技术属于
A.遥感技术 B.北斗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的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内,存放着一块名为中华龙鸟的化石,因其最早发现于中国辽宁省,因此取名中华龙鸟。中华龙鸟生活在距今1.25亿年的时期,身上长有羽毛。中华龙鸟化石的发现,为爬行动物向鸟类过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右图是中华龙鸟复原图。
(1)中华龙鸟生活的地质年代为____________代,此时期繁盛的植物是____________,该时期也是重要的____________形成期。(3分)
(2)中华龙鸟生活时期,也是____________动物繁盛时期,典型代表动物是____________。中华龙鸟繁盛的地质年代,陆地开始____________(填“聚拢”或“解体”),各大陆开始出现明显的位置移动。(3分)
(3)说出中华龙鸟生活的地质年代的自然环境特征。(3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学习地理,热爱地理,把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为减少春季寒潮对果树的影响,华北地区某中学的小明帮果农在果园里设计了保温的炉灶(如下列左图)。每当寒潮来临时,果农点燃炉灶,炉灶所冒浓烟可起到去除寒潮、保护果树的作用。下列右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
(1)寒潮来临时,点燃炉灶后,白天将会导致B环节____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下同),夜晚将会导致H环节____________,果园昼夜温差将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6分)
(2)结合右图,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炉灶点燃后去除寒潮的过程。(6分)
(3)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与炉灶去除寒潮原理一致的生产、生活现象。(2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罗平峰林,位于云南省东部,峰林内深沟峡谷纵横,盆岭相间,山清水秀,峰林面积约1000km2,境内的金鸡峰丛、十万大山、野猴谷是闻名世界的较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奇观。峰林地貌的发育主要受区域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岩性条件的影响。下图为罗平峰林地貌景观图。
(1)形成罗平峰林岩石的名称是____________;此类岩石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____。(3分)
(2)图中峰丛地貌进一步发育将形成____________地貌,该地貌进一步发育将形成____________,在流水的侵蚀和溶蚀作用下,最后发育成____________。(3分)
(3)从地形、气候条件和岩石性质三个方面,分析云南罗平峰林发育比较典型的原因。(6分)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2022年暑假,小红参加了学校的“假期地理实践社团”,沿图示路线自北向南进行旅学调研。小红发现土壤也会变换颜色,在图示不同区域土壤颜色会呈现出黑色、黄色、红色的变化。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土壤的颜色与有机质的含量、成土母质的性质、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下图示意小红暑假调研路线和不同地区土壤的颜色。
(1)从颜色、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等方面,分析C地区土壤的特点。(3分)
(2)图示A、B、C三个地区,土壤肥力最好的是____________(填写字母),从生物的积累量、气候和地形等角度分析该地土壤肥力较高的原因。(7分)
(3)B地区土壤表层呈现千沟万壑的地表景观,分析其成因和影响。(7分)
平顶山市等五地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
1.D
【解析】“晒太阳”中的阳光即太阳辐射,来自太阳的内部圈层,通过核聚变的方式产生,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地球仅仅接受太阳辐射总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故D选项正确。
2.A
【解析】文中的“晒太阳”是对太阳光的直接利用,是太阳直接为人类提供光和热。太阳能热水器是人类直接把太阳能转换为热能,与文中的“晒太阳”的原理一致;天然气和煤炭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并积累的太阳能;太阳能路灯是把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故A选项正确。
3.C
【解析】神舟十四号由400km高空返回地面的过程中,大气密度应是越来越大;大气温度是在波动中逐渐升高,而不是持续升高;大气中的水汽主要集中在对流层,因此,水汽含量逐渐增多;臭氧在平流层顶部大量存在,并不是越接近地面越多。故C选项正确。
4.A
【解析】结合图示大气层的海拔可知,甲层为对流层,乙层为平流层,丙层为高层大气。云、雨等天气现象主要集中在对流层;流星现象主要出现在高层大气;平流层适合客机飞行;卫星主要位于高层大气。故A选项正确。
5.A
【解析】图示四个城市,乌鲁木齐等压线最为密集,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速最大。故A选项正确。
6.B
【解析】结合风向的判读原则可知,贵阳南侧是低压,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最后可确定风向为东北风。故B选项正确。
7.A
【解析】古文描述的是水循环类型中的海陆间循环,对应的环节应是:(蒸发)→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注入海洋。故A选项正确。
8.C
【解析】结合上题可知,海陆间循环的动力来源于太阳能,海陆间水循环促使陆地水体不断更新,海陆间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海陆间水循环地表径流从高处流向低处,参与陆地地表形态的塑造。故C选项正确。
9.A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该海域海水密度主要受海水盐度的影响,盐度越小,密度越大,船的吃水深度越浅;盐度减小,密度减小,船的吃水深度越深。图示地区盐度往南减小,因此船的吃水深度应逐渐变深。故A选项正确。
10.D
【解析】依据材料和图可知,北部海域更为闭塞,仅通过狭窄的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连,水体交换少,而南部曼德海峡较宽,且与印度洋相连接,与印度洋海域水体交换条件较好,因此盐度偏低;图示北部汇入河流较少,南部河流汇入多,盐度应偏低;结合材料,北部降水偏多,但降水偏多,盐度应偏低;南部蒸发量大,盐度应偏高。故D选项正确。
11.B
【解析】据图可知,甲图山高谷深,河谷较窄,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河谷;乙图地势平坦,位于河流入海口,约呈三角形分布于河口,是三角洲,其由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故B选项正确。
12.B
【解析】依据上题和图可知,甲为山高谷深的河谷,河谷狭窄,多分布于河流的上游地区,河床较深,呈V字形;乙为河口三角洲,多分布于河流的入海口,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区,因地势平坦,河流流速较慢,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堆积而成。故B选项正确。
13.C
【解析】依据图示景观和材料可知,图示景观是热带草原,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四季不分明;热带草原有干湿季节之分,不是全年多雨;热带草原植物生长茂盛,多是浓密的高草,草原上散生着乔木和灌木;低矮葱翠的草丛为温带草原的景观。故C选项正确。
14.A
【解析】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景观;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是温带草原景观;新疆阿克苏地区多是温带荒漠景观;非洲北部是热带荒漠景观。故A选项正确。
15.B
【解析】乙地区人口较多,四周地势高,乙地区地势较低,四周山体植被覆盖率低,易出现泥石流灾害。故B选项正确。
16.C
【解析】图层叠加技术属于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按数据属性存为不同的图层,通过不同图层的叠加可以分析地理事物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故C选项正确。
17.(1)中生(1分)裸子植物(1分)煤炭(1分)
(2)爬行 恐龙 解体(3分)
(3)气候温暖;降水较多;草木繁茂。(3分,言之有理即可)
18.(1)减少 减少 减小(6分)
(2)炉灶燃烧的浓烟,使大气中的灰尘、烟雾增多;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强,果园夜晚地面增温,热量散失少,起到保温作用。(6分)
(3)温室大棚;地膜覆盖保温。(2分,言之有理即可)
19.(1)石灰岩(1分)易溶于水(或容易被水带走)(2分)
(2)峰林 孤峰 残丘(3分)
(3)地形起伏较大,流水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较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流水溶蚀作用较强;石灰岩分布面积广,石灰岩的可溶性较好。(6分)
20.(1)土壤颜色为红色;土质黏重,含水量较大;空气含量少;有机质较少,土壤肥力低。(答出三点,3分)
(2)A(1分)
原因:生物总量大,生物积累的有机质较多;气候寒冷,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慢;地形平坦,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使有机质含量多,土壤肥力较高。(6分)
(3)成因:流水的侵蚀作用。(1分)
影响:土壤肥力下降,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蓄水、保水功能下降;自然环境恶化,生物数量和种类减少;人类生存环境恶化,影响人类在该区域的生存和发展。(答出三点,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