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学模拟测试卷(七)(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学模拟测试卷(七)(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2-02 17:4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模拟测试卷(七)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下面甲、乙两图所作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乙图表示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的性状分离比
C.基因型如甲图所示的亲本自交,后代中出现AaBb的概率为1/4
D.基因型如甲图所示的个体进行测交,后代的表型比例可用乙图表示
2.某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在该植物的自交后代中,表型不同于亲本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A. B. C. D.
3.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8条)染色体,其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  )
A.3+X或3+Y B.6+X或6+Y
C.6+XX或6+YY D.6+XX或6+XY
4.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不产生CO2 B.无氧呼吸过程不需要酶的参与
C.有氧呼吸过程只在线粒体中进行 D.有氧呼吸产生的氢与氧结合生成水
5.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
A.进行纸层析→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将实验材料研磨
B.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在滤纸条上画线→取滤液→再画线
C.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
D.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进行纸层析
6.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该病属于(  )
A.单基因显性遗传病 B.单基因隐性遗传病
C.多基因遗传病 D.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7.如图为中心法则图解,其中表示翻译过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产前诊断是预防遗传病患儿出生的有效方法之一  
B.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人类遗传病的有效措施
C.对有家族病史的夫妇应推算后代患病的风险率  
D.调查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患者家族中调查
9.下列为四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能够排除伴性遗传的是(  )
A.① B.④ C.①③ D.②④
10.下列关于基因、DNA、遗传信息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体性状完全由基因决定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遗传信息是指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1.果蝇的一条染色体上,正常基因的排列顺序为123-456789,“-”代表着丝粒,下表表示由该染色体发生变异后基因顺序变化的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染色体 基因顺序变化
甲 123-476589
乙 123-4789
丙 1654-32789
丁 123-45676789
A.甲是由染色体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的 B.乙是由染色体某一片段缺失引起的
C.丙是由染色体着丝粒位置改变引起的 D.丁是由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引起的
12.如果一个tRNA一端的三个碱基是CGA,那么此RNA转运的氨基酸是(  )
A.丙氨酸(GCU) B.谷氨酸(GAG)
C.精氨酸(CGA) D.酪氨酸(UAC)
13.下列四项中,能组成DNA的是(  )
A.氨基酸、碱基、磷酸 B.脱氧核糖、碱基、磷酸
C.葡萄糖、碱基、磷脂 D.五碳糖、碱基、磷脂
14.为鉴定一株高茎豌豆和一只黑色豚鼠是否纯合,应采用的简便遗传方法分别是(  )
A.杂交、杂交 B.杂交、测交
C.自交、自交 D.自交、测交
15.科学家用含有15N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该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待大肠杆菌解体后15N(  )
A.不出现在T2噬菌体中 B.仅出现在T2噬菌体的DNA中
C.出现在T2噬菌体的外壳和DNA中 D.仅出现在T2噬菌体的外壳中
16.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
C.DNA复制、转录都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是以mRNA为模板
D.DNA复制、转录和翻译所需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17.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
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C.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D.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
18.小家鼠的X染色体上某基因显性突变导致尾巴弯曲,若正常尾巴的雌性小家鼠与弯曲尾巴的雄性小家鼠交配,其后代中尾巴弯曲的雌性小家鼠占(  )
A.25% B.50% C.75% D.100%
19.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衰老细胞的膜通透性改变,呼吸速率减慢
B.衰老的生物体中,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
C.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基因决定的
D.人体细胞中都有与癌变有关的基因
20.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将在蔗糖溶液中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鳞片外表皮细胞转到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则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斐林试剂加入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C.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出现砖红色沉淀
D.将双缩脲试剂加入蛋清稀释液中,溶液变成紫色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12分)小麦的毛颖与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抗锈病与感锈病是一对相对性状。为研究两对性状遗传规律,研究者将纯合的毛颖抗锈病与光颖感锈病杂交,用F1个体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亲本 子代不同表型个体数量(株)
毛颖抗锈病 毛颖感锈病 光颖抗锈病 光颖感锈病
实验一: F1个体自交 450 149 151 50
实验二: F1×光颖感锈病 309 308 305 304
(1)实验________结果,说明毛颖和抗锈病都是________性性状。
(2)F1个体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接近________,推测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________定律。
(3)将实验一子代中毛颖抗锈病播种到实验田中,如果全部成活,并让这450株小麦自交,理论上子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有________株。
(4)实验二结果说明F1产生的四种配子比例是________。
22.(14分)下面甲图表示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温度恒定)在一昼夜内空气中CO2的含量变化,乙图表示番茄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的相关代谢。请据图回答问题:
甲           乙
(1)甲图中________点表示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强度相等,B~C段叶绿体内ADP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图中番茄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________点。
(3)乙图表示的生理状态对应甲图的________段,此时影响番茄有机物积累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图中物质c是________________,物质a、c参与的代谢过程中的共同产物是________。
23.(14分)下图表示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请分析后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的②表示____________,它是组成该结构的________。③表示________,鉴别细胞膜内外侧的依据是________。
(2)在低温下,结构②排列整齐,但温度上升后,会出现排列不整齐现象,其厚度也会减小,这说明②结构特点是________。
(3)在物质通过该结构,③起作用的是上图的________(填“a”或“b”)方式。
(4)细胞间的识别、免疫与[ ]____________有关。
(5)若该膜是线粒体内膜,那么③可能是____________;若该膜是类囊体膜,则最能体现该膜的功能的是膜上有吸收光能的色素。用纸层析法提取出来的四种色素在滤纸上从上到下排在第一位和第三位的色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D 解析:甲图个体测交,后代表型比例为1∶1∶1∶1。
2.A 解析: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自交,子代有16种结合方式,4种表型,且每一种表型中均有一个纯合子(AABB、aaBB、AAbb、aabb),故该植物的自交后代中,表型不同于亲本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3.D 解析:体细胞中含8条染色体,雌性中性染色体为XX,而雄性中性染色体为XY,D正确。
4.D 解析:无氧呼吸产物为酒精时,伴随CO2的产生,A错误;无氧呼吸过程中也有多种酶参与反应,B错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C错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与O2结合生成H2O,D正确。
5.D 解析:该实验的步骤:获得色素提取液(包括称量、剪碎、研磨、过滤)→制备滤纸条→画色素细线→纸层析。
6.D 解析: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个体的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了一条,因此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即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7.C 解析:①是DNA分子的复制过程,A错误;②是转录过程,B错误;③是翻译过程,C正确;④是逆转录过程,D错误。
8.D 解析:产前诊断是预防遗传病患儿出生的有效方法之一,A正确;禁止近亲结婚能降低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是预防人类遗传病的有效措施,B正确;对有家族病史的夫妇,后代可能患病,故应推算后代患病的风险率,C正确;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广大人群中进行,D错误。
9.A 解析:①中双亲均正常,但有一个患遗传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②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不能确定,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也可能是伴性遗传,D错误;③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不能确定,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也可能是伴性遗传,C错误;④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不能确定,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也可能是伴性遗传,B错误。
10.A 解析:生物体的性状受基因控制,同时也受外界环境的影响,A错误;基因位于DNA分子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正确;组成基因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基因中的遗传信息储存在构成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C正确;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
11.C 解析:甲是由于567片段顺序颠倒,A正确;乙属于56片段缺失,B正确;丙也属于位置颠倒,是23片段和456片段位置颠倒,C错误;丁则是增加了67片段,D正确。
12.A 解析:氨基酸的种类由密码子决定,而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能互补配对,故由反密码子CGA可推知密码子序列为GCU,所以应选A。
13.B 解析: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由脱氧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组成。
14.D 解析:鉴定植物纯合或杂合的最简便遗传方法是让该植株自交,观察子代性状表现。而鉴定动物纯合或杂合的最简便遗传方法是让该动物与一只(或多只)隐性动物测交。
15.C 解析:噬菌体在大肠杆菌体内增殖时,所用原料都来自大肠杆菌。由于大肠杆菌在含15N的培养基中培养,所以大肠杆菌内的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都含15N。因此,在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中都含有15N。
16.C 解析: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正确;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后进行翻译过程,B正确;DNA复制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DNA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是以mRNA为模板,C错误;DNA复制、转录和翻译所需的原料依次是4种脱氧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和21种氨基酸,D正确。
17.A 解析:基因频率改变,生物一定进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生物进化,基因频率一定改变。
18.B 解析:本题考查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由题意知尾巴弯曲为X染色体上的显性突变,用XA表示,则亲代基因型为XaXa×XAY,后代基因型为XAXa或XaY,所以后代中尾巴弯曲的雌性小家鼠占50%。
19.B 解析:衰老的生物体中也有新产生的细胞,B选项错误。
20.D 解析: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已放入清水中,使其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若转入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则会使质壁分离程度增加。蔗糖为非还原糖,不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煮沸冷却的肝脏研磨液与H2O2溶液不会生成砖红色沉淀。蛋清稀释液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溶液变成紫色。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1)一 显 (2)9∶3∶3∶1 自由组合 (3)50 (4)1∶1∶1∶1
解析:(1)由分析可知:实验一的结果说明毛颖和抗锈病都是显性性状。(2)F1个体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接近9∶3∶3∶1,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可知控制该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实验一子代中毛颖抗锈病属于双显性个体,其中只有AABB一种纯合子,占1/9,故让这450株小麦自交,理论上子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有50株。(4)实验二中F1×光颖感锈病aabb属于测交,根据子代表现型可推知亲本F1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故此根据子代表型比例为1∶1∶1∶1,说明AaBb产生了4种配子,即AB∶Ab∶aB∶ab=1∶1∶1∶1。
22.答案:(1)B、D 由叶绿体基质移向类囊体薄膜 (2)D 
(3)B~D 光照强度和CO2浓度  (4)丙酮酸(或丙酮酸和[H]) ATP
解析:(1)甲图中A~B段CO2含量升高,说明该段内细胞呼吸强于光合作用,B点时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B~D段光合作用始终强于细胞呼吸,CO2含量持续下降;至D点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强度再次相等,所以CO2含量下降停止,棚内CO2含量达到最低;此后细胞呼吸又强于光合作用,棚中CO2含量再次升高。暗反应时叶绿体内ADP由叶绿体基质移向类囊体薄膜。(2)能进行有机物积累的时间段为光合作用强于细胞呼吸的时间范围,即B~D段,所以D点时有机物积累总量最多。(3)乙图状态下叶绿体从空气中吸收CO2,说明光合作用强于细胞呼吸,对应甲图中B~D段,此时影响有机物积累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和CO2浓度。(4)据题图判断物质a既进入线粒体又由叶绿体释放到空气中,则为O2,物质b为CO2,物质c为丙酮酸。a、c参与的代谢分别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共同产物是ATP。
23.答案:(1)磷脂双分子层 基本支架 蛋白质 细胞膜外侧有糖蛋白 (2)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b (4)[①]糖蛋白 (5)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胡萝卜素、叶绿素a
解析:(1)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图中的②表示磷脂双分子层,它是组成该结构的基本支架。③表示蛋白质,细胞膜的外侧有糖蛋白,内侧无,据此可判断细胞膜的内侧面和外侧面。
(2)在低温下,结构②磷脂双分子层排列整齐,但温度上升后,会出现排列不整齐的现象,其厚度也会减小,这说明②磷脂双分子层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
(3)由分析可知,a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蛋白质的协助;b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蛋白质的协助,因此在物质通过该结构时,③(蛋白质)起作用的是上图的b方式。
(4)细胞间的识别、免疫与①(糖蛋白)有关。
(5)线粒体内膜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因此该膜是线粒体内膜,那么③可能是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在纸层析法分离绿叶中的色素的实验中,四种色素在滤纸上从上到下的排列顺序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