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1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5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2 16:3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具有想象力、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讽刺在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重点)
3.体会文章深刻的内涵,感受作者高尚的品格。(难点)
1.导入

教学过程
法国作家雨果先生就《悲惨世界》能否发表的问题,给编辑去了一封信,信的内容简洁至极,只有一个问号,编辑认为可以发表,也回了一封信,大家猜猜,他回的是什么?对,是感叹号!看来雨果先生写信是很讲究简洁的,那么咱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封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看看这封信又写了什么?
2.作者介绍
雨果(1802 ~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创作剧本《克伦威尔》,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浪漫主义的宣言。代表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雨果表达了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敬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我们可以从中悟到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3.整体感知
(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①站在人类的立场,立场明确,态度坚定,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②对被侵略者和被掠夺者表示巨大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2)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
(3)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
英国和法国,这样说揭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本质,使世人看清其掠夺者的丑陋面目。
(4)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
作者毫不客气地指出英法联军的行为是强盗行径,对其提出强烈的抗议和谴责,指出他们终将受到历史制裁。
(5)文中的两个强盗都做了哪些事情?请你概括举出来。
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最后,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6)快速默读文章,探究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文章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意见。
第二部分(第2-4段):圆明园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第三部分(第5-9段):英法联军的劫掠行为。
第四部分(第10段):照应开头,尖锐地嘲讽。
4.课文精读
(1)作者说:“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这句话对表达文章中心有何作用?
作者这样说是用反语给予强盗以辛辣地讽刺,以文明和野蛮相对照,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做出了毁灭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蛮行径,而创造了惊世文明的中国人却遭受了侵略,圆明园这一人类文化瑰宝也荡然无存,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2)“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作者在这里指出了一个什么事实?
作者在这里指出了两个胜利者在圆明园肆意毁灭文明,任意劫掠,不容抵赖的事实。
(3)作者为什么说“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经过岁月沉淀的一切,都会变成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人类精神的一部分,没有国界。尤其是在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的趋势,随着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在全球范围内根深蒂固,文化更是没有了国别之分,一切财富都是属于人类的财富。
(4)请你说说结尾两句话有什么含义。
结尾作者再次指出英法联军自诩的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头彻尾的无耻的偷窃,以辛辣的讥讽点明主旨,收束全文。
5.课堂小结
中国晚清政府由于朝政腐败,致使国力衰颓,只能靠奴颜媚骨求得苟延残喘,这是历史的羞耻,民族的羞耻。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它以年轻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我们坚信,这个“超人的民族”定会青春勃发,焕发新的生命力,在世界历史的画册上留下精彩绚丽的一笔。
6.反馈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