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3年初中化学第9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课时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2023年初中化学第9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课时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2-03 17:49:4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2023年初中化学第9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课时练习
1.(2022春·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③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④泥浆水是乳浊液,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 D.②③④
【答案】C
【详解】①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溶液,该说法不正确;
②溶液、浊液(包括悬浊液和乳浊液)都是混合物,该说法不正确;
③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该说法正确;
④泥浆水是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是悬浊液,该说法不正确。
故选:C。
2.(2022春·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自来水洗掉试管内壁上的食盐 B.用洗涤剂清洗带油污的餐具
C.用汽油清洗油污 D.用酒精清除工作服上的碘
【答案】B
【详解】A、用自来水洗掉试管内壁上的食盐,是由于食盐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B、用洗涤剂清洗带油污的餐具,是因为用洗洁精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属于乳化原理,符合题意;
C、用汽油清洗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不符合题意;
D、用酒精清除工作服上的碘是因为就能能溶解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2春·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调味剂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蔗糖 C.味精 D.汽油
【答案】D
【详解】A、食盐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和水形成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蔗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和水形成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C、味精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和水形成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D、汽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和水形成溶液,形成的是乳浊液,故选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3春·九年级课时练习)各种洗涤剂已广泛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下列洗涤剂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
A.用食醋洗菜刀上的铁锈 B.用洗洁精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肥皂液洗衣服 D.用沐浴露洗澡
【答案】A
【详解】A、用食醋洗菜刀上的铁锈,主要利用酸和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不是乳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
B、洗洁精洗餐具上的油污 ,属于乳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用肥皂液洗衣服 ,属于乳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用沐浴露洗澡 ,属于乳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3春·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有关溶液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一切化学变化只有在溶液中才能快速、安全地反应
B.喷洒的农药、注射的针剂、生活中的饮料都是溶液
C.水、酒精、汽油都是常用的溶剂
D.食盐水很难饱和,石灰水很容易饱和
【答案】C
【详解】A、不是一切化学变化只有在溶液中才能快速、安全地反应,在常温下、在空气中也能快速、安全地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喷洒的农药、注射的针剂、生活中的饮料不一定都是溶液,也可能是乳浊液或悬浊液,如果粒橙不属于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水、酒精、汽油都是常用的溶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D、食盐水能达到饱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很小,石灰水很容易饱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6.(2023春·九年级课时练习)将杯中的糖水倒掉一半后,对剩下的半杯糖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甜度减半 B.密度减半 C.浓度减半 D.质量减半
【答案】D
【详解】A、溶液具有均一性,倒掉一半后甜度不变,故A错误;
B、溶液具有均一性,倒掉一半后密度不变,故B错误;
C、溶液具有均一性,倒掉一半后浓度不变,故C错误;
D、质量具有加和性,将杯中的糖水倒掉一半后,质量减半,故D正确。
故选:D。
7.(2019·广西柳州·统考三模)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牛奶 C.蔗糖 D.冰块
【答案】C
【详解】A、面粉不能溶于水,故不能形成溶液,故错误;
B、牛奶不能溶于水,故不能形成溶液,故错误;
C、蔗糖能溶于水,故能形成溶液,故正确;
D、冰块是水的固体,二者形成的是纯净物,不是溶液,故错误。
故选C。
8.(2023春·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氯化钠溶于水就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均匀扩散到水中的过程
C.溶液中的溶质只能是固体
D.一杯调好的糖水,喝第一口特别甜,越喝越不甜,说明后面喝的糖水含糖少
【答案】B
【详解】A.溶液一定是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氯化钠溶于水时,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均匀扩散到水分子中,该选项说法正确;
C.溶质可以为固体,也可以为气体或液体,如酒精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溶液具有均一性,则糖水是一样甜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9.(2022·广西贵港·统考三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CO用于炼铁 B.铜丝做导线 C.洗洁精洗餐具 D.活性炭用于净化水
【答案】A
【详解】A、一氧化碳用于炼铁,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
B、铜丝做导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C、洗洁精清洗餐具,是因为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D、活性炭用于净化水,是因为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故选A。
10.(2022春·九年级课时练习)溶液的知识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油加入水中可得到溶液 B.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明显上升
C.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 D.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答案】D
【详解】A、植物油不溶于水,加入水中不能得到溶液,故A错误;
B、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故B错误;
C、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乳化,故C错误;
D、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11.(2023春·九年级课时练习)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广口瓶内装有某种固体,向其中滴加某种液体后u型管内液面a低于b,符合上述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
A.氢氧化钠和水 B.氯化钠和水 C.硝酸铵和水 D.蔗糖和水
【答案】A
【详解】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装置内压强增大,导致液面a低于b,正确;
B、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故不会出现液面a低于b,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导致液面a高于b,错误;
D、蔗糖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故不会出现液面a低于b,错误。
故选A。
12.(2023春·九年级课时练习)鱼类产生腥味的原因是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酒精,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等溶于乙醇并随加热挥发逸去,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了。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相似的是( )
A.用洗涤剂洗碗 B.用沐浴露洗澡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洗发水洗头发
【答案】C
【详解】甲胺易溶于酒精,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等溶于乙醇并随加热挥发逸去,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了,原理是溶解道理。
A.洗涤剂能使油以很小的液滴的形式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油可随液体流走,用洗涤剂洗碗利用的是乳化的原理,故A错误;
B.沐浴露能使皮肤表面油脂以很小的液滴的形式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油脂可随液体流走,用沐浴露洗澡利用的是乳化的原理,故B错误;
C.汽油是优良的有机溶剂,油污易溶于汽油,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原理是溶解道理,故C正确;
D.洗发水能使头发上的油污以很小的液滴的形式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油污可随液体流走,用洗发水洗头发利用的是乳化的原理,故D错误。
故选:C。
13.(2023春·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是相同的
C.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变浑浊
D.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加快反应速率
【答案】A
【详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蒸馏水,选项错误;
B、溶液具有均一性,是指各部分的性质都保持一致,选项正确;
C、溶液具有稳定性,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选项正确;
D、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选项正确。
故选A。
14.(2022春·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硝酸铵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C.汽油和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是相同的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答案】D
【详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而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如水,故A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大量的热,故B错误;
C、汽油能溶解油污,汽油除油污是溶解原理;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原理不同,故C错误;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D正确。
故选:D。
15.(2022春·九年级课时练习)关于溶质和溶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量多少,水都是溶剂
B.气体、固体可做溶质,液体只能做溶剂
C.氯化锌溶液中,氯化锌是溶质,水是溶剂
D.水是常用溶剂,但不是唯一溶剂
【答案】B
【详解】A、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量多少,水都是溶剂,故选项A说法正确;
B、气体、液体、固体都可做溶质,故选项B错误;
C、氯化锌溶液中,氯化锌是溶质,水是溶剂,故选项C说法正确;
D、水是常用溶剂,酒精、汽油都可以做溶剂,因此水不是唯一溶剂,故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B。
16.(2022春·九年级课时练习)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① ② ③ ④
X 双氧水 水 水 水
Y 二氧化锰 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硝酸铵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详解】①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气球会膨胀,故正确;
②氯化钠和水不反应,溶解温度基本不变,气球不会膨胀,故不正确;
③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烧瓶中气体膨胀,气球膨胀,故正确;
④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烧瓶中温度降低,气球不会膨胀,故不正确。
故选B。
17.(2022·内蒙古鄂尔多斯·统考模拟预测)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下列整理的知识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几个数字 B.几个不同
①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②试管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③酒精灯内酒精的量不超过1/3 ①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②CO、CO2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③Na和Na+性质不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几个相等 D.几个不一定
①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相等②微粒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③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相等 ①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②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③合金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A、①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说法正确;
②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不进行加热时,液体体积可以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说法错误;
③酒精灯内酒精的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说法错误;
故A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B、①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说法正确;
②CO、C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说法正确;
③Na和Na+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说法正确;
故B完全正确,符合题意;
C、①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遵循“一变二不变”的原则,一变是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改变,二不变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催化剂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则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说法正确;
②微粒中,只有中性微粒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离子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一定不相等,则微粒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说法错误;
③溶液稀释是向溶液中加入溶剂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的过程,即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是不发生变化的,则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相等,说法正确;
故C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D、①氧化还原反应是一个整体,有元素被氧化,同时有元素被还原,而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其中一类是氧化还原反应,另一类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属于氧化反应,不是化合反应,故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说法正确;
②液体具有均一稳定性,但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比如蒸馏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说法正确;
③合金是指金属和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合在一起,形成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因此合金中一定有金属,则合金中不一定有金属,说法错误;
故D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2022·陕西西安·统考一模)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
A.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汞得到氧化汞
B.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C.加热分解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固体,其中一份中加入少量MnO2
D.室温下,把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分别溶于水中
【答案】C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汞,容器密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此选项正确;
B、将水通电一段时间后,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此选项正确;
C、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固体,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此选项错误;
D、NaOH固体溶于水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温度降低,此选项正确。
故选C。
19.(2023春·九年级课时练习)回答下列问题:
(1)将1~2小粒碘加入水中,观察到碘______溶于水;将1~2小粒高锰酸钾加入水中,观察到高锰酸钾溶于水。二者的对比可以说明______,即物质的溶解性与______有关。
(2)将1~2小粒碘加入水中,观察到碘______溶于水;将1~2小粒碘加入汽油中,观察到碘溶于汽油。二者的对比可以说明______,即物质的溶解性与______有关。
a.影响溶质溶解速率的因素又有哪些呢?______对溶解速率分别有何影响?______
【答案】(1) 不能 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溶质性质
(2) 不能 同一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溶剂性质 温度。固体颗粒大小等 一般地:温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大;固体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大,
20.(2022春·辽宁·九年级统考学业考试)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请回答。
(1)下列做法中,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填序号)。
A.用淘米水浇花 B.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C.使用节水型马桶
(2)75%的酒精溶液可用于消毒,其溶剂是______。
(3)太阳能热发电站的工作原理:通过集热塔上的吸热器吸收太阳能,将水加热成水蒸气推动汽轮机发电。
①在上述过程中,水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②与燃煤发电相比,太阳能热发电的优点是______(答一点即可)。
(4)水和天然气重整可以得到合成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在微观模型A、B、C、D中,表示水分子的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②生成物中,C和D的质量比为______。
【答案】(1)AC
(2)水##H2O
(3) 物理 环保
(4) B 14:3
【解析】(1)A、用淘米水浇花可以节约水资源,故符合题意;
B、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污染水资源,故不符合题意;
C、使用节水型马桶可以节约水资源,故符合题意;
故选AC;
(2)75%的酒精溶液,其溶剂是水,溶质是酒精;
(3)①水蒸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②与燃煤发电相比,太阳能热发电的优点是环保、无污染;
(4)①在微观模型A是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则为甲烷分子,B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则为水分子,C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则为一氧化碳分子,D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则为氢分子,表示水分子的是B;
②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烷和水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C和D的质量比为 。
21.(2022·北京·统考中考真题)吸附和冷凝是两种从空气中取水的方法。
(1)吸附取水。制备吸附剂时,需要用到氯化锂溶液,该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
(2)冷凝取水。水由气态变为液态,其分子间隔______________(填“变小”或“变大”)。
【答案】(1)氯化锂 LiCl(2)变小
【解析】(1)氯化锂溶液,该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锂,溶剂是水;
(2)气态分子之间间隔大于液态分子之间间隔,水由气态变为液态,其分子间隔变小。
22.(2022·吉林长春·中考真题)人类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水。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2)自来水厂常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__性,除去水中的异味。
(3)农业和园林浇灌时,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氢氧化钠固体和水配制溶液,其中作溶剂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1)肥皂水 (2)吸附 (3)节约水资源(4)水 H2O
【分析】本题考查常见和水有关的性质。
【详解】(1)可以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出现较多浮渣的是硬水,出现较少浮渣的是软水;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因此可以吸附水中异味;
(3)农业和园林浇灌时,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的目的是节约水资源;
(4)实验室用氢氧化钠固体和水配制溶液,其中作溶剂的是水。
23.(2023春·九年级课时练习)小刚分别试用以下方法清洗餐具:①只用冷水;②只用热水;③在冷水中加人几滴洗涤剂;④在热水中加人几滴洗涤剂,然后清洗,并用清水把餐具上的洗涤剂漂洗干净。
(1)上述方法中清洗餐具最干净的是______(填序号)。
(2)以上对比实验说明了温度越_______(填“高”或“低”),洗涤效果越好。由此得出启示:在家中要清洗餐具时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
(3)用下列选项填空(填字母):
A.反应 B.溶解 C.乳化 D.过滤
①洗涤剂对油污有_______作用;
②小刚认为:汽油也能去除油污,但去污原理不同,汽油去油污是因为汽油可以_______油污。
【答案】(1)④
(2) 高 用加有洗涤剂的热水清洗
(3) C B
【详解】(1)油污不溶于水,只使用水,无论是冷水还是热水,都不能把餐具上的油污清洗掉,滴加洗涤剂,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能除去油污,且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剧烈,则清洗效果更好,故选④。
(2)由前面分析可知,温度越高,洗涤效果越好;
由此可知,在家中清洗餐具时,应用加有洗涤剂的热水清洗。
(3)①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故选C;
②汽油能除去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故选B。
24.(2023春·九年级课时练习)如图是把氯化钠加入水中的实验操作,请据此填空。
(1)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2)将氯化钠加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得到的混合物X的名称是_______。
(3)试写出X中所含粒子的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请再列举加速氯化钠溶解的一种方法_______。
【答案】(1)搅拌,加速固体氯化钠溶解
(2) 固体逐渐溶解 氯化钠溶液
(3) Na+ Cl- H2O
(4)升高水的温度(答案合理即可)
【详解】(1)本实验操作是将氯化钠制成溶液,玻璃棒在溶解的过程中起的作用是:搅拌,加速固体氯化钠溶解;
(2)氯化钠能够溶于水,所以看到的现象是:固体逐渐溶解;得到的混合物X是氯化钠和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质为氯化钠的溶液;故答案为:固体逐渐溶解;氯化钠溶液;
(3)混合物X中含有氯化钠和水,氯化钠在水中解离出氯离子和钠离子,水由水分子构成,所以X中的离子是:Na+;Cl-;H2O;
(4)温度越高,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越快,所以可通过升高水的温度实现加速氯化钠溶解;或者将氯化钠固体研磨成粉末,加大与水的接触面积,实现加速氯化钠溶解。
25.(2019·广西柳州·统考三模)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铜常用于制作导线,因为其有良好的延展性和___________性。
(2)洗洁精可以去除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___________作用。
(3)氢能源被誉为人类的“终极能源”。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已成为各图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共同战略选择。实验室里,我们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导电 (2)乳化 (3)
【详解】(1)铜常用于制作导线,因为其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2)洗洁精可以去除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3)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6.(2021春·九年级课时练习)某班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用来研究物质溶于水后温度的变化。试猜想:
(1)装置A产生的现象是_____,原因是_____。
(2)装置B产生的现象是_____,原因是_____。
【答案】 石蜡融化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木板上的水结冰,木板与烧杯连接在一起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
【详解】(1)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因此石蜡融化,烧杯底和木板脱离;
(2)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因此水会结冰,烧杯底和木板粘住。
27.(2020·河北·校联考一模)请根据下图实验回答问题。
(1)图甲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点燃红磷前,需要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的原因是_____该实验中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的原因是________。
(2)图乙为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3)图丙为探究固体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实验,若向试管中加入的固体是NH4NO3,可观察到U形管内左侧液面_____(选填“低于”或“高于”)右侧液面。
【答案】 防止红磷燃烧时,集气瓶中的气体从导管逸出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溶液变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高于
【详解】(1)红磷燃烧,放出热量,集气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如果不夹紧胶皮管,气体会从导管逸出,故填:防止红磷燃烧时,集气瓶中的气体从导管逸出;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
(2)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B中时,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填:溶液变红,分子在不断运动;
(3)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集气瓶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U形管内左侧液面高于右侧液面。
28.(2022春·九年级课时练习)浩然同学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为课题进行探究,其用品和操作示意图如下表:
实验目的 探究下列物质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情况
实验用品 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
操作过程
他取三只烧杯,向烧杯中各注入25 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 ℃,再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均为8 g的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固体,搅拌,待溶解后用温度计分别测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
(1)“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图示④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________。
(2)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 ℃的是________溶液,这是因为________。
(3)溶解硝酸铵固体的烧杯外壁有水珠产生,其原因是____。
【答案】 加速溶解 用玻璃棒搅拌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详解】(1)溶解时,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
搅拌时,应用玻璃棒,不能用温度计搅拌,温度计底部脆弱,容易破裂;
(2)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故温度高于20℃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
(3)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
29.(2019·北京·模拟预测)下面是教材下册中“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的活动与探究。请你一同完成该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固体 NH4NO3固体 NaOH固体
加溶质前水的温度/℃ 20 20 20
溶解现象 全部溶解 全部溶解 全部溶解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的变化 温度无明显变化 温度降低 温度升高
结论(填“放热”或吸热“) 固体氯化钠溶于水无明显放热和吸热现象 ①_____ ②_____
③根据物质溶解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说明NH4NO3固体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_____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填“<”或“>”或“=”符号)。
【答案】 吸热 放热 >
【详解】①硝酸铵溶解于水温度降低,所以可以知道硝酸铵溶解时表现出来的是吸收热量;
②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所以氢氧化钠表现出来的是放出热量;
③硝酸铵溶解时表现出来的是吸收热量的,说明NH4NO3固体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30.(2021春·九年级课时练习)完成下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溶剂 加入物质 实验现象(填“溶解”“几乎不溶解”或“不溶解”)
1 10 mL水 一滴植物油 ____________
2 10 mL汽油 一滴植物油 ____________
3 10 mL水 几小粒碘 ____________
4 10 mL 酒精 几小粒碘 ____________
(1)上述实验说明同一物质在_____________的溶剂中溶解性_____________。
(2)汽油可用来清除衣服上的油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除去衣服上的油渍,用汽油洗和用洗涤剂洗其原理是否相同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
【答案】 不溶解 溶解 几乎不溶解 溶解 不同 不同 汽油能将油渍中的植物油溶解 不相同 用汽油洗涤是利用了溶解作用,用洗涤剂洗涤利用的是乳化作用
【详解】实验:
1、向10 mL水中滴入一滴植物油,不溶解;
2、向10 mL汽油滴入一滴植物油,溶解;
3、向10 mL水加入几小粒碘,几乎不溶解;
4、向10 mL 酒精加入几小粒碘,溶解;
(1)由上述实验可知,植物油、碘在水中溶解性较弱,在汽油中能溶解,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2)汽油可用来清除衣服上的油渍的原因是汽油能将油渍中的植物油溶解;
(3)除去衣服上的油渍,用汽油洗和用洗涤剂洗,其原理不相同,用汽油洗涤是利用了溶解作用,用洗涤剂洗涤利用的是乳化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2023年初中化学第9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课时练习
1.(2022春·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③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④泥浆水是乳浊液,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 D.②③④
2.(2022春·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自来水洗掉试管内壁上的食盐 B.用洗涤剂清洗带油污的餐具
C.用汽油清洗油污 D.用酒精清除工作服上的碘
3.(2022春·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调味剂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蔗糖 C.味精 D.汽油
4.(2023春·九年级课时练习)各种洗涤剂已广泛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下列洗涤剂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
A.用食醋洗菜刀上的铁锈 B.用洗洁精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肥皂液洗衣服 D.用沐浴露洗澡
5.(2023春·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有关溶液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一切化学变化只有在溶液中才能快速、安全地反应
B.喷洒的农药、注射的针剂、生活中的饮料都是溶液
C.水、酒精、汽油都是常用的溶剂
D.食盐水很难饱和,石灰水很容易饱和
6.(2023春·九年级课时练习)将杯中的糖水倒掉一半后,对剩下的半杯糖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甜度减半 B.密度减半 C.浓度减半 D.质量减半
7.(2019·广西柳州·统考三模)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牛奶 C.蔗糖 D.冰块
8.(2023春·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氯化钠溶于水就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均匀扩散到水中的过程
C.溶液中的溶质只能是固体
D.一杯调好的糖水,喝第一口特别甜,越喝越不甜,说明后面喝的糖水含糖少
9.(2022·广西贵港·统考三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CO用于炼铁 B.铜丝做导线 C.洗洁精洗餐具 D.活性炭用于净化水
10.(2022春·九年级课时练习)溶液的知识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油加入水中可得到溶液 B.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明显上升
C.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 D.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11.(2023春·九年级课时练习)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广口瓶内装有某种固体,向其中滴加某种液体后u型管内液面a低于b,符合上述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
A.氢氧化钠和水 B.氯化钠和水 C.硝酸铵和水 D.蔗糖和水
12.(2023春·九年级课时练习)鱼类产生腥味的原因是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酒精,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等溶于乙醇并随加热挥发逸去,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了。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相似的是( )
A.用洗涤剂洗碗 B.用沐浴露洗澡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洗发水洗头发
13.(2023春·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是相同的
C.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变浑浊
D.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加快反应速率
14.(2022春·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硝酸铵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C.汽油和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是相同的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15.(2022春·九年级课时练习)关于溶质和溶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量多少,水都是溶剂
B.气体、固体可做溶质,液体只能做溶剂
C.氯化锌溶液中,氯化锌是溶质,水是溶剂
D.水是常用溶剂,但不是唯一溶剂
16.(2022春·九年级课时练习)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① ② ③ ④
X 双氧水 水 水 水
Y 二氧化锰 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硝酸铵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2022·内蒙古鄂尔多斯·统考模拟预测)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下列整理的知识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几个数字 B.几个不同
①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②试管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③酒精灯内酒精的量不超过1/3 ①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②CO、CO2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③Na和Na+性质不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几个相等 D.几个不一定
①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相等②微粒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③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相等 ①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②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③合金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A.A B.B C.C D.D
18.(2022·陕西西安·统考一模)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
A.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汞得到氧化汞
B.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C.加热分解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固体,其中一份中加入少量MnO2
D.室温下,把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分别溶于水中
19.(2023春·九年级课时练习)回答下列问题:
(1)将1~2小粒碘加入水中,观察到碘______溶于水;将1~2小粒高锰酸钾加入水中,观察到高锰酸钾溶于水。二者的对比可以说明______,即物质的溶解性与______有关。
(2)将1~2小粒碘加入水中,观察到碘______溶于水;将1~2小粒碘加入汽油中,观察到碘溶于汽油。二者的对比可以说明______,即物质的溶解性与______有关。
a.影响溶质溶解速率的因素又有哪些呢?______对溶解速率分别有何影响?______
20.(2022春·辽宁·九年级统考学业考试)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请回答。
(1)下列做法中,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填序号)。
A.用淘米水浇花 B.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C.使用节水型马桶
(2)75%的酒精溶液可用于消毒,其溶剂是______。
(3)太阳能热发电站的工作原理:通过集热塔上的吸热器吸收太阳能,将水加热成水蒸气推动汽轮机发电。
①在上述过程中,水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②与燃煤发电相比,太阳能热发电的优点是______(答一点即可)。
(4)水和天然气重整可以得到合成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在微观模型A、B、C、D中,表示水分子的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②生成物中,C和D的质量比为______。
21.(2022·北京·统考中考真题)吸附和冷凝是两种从空气中取水的方法。
(1)吸附取水。制备吸附剂时,需要用到氯化锂溶液,该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
(2)冷凝取水。水由气态变为液态,其分子间隔______________(填“变小”或“变大”)。
22.(2022·吉林长春·中考真题)人类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水。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2)自来水厂常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__性,除去水中的异味。
(3)农业和园林浇灌时,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氢氧化钠固体和水配制溶液,其中作溶剂的是____________。
23.(2023春·九年级课时练习)小刚分别试用以下方法清洗餐具:①只用冷水;②只用热水;③在冷水中加人几滴洗涤剂;④在热水中加人几滴洗涤剂,然后清洗,并用清水把餐具上的洗涤剂漂洗干净。
(1)上述方法中清洗餐具最干净的是______(填序号)。
(2)以上对比实验说明了温度越_______(填“高”或“低”),洗涤效果越好。由此得出启示:在家中要清洗餐具时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
(3)用下列选项填空(填字母):
A.反应 B.溶解 C.乳化 D.过滤
①洗涤剂对油污有_______作用;
②小刚认为:汽油也能去除油污,但去污原理不同,汽油去油污是因为汽油可以_______油污。
24.(2023春·九年级课时练习)如图是把氯化钠加入水中的实验操作,请据此填空。
(1)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2)将氯化钠加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得到的混合物X的名称是_______。
(3)试写出X中所含粒子的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请再列举加速氯化钠溶解的一种方法_______。
25.(2019·广西柳州·统考三模)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铜常用于制作导线,因为其有良好的延展性和___________性。
(2)洗洁精可以去除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___________作用。
(3)氢能源被誉为人类的“终极能源”。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已成为各图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共同战略选择。实验室里,我们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6.(2021春·九年级课时练习)某班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用来研究物质溶于水后温度的变化。试猜想:
(1)装置A产生的现象是_____,原因是_____。
(2)装置B产生的现象是_____,原因是_____。
27.(2020·河北·校联考一模)请根据下图实验回答问题。
(1)图甲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点燃红磷前,需要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的原因是_____该实验中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的原因是________。
(2)图乙为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3)图丙为探究固体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实验,若向试管中加入的固体是NH4NO3,可观察到U形管内左侧液面_____(选填“低于”或“高于”)右侧液面。
28.(2022春·九年级课时练习)浩然同学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为课题进行探究,其用品和操作示意图如下表:
实验目的 探究下列物质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情况
实验用品 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
操作过程
他取三只烧杯,向烧杯中各注入25 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 ℃,再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均为8 g的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固体,搅拌,待溶解后用温度计分别测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
(1)“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图示④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________。
(2)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 ℃的是________溶液,这是因为________。
(3)溶解硝酸铵固体的烧杯外壁有水珠产生,其原因是____。
29.(2019·北京·模拟预测)下面是教材下册中“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的活动与探究。请你一同完成该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固体 NH4NO3固体 NaOH固体
加溶质前水的温度/℃ 20 20 20
溶解现象 全部溶解 全部溶解 全部溶解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的变化 温度无明显变化 温度降低 温度升高
结论(填“放热”或吸热“) 固体氯化钠溶于水无明显放热和吸热现象 ①_____ ②_____
③根据物质溶解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说明NH4NO3固体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_____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填“<”或“>”或“=”符号)。
30.(2021春·九年级课时练习)完成下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溶剂 加入物质 实验现象(填“溶解”“几乎不溶解”或“不溶解”)
1 10 mL水 一滴植物油 ____________
2 10 mL汽油 一滴植物油 ____________
3 10 mL水 几小粒碘 ____________
4 10 mL 酒精 几小粒碘 ____________
(1)上述实验说明同一物质在_____________的溶剂中溶解性_____________。
(2)汽油可用来清除衣服上的油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除去衣服上的油渍,用汽油洗和用洗涤剂洗其原理是否相同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