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枫树上的喜鹊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第九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明白“我”喜欢的是喜鹊一家其乐融融的温馨场面,喜欢的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
难点:通过读文,使学生明白理解“我”喜欢的是什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识字,读通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
难点:初步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很多老师。你看,连森林里的小枫树也赶来了。谁愿意和它打个招呼?她看到小朋友这么热情,还带来了它的朋友——喜鹊。
2.作者简介。
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7-2010年,享年94岁。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代表作品有:《木偶戏》、《火柴盒的火车》、《鲜花的早晨》、《蒲公英和虹》、《早晨的钟声》、《蒲公英的小屋》、《月亮的船》等。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范读课文,生听准字音。
2.学习生字。
伞 sǎn 部首:人;笔画:6;组词:打伞、雨伞。
造句:太阳伞可以阻挡紫外线。
姨 yí 部首:女;笔画:9;组词:阿姨、二姨。
造句:我的姨妈是一名出色的医生。
弟 dì 部首:丷;笔画:7;组词:兄弟、弟弟。
造句:我的表弟既聪明又可爱。
便 biàn 部首:亻;笔画:9;组词:便利、便民。
造句:拐角处有一家便利店。
教 jiāo 部首:攵;笔画:11;组词:教书、教学生。
造句:爸爸教会了我放风筝。
游 yóu 部首:氵;笔画:12;组词:游山玩水、游泳。
造句:他很喜欢游泳。
戏 xì 部首:又;笔画:6;组词:游戏、马戏。
造句:捉迷藏是一个很有趣的游戏。
母 mǔ 部首:母;笔画:5;组词:字母、母亲。
造句:母亲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
dù yīn bì chēng biàn pīn mǔ gāng dǒng àn
渡 荫 蔽 撑 便 拼 母 冈 懂 案
3.学习词语。
好像:有些像;似乎。
一直:表示顺着一个方向不变;表示动作始终不间断或状态始终不变;强调所指的范围。
说话:用语言表达意思;闲谈;指责;非议。
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
对岸:一定水域互相对着的两岸互称对岸。
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觉。
弟弟: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而年纪比自己小的男子;同族同辈而年纪比自己小的男子。
游戏:与生活和劳动技能有关的、能够促进体力和智力发展的娱乐性活动;玩耍。
发明:创造出从前没有的事物或方法。
字母:拼音文字或注音符号的最小的书写单位;音韵学上指声母的代表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枫树上喜鹊一家的故事。喜鹊妈妈教喜鹊唱歌、游戏,还教学习汉语拼音,以及看日出。
2.边读边想,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事件。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我”喜欢树上的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们。
第三部分(第5—13自然段)写喜鹊阿姨教孩子学知识。
四、布置作业
1.认读要求会认的字,并口头组词。
2.朗读课文两遍。
【板书设计】
枫树上的喜鹊
伞 姨 弟 便 教 游 戏 母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
2.懂得“我”喜欢的是喜鹊一家其乐融融的温馨场面,喜欢的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
难点:懂得“我”喜欢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开火车读会认生字卡片。
2.猜字谜比赛。
3.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二、熟读课文,感知理解
1.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它好像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
比喻修辞手法,表现了枫树的高大、生机勃勃。
赋予了枫树人的情感,一直不辞辛苦地为渡口上的人们和树上的喜鹊遮蔽烈日,抵挡风雨。
(2)“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的窝,我喜欢极了。”
“我”喜欢什么?和第一句的“喜欢”有什么不同?
“我喜欢极了”是喜欢喜鹊窝,和第一句的“我喜欢它”不同,第一句是喜欢枫树。
2.学习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
(1)“心中称呼她喜鹊阿姨”
拉近了“我”和喜鹊间的距离。可以看出在“我”的心中,喜鹊和“我”很亲近。
(2)“我真是喜欢极了”
“我”喜欢的是什么?
“我”喜欢的是六只小喜鹊,写出了作者发现小喜鹊时惊喜的心情。
(3)“喜鹊弟弟”
亲昵的称呼,表明了“我”对小喜鹊的喜爱之情。
称呼写出了“我”对小喜鹊的亲切与喜爱,也表现出“我”充满童心与爱心。
3.学习第三部分(第5-13自然段)。
(1)“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他们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
通过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喜鹊阿姨与小喜鹊间亲切融洽,同时也写出了“我”对喜鹊们十分关注。
(2)“‘鹊!鹊!鹊!’喜鹊阿姨教道。”
写出了喜鹊阿姨满含慈爱认真教读拼音的情景。
(3)“我知道,这便是ɑ、o、e。”
“我”为什么觉得喜鹊阿姨教的是ɑ、o、e?
“我”认为喜鹊阿姨教的是ɑ、o、e,是因为“我”自己最开始学习时,是从ɑ、o、e学起的,所以“我”认为喜鹊阿姨也是在教ɑ、o、e
(4)“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指着上升的太阳,问喜鹊弟弟”
“我”想象着喜鹊阿姨好像在指导孩子们看日出。
(5)“我懂得,喜鹊弟弟很快给出了答案:‘妈妈,那是太阳!太阳升上来了!’”
“我”从喜鹊简单的叫声中,听出了语调的丰富变化,由此展开想象,与喜鹊进行心灵的交流,营造了一个纯真、美好的童话世界。
(6)“我真高兴啊!”
感叹句结尾。抒发了“我”对喜鹊弟弟的进步所变现出来的快乐心情。直抒胸臆。表达了“我”快乐的心情。
三、主题概括
本文介绍了枫树上喜鹊一家的故事。通过“我”的创造性想象,把喜鹊一家的生活描写得其乐融融、有声有色,让我们感受到了童真童趣,表达了作者对动物、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四、布置作业,适时拓展
1.给每个生字组两个词。
2.给爸爸妈妈讲讲课文所叙述的故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