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 《西游记》课件 (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 《西游记》课件 (共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2 20:5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目录
1
学习目标
3
课文解读
2
字词学习
4
延伸拓展
01
学习目标
吴承恩(约1500-约1582),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他自幼聪慧,博览群书,但在科举中屡遭挫折,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述。
作者作品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小说围绕唐僧、孙悟空、 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全书故事引人入胜。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内容摘要
全书表现了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以及作者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和讽刺,为读者创造了一个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对今天的青少年来说,这部小说更像一个励志故事,告诉我们:人生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困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02
课文精读
悟空大闹天宫
悟空当上弼马温后,因嫌官小,反下天宫,自封“齐天大圣”。玉帝派人捉拿不成,只好再次召悟空上天,让他管理蟠桃园。他偷吃仙桃,偷喝御酒,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偷吃太上老君的仙丹,后逃回花果山。玉帝派十万天兵、二郎真君等捉拿悟空。悟空被太上老君的金刚琢砸中后被擒。玉帝下旨处死他,未果。他被投入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成火眼金睛,出来后大闹天宫。玉帝请来如来佛祖,降伏了他,把他压在五行山下。
启发或感悟:孙悟空最终被如来制服,说明即便本领再大的人,也难免遭遇苦难;悟空在丹炉里炼成了火眼金睛,暗示了磨难造就人才。
精彩情节
四圣试禅心
黎山老母与观音、普贤、文殊变成母女四人,称要招唐僧师徒四人为夫,意在试探师徒四人禅心是否坚定,唐僧、悟空、沙和尚拒不接受,只有八戒意动神摇,到内堂去撞天婚,跌得嘴肿头青,最后被捆于树上。
启发或感悟:做人要意志坚定,要经受得起各种考验。
三打白骨精 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成美丽女子、老妇人和老公公来诱骗唐僧,都被悟空识破。悟空不顾唐僧阻拦,最终将白骨精打死。八戒趁机进谗言,唐僧误以为悟空打死了好人,赶走了悟空。
启发或感悟:不要被事物的外表所蒙蔽,应当仔细明辨真相,防患于未然;要听信忠言,不要不加思考,听信谗言;除恶务尽,否则坏人总会卷土重来。
真假美猴王
悟空杀死了强盗,被唐僧赶走,找观音菩萨诉苦。六耳猕猴趁机假冒悟空,打伤唐僧,抢走行李,并到了花果山,意欲假冒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真假美猴王相斗,最终如来识破假悟空,真悟空将其打死,回归取经队伍。
三借芭蕉扇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被火焰山所阻,需要用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将火扇灭。因红孩儿一事,铁扇公主不愿借扇,并将悟空扇走。悟空返回后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腹中折腾,铁扇公主给了他一把假扇。得知被骗,悟空变成牛魔王骗走真扇,后牛魔王变成猪八戒骗回真扇。悟空与众神合力制服了牛魔王,取得了芭蕉扇,扇灭了大火,唐僧师徒继续向西赶路。
精彩情节
称谓及由来
1.江流:因其随江漂至金山寺,故金山寺长老为其取乳名江流。
2.玄奘:其在金山寺削发修行时的法名。
3.唐僧:唐太宗封其为御弟圣僧,指唐为姓,故名唐僧。
4.唐三藏:唐太宗为其取法号为三藏,故称唐三藏。
5.旃檀( zhān tán)功德佛:取经成功,如来封其为旃檀功德佛。
1.唐僧
主要人物
性格特征 立场坚定,虔诚向佛
取经路上,不被各种妖魔鬼怪威胁,不为金钱、美女所诱惑,一心去西天取经,从未动摇。如:面对四圣的试探、女儿国国王的青睐、无底洞鼠精的诱惑、寇员外的盛情相留,都毫不动摇。
好坏不分,不听劝告
唐僧不能识别幻化成人的妖怪,但又不相信悟空的判断,总把妖怪当好人。如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中,悟空除妖的行为被唐僧认为是滥杀无辜。
慈悲为怀
取经路上,唐僧总是尽心救助受苦受难的百姓。如得知陈家一双儿女要被妖怪吃掉,唐僧劝说八戒帮助陈家渡过难关。
称谓及由来
1.石猴:由仙石所化,故名。
2.美猴王:到花果山后,寻得水帘洞,被众猴拜为大王,称美猴王。
3.孙悟空:菩提祖师为其所取之名。
4.弼马温:被玉帝召上天,封为弼马温。
5.齐天大圣:因嫌弼马温官职太小,返回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
6.孙行者:唐僧收其为徒,赐名行者。
7.斗战圣佛: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
2.孙悟空
性格特征 勇于反抗,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无所畏惧
孙悟空生性顽劣,面对权贵,他毫不畏惧,依照自己的性格行事,取经路上更是不怕困难、无所畏惧。如大闹天宫,他敢于反抗天庭;大闹五庄观,他敢作敢当;面对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他都无所畏惧。
除恶务尽,嫉恶如仇
孙悟空遇到妖怪,若无仙人收回,几乎都是取其性命,以绝后患,这反映了他除恶务尽、疾恶如仇的特点。 如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等。
主要人物
性格特征 机智聪明,有谋略
面对法力高强的妖怪,多采取智取手段。如计盗紫金铃的故事中,他变作侍女,在金圣娘娘的协助下,盗走了赛太岁的紫金铃。
脾气暴躁
孙悟空受不得气,遇不顺心之事容易暴躁。如在五庄观因道童辱骂便推倒了人参果树。
主要人物
称谓及由来 1.天蓬元帅: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 2.猪刚鬣(liè) :以相貌为姓,叫猪刚鬣。 3.猪悟能:观音为其所取法名。
4.猪八戒:因他说断了五荤三厌,故唐僧为其取名八戒。
5.净坛使者: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如来封其为净坛使者。
性格特征 善良憨厚,聪明机智 猪八戒本性善良,也富有智慧。如黄袍怪掳走唐僧与沙和尚,八戒使悟空回来相救,妙用激将法。
3.猪八戒
性格特征 战斗勇猛
猪八戒对敌斗争从不屈服,是悟空的好帮手。如大战流沙河中全帮助悟空。
贪恋美色,贪吃贪睡,爱占小便宜
猪八戒虽皈依佛门,但其贪吃好色的本性仍未改。如四圣试禅心中他想留下来当女婿;在五庄观,见童子吃人参果就怂恿悟空去偷。
意志不坚定,爱搬弄是非
取经路上,遇到困难,总是嚷嚷着要散伙, 回高老庄;三打白骨精中,唐僧以为悟空打死了凡人,悟空辩解后,唐僧将信将疑,八戒这时进谗言导致悟空被逐。
称谓及由来 1.卷帘大将:本是天宫中的卷帘大将。 2.沙悟净:指河为姓,观音为其取法名为悟净。 3.沙和尚:唐僧见其行礼像和尚的样子,故叫他沙和尚。 4.金身罗汉: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如来封其为金身罗汉。
性格特征 稳重踏实 沙和尚在取经路上负责挑担,言语不多,听从师父师兄安排,任劳任怨。
信念坚定 沙和尚一路追随师父,一心要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有智谋 在关键时刻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帮助师兄们与妖怪斗争。
4.沙和尚
1.塑造的人物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既有魔气,又有人气、仙气。
2.巧妙结合故事情节,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充分深刻地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着力刻画人物形象,使其有血有肉。
3.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抨击现实,增添了故事情趣。
4.小说由许许多多的小故事连缀而成,这些相对独立的小故事共同构成了《西游记》这一长篇巨制。
艺术特色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路上经历了重重磨难,构成了一系列惊险而曲折的故事。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要求:
1.讲故事的时候别再看书,但可以看自己准备的提纲。
2.注意讲出故事曲折的情节,以及某些生动的细节,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专题一:取经故事会
03
示例展示
探究示例
偷吃人参果
唐僧师徒路过万寿山五庄观,借宿观内。观主镇元大仙外出听经,只留得两个童子。临行前镇元大仙嘱咐他们摘下两个人参果款待唐僧。
因那人参果貌如婴儿,唐僧不肯食用,两个童子就吃了。八戒恰巧窥见,
就怂恿孙悟空到后园偷果。悟空偷得三个人参果,与两个师弟分吃。事情败露,童子责问唐僧。唐僧向徒弟询问事情经过。悟空在师父的劝导下承认了偷果之事。结果两个童子不依不饶,悟空被惹怒,就到后园推倒果树,并连夜与师父、师弟逃走。
镇元大仙回到观内,唤醒被催眠的童子,问明原委,就驾云将唐僧师徒抓回观内。镇元大仙两次欲鞭打唐僧,都被孙悟空拦下代刑。此时天色将晚,镇元大仙决定第二天再拷问。这天夜里,师徒四人再次逃离五庄观。结果又被镇元大仙抓回。经过几番斗法,镇元大仙见难以制服悟空,就向悟空许诺说,若悟空能把树医活,就与他八拜为交,结为兄弟。悟空满口应承后,
便去寻医树的方法。福禄寿三星、东华大帝君、瀛洲九老都无妙方,悟空遂往落伽山向观音求救。
菩萨来到观内,医好果树,果实复旧,镇元大仙十分高兴,设下“人参果会”款待众人,并履行承诺,与孙悟空结为兄弟。唐僧师徒这才继续向西进发。
专题二:话说唐僧师徒
唐僧师徒四人,你最喜欢的是谁?写一篇短文介绍这个人物。要求:
1.概括介绍人物的身世。
2.用几句话勾勒其性格特征,并引用一些故事来印证,最好有些细节。
3.写出你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
《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孙悟空。
孙悟空乃仙石孕育而生,在菩提祖师处学得本领,会七十二般变化,学成后曾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来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他那爱憎分明、不畏强权、敢于抗争的性格是我最钦佩的。他不管生死定数、“六道轮回”,抡起金箍棒,打入地府,强行勾掉生死薄上的名字;他不理睬那些“神圣不可侵犯”的天条,偷吃蟠桃、偷喝仙酒、扰乱蟠桃宴;他不怕天兵天将的包围,甚至在被推入八卦炉用火炼了四十九日后,仍不“悔改”,蹬倒八卦炉,抡起金箍棒,大闹天宫。后来取经途中,他面对各路妖魔,也是敢打敢拼,斗争到底。哪怕被妖魔的宝物所收,一旦逃出,也不忘继续挥起金箍棒投入战斗,决不退缩。
专题三:创作新故事
从小说中找几个故事,分析一下其情节结构模式,包括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妖精有何来历,唐僧师徒如何解决等。然后大胆发挥想象,自己来创作一个取经路上的新故事。要求:
1.虚构要合理,人物的表现必须符合其性格特征。
2.故事要生动有趣,注意设置悬念,还要有具体的细节。
众人合力战妖王
话说有一天,正行走在取经路上的唐僧师徒四人路过一片大森林。
“师父,已经中午了,啥时候开饭呀?俺快饿死了!”八戒喊道。“对……对呀,师父,您让大师兄去弄点斋饭吧。”沙僧跟着附和。唐僧派悟空去化缘,他和八戒、沙僧在原地等候。由于赶路赶了很久,师徒三人都很疲惫,坐下来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突然,一股青烟掠过,之后唐僧便没了踪影。
话说悟空前去化缘,方圆几十里都不见人家,他就叫来土地公公打听情况。土地公公告诉他这片森林里有个妖洞,洞里住着一个非常厉害的妖
王。妖王法力强大,会许多法术,没有人敢居住在这里。悟空听罢感觉不妙,担心师父,赶紧赶了回去。回到休息的地方,只见八戒和沙僧还在熟睡, 唐僧却没了踪影。悟空连忙叫醒他们二人,问道:“师父呢?师父呢?”八戒和沙僧这才发现师父不见了。悟空很生气地说:“要你们保护师父,结果却只知酣睡,连师父不见了都不知道。咱们要赶紧去救师父,师父有危险,听土地公公说这附近有个法力很强的妖王,师父一定是被他抓走了。”八戒和沙僧灰溜溜地跟着悟空来到妖洞前。妖王领着一群小妖出来了,八戒小声对悟空说:“猴哥,我和沙师弟去对付小妖怪,你去对付妖王吧!”悟空暗骂八戒一句:“废物!”拿出如意金箍棒与妖王打了起来。这妖王法力高强,
又是分身又是施咒施法的,不到十个回合,悟空就败下阵来。悟空没有办法,只好去求助观音。
悟空来到观音面前。观音问道:“你不保护你的师父取经,来我这里干什么?”悟空急忙将唐僧被抓一事告诉了观音。听了悟空的叙述,观音就随同他来到妖洞。哪知几个回合下来,观音也不能制服妖王。
悟空眼珠子一转,和观音、师弟们谋划一番。先是由八戒和沙僧一起对战妖王,观音和悟空趁机收集天地之灵气来强化自身。八戒、沙僧和妖王打得不可开交时,观音也加入到战斗中来,三人协力,却仍难以战胜妖
王,但幸好能拖延时间,让悟空收集足够的天地之灵气。眼看他们三人即将招架不住,悟空拔下一根毫毛,吹了口气,顿时风沙暴起,暂时将妖王困住了。观音抓住时机,帮助悟空吸收灵气。悟空功力大增,他使尽浑身气力,抡起金箍棒,一棒下去,妖王一下子后退了几十米,悟空紧接着数棒打去……
观音、悟空、八戒、沙僧四面夹击,齐心协力,最终打死了妖王。大家欢呼起来,都说:“合作力量最大。”之后悟空和八戒、沙僧救出师父,谢别观音。师徒四人一起继续西行。
1.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按要求答题。
忽一日,开炉取丹。那 A 双手捂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额虎,疯狂的独角龙。老君赶上抓一把,被他一捽(zuó),捽了个倒栽葱,脱身走了。即去耳中掣出如意棒,迎风幌一幌,碗来粗细,依然拿在手中,不分好歹,却又大乱天宫,打得那九曜(yào)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
(有删改)
04
延伸拓展
(1)选段中的A所指的人物是 ___________ 。
(2)本名著中,与人物A有关的故事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孙悟空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真题演练
2.请依据《西游记》中悟空和唐僧之间的关系变化过程填空。
五行山获救,师徒结缘→①________________,师徒心生嫌隙→中计戴上金箍,师徒关系始稳定→② _____________,师徒关系“破裂” →战黄袍怪救回师父,师徒彼此慢慢信任→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徒关系再次“破裂”→佛祖指出假悟空,④_______________。
贸然打死劫匪
三打白骨精
悟空打死强盗被赶走,假悟空打晕唐僧
师徒合意同心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