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2022·葫芦岛) 读南极地区中国科学考察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昆仑站 B.泰山站 C.中山站 D.长城站
2. 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是为了( )
A.开发当地的矿产资源
B.开展对特殊自然环境的研究和保护
C.研究企鹅、北极熊生存环境
D.今后向南极地区移民做准备
3.(2022·铜仁)20世纪20年代以来,各国科学考察队纷纷到南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白色荒漠”“风库”之称
②各国科学考察队赴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正值我国的冬季
③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和黄河站
④为大力保护南极地区,应停止一切对南极地区的考察活动
⑤南极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为科考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②③ D.②④⑤
(2022·丹东) 2020年4月24日,中国第36次南极科考工作圆满完成。此次科考中科学家们发现南极部分地区积雪变成绿色和红色,该现象与当地气候变化引起藻类大量繁殖密切相关。读“中国南极地区科考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 我国南极科考站中,年平均气温最高的是( )
A.中山站 B.泰山站 C.昆仑站 D.长城站
5. 南极部分地区积雪变成绿色和红色,这一现象表明南极地区( )
A.人口减少 B.风力增强 C.气候变暖 D.洪涝频繁
(2022·日照) 人类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越来越频繁。下图示意北极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 图中甲地( )
A.位于北太平洋西部 B.位于西半球
C.经纬度是(0°,30°W) D.存在极昼极夜现象
7. 我国黄河站考察队员( )
A.要面临“风库”的凶险 B.要忍受“冰雪高原”的极寒
C.可以和企鹅家族合影留念 D.致力研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2022七下·叙永期末)2021年2月底,南极大陆中国长城科考站附近出现粉红色的“西瓜雪”,研究发现是积雪中的雪藻微生物在温度升高时迅速生长,呈现红色。下图是“南极中国泰山站主楼”,该楼采用架空离地圆环形外表和高架设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泰山站主楼外形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①防积雪掩埋②追求审美需要③防动物袭击④降低强大风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西瓜雪”现象提醒我们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为了缓减这一趋势我们应提倡()
A.使用一次性木筷 B.家家购买燃油车
C.购物多用塑料袋 D.开发新能源减排
(2022七下·天河期末) 2022年4月26日,“雪龙”号破冰船顺利返回上海基地码头,标志着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圆满完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的最佳时段是( )
A.11月至次年3月 B.3月至5月
C.6月至8月 D.9月至11月
11.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平均海拔 平均气温 极端低温 年降水量 平均风速 最大风速
南极地区 2350m -50℃ -88.3℃ 55mm 17~18m/s 100m/s
北极地区 10~20m -18℃ -66.7℃ 100~250mm 10m/s ——
A.北极地区被称为“白色荒漠”
B.南极地区素有“浮冰世界”之称
C.北极地区被称为“风库”
D.两极地区的共同点是酷寒
12.(2022七下·巴州期末)南极地区较北极地区更加寒冷,对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南极地区纬度更高 ②南极地区海拔更高
③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④北极地区人口更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2022七下·宽城期末)长城站位于南极点的( )
A.正西方 B.正南方 C.正东方 D.正北方
14.(2022七下·龙岗期末)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5-7月份是暖季,昼长夜短
B.南极地区有因纽特人定居,耐寒的企鹅也生活在这里
C.南极地区降水稀少,淡水资源贫乏
D.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是严寒、多狂风、干燥
15.(2022七下·宽城期末)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许多国家在这里进行科学考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大力发展种植业,解决粮食问题
B.大规模猎捕鲸鱼,丰富食物来源
C.研究南极冰川,分析全球气候变化
D.利用南极广阔的空间,进行核试验
(2022七下·曲阜期末) 美国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发布的一项研究指出:从1979年到2017年,南极洲冰层融化已经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超过14厘米。下图为南极大陆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中山站地处内陆地区
B.泰山站的海拔在3000米以上
C.长城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D.昆仑站的气温在我国科考站中最低
17. 南极洲冰层融化带来的影响,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加南极洲的淡水资源 B.利于今后向南极洲大量移民
C.破坏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 D.利于开发南极洲的矿产资源
(2022七下·临沭期末) 近几年,“极地游”逐渐成为世界旅游的热点。读“北极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北极地区旅游通常选择北冰洋周围的陆地为起点,图中字母ABC代表的大洲依次是( )
A.亚洲、欧洲、北美洲 B.亚洲、北美洲、欧洲
C.欧洲、亚洲、北美洲 D.北美洲、亚洲、欧洲
19. 游客在北极旅游可以看到的动物是( )
A. B.
C. D.
(2022七下·临沭期末) 2018年2月7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在罗斯海新站举行了选址奠基仪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罗斯海新站的经纬度约为( )
A.164°E,75°N B.164°W,75°S
C.164°W,75°N D.I64°E,75°S
21. 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 )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
22.(2022·滨州)2021年11月23日,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赴南极考察。结合南极地区图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泰山站
B.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西南方向
C.南极科学考察一般选择在7-8月,正值极昼期
D.对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全球气候变化
(2022七下·安新期末) 下图示意南极地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图中①表示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4. 2月份有利于到南极建科学考察站的主要原因是( )
A.暖季,浮冰消融,载重船舶能落岸
B.寒季,海域封冻,施工车辆能通行
C.极昼,热量充足,河流解冻有淡水
D.极夜,常见极光,建站施工有照明
25. 极地科考站房屋的墙板采用“夹心式”,中间是保温材料,窗户较小,且多为双层玻璃,这样设计主要是为了抵御极地____的气候。科考站房屋根基很深,下面为立柱,房屋通常高出地面1~2米:房屋朝不同方向开门,还设有天窗。这样设计主要是为了抵御当地的____和暴雪天气。( )
A.烈风;暴雨 B.酷寒;烈风
C.酷寒;沙尘暴 D.沙尘暴;烈风
二、综合题
26.(2022七下·通榆期末)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预计于2022年建成。读极地地区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罗斯海新站位于 极地区,这里的代表动物是 。
(2)图中,A科考站 (有或无)极昼极夜现象, (有或无)阳光直射,A科考站在北极点的 方向。
(3)罗斯海新站选择在2月份开始建设,因为是 。
(4)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海陆分布不同,南极地区中心是 (填洋或洲的名)。
27.(2022七下·宁远期末)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岛屿② ,海峡Ⅰ
(2)北极地区四周被A 、B欧洲、C北美洲三洲的陆地和岛屿环绕.
(3)北极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动物是 ,我国在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是 站。
(4)K地位于北极点的 方向。
28.(2022七下·双辽期末)目前,我国在南极已建成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罗斯海新站。读下图,回答问题。
(1)据图可知,在南极地区我国五个科考站中,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纬度最高的是 。
(2)我国南极科考队在下列( )时间段去南极考察最适合。
A.春节前后 B.五一前后 C.暑假期间 D.国庆节前后
(3)科考队员到达罗斯海新站附近后,最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
A.石油钻井林立 B.原野鲜花盛开
C.海面漂浮冰山 D.北极熊悠然散步
(4)有利于南极地区环境保护的合理建议是( )。
A.禁止过度捕杀极地动物,全面禁止发展观光旅游业
B.停止一切科学考察活动保护南极脆弱的自然环境
C.在岩石上刻“保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的标语
D.尽量不用一次性餐具,将垃圾带回国进行处理
29.(2022七下·长春期末)南极大陆既是科学考察的宝地,又是现代旅游的胜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 方向自转。
(2)乌斯怀亚是地球最南端的城市,是进入南极大陆科考和旅游的门户,该城市在全球的七大洲中属于 洲。
(3)图中五个科考站位于西半球的是 ,长城站位于昆仑站的 方向,没有极夜、极昼现象的是 站。
(4)小明的爸爸计划今年暑假期间去南极旅游,从时间上看,你觉得合适吗? (合适/不合适)
(5)“只留下脚印,只带走照片”这是一般旅游景区对游客的要求,但在南极旅游时却要求游客“慎留脚印,带回垃圾”,这样要求的理由是 。
30.(2022七下·三明期末)极地科考关系着全球变化,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在国际舞台的展现。2022年3月18日南极洲多个考察站测得创记录高温,较往年同期平均水平高出约40℃。下图示意南极地区轮廓,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①线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南极洲主要位于 (重要纬线)以南,被三个大洋包围,图中A大洋是 。目前,我国已建南极洲科考站中,没有极昼现象的是 。
(3)在南极,科考人员要克服的困难有烈风、 等。2018年2月7日,南极中国新站一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选择此时间奠基的主要原因是 ,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处于 季。
(4)2022年科考人员在南极多地测得创记录高温,反映当前全球面临环境问题是 ,该问题会给南极地区带来的自然环境变化有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B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寒带有极夜和极昼现象;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既没有极夜和极昼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
(2)中国南极科考站现在有五个,包括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和中国南极泰山站,以及在恩克斯堡岛在建的第五个科考站中国南极罗斯海新站。
1.南、北纬66.5°是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长城站位于南纬62°13′,纬度低于66.5°,没有极昼极夜现象,D正确;昆仑站、泰山站、中山站都位于南极圈以南,纬度高于66.5°,有极昼极夜现象,ABC错误。故答案为:D。
2.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生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所以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是为了开展对特殊自然环境的研究和保护,B正确;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不是为了开发当地的矿产资源,也不是为了今后向南极地区移民做准备,AD错误;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地区,所以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不可能是为了研究北极熊的生存环境,C错误。故答案为:B。
3.【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冰雪高原”、“白色荒漠”和“风库”之称,①正确;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各国科学考察队赴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正值我国的冬季,此时南极正值暖季且出现极昼现象,便于科学考察,②正确;黄河站是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③错误;停止一切对南极地区的考察活动,并不利于人类保护南极,④错误;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⑤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答案】4.D
5.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4.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罗斯海新站。读图可知,五个科学考察站中长城站纬度最低,年平均气温应该是最高的,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5.南极部分地区的雪变成了绿色和红色,该现象与当地气候变化引起藻类大量繁殖密切相关。藻类在偏暖气候情况下会大量繁殖,这一现象表明南极地区气候变暖,C正确。南极地区无常住人口,A错误。南极地区有风库之称,常年风大,B错误。南极地区被称为“白色荒漠”,降水稀少,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6.B
7.D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东经160° 西经20°,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其中0°-30°被称为低纬,30°-60°被称为中纬,60°-90°被称为高纬。
(2)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6.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可知,甲地经纬度为(60°N,30°W),位于西半球,C错误,B正确;甲地位于大西洋,不位于太平洋,A错误;甲地在北极圈以南,没有极昼极夜现象,D错误。故答案为:B。
7.南极地区是地球最冷的地区,严寒、干燥、烈风,南极大陆被称为“冰雪高原”、“白色荒漠”、“风库”。北极地区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气温不及南极地区严寒,降水比南极地区多,风速不及南极地区大。南极地区代表动物企鹅,北极地区代表动物北极熊。两极地区的海洋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应注意保护。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8.D
9.D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1)南极地区处于地球的最南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①南极洲的气候通常较同纬度的北极区为冷,是世界最冷的地区;②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有“白色沙漠”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50毫米,越往大陆内部,降水量越少,南极点附近只有3毫米;③南极常年刮大风,最大风速每秒可达百米左右,比每秒33米的12级大风还高出近3倍;由此可见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旱。
(2)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有很多,比如将导致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有一些临海城市或将消失;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等等。
8.根据题意可知, 泰山站主楼采用架空离地圆环形外表和高架设计,这是因为南极地区多暴风雪,这样可以①防积雪掩埋,④降低强大风力。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根据题意可知, “西瓜雪”现象提醒我们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为了缓减这一趋势我们应提倡开发新能源减排。 家家购买燃油车会使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使用一次性木筷会破坏森林资源, 也会使全球气候变暖加剧; 购物多用塑料袋会污染环境。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答案】10.A
11.D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1)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2)南极地区处于地球的最南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①南极洲的气候通常较同纬度的北极区为冷,是世界最冷的地区;②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有“白色沙漠”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50毫米,越往大陆内部,降水量越少,南极点附近只有3毫米;③南极常年刮大风,最大风速每秒可达百米左右,比每秒33米的12级大风还高出近3倍;由此可见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旱。
10.极地地区气候恶劣,开展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科学考察活动时间应选择当地暖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到南极地区考察,应选择11至次年3月,即我国的冬季,此时段南极地区为暖季,气温较高,且有极昼现象,便于进行科学考察。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答案为:A。
11.南极地区被称为“白色荒漠”,排除A;北极地区素有“浮冰世界”之称,排除B;南极地区被称为“风库” ,排除C;两极地区的共同点是酷寒,D正确,故答案为:D。
12.【答案】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较北极地区更加寒冷,其原因是南极地区海拔更高,气温更低,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陆地升温快,降温快,气温更低,②③正确;南极地区纬度和北极地区相当,①错误;北极地区人口更多不是南极地区较北极地区更加寒冷的原因,④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3.【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
【解析】【分析】在经纬网地图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北极所在的地方是北方,南极所在的方向是南方。经过南极点的所有经线都指向北方。由图可知,长城站位于南极点的相反方向为正北方,故D正确。故排除ABC,故答案为:D。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4.【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北半球季节相反,2月是南极地区暖季,并且昼长夜短,利于人类考察活动,A错误;因纽特人居住在北极地区,耐寒的企鹅生活在这里,是南极的“主人”,B错误;极地酷寒,多风,降水稀少,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无际的冰雪世界,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5.【答案】C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许多国家在这里进行科学考察,南极气候不适合大力发展种植业,解决粮食问题,故A错误;大规模猎捕鲸鱼,丰富食物来源,利用南极广阔的空间,进行核试验都是错误的做法,故BD错误;研究南极冰川,分析全球气候变化是正确的做法,故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答案】16.D
17.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6.中山站地处沿海地区,排除A;泰山站的海拔在3000米以下,排除B;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现,排除C;昆仑站的纬度高、海拔高,气温在我国科考站中最低,D正确,故答案为:D。
17.南极洲冰层融化不会增加南极洲的淡水资源,排除A;南极洲气候酷寒、降水少、多狂风,不适宜人口居住,不能向南极洲移民,排除B;南极洲冰层融化会破坏当地的生存环境,C正确;为保护南极地区原始的生态环境,不能开发南极洲的矿产资源,排除D;故答案为:C。
【答案】18.A
19.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8.读图,根据图中的大洲的位置和轮廓可知,A是亚洲,B是欧洲,C是北美洲,北极地区包括北冰洋以及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一部分。故A正确,BC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A。
19.读图可知,A是羚羊,B是企鹅,C是北极熊,D是长颈鹿,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羚羊和长颈鹿是热带草原的动物。故根据题意选C。
【答案】20.D
21.C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0.由图可知,图中所示是以南极为中心的区域,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可以看出,罗斯海新站是的经度位于向东增大上的I64°E,纬度是南纬75°,故答案为:D。
21.在经纬网上,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可以看出,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东北方向,故答案为:C。
22.【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极昼、极夜现象只发生于极圈以内,在此范围之外的考察站都无极昼、极夜现象。而图中不仅仅泰山站位于极圈之外,故A错误;读图可知,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东北方向,故B错误;南极气候严寒,考察时应选择最温暖的的季节,即北半球的冬季,也就是南半球的夏季,故C错误;南极地区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及丰富的资源,在此考察可以获取相关数据为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资料。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答案】23.A
24.A
25.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3.读图可知,该图为南极洲地区图,①表示的大洋是位于南美洲以西,代表的大洋是太平洋;故答案为:A。
24.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选择在2月份,其主要原因是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极地区为暖季,白昼时间长,浮冰消融,载重船舶能落岸,A正确,BD错误;并不是所有地区都出现极昼,虽然为暖季时期,但由于纬度高,不能说热量充足,且没有河流分布,C错误。故答案为:A。
25.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因此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寒冷;北极地区为苔原气候,夏季短暂;南极地区为冰原气候,终年严寒,降水稀少,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降水多,南极地区是世界上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地方:所以地科考站房屋的墙板采用"夹心式”,中间是保温材料,窗户较小,且多为双层玻璃,这样设计主要是为了抵御极地酷寒的气候,科考站房屋根基很深,下面为立柱,房屋通常高出地面1 ~ 2米;房屋朝不同方向开门,还设有天窗,这样设计主要是为了抵御当地的烈风和暴雪天气。故答案为:B。
26.【答案】(1)南极;企鹅
(2)无;无;正南
(3)暖季、有极昼等
(4)南极洲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地区,企鹅是南极的代表动物,北极熊是北极的代表动物。
(2)读图可知,A位于南极半岛附近,是长城站,位于极圈外,无极昼极夜现象,无阳光直射,以北极点为中心,长城站位于北极点的正南方向。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季节相反,罗斯海新站选择在2月份开始建设,因为是此时是南半球的夏季,是南极洲的暖季,气温较高,且有极昼现象,白天时间较长,有利于建设的开展。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海陆分布不同,南极地区中心是南极洲,北极地区中心是北冰洋。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7.【答案】(1)格陵兰岛;白令海峡
(2)亚洲
(3)北极熊;黄河
(4)正南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岛屿②是格陵兰岛,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海峡I是白令海峡,沟通了北冰洋和印度洋。
(2)读图可知,北极地区泛指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四周被A亚洲、B欧洲、C北美洲三洲的陆地和岛屿环绕。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极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南极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我国在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是黄河站。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极点是地球的最北端,地球上任何一点都在北极点的南面,所以K点位于北极点的正南方向。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8.【答案】(1)长城站;昆仑站
(2)A
(3)C
(4)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罗斯海新站,在五个科学考察站中,只有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属于南温带,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最靠近南极点的是昆仑站,所以昆仑站纬度最高。
(2)我国到南极地区科考的最佳时间是11-次年3月,因为这段时间是南极地区的暖季,并且有极昼现象,便于科学考查,春节前后位于这一期间,故答案为:A。
(3)南极地区是没有常住人口和没有被开发的大洲,故A不正确;南极洲纬度高,大部分在寒带,气候寒冷,不会有鲜花盛开的景象,故B不正确;冰川和冰山是南极洲的景观,故C正确;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地区,故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C。
(4)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保护南极地区是所以国家的责任。应禁止所有捕杀极地动物,合理发展观光旅游业;可以适当开展科学考察活动,保护南极脆弱的自然环境;绝对不能在岩石上刻“保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的标语;尽量不用一次性餐具,将垃圾带回国进行处理。所以ABC不正确,D正确。根据题意选D。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9.【答案】(1)顺时针
(2)南美
(3)长城站;西北;长城
(4)不合适
(5)南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或避免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被破坏和污染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从南极上空看是呈顺时针方向自转。
(2)读图可知,乌斯怀亚与长城站只有一海之隔,说明该城市位于与南极洲距离最近的南美洲的最南端。
(3)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以东、160°E以西的区域是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的区域是西半球,读图可知,长城站大致位于60°W经线上,中山站大致位于75°E经线上,泰山站大致位于80°E经线上,昆仑站大致位于85°E经线上,因此长城站和罗斯海新站位于西半球,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位于东半球。根据图中长城站与昆仑站的相对位置可知,长城站位于昆仑站的西北方向。五个科考站中,只有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所以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4)北半球与南半球季节相反,我国位于北半球,因此暑假期间我国正是夏季,而南半球是冬季,此时不适合旅游,因为南半球冬季时,南极地区是极夜,南极地区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时期。
(5)由于南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自我恢复和净化的能力很差,为避免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受到破坏和污染,因此在南极旅游时,要求游客:慎留脚印、带回垃圾。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30.【答案】(1)
(2)南极圈;大西洋;长城站
(3)严寒;南极地区处于极昼;冬
(4)全球变暖;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从南极看地球是顺时针旋转的,从北极看地球是逆时针旋转的,该图是南极为中心,所以是顺时针方向。
(2)南极地区主要是位于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洲周边海域,南极洲被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所包围,从图中可以看出A是印度洋,我国的长城科考站位于南极圈之外,所以不会存在极昼极夜的现象。
(3)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所以科学家要克服烈风、严寒等恶劣天气;12月至次年2月是南极洲处于极昼时期,气温较高,所以选择此时比较好;南极地区处于极昼期,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位于北半球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冬季。
(4)受温室效应的影响全球的气温开始不断上升会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淹没沿海低地;全球气温的上升会破坏南极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等。
【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2022·葫芦岛) 读南极地区中国科学考察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昆仑站 B.泰山站 C.中山站 D.长城站
2. 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是为了( )
A.开发当地的矿产资源
B.开展对特殊自然环境的研究和保护
C.研究企鹅、北极熊生存环境
D.今后向南极地区移民做准备
3.(2022·铜仁)20世纪20年代以来,各国科学考察队纷纷到南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白色荒漠”“风库”之称
②各国科学考察队赴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正值我国的冬季
③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和黄河站
④为大力保护南极地区,应停止一切对南极地区的考察活动
⑤南极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为科考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②③ D.②④⑤
(2022·丹东) 2020年4月24日,中国第36次南极科考工作圆满完成。此次科考中科学家们发现南极部分地区积雪变成绿色和红色,该现象与当地气候变化引起藻类大量繁殖密切相关。读“中国南极地区科考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 我国南极科考站中,年平均气温最高的是( )
A.中山站 B.泰山站 C.昆仑站 D.长城站
5. 南极部分地区积雪变成绿色和红色,这一现象表明南极地区( )
A.人口减少 B.风力增强 C.气候变暖 D.洪涝频繁
(2022·日照) 人类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越来越频繁。下图示意北极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 图中甲地( )
A.位于北太平洋西部 B.位于西半球
C.经纬度是(0°,30°W) D.存在极昼极夜现象
7. 我国黄河站考察队员( )
A.要面临“风库”的凶险 B.要忍受“冰雪高原”的极寒
C.可以和企鹅家族合影留念 D.致力研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2022七下·叙永期末)2021年2月底,南极大陆中国长城科考站附近出现粉红色的“西瓜雪”,研究发现是积雪中的雪藻微生物在温度升高时迅速生长,呈现红色。下图是“南极中国泰山站主楼”,该楼采用架空离地圆环形外表和高架设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泰山站主楼外形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①防积雪掩埋②追求审美需要③防动物袭击④降低强大风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西瓜雪”现象提醒我们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为了缓减这一趋势我们应提倡()
A.使用一次性木筷 B.家家购买燃油车
C.购物多用塑料袋 D.开发新能源减排
(2022七下·天河期末) 2022年4月26日,“雪龙”号破冰船顺利返回上海基地码头,标志着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圆满完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的最佳时段是( )
A.11月至次年3月 B.3月至5月
C.6月至8月 D.9月至11月
11.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平均海拔 平均气温 极端低温 年降水量 平均风速 最大风速
南极地区 2350m -50℃ -88.3℃ 55mm 17~18m/s 100m/s
北极地区 10~20m -18℃ -66.7℃ 100~250mm 10m/s ——
A.北极地区被称为“白色荒漠”
B.南极地区素有“浮冰世界”之称
C.北极地区被称为“风库”
D.两极地区的共同点是酷寒
12.(2022七下·巴州期末)南极地区较北极地区更加寒冷,对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南极地区纬度更高 ②南极地区海拔更高
③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④北极地区人口更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2022七下·宽城期末)长城站位于南极点的( )
A.正西方 B.正南方 C.正东方 D.正北方
14.(2022七下·龙岗期末)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5-7月份是暖季,昼长夜短
B.南极地区有因纽特人定居,耐寒的企鹅也生活在这里
C.南极地区降水稀少,淡水资源贫乏
D.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是严寒、多狂风、干燥
15.(2022七下·宽城期末)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许多国家在这里进行科学考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大力发展种植业,解决粮食问题
B.大规模猎捕鲸鱼,丰富食物来源
C.研究南极冰川,分析全球气候变化
D.利用南极广阔的空间,进行核试验
(2022七下·曲阜期末) 美国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发布的一项研究指出:从1979年到2017年,南极洲冰层融化已经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超过14厘米。下图为南极大陆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中山站地处内陆地区
B.泰山站的海拔在3000米以上
C.长城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D.昆仑站的气温在我国科考站中最低
17. 南极洲冰层融化带来的影响,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加南极洲的淡水资源 B.利于今后向南极洲大量移民
C.破坏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 D.利于开发南极洲的矿产资源
(2022七下·临沭期末) 近几年,“极地游”逐渐成为世界旅游的热点。读“北极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北极地区旅游通常选择北冰洋周围的陆地为起点,图中字母ABC代表的大洲依次是( )
A.亚洲、欧洲、北美洲 B.亚洲、北美洲、欧洲
C.欧洲、亚洲、北美洲 D.北美洲、亚洲、欧洲
19. 游客在北极旅游可以看到的动物是( )
A. B.
C. D.
(2022七下·临沭期末) 2018年2月7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在罗斯海新站举行了选址奠基仪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罗斯海新站的经纬度约为( )
A.164°E,75°N B.164°W,75°S
C.164°W,75°N D.I64°E,75°S
21. 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 )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
22.(2022·滨州)2021年11月23日,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赴南极考察。结合南极地区图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泰山站
B.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西南方向
C.南极科学考察一般选择在7-8月,正值极昼期
D.对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全球气候变化
(2022七下·安新期末) 下图示意南极地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图中①表示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4. 2月份有利于到南极建科学考察站的主要原因是( )
A.暖季,浮冰消融,载重船舶能落岸
B.寒季,海域封冻,施工车辆能通行
C.极昼,热量充足,河流解冻有淡水
D.极夜,常见极光,建站施工有照明
25. 极地科考站房屋的墙板采用“夹心式”,中间是保温材料,窗户较小,且多为双层玻璃,这样设计主要是为了抵御极地____的气候。科考站房屋根基很深,下面为立柱,房屋通常高出地面1~2米:房屋朝不同方向开门,还设有天窗。这样设计主要是为了抵御当地的____和暴雪天气。( )
A.烈风;暴雨 B.酷寒;烈风
C.酷寒;沙尘暴 D.沙尘暴;烈风
二、综合题
26.(2022七下·通榆期末)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预计于2022年建成。读极地地区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罗斯海新站位于 极地区,这里的代表动物是 。
(2)图中,A科考站 (有或无)极昼极夜现象, (有或无)阳光直射,A科考站在北极点的 方向。
(3)罗斯海新站选择在2月份开始建设,因为是 。
(4)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海陆分布不同,南极地区中心是 (填洋或洲的名)。
27.(2022七下·宁远期末)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岛屿② ,海峡Ⅰ
(2)北极地区四周被A 、B欧洲、C北美洲三洲的陆地和岛屿环绕.
(3)北极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动物是 ,我国在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是 站。
(4)K地位于北极点的 方向。
28.(2022七下·双辽期末)目前,我国在南极已建成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罗斯海新站。读下图,回答问题。
(1)据图可知,在南极地区我国五个科考站中,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纬度最高的是 。
(2)我国南极科考队在下列( )时间段去南极考察最适合。
A.春节前后 B.五一前后 C.暑假期间 D.国庆节前后
(3)科考队员到达罗斯海新站附近后,最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
A.石油钻井林立 B.原野鲜花盛开
C.海面漂浮冰山 D.北极熊悠然散步
(4)有利于南极地区环境保护的合理建议是( )。
A.禁止过度捕杀极地动物,全面禁止发展观光旅游业
B.停止一切科学考察活动保护南极脆弱的自然环境
C.在岩石上刻“保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的标语
D.尽量不用一次性餐具,将垃圾带回国进行处理
29.(2022七下·长春期末)南极大陆既是科学考察的宝地,又是现代旅游的胜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 方向自转。
(2)乌斯怀亚是地球最南端的城市,是进入南极大陆科考和旅游的门户,该城市在全球的七大洲中属于 洲。
(3)图中五个科考站位于西半球的是 ,长城站位于昆仑站的 方向,没有极夜、极昼现象的是 站。
(4)小明的爸爸计划今年暑假期间去南极旅游,从时间上看,你觉得合适吗? (合适/不合适)
(5)“只留下脚印,只带走照片”这是一般旅游景区对游客的要求,但在南极旅游时却要求游客“慎留脚印,带回垃圾”,这样要求的理由是 。
30.(2022七下·三明期末)极地科考关系着全球变化,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在国际舞台的展现。2022年3月18日南极洲多个考察站测得创记录高温,较往年同期平均水平高出约40℃。下图示意南极地区轮廓,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①线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南极洲主要位于 (重要纬线)以南,被三个大洋包围,图中A大洋是 。目前,我国已建南极洲科考站中,没有极昼现象的是 。
(3)在南极,科考人员要克服的困难有烈风、 等。2018年2月7日,南极中国新站一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选择此时间奠基的主要原因是 ,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处于 季。
(4)2022年科考人员在南极多地测得创记录高温,反映当前全球面临环境问题是 ,该问题会给南极地区带来的自然环境变化有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B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寒带有极夜和极昼现象;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既没有极夜和极昼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
(2)中国南极科考站现在有五个,包括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和中国南极泰山站,以及在恩克斯堡岛在建的第五个科考站中国南极罗斯海新站。
1.南、北纬66.5°是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长城站位于南纬62°13′,纬度低于66.5°,没有极昼极夜现象,D正确;昆仑站、泰山站、中山站都位于南极圈以南,纬度高于66.5°,有极昼极夜现象,ABC错误。故答案为:D。
2.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生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所以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是为了开展对特殊自然环境的研究和保护,B正确;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不是为了开发当地的矿产资源,也不是为了今后向南极地区移民做准备,AD错误;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地区,所以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不可能是为了研究北极熊的生存环境,C错误。故答案为:B。
3.【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冰雪高原”、“白色荒漠”和“风库”之称,①正确;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各国科学考察队赴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正值我国的冬季,此时南极正值暖季且出现极昼现象,便于科学考察,②正确;黄河站是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③错误;停止一切对南极地区的考察活动,并不利于人类保护南极,④错误;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⑤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答案】4.D
5.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4.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罗斯海新站。读图可知,五个科学考察站中长城站纬度最低,年平均气温应该是最高的,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5.南极部分地区的雪变成了绿色和红色,该现象与当地气候变化引起藻类大量繁殖密切相关。藻类在偏暖气候情况下会大量繁殖,这一现象表明南极地区气候变暖,C正确。南极地区无常住人口,A错误。南极地区有风库之称,常年风大,B错误。南极地区被称为“白色荒漠”,降水稀少,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6.B
7.D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东经160° 西经20°,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其中0°-30°被称为低纬,30°-60°被称为中纬,60°-90°被称为高纬。
(2)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6.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可知,甲地经纬度为(60°N,30°W),位于西半球,C错误,B正确;甲地位于大西洋,不位于太平洋,A错误;甲地在北极圈以南,没有极昼极夜现象,D错误。故答案为:B。
7.南极地区是地球最冷的地区,严寒、干燥、烈风,南极大陆被称为“冰雪高原”、“白色荒漠”、“风库”。北极地区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气温不及南极地区严寒,降水比南极地区多,风速不及南极地区大。南极地区代表动物企鹅,北极地区代表动物北极熊。两极地区的海洋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应注意保护。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8.D
9.D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1)南极地区处于地球的最南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①南极洲的气候通常较同纬度的北极区为冷,是世界最冷的地区;②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有“白色沙漠”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50毫米,越往大陆内部,降水量越少,南极点附近只有3毫米;③南极常年刮大风,最大风速每秒可达百米左右,比每秒33米的12级大风还高出近3倍;由此可见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旱。
(2)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有很多,比如将导致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有一些临海城市或将消失;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等等。
8.根据题意可知, 泰山站主楼采用架空离地圆环形外表和高架设计,这是因为南极地区多暴风雪,这样可以①防积雪掩埋,④降低强大风力。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根据题意可知, “西瓜雪”现象提醒我们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为了缓减这一趋势我们应提倡开发新能源减排。 家家购买燃油车会使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使用一次性木筷会破坏森林资源, 也会使全球气候变暖加剧; 购物多用塑料袋会污染环境。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答案】10.A
11.D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1)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2)南极地区处于地球的最南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①南极洲的气候通常较同纬度的北极区为冷,是世界最冷的地区;②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有“白色沙漠”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50毫米,越往大陆内部,降水量越少,南极点附近只有3毫米;③南极常年刮大风,最大风速每秒可达百米左右,比每秒33米的12级大风还高出近3倍;由此可见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旱。
10.极地地区气候恶劣,开展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科学考察活动时间应选择当地暖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到南极地区考察,应选择11至次年3月,即我国的冬季,此时段南极地区为暖季,气温较高,且有极昼现象,便于进行科学考察。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答案为:A。
11.南极地区被称为“白色荒漠”,排除A;北极地区素有“浮冰世界”之称,排除B;南极地区被称为“风库” ,排除C;两极地区的共同点是酷寒,D正确,故答案为:D。
12.【答案】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较北极地区更加寒冷,其原因是南极地区海拔更高,气温更低,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陆地升温快,降温快,气温更低,②③正确;南极地区纬度和北极地区相当,①错误;北极地区人口更多不是南极地区较北极地区更加寒冷的原因,④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3.【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
【解析】【分析】在经纬网地图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北极所在的地方是北方,南极所在的方向是南方。经过南极点的所有经线都指向北方。由图可知,长城站位于南极点的相反方向为正北方,故D正确。故排除ABC,故答案为:D。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4.【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北半球季节相反,2月是南极地区暖季,并且昼长夜短,利于人类考察活动,A错误;因纽特人居住在北极地区,耐寒的企鹅生活在这里,是南极的“主人”,B错误;极地酷寒,多风,降水稀少,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无际的冰雪世界,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5.【答案】C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许多国家在这里进行科学考察,南极气候不适合大力发展种植业,解决粮食问题,故A错误;大规模猎捕鲸鱼,丰富食物来源,利用南极广阔的空间,进行核试验都是错误的做法,故BD错误;研究南极冰川,分析全球气候变化是正确的做法,故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答案】16.D
17.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6.中山站地处沿海地区,排除A;泰山站的海拔在3000米以下,排除B;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现,排除C;昆仑站的纬度高、海拔高,气温在我国科考站中最低,D正确,故答案为:D。
17.南极洲冰层融化不会增加南极洲的淡水资源,排除A;南极洲气候酷寒、降水少、多狂风,不适宜人口居住,不能向南极洲移民,排除B;南极洲冰层融化会破坏当地的生存环境,C正确;为保护南极地区原始的生态环境,不能开发南极洲的矿产资源,排除D;故答案为:C。
【答案】18.A
19.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8.读图,根据图中的大洲的位置和轮廓可知,A是亚洲,B是欧洲,C是北美洲,北极地区包括北冰洋以及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一部分。故A正确,BC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A。
19.读图可知,A是羚羊,B是企鹅,C是北极熊,D是长颈鹿,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羚羊和长颈鹿是热带草原的动物。故根据题意选C。
【答案】20.D
21.C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0.由图可知,图中所示是以南极为中心的区域,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可以看出,罗斯海新站是的经度位于向东增大上的I64°E,纬度是南纬75°,故答案为:D。
21.在经纬网上,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可以看出,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东北方向,故答案为:C。
22.【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极昼、极夜现象只发生于极圈以内,在此范围之外的考察站都无极昼、极夜现象。而图中不仅仅泰山站位于极圈之外,故A错误;读图可知,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东北方向,故B错误;南极气候严寒,考察时应选择最温暖的的季节,即北半球的冬季,也就是南半球的夏季,故C错误;南极地区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及丰富的资源,在此考察可以获取相关数据为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资料。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答案】23.A
24.A
25.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3.读图可知,该图为南极洲地区图,①表示的大洋是位于南美洲以西,代表的大洋是太平洋;故答案为:A。
24.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选择在2月份,其主要原因是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极地区为暖季,白昼时间长,浮冰消融,载重船舶能落岸,A正确,BD错误;并不是所有地区都出现极昼,虽然为暖季时期,但由于纬度高,不能说热量充足,且没有河流分布,C错误。故答案为:A。
25.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因此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寒冷;北极地区为苔原气候,夏季短暂;南极地区为冰原气候,终年严寒,降水稀少,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降水多,南极地区是世界上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地方:所以地科考站房屋的墙板采用"夹心式”,中间是保温材料,窗户较小,且多为双层玻璃,这样设计主要是为了抵御极地酷寒的气候,科考站房屋根基很深,下面为立柱,房屋通常高出地面1 ~ 2米;房屋朝不同方向开门,还设有天窗,这样设计主要是为了抵御当地的烈风和暴雪天气。故答案为:B。
26.【答案】(1)南极;企鹅
(2)无;无;正南
(3)暖季、有极昼等
(4)南极洲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地区,企鹅是南极的代表动物,北极熊是北极的代表动物。
(2)读图可知,A位于南极半岛附近,是长城站,位于极圈外,无极昼极夜现象,无阳光直射,以北极点为中心,长城站位于北极点的正南方向。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季节相反,罗斯海新站选择在2月份开始建设,因为是此时是南半球的夏季,是南极洲的暖季,气温较高,且有极昼现象,白天时间较长,有利于建设的开展。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海陆分布不同,南极地区中心是南极洲,北极地区中心是北冰洋。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7.【答案】(1)格陵兰岛;白令海峡
(2)亚洲
(3)北极熊;黄河
(4)正南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岛屿②是格陵兰岛,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海峡I是白令海峡,沟通了北冰洋和印度洋。
(2)读图可知,北极地区泛指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四周被A亚洲、B欧洲、C北美洲三洲的陆地和岛屿环绕。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极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南极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我国在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是黄河站。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极点是地球的最北端,地球上任何一点都在北极点的南面,所以K点位于北极点的正南方向。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8.【答案】(1)长城站;昆仑站
(2)A
(3)C
(4)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罗斯海新站,在五个科学考察站中,只有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属于南温带,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最靠近南极点的是昆仑站,所以昆仑站纬度最高。
(2)我国到南极地区科考的最佳时间是11-次年3月,因为这段时间是南极地区的暖季,并且有极昼现象,便于科学考查,春节前后位于这一期间,故答案为:A。
(3)南极地区是没有常住人口和没有被开发的大洲,故A不正确;南极洲纬度高,大部分在寒带,气候寒冷,不会有鲜花盛开的景象,故B不正确;冰川和冰山是南极洲的景观,故C正确;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地区,故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C。
(4)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保护南极地区是所以国家的责任。应禁止所有捕杀极地动物,合理发展观光旅游业;可以适当开展科学考察活动,保护南极脆弱的自然环境;绝对不能在岩石上刻“保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的标语;尽量不用一次性餐具,将垃圾带回国进行处理。所以ABC不正确,D正确。根据题意选D。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9.【答案】(1)顺时针
(2)南美
(3)长城站;西北;长城
(4)不合适
(5)南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或避免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被破坏和污染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从南极上空看是呈顺时针方向自转。
(2)读图可知,乌斯怀亚与长城站只有一海之隔,说明该城市位于与南极洲距离最近的南美洲的最南端。
(3)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以东、160°E以西的区域是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的区域是西半球,读图可知,长城站大致位于60°W经线上,中山站大致位于75°E经线上,泰山站大致位于80°E经线上,昆仑站大致位于85°E经线上,因此长城站和罗斯海新站位于西半球,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位于东半球。根据图中长城站与昆仑站的相对位置可知,长城站位于昆仑站的西北方向。五个科考站中,只有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所以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4)北半球与南半球季节相反,我国位于北半球,因此暑假期间我国正是夏季,而南半球是冬季,此时不适合旅游,因为南半球冬季时,南极地区是极夜,南极地区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时期。
(5)由于南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自我恢复和净化的能力很差,为避免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受到破坏和污染,因此在南极旅游时,要求游客:慎留脚印、带回垃圾。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30.【答案】(1)
(2)南极圈;大西洋;长城站
(3)严寒;南极地区处于极昼;冬
(4)全球变暖;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从南极看地球是顺时针旋转的,从北极看地球是逆时针旋转的,该图是南极为中心,所以是顺时针方向。
(2)南极地区主要是位于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洲周边海域,南极洲被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所包围,从图中可以看出A是印度洋,我国的长城科考站位于南极圈之外,所以不会存在极昼极夜的现象。
(3)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所以科学家要克服烈风、严寒等恶劣天气;12月至次年2月是南极洲处于极昼时期,气温较高,所以选择此时比较好;南极地区处于极昼期,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位于北半球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冬季。
(4)受温室效应的影响全球的气温开始不断上升会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淹没沿海低地;全球气温的上升会破坏南极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等。
【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2022·葫芦岛) 读南极地区中国科学考察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昆仑站 B.泰山站 C.中山站 D.长城站
2. 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是为了( )
A.开发当地的矿产资源
B.开展对特殊自然环境的研究和保护
C.研究企鹅、北极熊生存环境
D.今后向南极地区移民做准备
【答案】1.D
2.B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寒带有极夜和极昼现象;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既没有极夜和极昼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
(2)中国南极科考站现在有五个,包括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和中国南极泰山站,以及在恩克斯堡岛在建的第五个科考站中国南极罗斯海新站。
1.南、北纬66.5°是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长城站位于南纬62°13′,纬度低于66.5°,没有极昼极夜现象,D正确;昆仑站、泰山站、中山站都位于南极圈以南,纬度高于66.5°,有极昼极夜现象,ABC错误。故答案为:D。
2.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生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所以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是为了开展对特殊自然环境的研究和保护,B正确;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不是为了开发当地的矿产资源,也不是为了今后向南极地区移民做准备,AD错误;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地区,所以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不可能是为了研究北极熊的生存环境,C错误。故答案为:B。
3.(2022·铜仁)20世纪20年代以来,各国科学考察队纷纷到南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白色荒漠”“风库”之称
②各国科学考察队赴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正值我国的冬季
③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和黄河站
④为大力保护南极地区,应停止一切对南极地区的考察活动
⑤南极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为科考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②③ D.②④⑤
【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冰雪高原”、“白色荒漠”和“风库”之称,①正确;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各国科学考察队赴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正值我国的冬季,此时南极正值暖季且出现极昼现象,便于科学考察,②正确;黄河站是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③错误;停止一切对南极地区的考察活动,并不利于人类保护南极,④错误;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⑤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022·丹东) 2020年4月24日,中国第36次南极科考工作圆满完成。此次科考中科学家们发现南极部分地区积雪变成绿色和红色,该现象与当地气候变化引起藻类大量繁殖密切相关。读“中国南极地区科考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 我国南极科考站中,年平均气温最高的是( )
A.中山站 B.泰山站 C.昆仑站 D.长城站
5. 南极部分地区积雪变成绿色和红色,这一现象表明南极地区( )
A.人口减少 B.风力增强 C.气候变暖 D.洪涝频繁
【答案】4.D
5.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4.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罗斯海新站。读图可知,五个科学考察站中长城站纬度最低,年平均气温应该是最高的,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5.南极部分地区的雪变成了绿色和红色,该现象与当地气候变化引起藻类大量繁殖密切相关。藻类在偏暖气候情况下会大量繁殖,这一现象表明南极地区气候变暖,C正确。南极地区无常住人口,A错误。南极地区有风库之称,常年风大,B错误。南极地区被称为“白色荒漠”,降水稀少,D错误。故答案为:C。
(2022·日照) 人类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越来越频繁。下图示意北极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 图中甲地( )
A.位于北太平洋西部 B.位于西半球
C.经纬度是(0°,30°W) D.存在极昼极夜现象
7. 我国黄河站考察队员( )
A.要面临“风库”的凶险 B.要忍受“冰雪高原”的极寒
C.可以和企鹅家族合影留念 D.致力研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答案】6.B
7.D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东经160° 西经20°,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其中0°-30°被称为低纬,30°-60°被称为中纬,60°-90°被称为高纬。
(2)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6.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可知,甲地经纬度为(60°N,30°W),位于西半球,C错误,B正确;甲地位于大西洋,不位于太平洋,A错误;甲地在北极圈以南,没有极昼极夜现象,D错误。故答案为:B。
7.南极地区是地球最冷的地区,严寒、干燥、烈风,南极大陆被称为“冰雪高原”、“白色荒漠”、“风库”。北极地区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气温不及南极地区严寒,降水比南极地区多,风速不及南极地区大。南极地区代表动物企鹅,北极地区代表动物北极熊。两极地区的海洋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应注意保护。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2022七下·叙永期末)2021年2月底,南极大陆中国长城科考站附近出现粉红色的“西瓜雪”,研究发现是积雪中的雪藻微生物在温度升高时迅速生长,呈现红色。下图是“南极中国泰山站主楼”,该楼采用架空离地圆环形外表和高架设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泰山站主楼外形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①防积雪掩埋②追求审美需要③防动物袭击④降低强大风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西瓜雪”现象提醒我们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为了缓减这一趋势我们应提倡()
A.使用一次性木筷 B.家家购买燃油车
C.购物多用塑料袋 D.开发新能源减排
【答案】8.D
9.D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1)南极地区处于地球的最南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①南极洲的气候通常较同纬度的北极区为冷,是世界最冷的地区;②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有“白色沙漠”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50毫米,越往大陆内部,降水量越少,南极点附近只有3毫米;③南极常年刮大风,最大风速每秒可达百米左右,比每秒33米的12级大风还高出近3倍;由此可见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旱。
(2)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有很多,比如将导致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有一些临海城市或将消失;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等等。
8.根据题意可知, 泰山站主楼采用架空离地圆环形外表和高架设计,这是因为南极地区多暴风雪,这样可以①防积雪掩埋,④降低强大风力。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根据题意可知, “西瓜雪”现象提醒我们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为了缓减这一趋势我们应提倡开发新能源减排。 家家购买燃油车会使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使用一次性木筷会破坏森林资源, 也会使全球气候变暖加剧; 购物多用塑料袋会污染环境。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22七下·天河期末) 2022年4月26日,“雪龙”号破冰船顺利返回上海基地码头,标志着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圆满完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的最佳时段是( )
A.11月至次年3月 B.3月至5月
C.6月至8月 D.9月至11月
11.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平均海拔 平均气温 极端低温 年降水量 平均风速 最大风速
南极地区 2350m -50℃ -88.3℃ 55mm 17~18m/s 100m/s
北极地区 10~20m -18℃ -66.7℃ 100~250mm 10m/s ——
A.北极地区被称为“白色荒漠”
B.南极地区素有“浮冰世界”之称
C.北极地区被称为“风库”
D.两极地区的共同点是酷寒
【答案】10.A
11.D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1)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2)南极地区处于地球的最南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①南极洲的气候通常较同纬度的北极区为冷,是世界最冷的地区;②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有“白色沙漠”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50毫米,越往大陆内部,降水量越少,南极点附近只有3毫米;③南极常年刮大风,最大风速每秒可达百米左右,比每秒33米的12级大风还高出近3倍;由此可见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旱。
10.极地地区气候恶劣,开展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科学考察活动时间应选择当地暖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到南极地区考察,应选择11至次年3月,即我国的冬季,此时段南极地区为暖季,气温较高,且有极昼现象,便于进行科学考察。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答案为:A。
11.南极地区被称为“白色荒漠”,排除A;北极地区素有“浮冰世界”之称,排除B;南极地区被称为“风库” ,排除C;两极地区的共同点是酷寒,D正确,故答案为:D。
12.(2022七下·巴州期末)南极地区较北极地区更加寒冷,对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南极地区纬度更高 ②南极地区海拔更高
③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④北极地区人口更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较北极地区更加寒冷,其原因是南极地区海拔更高,气温更低,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陆地升温快,降温快,气温更低,②③正确;南极地区纬度和北极地区相当,①错误;北极地区人口更多不是南极地区较北极地区更加寒冷的原因,④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3.(2022七下·宽城期末)长城站位于南极点的( )
A.正西方 B.正南方 C.正东方 D.正北方
【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
【解析】【分析】在经纬网地图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北极所在的地方是北方,南极所在的方向是南方。经过南极点的所有经线都指向北方。由图可知,长城站位于南极点的相反方向为正北方,故D正确。故排除ABC,故答案为:D。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4.(2022七下·龙岗期末)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5-7月份是暖季,昼长夜短
B.南极地区有因纽特人定居,耐寒的企鹅也生活在这里
C.南极地区降水稀少,淡水资源贫乏
D.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是严寒、多狂风、干燥
【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北半球季节相反,2月是南极地区暖季,并且昼长夜短,利于人类考察活动,A错误;因纽特人居住在北极地区,耐寒的企鹅生活在这里,是南极的“主人”,B错误;极地酷寒,多风,降水稀少,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无际的冰雪世界,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5.(2022七下·宽城期末)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许多国家在这里进行科学考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大力发展种植业,解决粮食问题
B.大规模猎捕鲸鱼,丰富食物来源
C.研究南极冰川,分析全球气候变化
D.利用南极广阔的空间,进行核试验
【答案】C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许多国家在这里进行科学考察,南极气候不适合大力发展种植业,解决粮食问题,故A错误;大规模猎捕鲸鱼,丰富食物来源,利用南极广阔的空间,进行核试验都是错误的做法,故BD错误;研究南极冰川,分析全球气候变化是正确的做法,故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022七下·曲阜期末) 美国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发布的一项研究指出:从1979年到2017年,南极洲冰层融化已经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超过14厘米。下图为南极大陆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中山站地处内陆地区
B.泰山站的海拔在3000米以上
C.长城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D.昆仑站的气温在我国科考站中最低
17. 南极洲冰层融化带来的影响,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加南极洲的淡水资源 B.利于今后向南极洲大量移民
C.破坏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 D.利于开发南极洲的矿产资源
【答案】16.D
17.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6.中山站地处沿海地区,排除A;泰山站的海拔在3000米以下,排除B;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现,排除C;昆仑站的纬度高、海拔高,气温在我国科考站中最低,D正确,故答案为:D。
17.南极洲冰层融化不会增加南极洲的淡水资源,排除A;南极洲气候酷寒、降水少、多狂风,不适宜人口居住,不能向南极洲移民,排除B;南极洲冰层融化会破坏当地的生存环境,C正确;为保护南极地区原始的生态环境,不能开发南极洲的矿产资源,排除D;故答案为:C。
(2022七下·临沭期末) 近几年,“极地游”逐渐成为世界旅游的热点。读“北极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北极地区旅游通常选择北冰洋周围的陆地为起点,图中字母ABC代表的大洲依次是( )
A.亚洲、欧洲、北美洲 B.亚洲、北美洲、欧洲
C.欧洲、亚洲、北美洲 D.北美洲、亚洲、欧洲
19. 游客在北极旅游可以看到的动物是( )
A. B.
C. D.
【答案】18.A
19.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8.读图,根据图中的大洲的位置和轮廓可知,A是亚洲,B是欧洲,C是北美洲,北极地区包括北冰洋以及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一部分。故A正确,BC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A。
19.读图可知,A是羚羊,B是企鹅,C是北极熊,D是长颈鹿,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羚羊和长颈鹿是热带草原的动物。故根据题意选C。
(2022七下·临沭期末) 2018年2月7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在罗斯海新站举行了选址奠基仪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罗斯海新站的经纬度约为( )
A.164°E,75°N B.164°W,75°S
C.164°W,75°N D.I64°E,75°S
21. 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 )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
【答案】20.D
21.C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0.由图可知,图中所示是以南极为中心的区域,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可以看出,罗斯海新站是的经度位于向东增大上的I64°E,纬度是南纬75°,故答案为:D。
21.在经纬网上,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可以看出,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东北方向,故答案为:C。
22.(2022·滨州)2021年11月23日,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赴南极考察。结合南极地区图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泰山站
B.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西南方向
C.南极科学考察一般选择在7-8月,正值极昼期
D.对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全球气候变化
【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极昼、极夜现象只发生于极圈以内,在此范围之外的考察站都无极昼、极夜现象。而图中不仅仅泰山站位于极圈之外,故A错误;读图可知,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东北方向,故B错误;南极气候严寒,考察时应选择最温暖的的季节,即北半球的冬季,也就是南半球的夏季,故C错误;南极地区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及丰富的资源,在此考察可以获取相关数据为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资料。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022七下·安新期末) 下图示意南极地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图中①表示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4. 2月份有利于到南极建科学考察站的主要原因是( )
A.暖季,浮冰消融,载重船舶能落岸
B.寒季,海域封冻,施工车辆能通行
C.极昼,热量充足,河流解冻有淡水
D.极夜,常见极光,建站施工有照明
25. 极地科考站房屋的墙板采用“夹心式”,中间是保温材料,窗户较小,且多为双层玻璃,这样设计主要是为了抵御极地____的气候。科考站房屋根基很深,下面为立柱,房屋通常高出地面1~2米:房屋朝不同方向开门,还设有天窗。这样设计主要是为了抵御当地的____和暴雪天气。( )
A.烈风;暴雨 B.酷寒;烈风
C.酷寒;沙尘暴 D.沙尘暴;烈风
【答案】23.A
24.A
25.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3.读图可知,该图为南极洲地区图,①表示的大洋是位于南美洲以西,代表的大洋是太平洋;故答案为:A。
24.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选择在2月份,其主要原因是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极地区为暖季,白昼时间长,浮冰消融,载重船舶能落岸,A正确,BD错误;并不是所有地区都出现极昼,虽然为暖季时期,但由于纬度高,不能说热量充足,且没有河流分布,C错误。故答案为:A。
25.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因此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寒冷;北极地区为苔原气候,夏季短暂;南极地区为冰原气候,终年严寒,降水稀少,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降水多,南极地区是世界上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地方:所以地科考站房屋的墙板采用"夹心式”,中间是保温材料,窗户较小,且多为双层玻璃,这样设计主要是为了抵御极地酷寒的气候,科考站房屋根基很深,下面为立柱,房屋通常高出地面1 ~ 2米;房屋朝不同方向开门,还设有天窗,这样设计主要是为了抵御当地的烈风和暴雪天气。故答案为:B。
二、综合题
26.(2022七下·通榆期末)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预计于2022年建成。读极地地区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罗斯海新站位于 极地区,这里的代表动物是 。
(2)图中,A科考站 (有或无)极昼极夜现象, (有或无)阳光直射,A科考站在北极点的 方向。
(3)罗斯海新站选择在2月份开始建设,因为是 。
(4)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海陆分布不同,南极地区中心是 (填洋或洲的名)。
【答案】(1)南极;企鹅
(2)无;无;正南
(3)暖季、有极昼等
(4)南极洲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地区,企鹅是南极的代表动物,北极熊是北极的代表动物。
(2)读图可知,A位于南极半岛附近,是长城站,位于极圈外,无极昼极夜现象,无阳光直射,以北极点为中心,长城站位于北极点的正南方向。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季节相反,罗斯海新站选择在2月份开始建设,因为是此时是南半球的夏季,是南极洲的暖季,气温较高,且有极昼现象,白天时间较长,有利于建设的开展。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海陆分布不同,南极地区中心是南极洲,北极地区中心是北冰洋。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7.(2022七下·宁远期末)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岛屿② ,海峡Ⅰ
(2)北极地区四周被A 、B欧洲、C北美洲三洲的陆地和岛屿环绕.
(3)北极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动物是 ,我国在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是 站。
(4)K地位于北极点的 方向。
【答案】(1)格陵兰岛;白令海峡
(2)亚洲
(3)北极熊;黄河
(4)正南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岛屿②是格陵兰岛,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海峡I是白令海峡,沟通了北冰洋和印度洋。
(2)读图可知,北极地区泛指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四周被A亚洲、B欧洲、C北美洲三洲的陆地和岛屿环绕。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极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南极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我国在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是黄河站。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极点是地球的最北端,地球上任何一点都在北极点的南面,所以K点位于北极点的正南方向。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8.(2022七下·双辽期末)目前,我国在南极已建成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罗斯海新站。读下图,回答问题。
(1)据图可知,在南极地区我国五个科考站中,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纬度最高的是 。
(2)我国南极科考队在下列( )时间段去南极考察最适合。
A.春节前后 B.五一前后 C.暑假期间 D.国庆节前后
(3)科考队员到达罗斯海新站附近后,最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
A.石油钻井林立 B.原野鲜花盛开
C.海面漂浮冰山 D.北极熊悠然散步
(4)有利于南极地区环境保护的合理建议是( )。
A.禁止过度捕杀极地动物,全面禁止发展观光旅游业
B.停止一切科学考察活动保护南极脆弱的自然环境
C.在岩石上刻“保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的标语
D.尽量不用一次性餐具,将垃圾带回国进行处理
【答案】(1)长城站;昆仑站
(2)A
(3)C
(4)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罗斯海新站,在五个科学考察站中,只有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属于南温带,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最靠近南极点的是昆仑站,所以昆仑站纬度最高。
(2)我国到南极地区科考的最佳时间是11-次年3月,因为这段时间是南极地区的暖季,并且有极昼现象,便于科学考查,春节前后位于这一期间,故答案为:A。
(3)南极地区是没有常住人口和没有被开发的大洲,故A不正确;南极洲纬度高,大部分在寒带,气候寒冷,不会有鲜花盛开的景象,故B不正确;冰川和冰山是南极洲的景观,故C正确;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地区,故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C。
(4)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保护南极地区是所以国家的责任。应禁止所有捕杀极地动物,合理发展观光旅游业;可以适当开展科学考察活动,保护南极脆弱的自然环境;绝对不能在岩石上刻“保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的标语;尽量不用一次性餐具,将垃圾带回国进行处理。所以ABC不正确,D正确。根据题意选D。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9.(2022七下·长春期末)南极大陆既是科学考察的宝地,又是现代旅游的胜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 方向自转。
(2)乌斯怀亚是地球最南端的城市,是进入南极大陆科考和旅游的门户,该城市在全球的七大洲中属于 洲。
(3)图中五个科考站位于西半球的是 ,长城站位于昆仑站的 方向,没有极夜、极昼现象的是 站。
(4)小明的爸爸计划今年暑假期间去南极旅游,从时间上看,你觉得合适吗? (合适/不合适)
(5)“只留下脚印,只带走照片”这是一般旅游景区对游客的要求,但在南极旅游时却要求游客“慎留脚印,带回垃圾”,这样要求的理由是 。
【答案】(1)顺时针
(2)南美
(3)长城站;西北;长城
(4)不合适
(5)南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或避免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被破坏和污染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从南极上空看是呈顺时针方向自转。
(2)读图可知,乌斯怀亚与长城站只有一海之隔,说明该城市位于与南极洲距离最近的南美洲的最南端。
(3)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以东、160°E以西的区域是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的区域是西半球,读图可知,长城站大致位于60°W经线上,中山站大致位于75°E经线上,泰山站大致位于80°E经线上,昆仑站大致位于85°E经线上,因此长城站和罗斯海新站位于西半球,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位于东半球。根据图中长城站与昆仑站的相对位置可知,长城站位于昆仑站的西北方向。五个科考站中,只有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所以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4)北半球与南半球季节相反,我国位于北半球,因此暑假期间我国正是夏季,而南半球是冬季,此时不适合旅游,因为南半球冬季时,南极地区是极夜,南极地区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时期。
(5)由于南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自我恢复和净化的能力很差,为避免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受到破坏和污染,因此在南极旅游时,要求游客:慎留脚印、带回垃圾。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30.(2022七下·三明期末)极地科考关系着全球变化,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在国际舞台的展现。2022年3月18日南极洲多个考察站测得创记录高温,较往年同期平均水平高出约40℃。下图示意南极地区轮廓,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①线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南极洲主要位于 (重要纬线)以南,被三个大洋包围,图中A大洋是 。目前,我国已建南极洲科考站中,没有极昼现象的是 。
(3)在南极,科考人员要克服的困难有烈风、 等。2018年2月7日,南极中国新站一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选择此时间奠基的主要原因是 ,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处于 季。
(4)2022年科考人员在南极多地测得创记录高温,反映当前全球面临环境问题是 ,该问题会给南极地区带来的自然环境变化有 。
【答案】(1)
(2)南极圈;大西洋;长城站
(3)严寒;南极地区处于极昼;冬
(4)全球变暖;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从南极看地球是顺时针旋转的,从北极看地球是逆时针旋转的,该图是南极为中心,所以是顺时针方向。
(2)南极地区主要是位于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洲周边海域,南极洲被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所包围,从图中可以看出A是印度洋,我国的长城科考站位于南极圈之外,所以不会存在极昼极夜的现象。
(3)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所以科学家要克服烈风、严寒等恶劣天气;12月至次年2月是南极洲处于极昼时期,气温较高,所以选择此时比较好;南极地区处于极昼期,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位于北半球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冬季。
(4)受温室效应的影响全球的气温开始不断上升会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淹没沿海低地;全球气温的上升会破坏南极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等。
【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