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春人教语文八年级下 6 雪 课后达标(试题+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春人教语文八年级下 6 雪 课后达标(试题+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08 15:2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6课 课后达标检测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磬口(qìnɡ)   弥漫(ní)   单瓣(bàn)
B.褪尽(tuì) 凛冽(lǐn) 灼灼(zhuó)
C.朔方(shuò) 撒落(sǎn) 滋润(rùn)
D.旋转(xuán) 粘结(nián) 升腾(ténɡ)
2.下列语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销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
B.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
C.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
D.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3.选词填空,并说明理由。
(1)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  (叫 闹 吵)着。
我选    ,理由是:

(2)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    (消失 消逝 褪尽)了。
我选    ,理由是:


4.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答:

(2)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
答:

5.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以“雪”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造字猜想】“雪”是个会意字,非常形象。下图显示的是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字体下的“形象”,请在比较鉴赏的基础上揣测古人造“雪”字时的设想,即对该字的构思进行简要的说明。
答:


(2)【巧对趣联】正月十五夜晚,大雪纷飞,两个秀才踏雪赏花灯。张秀才出了上联,让李秀才对下联。请根据李秀才所对的下联,想想张秀才出的上联空缺的句子是什么。
上联:玉树银花,      
下联:欢歌笑语,千家把酒赏花灯
(3)【理解内涵】下列是鲁迅先生的一组诗句,其中与“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意境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
A.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B.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D.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前三段,回答下列问题。
6.作者为什么在写江南的雪之前先写“暖国的雨”?
答:


7.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8.这三段文字具有图画美,可以分别归纳为:      →孩童塑“汉”图→       。
9.作者对江南的雪有没有遗憾?为什么?
答:

10.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写了塑雪罗汉,两文在写到塑雪罗汉时的写法和目的有何不同?
答:




三、美文品析
(2013·北京模拟)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冬 之 恋
马丽君
是夜,我听到了雪声。
走近阳台的窗口——是玉屑撒落的声音。仰头,天空成了暖暖的玫瑰色,似乎是为了和逼人的寒气交相辉映。侧耳,沙沙声从房顶、从树梢、从若有若无的风的呼吸里,渐渐弥漫开来。伸手,一粒粒细沙密密匝匝地落入手掌,凉意沿着指尖荡漾到心间。开窗,沁人心脾的感觉轻柔地掠过每一寸肌肤。借着微微的天光,冰晶们一路闪闪烁烁、浩浩荡荡,自九天之外开往人间。
屏息细看,这些冬的精灵,透着荧光,从天幕滑落,不时眨眨鬼魅似的眼睛。他们曾是原野上的水滴,被阳光蒸腾到了空中,奔跑为云,伤心作雨,现在被广寒宫的萧瑟感染,忧郁得凝结成这般模样。
不知从何时开始,他的脚步变得叮叮咚咚,他的身姿变得玲珑坚硬,他成了狰狞的战士,在苍穹下呼啸奔腾。他的心燃着火,脚踩着霜,时而风度翩翩,拔剑起舞;时而怒发冲冠,金戈铁马。他像喝了酒的大侠,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踉踉跄跄,激情四射,把房檐敲打得铮铮作响,把草木震慑得咔嚓有声,把天地整得一片肃杀之气。鸟无声山林寂寂,夜冗长寒声凄凄,他终于醉卧沙场,傲骨紧裹着的柔情慢慢晕染,缓缓地憔悴。临风落下的,是平台上最晶莹的一滴泪。
夜阑人静,雪还在盖地铺天地飘洒。嫦娥舒展她的寂寞长裙,打开妆台的镜子,替她梳理发髻,空灵的音乐无声地流淌,盛装的精灵们像礼花一样凌空绽放。她明眸灼灼,招招摇摇,轻盈地上下翻飞;她曳步窈窕,巧目流盼,洒落了一地的胭脂水粉。所到之处,碎瓦残墙,疑是歌楼舞榭;枯草断枝,堪称玉树琼花;就连深夜里缥缈的街灯,也像极了金灯华烛、海市蜃楼。真是东风夜放花千树,梦里花开扑簌簌。她不喧哗,不矫饰,在这个属于自己的晚上,一丝不苟地羽化成正待出阁的新娘,从容地出嫁,把自己许给冬天。
黎明,人语渐响,一切已尘埃落定。寒气依旧凛冽,积雪深厚,冰凌悬挂,四顾之下,神清气爽,行人怡然自乐。大雪把车马的嘈杂、城市的浮躁一股脑儿掩埋了,零星地跳跃在大街小巷的嬉戏的少年,点缀出一个又一个可心的雪人。须臾,红日妖娆,昼夜变化,雪沙、雪晶、雪花通通消融成冰河,车碾成泥,践踏为尘,袅袅娜娜地倏忽无痕。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冰雪在笑,似春蚕缚丝后的化茧为蝶,如蜡炬成灰前的烛光一跃。她们在笑,阳光是腮边的红晕,月色是微露的皓齿;她们在笑,笑得云飞雪落,山川动容;笑得素面朝天,倾国倾城。
以花为貌,以玉为骨,秋水沐浴所以仙袂飘飘,春花映射所以容颜皎皎,雪与冬聚散两依依,意济苍生,情牵天下。
长久地伫足于霁后的清晨,我找见了伏羲的神勇睿智和女娲的圣洁美丽。
(选自散文阅读网2013年5月14日)
11.本文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请从文中找出能明示这种顺序的词语。
答:

12.第2段作者依次从哪些角度写景?
答:

13.读文中的画横线的句子,你的眼前会浮现哪些神通睿智的人物形象?(写出两位)
答:
1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冰雪在笑”,你认为冰雪会笑吗?请说明理由。
答:


四、写作练笔
15.【写法借鉴】本文情景交融,主观情感和客观景物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如“冬花雪野图”中有花有草、有声有色、有实有虚,美不可言,表达出作者对江南的雪的喜爱之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1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A项中“弥”应读mí;C项中“撒”应读sǎ;D项中“粘”应读zhān。
2.【解析】选A。“销”应为“消”。
3.【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及赏析能力。首先要理解每个词语之间的差别,然后在句意引导下发挥想象,从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方面考虑、筛选。陈述理由要突出所选词语在表意方面的妙处。
答案:(1)闹 “闹”字不仅表现了蜜蜂的声音多而杂,而且显示了它们忙碌的情况,与“叫”“吵”相比,能表达作者对蜜蜂及这种情景的向往与喜爱,也更能引发读者的想象与联想。
(2)褪尽 雪罗汉嘴唇上的胭脂是红色的,要说明一种色彩消失,用“褪”最合适,且“褪尽”既表明了过程,又点明了结果。
4.答案:(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一虚一实,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的特点。
(2)把孩子们的手比作紫芽姜,生动真实,形象地反衬出孩子们虽冷却欢喜的情状。
5.(1)答案:“雪”字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为雨,一横代表天,点和竖代表从天上下的雨点。下半部分为扫帚,表示虽然都是从天上下来的但雨扫不起来,雪却可以。
(2)答案(示例):万户当门观瑞雪
(3)【解析】选B。诗句包含的为革命献身的情怀与原句最为切合。
6.【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安排的分析能力。要先找到“暖国的雨”一句所在的句子;然后结合句意体会作者对它的情感——心怀遗憾;最后从对表现江南雪、朔方雪的作用方面分别作答。
答案:①以“暖国的雨”的单调衬托江南雪的滋润美艳;②指出“暖国的雨”的遗憾,为后文写朔方的雪埋下伏笔。
7.【解析】本题考查对事物特点的概括及作者情感的把握能力。江南雪的特点要根据雪中景物及关键语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根据内容,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来理解。
答案:江南的雪滋润美艳,生机无限,趣味盎然,但也较易逝去。江南的雪,倾注着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8.【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先要细读第一、三段,明确每一段的主要内容;然后仿照例子分别用五个字概括。
答案:冬花雪野图 罗汉消释图
9.答案:有。因为江南的雪的这种美未经磨炼,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不能持久。
10.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塑雪罗汉仅仅是一笔带过,而作者在《雪》中却对塑雪罗汉的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塑雪罗汉主要是为了反衬雪地捕鸟的乐趣,而《雪》中写塑雪罗汉则是通过塑雪罗汉的一种缺憾美来为下面“朔方的雪”的出场做铺垫。
11.【解析】此题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从文中筛选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即可。
答案:时间顺序。是夜→夜阑人静→黎明→清晨。
12.【解析】此题考查对写作角度的把握。阅读第2段,结合有关语句判断写作角度,如“是玉屑撒落的声音”属于听觉,“仰头,天空成了暖暖的玫瑰色”属于视觉,“伸手,一粒粒细沙密密匝匝地落入手掌,凉意沿着指尖荡漾到心间”属于触觉。
答案:听觉、视觉、触觉。
13.【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内容的理解。可以结合“怒发冲冠”“吹角连营”等词句联想人物形象。
答案(示例):岳飞、辛弃疾。
14.答案(示例):我认为冰雪会笑。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眼中,冰雪有女娲的圣洁美丽,画波浪线的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冰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5.答案(示例):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战。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上。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