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7 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程标准】了解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引发的人口、物种和商品等的全球性流动,理解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纲要下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哥伦布大交换是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
——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
《哥伦布大交换》
图1:15世纪的世界地图 图2:16世纪的世界地图
说明:人类认识世界更接近真实(全面)、视野更加开阔。
比较两幅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新航路开辟。
天使的消失
地理方位明晰
美洲的出现
海岸线清晰
一.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
阅读教材并结合地图说出新航路开辟后人口迁移的方向
白人
黑人
白人
白人
白人
印第安人
混合血统
美洲
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
亚非大洋洲都有族群混合现象
1.人口迁移的方向和特点
依据地图和所学知识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
巴西不仅仅有梅斯蒂索人(葡萄牙与印第安人的混血儿),还有穆拉托人(葡萄牙与非洲人的混血儿)、赞布人(美洲土著与非洲人的混血儿)和由这些群体繁衍的其他混血群体。
——杰里《新全球史》
特点:
①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
②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
③从已开发国家向未开发地区迁移。
④由欧洲国家主导。
合作探究一
2.物种交换
方向:欧亚→美洲 美洲→世界
原因
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
概况
当今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有1/3的品种源自美洲
今日世界食物总量中几乎一半的作物是美洲印第安人种植的,而白人只是在1542年以后才知道它们 。
——艾尔文.约瑟非
一.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
材料三 16世纪初,花生由东南沿海地区传入中国。进入19世纪后,在欧亚非地区,花生在供人们食用的同时,亦迅速成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和出口商品。
材料一:甘薯俗名红山药也。徐玄扈相国曰:“近年有人在海外得此种,海外人亦禁不令出境。”……今番薯扑地传生,枝叶极盛,若于高仰沙土,深耕厚壅,大旱则汲水灌之,无患不熟。闽广人赖以救饥,其利甚大。
——徐光启《农政全书》
材料二: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洋芋、荞麦、燕麦或蕨蒿之类。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矣。
——袁景晖《建始县志》
全球物种大交换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①番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引入中国,有利于缓解饥饿、维护社会稳定、增加人口
②经济作物的引进有利于推动农产品商品化和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动
合作探究二
一.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
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
天花病毒让整个南美州人口减少了75%。
3.疾病传播
原因
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
表现
英国人把沾染天花病毒的衣物、被子送给印第安人
影响
造成原住民死亡和原有社会解体,使得欧洲可以迅速在美洲建立殖民统治。
一.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球物种大交换对人类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一:如果川菜没有辣椒,它的风味会减少几分?如果土豆没有走出安第斯山区,麦当劳、KFC还能以炸薯条实现全球产业化吗?蓝山咖啡的原产地其实在非洲,后来才成了牙买加出品;亚马逊流域驯化的木薯,则成了非洲热带地区的主粮……
——林颐《开启物种大交换时代》
材料二: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合作探究三
积极:丰富人们的饮食结构;增加了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
促进经济开发;促进文明交融;
消极:带来疾病传播;伴随着殖民掠夺。
人口、动植物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改变了世界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
一.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14世纪前后欧亚之间的商路
15-19世纪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向示意图
请比较两幅地图,指出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贸易的主要变化。
传统印度洋贸易
新兴大西洋贸易
太平洋贸易
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①商品贸易的全球化、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③围绕中国的白银贸易网络形成
阿拉伯人垄断主要商路
②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二.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1.印度洋贸易
主线和支线
印度洋贸易的
(1)欧洲商人(以葡萄牙为主)与阿拉伯商人竞争,并逐渐占据优势
请比较两幅地图,指出新航路开辟前后印度洋贸易的主要变化。
葡萄牙:形成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把中国的货物经澳门运往印度果阿,再转运到欧洲进行贸易;(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商品名 1505年 1518年
胡椒 1074003 2128962
桂皮 8789 1342
肉豆蔻 — 986
紫胶 411 66443
红檀木 — 27978
丝绸 — 2660
总数 1121959 2242112
葡萄牙1505年和1518年运回欧洲的货物清单 (单位:公斤)
殖民者的残酷压榨和传染病的流行,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美洲劳动力严重缺乏。
原因:
目的:
解决美洲劳动力不足问题
欧洲
非洲
美洲
出程:
从欧洲港口载上廉价货物到非洲“换取”奴隶
中程:
运奴隶到美洲贩卖
归程:
从美洲运金银到欧洲
概况:
材料1:1500至1900年间,非洲运往新大陆的黑累计近1200万,最终抵达的有1000多万,船运过程中损失了150多万,大量毁灭了非洲生产力和经济发展。
材料2:奴隶贸易是我们全部航海事业的基础,这种贸易为我们的岛屿带来耕种土地的劳动力,我们的岛屿因此才生产出大批的糖、咖啡、棉花,供应国内外贸易的需要。
影响:
①对非洲:黑奴贸易对非洲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使非洲丧失了大量的精壮劳动力,造成了非洲的贫困落后;
②对美洲:黑奴贸易为美洲的开发提供了大批廉价劳动力,促进了美洲的开发。
③对欧洲: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2、大西洋贸易
——形成罪恶的“三角贸易”
二.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3.太平洋贸易(丝银贸易)
葡萄牙:
主导国家 供货方 商品 中转站 输入地 贸易区域 货币
葡萄牙
西班牙 中国
生丝瓷器
澳门-果阿
欧洲
印度洋
白银
中国
澳门
日本
太平洋
生丝
中国
墨西哥
生丝、丝绸、棉布、瓷器
菲律宾
① 贯通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贸易
②葡萄牙人在中日之间的贸易
横跨太平洋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1500-1800年欧洲从美洲收到9.8万吨白银,其中3.9万吨运往中国,5.9万吨留在欧洲。总体而言,除了日本白银之外,共是1/3—1/2的美洲白银流入了中国,合计大约有4亿两白银流入中国。
——[德]贡德 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太平洋
西班牙:
二.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中国
(明清)
菲律宾
马尼拉
墨
西
哥
白银
白银
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分析白银贸易网络的形成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①有利于中国政府赋税制度的改革
②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③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使白银成为普遍的货币;
④加快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白银贸易网络示意图
合作探究四
二.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早期殖民扩张是指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即工业革命以前的欧洲列强在 亚、非、拉美的侵略扩张活动,当时的殖民国家主要有葡萄牙、西班牙、 荷兰、英国、法国等。最先进行殖民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01
16世纪葡萄牙
02
16世纪西班牙
无敌舰队
03
荷兰17世纪
海上马车夫
04
英国18世纪
日不落帝国
三. 早期殖民扩张
1.阶段划分:
(1)早期:新航路开辟至工业革命以前
以积累原始资本为主要目标,掠夺财富为主要手段。
(2)中期:工业革命期间
以争夺商品销售市场与原料产地为主要目标,商品输出为主要手段。
(3)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
以寻求投资场所,积极展开对外资本输出为目标,以资本输出、划分势力范围、强占殖民地为主要手段。
2.评价:
具有破坏性(早期)和建设性(中后期)双重性。
知识拓展:
对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认识
三. 早期殖民扩张
三. 早期殖民扩张
1、16世纪:西班牙(无敌舰队)、葡萄牙时代
西班牙:以美洲为主,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地区及亚洲的菲律宾
葡萄牙:亚洲、非洲、美洲的巴西
1493年教皇子午线
殖民方式:
建立殖民地,
掠夺金银,
种族灭绝,
黑奴贸易。
殖民方式:
建立殖民据点和商站,
垄断商路,
欺诈贸易。
西、葡划分势力范围
教皇子午线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
2、17世纪:荷兰时代(英法崛起)
1581年,中国已经进入明朝后期,荷兰人刚刚在反抗西班牙统治的战争中草草成立了一个国家,这个当时比北京市大不了多少的国家和强大的西班牙打了80年,打成了17世纪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帝国。建国还不到100年,荷兰的对外贸易额占到了全球的一半,10000多艘荷兰的商船横行在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17世纪“海上马车夫”
非洲:好望角
美洲:新尼德兰
亚洲:印度沿海、马六甲、
锡兰、印尼、台湾
1602年荷兰设立东印度公司,垄断马来群岛至好望角一带的贸易
1621年,荷兰设立西印度公司,垄断美洲和西非地区的贸易
三. 早期殖民扩张
三. 早期殖民扩张
3、18世纪:英国时代
1588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7世纪中后期打败荷兰(三次英荷战争)
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1756—1763 “七年战争”)
18世纪中后期确立殖民霸权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的财富,最终也就控制了世界本身。
——沃尔特雷利(英国航海家)
日不落帝国
三. 早期殖民扩张
材料一:在三个世纪里,西班牙从拉丁美洲掠取了255万公斤的黄金和1亿公斤的白银,葡萄牙仅从巴西就掠夺了至少价值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钻石。
材料二:1703年英国议会决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和每俘获一个红种人都给赏金40镑;1720年,每张头盖皮的赏金提高到100镑;1744年马萨诸塞湾的一个部落被宣布为叛匪以后,规定了这样的赏格:每剥一个12岁以上男子的头盖皮得新币100镑……每剥一个妇女或儿童的头盖皮得50镑!
材料三:“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思考:早期殖民扩张产生了那些影响?
对非洲、美洲、亚洲: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
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亚洲的古老帝国受到冲击。
殖民者带来先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1、对殖民地影响:
三. 早期殖民扩张
材料1:新航路开辟后,原有的商品如粮食、白糖、香料都有大的增加;同时一些新商品也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例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一方面是许多商业金融机构的建立,有信贷机构、殖民贸易股份公司等。……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明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
——人民版必修二
商品种类与流通量增多
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商路及贸易中心的转移
商
业
革
命
思考:新航路开辟为欧洲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变革?
贵金属涌入欧洲
货币贬值物价飞涨
封建领主地位下降
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价
格
革
命
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加速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推动欧洲社会的转型(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2、对欧洲影响:
①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材料:“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进程。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马世力《世界史纲》
②世界逐渐从分散孤立走向整体,地域性历史演变为世界性历史。
3、对世界影响:
三. 早期殖民扩张
一条勇敢者们的探险之路;
一条沟通全球的开拓之路;
一条世界市场的形成之路;
一条资本主义的发展之路;
一条血与火的征服之路;
一条铁与血的反抗之路;
一条殖民掠夺的罪恶之路;
一条物种传播的交流之路;
一条人类文明的相遇之路;
一条震撼至今的历史之路。
在你的心中,新航路是一条怎样的路?
话外音
在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年的纪念日,美国一位印第安人领袖谴责说:“哥伦布是欧洲的英雄,美洲的强盗!!!”
美洲的谴责
非洲国家普遍认为,欧洲的殖民主义和奴隶制度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这是造成非洲贫穷和落后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欧洲国家应向非洲进行道歉并赔偿损失。
非洲的愤怒
欧洲的回避
在整个欧美社会,殖民主义的阴暗面被小心翼翼地回避着、淡化着,它总体上仍是一段值得夸耀的光荣史和冒险史,早期的殖民者也仍是被广泛传诵的英雄。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你怎么看?
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全 球 航 路 开 辟
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改变了世界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
世界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改变世界格局和历史进程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世界人文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
和文明格局
世界
经济格局
人口的迁移与物种交换
商品的
世界性流动
早期
殖民扩张
推 动
推 动
整体
分散
课堂小结
1.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和荷兰人在加勒比海建立甘蔗园,试图奴役当地人,但因当地人对疾病不具免疫力,纷纷死于感染。于是,殖民者开启了大西洋的奴隶交易。由此可知
A.物种交流引发了奴隶贸易 B.殖民扩张导致疾病在全球传播
C.殖民者拓展了美洲的开发 D.殖民活动打破了多元文明格局
2.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把投资与经营管理、商业活动分开,使投资者从经营管理的责任下解放出来,可以调动大量资金投入商业冒险事业。这种公司管理模式
A.反映了商业革命的重要成果 B.标志着垄断组织的出现和发展
C.是自由主义思想的典型体现 D.是组织新航路开辟的有效力量
课堂检测
D
A
4.被贩卖至美洲的非洲奴隶逐渐适应了一个混合着欧洲、美洲和非洲各种因素的社会,他们将西非乐器、音乐、语言、宗教信仰和种植园生活融合在一起,在奴隶数量较多的地区最为常见的就是几种非洲语言和欧洲语言相混合的克里奥尔语。这主要是强调黑奴贸易()A.割断了黑人奴隶的文化传统 B.客观促进非洲文化的近代化C.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
3. 据联合国公布的资料,1650—1850年,非洲人口处于同一水平,甚至有所减少,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由于人口锐减,田地荒芜,城镇、村落成为废墟,贝宁、安哥拉及刚果地区都面目全非了。出现上述情景的主要原因是()A.奴隶贸易的开展 B.庄园制度的瓦解 C.非洲生产力落后,疫病流行 D.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A
D
5. 新航路开辟后热衷于探险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看到可以用白银跟中国人做生意,便掀起了一场银矿开发狂潮。整整两个半世纪,美洲的巨额白银不断地流入中国。这反映了( )A.白银流入促进了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B.对外贸易增加使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中国商品满足西、葡两国的市场需求D.西、葡已成为明朝政府最大的贸易伙伴
6.非洲西海岸有一些反映历史的名称,科特迪瓦的“象牙海岸”,加纳的黄金海岸,利比里亚的胡椒海岸,贝宁的奴隶海岸。这些名称反映了( )A.非洲物资极其丰富 B.早期殖民掠夺的残酷性C.三角贸易所经路线 D.非洲主动融入世界市场
C
B
7. 16世纪以来,人口的迁移也加速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据估计,1500—1800年仅美洲和大洋洲就有近1亿人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麻疹和白喉等传染病。这一现象的出现( )A.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 B.助力世界市场的迅速成熟C.导致世界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D.抑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
8.有学者提出,新航路开辟不仅仅是地理的“发现”,更改变了世界的整体格局。该学者强调新航路开辟使得( )A.西方优势地位开始形成 B.白银流向欧洲、亚洲C.洲际贸易开始建立 D.美洲卷入世界市场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