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春人教语文八年级下17 端午的鸭蛋 课后达标(试题+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春人教语文八年级下17 端午的鸭蛋 课后达标(试题+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08 14:5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7课 课后达标检测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苋菜(jiàn)   硝药(xiāo)   熏五毒(xūn)
B.门楣(mén) 车胤(yìn) 用酒和(huò)
C.门槛(jiān) 饰物(shì) 腌鸭蛋(yān)
D.沧海(cānɡ) 橱柜(chú) 城隍庙(huánɡ)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个人与众不同,常有些令人莫名其妙的惊人之举。
B.面对凤凰古城美轮美奂的旧时城楼和风雨桥,游客们无不肃然起敬。
C.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D.“神舟”十号成功返回,让全球华人与有荣焉,非常兴奋。
3.为下列句中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只填字母)
(1)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     (A.大概 B.或许 C.肯定)是不行的。
(2)不过高邮的咸鸭蛋,     (A.也许 B.大概 C.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3)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     (A.轻轻 B.淡淡 C.少少)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4.给下面的语段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
A.《》,、、、       B.“”。、、,
C.“”。,、、 D.《》,、、,
5.(2013·江苏模拟)阅读下列新闻调查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来粽品牌垄断市场
昨天,记者在我市部分超市看到,虽然距离端午节还有一个多月,但“思念”“三全”“安井”“五芳斋”等外地的品牌粽子已经在各大超市出现。为何不见本地粽子的身影呢?超市负责人说,超市商品采购由总部决定,总部只采购品牌粽子,而目前本地粽尚无自己的品牌。
材料二: 本地粽以“鲜”取胜
到哪里去买本地粽呢?记者在电力路、花山路看到了几家卖粽子的小店。店主表示,粽子都是自家包的,品种没有超市里多,只有红豆、蜜枣和肉粽,但当天包当天卖,十分新鲜,不像真空包装的外地粽,经由运输等途径,再到超市柜台,距离生产日期已有好几天。
材料三:        
超市工作人员介绍说,今年粽子的价格与去年相比相差不大。业内人士分析称,今年糯米等原材料的价格降了,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是个好消息;但粽子大多是人工包装,人工费水涨船高,运输费用也是居高不下,有降有升,粽子的价格基本与去年持平。
(1)从“材料三”中提取主要信息,为该则材料拟写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分析本地粽与外来粽相比存在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
劣势:
(3)吃粽子的习俗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现在人们赋予它更多的文化内涵。中考前夕,有老师给学生赠送了粽子,这个礼物包含了老师对学生的祝愿。说出老师的祝愿是什么。
答: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第2、3段(从“我的家乡是水乡”至“这叫什么咸鸭蛋呢!”),回答6~8题。
6.选段主要写了两方面内容,先写了高邮咸鸭蛋    ,然后写了高邮咸鸭蛋        。
7.选段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咸鸭蛋什么感情?请结合文段举一例句简要分析。
答:

8.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下面画线A、B、C三句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语言特色,请任选一处并简要赏析。
我选   处,简要赏析:

附画线句:A.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
B.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C.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碗豆黄与橘红糕
车前子
在《北京的茶食》一文中,知堂老人感叹道:“我在北京彷徨了十年,终未曾吃到好点心。”看来知堂老人的运气不佳,或者是口味不同。也许,是对我提个醒:精致的生活已远了,我在粗鄙的日子里已不自觉——因为我在北京近两年,就吃到了好点心。
豌豆黄就是一种。色泽黄澄澄的,沉着,也轻灵,一对矛盾在它身上处理得很好,像苏东坡的书法,沉着之处,自有一股轻灵的气息。旧话说东坡的书法是“绵里藏针”,这“绵”与“针”,就是矛盾,软硬一对反义词,其实也就是虚实。沉着是实,轻灵是虚。我想,凡是好点心总是虚虚实实的,它的色泽首先就很诱人。点心的色泽不能诱人,就像没风情的女人,终究是隔一层的。
我在北京城里吃豌豆黄,觉得如睹前朝故物,恍恍兮隔世之感。一位没落王爷,酒醉后唱起了《让徐州》,他还剩有些富贵气。这富贵气又雅致,真是难得。有风情,还有学问。豌豆黄品质酥软,犹鸭头新绿,柳梢嫩金,它是味美的。
豌豆黄的味美,美就美在没什么味道,或者说味道很淡。一入口,一缕香气沁人心脾,而这沁人的香气,正是因为味淡了,香气才浓的。
人淡意长,人淡泊了,才意味深长。味淡香浓,清淡的食品,才品得出它的香——本身的香。急于求成的阅读,使一个人的本性顿失;而廉价的香水,淹没了年少的体香。
北京还有种点心,名字特别好,叫“驴打滚”。据说它与豌豆黄一样,都是清真食品。
知堂老人那个时代的北京,还有走街串巷叫卖糕点的,一单子糕点名叫下来,耳生的不知道在吆喝什么。坐在苦茶庵里的知堂老人,听了会不免生出点悠悠乡思罢。
人生大概如此,在外地,会觉得家乡的食物好吃;在家乡,会觉得童年的食物好吃。而我是个好吃者,只要是食物,总有它的美妙之处。有时候觉得不好吃,无非是自己的理解力还没有到达。
一个热爱食物的人,是没有家乡,也没有童年的。我想,确切地讲,或许是一个热爱食物的人,内心必定感谢生活吧。因为有这么多好东西可吃。
我的家乡有种小点心,叫“橘红糕”。听听,这名字多美啊。它的色泽更美,乳白的质地里,隐着粉红、朱砂与橙红的肌理。估计橘红糕上是裹了些面粉的,蒸好后切块,一块块大拇指肚大小,怕它黏连,就裹上些面粉,这面粉受热受潮后,仿佛渍进乳白的质地里,又给橘红糕平添了茫茫雾气。橘红糕的味道微酸细甜,稍有点药气。
祖母说:“橘红糕消食。”与祖母同吃橘红糕的情景,我已不记得了。只记得儿时,躺在热被窝里吃酥糖,三九的天气。吃得床单上都是沙沙屑屑,睡得不舒服,我就钻到祖母的被窝里,祖母也在吃酥糖,却能够干干净净。床底下放了只小瓷罐,装着点心,我半夜里醒来,就要吃东西,祖母一欠身,把小瓷罐从床底拖出,那声音又刺耳,又让我馋涎欲滴。现在想起来,还是很馋的。我儿子也有这毛病,半夜里要吃东西,有时我烦他,他就说:“没道理,你小时候能吃,我就吃不得啊!”老太太把我儿时的秘密全告诉她的曾孙了。
瓷罐底撒些生石灰块,隔一层报纸,再把点心放进去。江南阴湿,这样可以防潮。
我青年时代夜里读书,如果是冬天,会早早上床,放一纸袋橘红糕在枕边,看几行字,吃一块,一本书没看完,一纸袋橘红糕倒吃完了。我的牙齿就是这么坏的。
读书读累了,就抓一块橘红糕,举在灯光下欣赏,一如欣赏鸡血石。
我在工艺店做学徒的时候,自己买过两三块鸡血石,才几十元钱,不料没隔几年,有人让我转让,一出价就翻了十几倍。早知道如此,我存好一盒,卖了它,现在能买多少点心吃。
(选自《读者·乡土人文版》2012年第11期)
9.解释第1段中“彷徨”和“粗鄙”的含义。
答:

10.文中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语境分析其妙处。
答:

11.如何理解“一个热爱食物的人,是没有家乡,也没有童年的”这句话?
答:

12.如何理解作者结尾写到“鸡血石”这一情节?
答:

四、写作练笔
13.【写法借鉴】本文作者善于运用语言“造型”,有时只用一两个字眼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神韵。如,“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那种绘声绘色,那种动感、快感,一个“吱”字就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了。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语言“造型”的写法写一个生活片段或场景片段。(15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A项中的“苋”应读xiàn;B项中的“楣”应读méi;C项中的“槛”应读kǎn。
2.【解析】选B。“肃然起敬”形容由于受感动而产生的恭敬和钦佩。旧时城楼和风雨桥可能会让人发思古之幽情,但绝不是恭敬和钦佩,不合语境。
3.答案:(1)A (2)C (3)B
4.【解析】选B。“十二红”是一种菜名不是书名,不能用书名号;并列词语之间停顿用顿号;一般句子中的停顿用逗号。
5.答案:(1)今年粽价与去年基本持平(意思对即可)
(2)(优势:)新鲜,成本低。(劣势:)无品牌,品种少。
(3)祝愿同学们在考试中能高“中”(考中)。(“中”与“粽”谐音)
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只要抓住关键词筛选出“名声”“特点”的词句作答即可。
答案:名声大 质细而油多的特点
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乐景即乐情,文中处处皆是对家乡咸鸭蛋的喜爱、赞美,举一例说明时要抓住关键词。
答案:赞美、自豪。如“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完全不能相比”和“实在瞧不上”从侧面突出家乡鸭蛋的好,表达作者赞美、自豪之情。
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语言特色的赏析。可以从句式特点、准确用词、修辞手法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答案:示例一:A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后再说的神态,突出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平淡而有味。
示例二:B “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一“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
示例三:C “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句中的“空头”是方言词,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体现了作者“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的语言特点。
9.【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首先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答案:“彷徨”的意思是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这里是追寻、寻找的意思。“粗鄙”的意思是粗俗,这里指简单的生活。
10.【解析】此题考查对修辞手法及作用的把握。根据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判断画线句运用的修辞,结合句意体会其表达效果。
答案: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豌豆黄沉着、轻灵、虚虚实实、色泽诱人的特点。
11.【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含意的理解。结合语境,理解热爱食物的人与生活的关系,家乡与童年对于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来说会更加亲切。
答案:一个热爱食物的人,内心必定感谢生活,不会像一般人那样,在外地会觉得家乡的食物好吃,在家乡会觉得童年的食物好吃。
12.【解析】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可以从写作风格、与文章中心的关系等方面思考,只要自圆其说即可。
答案(示例):(1)作者将“橘红糕”比喻为“鸡血石”,形象地说明橘红糕在作者心目中的珍贵价值,突出了作者对橘红糕的热爱。(2)也可以从“自然、随意”上的角度谈作者的写作风格。
13.答案(示例):天上乌云密布,看样子雷阵雨就要来了,蚂蚁们也注意到了,他们“嗨咻,嗨咻”地喊着口号,开始了“搬家行动”。蜻蜓扇着那薄薄的翅膀,飞来飞去。鸟儿们“扑棱,扑棱”翅膀,飞回巢里去了。大人们也急匆匆地赶路回家,高跟鞋和大皮鞋发出“嗒嗒嗒”和“啪啪啪”的声音,这声音组成了一曲奇特的小调。雨像斜斜的雨帘,用圆滚滚的雨珠穿成,似乎一碰还会发出珠子相撞的“滴滴咚咚”的声音。雨过天晴,人们“吱——”一声打开窗户,大口大口地呼吸这雨后的空气。鸟儿们从窝里钻出来,伸个懒腰,开始“啾啾,啾啾”地啼啭,使气氛变得活跃起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