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课后达标检测
一、双基积累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2)是马也 ( )
(3)执策而临之 ( )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5)策之不以其道 ( )
(6)不以千里称也 ( )
(7)执策而临之 ( )
2.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学而时习之
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或置酒而招之
D.执策而临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译文: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4.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且 欲 与 常 马 等 不 可 得。
(2)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3)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4)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5.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识别人才的人。
B.贯串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二、课内阅读
阅读《马说》,回答问题。
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
(2)才美不外见 ( )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4)安求其能千里 ( )
(5)执策而临之 ( )
7.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文:
8.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答:
9.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
三、美文品析
(2013·山西中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甲】《马说》全文。
【乙】 千 里 之 马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③捐:白白费掉。
10.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骈( )死于槽枥之间
(2)一食或尽粟( )一石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策之不以其道 ( )
(2)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译文:
13.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 ,以“食马者”寓 。
14.《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
答:
答案解析
1.答案:(1)犹,尚且 (2)这样的 (3)面对 (4)通“饲”,喂 (5)正确的方法 (6)用 (7)马鞭
2.【解析】选B。A、C、D三项中的“而”都是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只有B项和题干中的“而”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3.答案:(1)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2)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4.答案:(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安求/其能千里也?
(3)食之/不能尽其材。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解析】选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发现人才的人,而不缺乏人才。
6.答案:(1)有时 (2)通“现” (3)等同 (4)怎么 (5)拿着,举着
7.答案:(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才能,所以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
(2)千里马鸣叫,喂马的人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8.【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筛选能力。从首段中筛选出表现千里马遇不到伯乐的悲惨命运的句子回答。
答案: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9.【解析】本题考查对寓意的理解。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自身的遭遇理解文章蕴含的寓意。
答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人才的社会现实。
10.答案:(1)pián (2)sù
11.答案:(1)用鞭子打 (2)通“返”,返回
12.答案:(1)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2)死马尚且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
13.答案:人才 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14.答案:《马说》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任用,最终不能“以千里称”。《千里之马》中的“千里马”因为君主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得以脱颖而出。(意思接近即可)
附《千里之马》【译文】
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要死马做什么,而且白白费掉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国君说:“死马尚且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到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