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春人教语文八年级下25 诗词曲五首 课后达标(试题+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春人教语文八年级下25 诗词曲五首 课后达标(试题+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08 15:0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5课 课后达标检测
一、名句默写
1.直接默写。
(1)          ,到乡翻似烂柯人。
(2)沉舟侧畔千帆过,          。
(3)折戟沉沙铁未销,          。
(4)          ,铜雀春深锁二乔。
(5)辛苦遭逢起一经,          。
(6)惶恐滩头说惶恐,          。
(7)          ,月有阴晴圆缺。
(8)          ,千里共婵娟。
2.理解默写。
(1)(2013·德州中考)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达观人生态度,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深刻哲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
(2)杜牧在《赤壁》中对历史表达了独到的见解,借史事来慨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           。
(3)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
          ”一联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4)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表达崇高爱国情怀和坚贞民族气节的名句是:          ?          。
(5)(2013·盐城中考)苏轼《水调歌头》中表达对天下离别之人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         ”。
(6)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词句“        ,        ,
       ”,对人事与自然进行了哲理性思考,展示出乐观旷达的情怀。
(7)《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潼关雄伟气势的句子是:      ,       ,            。
二、诗词鉴赏
3.(2013·南昌中考)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回答问题。
过 零 丁 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2)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4.(2013·舟山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忆 钱 塘 江
李觏①
当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前山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②返照,水仙③齐著淡红衫。
【注】①觏:读ɡòu。②涵:容受。③水仙:指水中女神。这里喻指归帆。
(1)这首诗描绘了   时分的景色。诗中“隐隐”照应了前句中的“   ”一词。
(2)此诗想象奇特,比喻生动。请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

5.(2013·滨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
绝句二首(其二)
杜 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
(1)这首诗写的是     (时节)的景色,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
           的感情。
(2)请自选角度,简要赏析诗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答:

6.(2013·成都中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清 平 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答: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答:


答案解析
1.答案:(1)怀旧空吟闻笛赋 (2)病树前头万木春 (3)自将磨洗认前朝 
(4)东风不与周郎便 (5)干戈寥落四周星 (6)零丁洋里叹零丁 (7)人有悲欢离合 (8)但愿人长久
2.答案:(1)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3)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4)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5)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6)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7)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3.(1)【解析】选D。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并没有充满悲愤无奈。
(2)【解析】选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了双关、对偶的修辞。
4.(1)答案:黄昏(傍晚) 醉
(2)【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描述能力。根据诗句中的“满江”“返照”“水仙”“红衫”等词语描绘画面。
答案:最迷人的是夕阳返照江面,江水一片红光。水面上,点点的白帆也泛着淡红光芒,在夕阳的辉映下,宛如一群穿着淡红衣衫的水仙,凌波微步,美艳动人。
5.(1)答案:春末夏初(或“暮春”) 思念家乡
(2)【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可以从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或者关键词语中任何一个角度来赏析花朵的特点。
答案:示例一:运用衬托(或反衬)的手法,以山的青翠欲滴衬花朵的红艳似火,青红互为竞丽。
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遍布青山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就像燃烧着的一团团火焰,绮丽而灿烂。
示例三:一个“欲”字生动传神。在拟人化中赋予了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6.(1)【解析】此题考查对语言的赏析。从“自语”一词看,词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再从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及作者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
答案:上片“破纸窗间自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屋外狂风急雨,吹动窗上破纸,瑟瑟作响,就像自言自语一样,这样就把风吹动纸响给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特别是“自”字衬托了词人“独宿”博山的孤寂心情,渲染了凄凉破败的氛围。
(2)【解析】此题考查对词人感情的把握。在理解全词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词中“平生”“苍颜”“眼前”等词语思考作答。
答案:词人平生为了国事操劳奔走于塞北江南,终老时却落得罢官闲居,壮志未酬的结局,辛酸之情跃然纸上。他半夜惊觉,眼前的景象不再是沙场点兵而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和自己的满头白发,落差之大可悲可叹。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前万里江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可见他失意时心系的不是自身处境的艰难而是中原统一的大业,表现出词人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报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