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课 课后达标检测
一、名句默写
1.直接默写。
(1) ,悠然见南山。
(2)山气日夕佳, 。
(3) ,将登太行雪满山。
(4)金樽清酒斗十千, 。
(5)八月秋高风怒号, 。
(6) ,下者飘转沉塘坳。
(7)忽如一夜春风来, 。
(8) ,愁云惨淡万里凝。
(9)落红不是无情物, 。
2.理解默写。
(1)(2013·荆门中考)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 , 。
(2)陶渊明《饮酒(其五)》一诗中描写南山暮景自然意趣的诗句是: , 。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以“ , ”坦露了诗人“忘我为人”的阔达胸襟和恤民情怀。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诗人以春花喻冬雪,构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其名句是: , 。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现诗人岑参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 。
(6)近年来,国家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步伐,努力实现百姓“安居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写的“ , ”就体现了这种美好的愿望。
(7)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 , ”寄寓了虽已辞官却仍系念国家前途命运的情志与追求。
(8)(2013·绥化中考)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运用典故表现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语句是: , 。
(9)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以景写情,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 ”亦有此妙。
二、诗词鉴赏
3.(2012·眉山中考)阅读《饮酒(其五)》,完成(1)~(3)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答:
(2)“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
(3)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
答:
4.(2012·湖州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辋川①六言(其五)
王 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②,五柳先生对门。
【注】①辋川:地名。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1)任选一、二两句诗中的一句,发挥想象描绘你读到的画面。
答:
(2)细读全诗,说说诗人向往怎样的生活。
答:
5.(2013·临沂中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从 军 行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答:
(2)“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哪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
答:
6.(2013·盐城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
峡口①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 和 。“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 之情。“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答:
答案解析
1.答案:(1)采菊东篱下 (2)飞鸟相与还 (3)欲渡黄河冰塞川 (4)玉盘珍羞直万钱 (5)卷我屋上三重茅 (6)高者挂罥长林梢 (7)千树万树梨花开
(8)瀚海阑干百丈冰 (9)化作春泥更护花
2.答案:(1)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2)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5)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6)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7)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8)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9)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3.(1)【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回答时要联系下联,诗人觉得只要“心远”,就自会去寻求偏远之地,从而达到无车马之喧的境界。
答案:心远地自偏。
(2)答案:“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
(3)答案: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
4.(1)【解析】此题考查想象能力及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抓住诗句中的典型事物加以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来即可。
答案(示例):第一句描绘了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绿树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翘起,其间正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第二句描绘了远处的高山云雾缭绕,与天相接的地方正静静地挺立着一株枝繁叶茂的青松。
(2)【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前两句所描绘画面的特点可以看出诗人向往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结合后两句所提到的颜回和五柳先生可以看出诗人向往安于清贫的宁静生活。
答案:诗人向往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也向往如颜回和陶渊明那样安于清贫的宁静生活。
5.(1)【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要找到诗的主人公——书生,再总结事件——从军边塞,抵御外患,然后归纳。
答案:诗中写了一位书生从军边塞,抵御外患的过程。(意思相近即可)
(2)【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要紧扣题干要求“描绘了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抓住“雪暗”“凋旗”“杂鼓声”几个重点词,从感官方面思考。
答案:视觉、听觉或色彩、声音。
6.(1)【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作用的分析。“峡口”交代了地点,“花飞欲尽春”交代了季节。花儿飘落,好像春天要结束,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答案:地点 季节 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2)【解析】此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天涯去住泪沾巾”写的是走的人和留的人都泪湿衣巾,表达了伤感离别之情;而王勃的诗句是劝人们不要在分别时流泪,表达的是乐观之情。
答案:惜别 司空曙惆怅伤感,王勃乐观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