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测试
地理
一、单选题
2021年3月27日当地时间20:30~21:30,全球有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座城市陆续熄灯1小时,参加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倡导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纽约(75°W)开始活动时,北京时间为( )
A.28日9:30 B.27日9:30 C.27日23:30 D.28日10:30
2.当图中“今天”为3月27日时( )
A.0时经线为90°W B.亚洲多数城市已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C.欧洲所有城市已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D.26日占全球的范围约四分之三
2019年10月15日,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鸣笛起锚。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暨“雪龙2”号从深圳启航,前往南极执行科考任务。2019年10月22日,“雪龙号”从上海启航。开启“双龙探极”时代。下图为部分南极科考站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长城站( )
A.位于东半球 B.可以欣赏到极光现象
C.濒临印度洋 D.位于泰山站的西南方向
4.“雪龙号”考察船于10月22日启航,这一天( )
A.上海日落西北 B.中山站没有产生极昼现象
C.深圳昼变长夜变短且昼短夜长 D.磁点最晚进入22日
板块构造学说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地球环境、解释地球运动的机理。回答问题。
5.下列地区,因板块碰撞而形成的是( )
A.马里亚纳海沟 B.东非大裂谷 C.大西洋的洋脊 D.科罗拉多峡谷
6.关于该板块俯冲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为洋脊,是大洋板块消亡处 B.②处为海沟,是大洋板块诞生处
C.海沟处的海底岩石比洋脊年轻 D.洋脊位置,属于板块的张裂边界
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流平面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
A.甲一侵蚀作用 B.乙一侵蚀作用 C.丙一侵蚀作用 D.丁一沉积作用
8.M处( )
A.以山地、丘陵为主 B.该处可能有大量鹅卵石
C.岸陡水深 D.海拔不断升高
读图,完成1~3题。
9.若此图为南半球对流层热力环流示意图(a在西、b在东),③地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10.若此图为三圈环流中的高纬环流侧视图,则③代表的是( )
A.极地东风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中纬西风带 D.低纬信风带
11.若此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侧视图,则③代表的盛行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下图为某日北半球部分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代表气压带,空白部分代表风带。读图,完成4~5题。
12.该日,北半球处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3.①气压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对气候的影响是( )
A.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 B.气流由高纬流向低纬,寒冷干燥
C.盛行上升气流,高温多雨 D.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温和多雨
下图为某区域不同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4.图示甲、乙盛行风中( )
A.甲风7月最为盛行
B.乙风1月最为盛行
C.甲为西北季风,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
D.甲为西北季风,由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
15.在甲风盛行的季节( )
A.苔原地带驯鹿向北迁徙 B.新疆草原一片葱绿
C.阿尔卑斯山雪线抬升 D.亚洲高压势力强盛
图1为某半球甲地位置示意图,图2为甲地降水月分配柱状图,图3为甲地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3~15题。
16.甲地降水最多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7.图3所示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能反映甲地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是( )
A.①曲线 B.②曲线 C.③曲线 D.④曲线
18.甲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
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下图示意某气旋(较稳定)经过我国江西省某城市前后该城市的气压、风向和最高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6~17题。
19.假如该地6日的日温差为5 ℃,则该地7日的最低气温最有可能是( )
A.13 ℃ B.12 ℃ C.11 ℃ D.10 ℃
20.该地6日气压最低的原因是( )
A.大气降水较多 B.受冷气团控制 C.盛行上升气流 D.地面辐射强
二、综合题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5月某日地球晨昏线(虚线)分布,其中P点为晨昏线与80°N纬线圈的切点,甲、乙为晨昏线与不同纬线圈的交点。
(1)当日北极点附近出现____(极昼/极夜)现象,图中的虚线为____(晨/昏)线。
(2)图中甲、乙、P三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度为____
(3)试描述海口(20°N,110°E)今后3个月内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过程。
22.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设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设想一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课题组在我国三个石灰岩分布区采样,获取了如下数据:
地区 降水时间分布 年降水量(mm) 年平均气温(℃) 年溶蚀率(毫米/年)
广西中部 相对均匀 1500~2000 20~22 0.12~0.3
湖北三峡 中等 1000~1200 12~13 0.06
河北西北部 集中 400~600 6~8 0.02~0.3
设想二植被、坡度对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坡度与地下岩溶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下面坐标图:
(1)降水时间分配、年降水量与年溶蚀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2)植物根系排出________物质,加快了石灰岩溶蚀。
(3)从坡度与地下岩溶地貌发育程度关系曲线看,坡度大不利于该地貌的发育,原因是________。
(4)分析我国北方深厚的石灰岩地区,没有形成桂林这样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图1为2020年某日北京时间8:00亚洲部分地区地面气压场(单位:百帕)实况图,此时图示地区出现北部为亚洲高压,南部为三个台风共存的局面。
图1 图2
(1)判断图中现象最可能出现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图2为某天气系统(较稳定)经过我国某城市前后该城市的气压、风向和最高气温随时间变化情况。判断该天气系统类型并推测其移动方向。
(3)2020年4月16日B地发生了某种气象灾害,此时该地地表解冻,表土干燥,判断该气象灾害种类,分析其形成的天气条件。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冰雹是强对流天气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态降水现象,常伴随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具有影响范围小、发展迅速、持续时间短等特点,是天气预报的难点。冰雹发生除特定的天气条件外还与地形的复杂程度有关。川西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冰雹是该区发生频率较高的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以5月冰雹日数最多,且冰雹粒径以小雹(直径小于5毫米)为主。冰雹粒径与水汽含量、积雨云层厚度有关。如图是冰雹形成示意图。
(1)据图中信息,概括冰雹的形成条件。
(2)简析川西高原冰雹以小冰雹为主的原因。
(3)解释川西高原冰雹5月多发的原因。
(4)说明冰雹始终是天气预报难点的理由试卷第2页,共6页
地理答案
1-5ADBBA 6-10 DBCBA 11-15 BBCDD 16-20 DDADC
21.(1)极昼 昏
(2)乙 120°W
(3)海口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至90°(由80°增大至90°);此后先变小(由90°减小到86.5°);然后再逐渐变大(由86.5°增大至90°);之后又逐渐变小(由90°不断减小)。
22.(1)年降水量大、时间分布均匀,使石灰岩受溶蚀的时间长,年溶蚀率大
(2)酸性
(3)坡度大,地表径流流速快,不利于下渗和溶蚀
(4) 北方热量较差,降水较少 北方生物量少,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较南方少 北方石灰岩分布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都比南方弱
23. 答案:(1)秋季。台风多出现在夏、秋季节;此时亚洲冷高压已经出现,不会是在夏季。
(2)气旋,自西向东。
(3)沙尘暴。天气条件: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冷锋锋前暖气团干燥,难以形成降水;风力强劲,形成大范围沙尘暴。
24.(1)大气中水汽充足;大气垂直温差大,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大气不稳定,且积雨云中上部温度低至0℃~-20℃。
(2)内陆高原,水汽含量较少,难以聚集成较大冰粒;川西高原海拔高,近地面气温低,大气上升气流较弱,冰雹在生长区往返次数少。
(3)5月,中低纬升温快,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大气不稳定;川西高原地形复杂,加剧大气的不稳定性;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大,白天地面增温快,对流旺盛;积雨云0℃层高度偏低,上升气流降温快易凝固形成冰雹;近地面气温偏低,当冰雹形成后,在下降过程中不容易形成雨滴或消失。
(4)冰雹时间分布上具有突发性强、发展迅速、持续时间短的特点;空间分布上具有影响范围小、离散性强(大多数冰雹降落点呈点状分布)的特点;复杂地貌所产生的局地强对流天气可能触发冰雹,增加预报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