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
A.资源因素 B.市场因素
C.理论因素 D.劳动力因素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瓦特是发明家,发明源于需要,故促使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应该是市场因素,故选B。
答案:B
2.(2012·天津高考)右图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阿克莱特于1771年建立的纺纱厂遗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该纺纱厂所利用的动力应该是
( )
A.蒸汽动力 B.水力动力
C.水电动力 D.机械动力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克莱特发明的是水力纺纱机,再结合图片可知,他所创办的工厂建在河流边上。因此答案选B。
答案:B
3.史学家统计英国19世纪人口结构(①农民②工人③资产阶级),下列图表中合乎史实的是( )
解析:本题考查对图表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19世纪”的英国正处在工业革命时期,工人和资产阶级的数量急剧上升,农民数量下降,故选B。
答案:B
4.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从纽约运往英国的小麦或从孟买运往英国的棉花等主要商品的运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左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化进程刚刚起步
B.英国殖民掠夺的加剧
C.工业革命带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D.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解析:19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C项正确。
答案:C
5.19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这位经济学家的国籍最有可能是( )
A.葡萄牙 B.荷兰
C.西班牙 D.英国
解析:依据“19世纪中叶” “满载着原料归来”“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等信息可推断,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之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史实,故选D。
答案:D
6.(2012·山东高考)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 )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解析:抓住材料中“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即可判断C项正确。其他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C
7.图片能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历史,下面两幅图给我们的准确信息是( )
①蒸汽机已运用于交通运输 ②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环境污染 ③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④工业革命对社会关系产生巨大影响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读图可知①②正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含③的选项。铁路的修建改变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冲击了当时的社会关系,④正确。
答案:B
8.工业革命不仅导致了人口的城市化,而且促使人口在国际间的流动。19世纪,大约有6000万人离开欧洲到海外定居。这种情况( )
①为移入国提供了必要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②有利于工业文明拓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③促进了国际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④加速移入国经济结构解体和近代化进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人口的城市化和人口的国际间的流动,必然会为移入国提供必要劳动力和先进技术,也会有利于工业文明拓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国际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从而也就加速移入国经济结构解体和近代化进程。
答案:D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以世界性的规模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生产率史无前例的增长成为可能。……一部分人相信,所有的阶级都在大小不等的程度上得益,其他的人则坚持认为,少数人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而多数人却在遭受无情的剥削,其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的政治家致力于避免革命的发生。1909年,王室调查委员会发表了一份《关于济贫法的报告》。报告主张废除单纯从救济贫民着眼的济贫法,由国家从教育、就业、卫生、养老等方面采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1)根据材料一说明,工业革命后英国的财富状况出现了什么变化?(4分)
(2)你认为材料一中“一部分人”和“其他的人”分别代表哪个阶级的观点,并指出理由。(6分)
(3)谈谈你对材料二中英国政府采取的措施的认识。(8分)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从材料一中不难看出它主要反映了工业革命后的财富的增长与分配趋势;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的判断与推理能力,同时学生要灵活地依据材料分析问题,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之所在;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对某一观点的评价,评价时一定要注意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去分析,并要做到客观公正。
答案:(1)英国由于生产率的提高,总体财富在增加;但是财富分配上出现了少数人掌握巨大的财富,而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在下降。
(2)材料中“一部分人”代表工业资产阶级或中产阶级。“其他的人”代表无产(工人)阶级。理由:因为工业革命形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3)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政府必然进行更多的社会改革和社会立法来处理经济和社会问题;英国政府积极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客观上促进了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的增加为英国政府积极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保障;英国政府的行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等社会问题。
课件30张PPT。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概念: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的一个飞跃。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的革命。 看书思考: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假如你是一位18世纪英国的商人,现在你想投资工业,你会首先考虑哪些因素?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之原因政治前提 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英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条件 可能性:资本劳动力技术殖民贸易和掠夺,获得大量财富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原料殖民掠夺与圈地运动的扩大必要性:市场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之原因政治前提 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英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条件 可能性:资本劳动力技术殖民贸易和掠夺,获得大量财富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殖民扩张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 原料殖民掠夺与圈地运动的扩大工业革命进程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工业革命进程一次能纺出多根纱线的纺纱机,大大提高了纺织棉纱的速度工业革命进程工业革命进程工业革命进程为什么技术革新首先出现在棉纺织业中?1)棉纺织业作为一个年轻的工业部门,没有旧传统和行会的束缚,容易进行技术革新和开展竞争。(2)棉纺织品的价格比毛纺织品便宜,市场需求量大,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以增加产量,所以对技术革新的要求比较迫切工业革命进程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1807年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凯伊哈格里夫斯瓦特富尔顿史蒂芬孙飞梭珍妮纺纱机改良蒸汽机蒸汽轮船蒸汽机车提高织布速度,加速工业革命的到来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交通运输进入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各项技术发明的相互关系飞梭珍妮机提高织布速度提高纺纱速度引发一系列发明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业革命开始易受自然条件限制改良蒸汽机(动力革命)进入“蒸汽时代”推动机器发明和使用(蒸汽机车、轮船等)(冶金、采煤)(珍妮机的发明)工业革命影响分析 阅读教材归纳,工业革命带来了哪些变化?工业革命影响分析材料一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由于采用机器生产……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 ——《共产党宣言》1、提高社会生产力,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工业革命影响分析材料二: 以机器取代手工工具,以蒸汽机取代人力、兽力、水力、风力……把大量的机器和人力集中在长房里,实现劳动分工的高度专业化,把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机器合理地组成机器系统,形成生产的流水线,科学计算每道工序需要的时间,合理安排劳动力。这样,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诞生了。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2、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工厂成为工业生产主要组织形式。手工工场与工厂的比较 工业革命影响分析相同:是资本主义不同时期的生产组织形式,都是以雇佣工人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 不同点:①手工工场以手工操作为主,而工厂主要运用机器大生产;(本质区别) ②手工工场的雇佣工人往往是在较分散的状态下生产,而工厂的工人则相对集中。材料三:英国在不同时期城市和人口比重统计表工业革命影响分析3、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地位,城市化进程加快 材料四:
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业资本家大量增加并逐渐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的主导部分。在英国,工业无产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到19世纪20年代,英国已有200万工厂工人和运输工人,无产阶级也正式形成。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利润,无情地剥削无产阶级。4、社会关系变化: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工业革命影响分析工业革命影响分析5、内外政策变化: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和加快殖民扩张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内涵: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工业革命影响分析材料五:
资产阶级既已榨取着世界市场,于是就使所有一切国度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新的工业)部门加工制造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从地球上最遥远的地区运来的原料,并且他们所出产的制造品已经不只是供本国内部消费而且是供世界各处消费。
——《共产党宣言》6、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工业革命的完成时间:1840年前后——英国标志:机器大工业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19世纪中期——法、美等国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之原因条件(1)工业革命的展开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英国)的粮田;芝加哥和奥得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之原因条件(2)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3)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途径:政治:经济: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 基本形成: 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贸易中心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最野蛮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深远影响: 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攫取利益另一方面: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2009高考上海单科)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
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人西方呢
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印好报纸。
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
丁说: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
A.甲???????? B.乙????????? C.丙? ????????D.丁C(2009高考上海单科)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
A.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 B.爆发民族独立战争
C.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 D.遭受西方殖民侵略D(2009高考山东文综)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A(2009高考广东单科)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美国经济的崛起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A(2009全国文综二)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体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这表明
?A.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 B.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
C.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 D.社会结构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C高中历史必修二2.8《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⑴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⑵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⑶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记住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通过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国家的科学家在发明创造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史实,让学生树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开放性观点;
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重点难点】
一、重点:英国最早进行丁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授课类型】 新课。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述为主,辅以讨论法、列表法、图示法、问题探究法。
【教具媒体】 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图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设问引导)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和轮船吗?你们知道它们发明于什么时候?谁为它们的发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学生回答后教师过渡)这两种重要交通工具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发明创造?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学习新课:
(教师过渡)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的重要阶段。那么,工业革命是怎样兴起的呢?我们先探究第一个问题。(板书第一标题)
一、工业革命的兴起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下列问题自主学习)
1.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2.工业革命何时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
3.工业革命最先发生于哪个部门?
(学生学习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形成如下要点)
1.兴起原因: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市场需要。
2.时间国家:18世纪60年代,英国。
3.最先部门:新兴的棉纺织业。
二、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
1.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珍妮纺纱机)
(指导学生看书,了解一系列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情况,并理解纺纱与织布是如何相互促进的)
2.改良蒸汽机的成功研制(瓦特)
(教师强调瓦特制成的是改良蒸汽机;改良蒸汽机是动力之源;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
3.火车和轮船的发明
(指导学生看书,举出火车、轮船的发明者和第一辆火车(汽船)的名称,认识火车、轮船的发明重大意义)
美国人,富尔敦,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
英国,史蒂芬孙,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旅行者”号。
三、工业革命的完成
(引导学生知道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理解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师指导学生主要从三方面总结认识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
2.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3.工业革命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拓展思考:
(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板书设计】
一、工业革命的兴起
1.兴起原因: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需要。
2.时间国家:18世纪60年代,英国。
3.最先部门:新兴的棉纺织业。
二、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
1.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
珍妮纺纱机
2.改良蒸汽机的成功研制(瓦特)
3.轮船和火车的发明
美国人,富尔敦,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
英国,史蒂芬孙,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旅行者”号。
三、工业革命的完成(19世纪上半期,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
2.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3.工业革命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高中历史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
【学习目标】 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提与条件
(1)政治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劳力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市场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技术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资本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要成就
(1)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革命的开始;
(2)工业生产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力技术的革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蒸汽时代”;
4.工业革命的影响
(1)__________迅速发展,人类进入________________。
(2)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____________的出现;
(3)工业革命引起经济结构的变化:________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________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
(4)____________进程加快;
(5)工业革命促使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6)工业革命推动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对内,各国通过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要求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即自由主义;对外,加快了_______和__________的步伐。
(7)工业革命使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形成。
二、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推动
(1)工业革命的展开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2)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3)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非、拉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2.基本形成
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中心。
3.深远影响
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传播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恩格斯说:“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材料二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也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这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
(2)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
(3)材料二中说的“文明”是指什么?
(4)材料二分析的资本主义统治世界的原因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
【目标检测】
1.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D.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
国别
总人口(万)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
1800
48%
52%
法国
3600
75%
25%
俄国
5900
93%
7%
美国
2300
87%
13%
2.右表是19世纪前期欧美主要
国家的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以上统计说明了①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 ②工业化程度越低农村人口比例越大 ③除英国外,其他国家都没有开始向工业化过渡 ④人身隶属关系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3.马克思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于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B.殖民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帮助殖民地进行建设
C.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D.殖民地国家应该重视交通业的发展
4.据《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①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的变化 ②雇佣劳动制促进人口流动 ③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增多 ④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 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
C.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 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合作探究:(1)用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手工作坊。(2)产生了近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出现了两者的对立。(3)资本主义。(4)生产工具的改进、交通的便利、商品价格的低廉。核心是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
目标检测:CCC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