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15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点】
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学,导入新课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两首写景的古诗,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写景的古诗,第一首诗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第二首诗是绝句。
二、初读古诗
1.出示题目、作者、朝代。
(1)这首诗的作者是杨万里,宋朝著名诗人,他的诗大多描写自然景物,我们曾经学过的小池就是他写的。而这节课要学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也是他的代表作。
(2)“晓”就是天刚亮的时候,“慈”是平舌音。“净慈寺”是寺庙的名称,这就是净慈寺(媒体图片),位于杭州西湖湖畔,一起读。
2.听老师读古诗的题目,思考题目的意思,读好诗题。
题目的意思是清晨诗人杨万里从净慈寺出门去送别林子方。知道了意思,我们就能把题目读好了,一起读一读。
3.组织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读好停顿。
三、品读古诗
(一)学习第一、二句
1.理解“四时”、“毕竟”词语的含义,指导读准发音。
“四时”是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诗人觉得西湖六月的风光独特和其他时节都不一样。读这个词——“毕竟”,“竟”是后鼻音,“毕竟”的意思是“到底”。
2.请生交流诗句含义,读出诗中的赞美之情。
——到底是六月的西湖,风光与其他时节是不同的。体会到了吗?这是诗人对西湖由衷的赞叹。请你再来读读这两行诗,读出诗人的赞美之情。
过渡:西湖六月的风光一定美不胜收,才会让杨万里一看到就发出这样的赞叹,它究竟有多美呢?我们来学习第3、4行诗——
(二)学习第三、四句
1.这两句诗里写了哪些景物呢?请你圈一圈。
2.想一想,这是怎样的“莲叶”和“荷花”呢?
(1)接天莲叶无穷碧——莲叶一望无垠,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就是“接天”的意思。放眼望去,满湖的莲叶一碧万顷,这就叫做“无穷碧”。
(2)映日荷花别样红——看,碧绿的莲叶间冒出了一朵朵粉红色的荷花,“别样”就是不同一般的。在阳光的映照下,荷花呈现出一种特别美妙的红色,红得美丽,红得耀眼,红得令人心醉。书空“映”。
3.读这两行诗,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思考并交流。
我仿佛看到湖面上满是绿油油的荷叶,在阳光的照耀下,荷花红的耀眼,令人心旷神怡。
我的眼前出现了美丽的西湖,绿色的荷叶密密层层铺展在湖面上,仿佛与天连在了一起。阳光下荷花红艳艳的花瓣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色。
4.欣赏西湖六月风光。
西湖六月的风光的确是美不胜收,令人神往。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媒体图片)
5.总结:诗人用这短短的两句诗就描绘出了一幅色彩明丽,意境开阔的美妙画卷。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6月的西湖风光无限,果然名不虚传。难怪杨万里开篇就忍不住发出这样的赞叹——毕竟西湖…,风光不与…。
四、尝试背诵全诗,完成练习
1.借助提示背一背。
2.打开练习册,将古诗补充完成。指导书写“莲”、“荷”。
五、板书(参考)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叶——无穷碧
花——别样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组织学生背诵,交流学生作业书写时可能存在的问题。
2.师: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一首和春天有关的诗。
(1)出示题目,齐读,介绍题材——绝句也是一种古诗题材,每首有4句,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这首古诗每句都是7个字,因此是七言绝句。
(2)诗的作者是——杜甫,他是唐朝大诗人,被称为诗圣。杜甫曾经住在四川成都草堂,写下了这首诗。杜甫在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二、初读古诗
1.请生读,读前提醒“行”字读音。
2.听老师读,标注出提顿符号,自己轻声读,齐读古诗。
3.请生找找诗中杜甫描写了哪些景物,并圈出来。
三、品读古诗
(一)学习第一、第二句
1.交流第一、第二句中杜甫描写的景物。(黄鹂、白鹭)
(1)杜甫描写了哪些景物?先来看第一、第二句,能从图上找到它们吗?看,这就是黄鹂和白鹭。它们是两种鸟,跟我读——lí。“鹂”是鸟字边的。黄鹂和白鹭,一黄一白,颜色真好看。
点拨:诗人还写到了翠柳和青天,也就是翠绿的柳树和蓝色的天空,一黄一白,一翠一清交织在了一起,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色彩明丽的图画。
(2) “鸣”是后鼻音,跟我读——míng。“鸣”就是鸟叫。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意思,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快地歌唱。
2. “上”就是飞上,“一行白鹭上青天”意思就是一行白鹭飞向高远的蓝天。
3. 现在请你再读读这两行诗,边读边想,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轻声说一说。
我仿佛看到了:春日里两只黄鹂站在翠绿的柳树上欢快地唱歌,一行白鹭飞向了高远的蓝天。
我好像看到:草堂外的柳树绿绿的,有两只黄鹂在枝头唱歌,向远处望去,白鹭排着队向蓝天飞去,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4.想象画面,再读读两行诗,你在诗的对仗上有什么发现吗?
点拨:我们以前学过对对子,你看这两行诗就像对对子一样,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翠柳”对“上青天”,多有意思呀。自己再读一读、背一背吧。
(二)学习第三、第四句
1.交流第三、第四句中杜甫描写的景物(雪、船),理解字词意思。
(1)雪是西岭上的积雪,因为积雪终年不化,所以是“千秋雪”。
(2)“岭”是形声字,左边山字旁,表意,右边是个“令”,表音。“岭”就是山顶。
(3)诗中“东吴”是个地方,距离杜甫居住的地方很遥远;“万里”就是很遥远的意思,这些船只即将驶向万里之外的东吴,因此是“万里船”。
2. “窗含西岭千秋雪”是什么意思呢?(出示媒体图片)
(1)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透过窗户,杜甫看到西岭雪山被包含在窗框之中,就像画框中镶嵌着一幅壮美的雪山图。
(2)“含”就是“包含”,跟我读——hán,注意上半部分是个“今”。
3.“门泊东吴万里船”: “泊”是“停泊”的意思,跟我读——bó。这句诗的意思就是“门口停泊着的船即将驶向万里之外的东吴”。
4.再读诗句,找找有什么发现。
这两行诗中也能找到相对应的内容:“窗寒”对“门泊”,“西岭”对“东吴”,“千秋雪”对“万里船”。
四、诵读全诗
1.总结:这首绝句一句一景,远近交错,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同学们,此刻你有没有感受到诗人舒畅愉悦的心情呢?下面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2.尝试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