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岳麓版)第12课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二(岳麓版)第12课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3-08 14:3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8张PPT。 每个人都有一段忧伤,想隐藏却欲盖弥彰。
——张信哲《白月光》开眼看世界前
有这样一个中国……清朝汉族典型装扮清朝满族妇女服饰清朝文官官服花纹剃发结辩小脚家庭作揖问候出行方式重要通讯手段-驿传制度在时代的浪涛声中,
这一切都悄然改变……清末贵族家庭里的洋教师留美稚童,辫子与西装同在溥仪服饰变化旗袍的演变民国著名女影星阮玲玉1937年周璇与赵丹主演的电影《马路天使》风靡一时1929年冰心与吴文藻在燕京大学举办西式婚礼1907年上海建成的钢架桥第12—13课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剪发
长袍马褂——西装、 中山装、 旗袍……放足、日常礼仪、婚姻观念、丧葬习俗等报刊与电影发展铁路、水运、航空及邮政、电报的发展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表现及特点)经历了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由封建传统向现代化的迈进。第一环节:感知历史现象断发易服一:从傅仪生活照看服饰的变迁满族服饰西装中山装“断发易服”篇断发易服一:从婉容生活照看服饰的变迁传统旗袍改良旗袍现代服饰民国时期妇女的旗袍中西合璧、自由之风民国:中山装的含义五权分立三民
主义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考试断发易服二:从长辫到短发
中西交通以后,外国人看到中国男人的辫子时,惊讶的程度不亚于中国人看到洋人的金发碧眼。后来,随着洋人一天天趾高气扬,辫子被讥笑的声音越来越大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损,孝之始也” -《孝经》
1645年 剃发令
“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长毛
剪辫处往往还有一告示牌:“今日剪辫者奖酱肉面一碗”。梅兰芳汪精卫张学良周恩来民国四大美男时尚发型 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改革这一与时代潮流不相容的旧习俗。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民国时期,政府颁布法令剪辫易服。思考:在那个年代断发有何意义?民主革命色彩赵吉英
1894年生
山东邹平人移风易俗一:从缠足到天足移风易俗篇
臭名士(指一些风流名士)认为缠足妇女的小脚,在解开脚带之后的一种臭味,更是具有性感特异气息,越臭越好,那种恶臭的气息,就更增兴趣,把小脚捧在手里,高高举起,边看边闻……
——陈存仁《中国缠足与宫刑》
周作人先生作于一九二五年的《拜脚商兑》一文中,曾引用了北京《晨报》上的一篇短文《小脚狂》:
我有个同乡,久居四通八达、风气大开的北京,并受高等教育,看来他当然是思想较新的人了。不想竟出我“意表之外”!有一天,我同这个同乡走路,道上遇见了三四个女学生,长得极其标致,他看见了她们,说道:“这几个真是好极了!尤其是那个穿粉红色衣服的,眉锁春心,目含秋水,年纪不过二八,……哎,可惜是两只大足!”
又一次他同我说:“你不知道我又遇见了一个美人,真是娇小玲珑,十分可爱!我看见她那一对金莲,再小也没有了。走的时候,扭扭捏捏,摆摆摇摇,真个令人销魂!我瞻望了一会儿,恨不得把她搂在怀里接吻,但是她往北了。”我听了这话,忍不住要大笑,又要肉麻。这大概是个小脚狂。诸君,这种小脚狂却不止敝友一个。畸形+病态+变态
心理 被阉割的文明……“缠足的那份苦,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骨头缠断了,肉也烂了,还要压上砖,一年都不能走路……”-赵吉英
“小脚一双,眼泪一缸”X-光照出来的小脚 从反对传统道德,争取妇女解放的角度看,不缠足运动带有反封建的政治意义,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放松放松脚。。。。。。。“礼仪之邦”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诗经-相鼠》
礼教移风易俗二:日常礼仪的变化跪拜 作揖 握手 文明平等近代礼仪之变化说婚俗 婚姻是一个烧杯,进入的两个人其实是两个活性元素,你是什么元素,你需要和什么元素在一起才会有良性的化合反应?如果没有认清自己就去寻找另一种元素,那么很有可能,你寻到的是一个好元素,但是这个好元素跟你之间没有反应,甚至生成恶的反应。 国学超女:于丹移风易俗三:
1931年淑妃文绣主动向溥仪提出离婚 额尔德特·文绣(1909—1953),1922年以照片入选皇妃。初期,与溥仪感情尚好。1924年被逐出宫之际,袖藏利剪,自尽殉情,未果。反对溥仪投靠日本人、以图复辟大业,加之后妃争宠,与溥仪感情疏离、龃龉不断。1931年8月,伺机脱出天津,登报公开表示与溥仪离婚,“刀妃革命”一时间成为天字号新闻;10月,正式宣告与溥仪离婚。征婚广告1.女子须不缠足者;
2.须识字 者;
3.男子不娶妾;
4.男死后,女可再嫁;
5.夫妇如不相合,可离婚。
——征婚人蔡元培 上书女学士周××,现年28岁,久寓北京,现执教鞭于京师某女学校。家资及不动产可达5万元之数。自悬牌之日起,至民国8年1月止,各学士如有与××具有同等之能力及资产者,每日午后4时至6时,为会谈期,务请应时驾临可也。 旧式婚礼婚礼进行时……新式婚照(20世纪20年代) 蒋介石与宋美龄 梁思成与林徽因文明简约、婚姻自由作者:南派三叔
类型:盗墓小说
2006年网络畅销小说
内容简介:
盗墓者的离奇经历移风易俗四:丧葬习俗的变化丧俗事死如事生
厚葬之风山西曲沃晋侯陪葬车马坑武大郎死后。。。。。。武大郎被潘金莲毒杀后,王婆帮着潘金莲将武大从楼上抬下来,此后的程序是这样的:
与他梳了头, 戴上巾帻,穿了衣裳,取双鞋袜与他穿了,将片白绢盖了脸,拣床干净被盖在死尸身上......
到天大明,王婆买了棺材,又买些香烛纸钱之类......点起一盏随身灯。邻舍坊厢,都来吊问......
第二日,请四僧念些经文。
第三日早, 众火家自来扛抬棺材,也有几家邻舍街坊相送。 那妇人戴上孝, 一路上假哭养家人。来到城外化人场上,便教拳火烧化......棺木过了,杀火,收拾骨殖,澉在池子里。众邻舍各自分散......再说那妇人归到家中,去木鬲子前面,设个灵牌, 上写“亡夫武大郎之位”。灵床子前,点一盏琉璃灯,里面贴些经幡、钱垛、金银锭、采缯之属。 李三爷办了一件奇事……李叔同 启者,我国丧仪繁文缛节,俚俗已甚。李叔同君广平愿力祛其旧。爰与同人商酌,据东西各国追悼会之例,略为变通,定新仪如下:  (一)凡我同人,倘愿致敬,或撰文诗,或书联句,或送花圈花牌,请毋馈以呢缎轴幛、纸箱扎彩、银钱洋圆等物;  (二)诸君光临,概免吊唁旧仪,倘愿致敬,请于开会时行鞠躬礼; 追悼会仪式:(甲)开会。(乙)家人致哀辞。(丙)家人献花。(丁)家人行鞠躬礼。(戊)来宾行鞠躬礼。(庚)散会。同人谨启。跪着念祭文→站着致悼词
白衣→黑衣
钢琴文明、卫生、简洁记忆力大比拼:2分钟时间大声记忆完成下表报刊电影大众传媒篇大众传媒之报刊篇民众开始产生新闻观念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新文化运动后《申报》报刊民国街头报栏有声片《定军山》故事影片《歌女红牡丹》大众传媒之电影篇阮玲玉 周璇 胡蝶 电影梳理知识巧记忆请找出近代中国交通通讯发展中的几个“第一”,想想他们出现的时间有什么规律?水运航空交通通讯篇铁路邮政电报西方列强在中国争夺铁路修筑权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通车;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但始终未能纳入正轨英国商人建造淞沪铁路唐胥铁路紫光阁铁路(宫廷专列)第一条铁路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中国自行设计的特点:起步晚,发展缓慢,分布不平衡;
被帝国主义控制和掠夺。铁路的发展京张铁路中的人字形铁路 詹天佑塑像中国新式水运业诞生—轮船招商局列强的排挤中艰难求生缓慢发展(原因)水运与航空真正起步—福建马尾船厂研制水上飞机设筹办航空事宜处,拟五大民航路线较快发展尝试——冯如制造中国第一架飞机特点:起步晚、受列强排挤特点:起步晚、但发展较快 驿传制度是我国古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通讯手段。是在政府掌管下,利用固有道路或开辟专门要道并设置馆舍、驿站、人员、车马,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外国人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邮政代办所外国在华开办的客邮一律取消中国自办电报开端—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发展缓慢,30年代才得到改观邮政与电报 阿明在文物市场上见到一张邮票,邮票持有者告诉他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邮票—大龙票,出现于1838年,比英国黑便士还早,非常值得收藏。请你帮他判断这张邮票是真是假?中国最早的邮票—大龙票(1878年)电报总局迁移上海后的办公处所(位于今上海外滩中山东一路) 盛宣怀 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派盛宣怀为总办。它是中国最早设立的电报局。近代通讯晚清·电话机(这是中国最早使用的电话机) 早期的电话机 1881年,上海出现电话。图为电话局接线员。探究原因1.鸦片战争前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2.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5.维新派人士倡导女权运动,发起不缠足运动。6.外国传教士创办第一份中文报刊。9.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潮流,推动了近代婚姻的变革进程。4.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至此结束。3.民国期间,政府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8.西方电影技术传入中国,观影成为新式娱乐方式。7.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办报的热情空前提高……第二环节:揭示历史本质透视1:
引起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材料1:1640年,英国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此后一二百年,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这些西方国家疯狂地越洋抢滩,掠夺金钱,贩卖奴隶,开辟市场,建立殖民统治。
——岳麓版《历史必修(Ⅱ)》
材料2:受西方民主平等观念的影响, 伴随着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大业的进行,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革,晚清社会也呈现出平等化的时代特征。
——张恺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①外因: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②内因:政治:中国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或政府的推动。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思想: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材料1:在鸦片战争后的道光年间,享用洋货在上层社会已渐成时尚,到19世纪末,随着通商口岸增加到70余个,于是洋货消费遍及各阶层。
材料2:在19世纪50年代,香港、广州即有人模仿洋人打扮,华商更多有穿洋装者。戊戌时期康有为力倡“易服”。清亡后, 青年穿西服的人渐多起来。透视2: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有什么特点?由沿海到内陆
由上层到中下层
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
中西合璧1.说说他小时候如何穿衣打扮?
2.推测其管家在闲时如何打发时光?
3.想象他父亲的葬礼是何种情形?
4.他结婚时候新娘如何装扮?
5.他们结婚二十年后,大城市中知识女性是怎样装扮把自己嫁出去的?
6.他在浙江与同事见面时,是怎样打招呼的呢?
7.这一时期革命青年和摩登女郎如何打扮?小组合作
学习效果大检验李叔同简历:1880年出生于天津官宦家庭,1885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1898年他与茶商之女俞氏成婚,同年因被说是“康梁同党”,携眷奉母逃到上海。1905时,其母去世。1912年时,他在浙江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