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商丘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PDF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2-02 19:44:27

文档简介

2022—2023 学年下期第一次联考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7小题,每小题 3分,共 51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D
+ - - +
【解析】溶液中粒子浓度:c(Na )>c(CH3COO )>c(OH )>c(CH3COOH)>c(H )。
2.D
【解析】废旧电池中含有铅等重金属,会污染地下水,A错误;能构成电池的反应一定是氧

化还原反应,B错误;通入气体的电极也可能是正极,C错误;转移 1 mol e 时,消耗Mg、
Al的质量分别为 12g、9g,D正确。
3.C
【解析】称量药品时托盘天平要左物右码,A错误;定容时视线要与容量瓶刻度线保持相平,
B错误;滴定管读数要从上往下读,准确读数为 25.58 mL,D错误。
4.B
【解析】铜板打上铁铆钉,铁、铜与潮湿的空气形成原电池,铁比较活泼,铁更易被腐蚀,
A 错误;由于 Zn 为负极,碳棒为正极,故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锌通过导线流向正极碳

棒,B 正确;石墨电极为阳极,Cl 在阳极区放电产生 Cl2,用淀粉 KI 溶液检验;铁棒为阴
+
极,H 在阴极放电产生 H2,用试管收集后检验,C 错误;铅酸蓄电池充电的反应式为
电解
2PbSO4+2H2O Pb+PbO2+2H2SO4,硫酸的浓度逐渐增大,D错误。
5.B
【解析】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 S>0,A错误;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
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丙烯腈平衡产率降低,C错误;该反应中 O2转化为 H2O,O化合价
降低 2,每消耗 1.5 mol O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6 mol,D错误。
6.A
【解析】1分子 CH3Cl中含有 3个碳氢键,故标准状况下 22.4 L(1 mol)CH3Cl所含 C—H键
的数目为 3NA,A正确;4.6g钠为 0.2 mol,由 2Na+2H2O==2NaOH+H2↑可知,其与足量水充
分反应生成 0.1 mol氢气和 NaOH,但 NaOH还可与 Al反应生成 H2,故生成氢气的分子数大
2- -1
于 0.1NA,B错误;Cr2O7 在溶液中可发生水解,故 1 L 0.01 mol ·L K2Cr2O7溶液加水稀释
2-
时溶液中 Cr2O7 数小于 0.01NA,C 错误;氢氧化铁胶体中胶粒为很多氢氧化铁分子的聚集
体,故胶粒数目小于 0.01NA,D错误。
7.B
【解析】 H=生成物的相对总能量-反应物的相对总能量,根据物质的相对能量多少可以计
- 1
算 2CO(g)+O2(g)=2CO2(g) H=-566kJ·mol ,A 正确;CO(g)+H2O(g)=CO2(g)+H2(g)
-1
H=-41kJ·mol ,是放热反应,D正确;燃烧热指的是 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
化物放出的热量,H对应的产物是 H2O(l),B错误;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C正确。
8.C
- 2+ 2+
【解析】活泼金属铁做阳极,阳极反应式为 Fe-2e ==Fe ,①正确;电解过程中 Fe 可被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 第 1 页 (共 7 页)
3+
O2氧化生成 Fe ,且可与磷酸根离子生成沉淀,②正确;生成絮状 Fe(OH)3可吸附水中杂质,
有利于改善水质,③正确;根据图乙,初始 pH为 3时去除率接近 100%,④正确。
9.D
-1
【解析】该反应的 H=-162 kJ·mol <0,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逆反应为吸热反应,A正确;
升温,CH4的生成速率和消耗速率均增大,B正确;0~8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1 -1
v(H2)=4v(CH4)=4×0.4 mol/(1L×8min)=0.2 mol·L ·min ,C正确;应用三段式计算:
催化剂
CO  2 (g)+4H2 (g)  CH4 (g)+2H2O
始态/mol 1 4 0 0
转化/mol 0.4 1.6 0.4 0.8
平衡/mol 0.6 2.4 0.4 0.8
则平衡体系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 4.2 mol,CH4(g)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0.4 mol/4.2 mol=2/21,
D错误。
10.D
【解析】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故起始时实验②与实验
③的压强相等,实验①的压强是实验②与实验③的 3倍,则曲线 I对应实验①,且 m=3p,A
错误;实验①与实验②的温度相等,根据等效平衡可知,实验①与实验②最终会达到相同的
平衡状态,故曲线Ⅱ对应实验②,则曲线Ⅲ对应实验③,实验②与实验③充入的 Z一样多,
实验③比实验②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长,则 Z分解的反应是吸热反应,随反应的进行实验③
温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故正反应是放热反应,B错误;根据 pV=nRT,c、d 两点的压强
相同,V 相同,由于反应吸热,c 点的温度比 d 点低,则 c 点的气体物质的量更多,故气体
的总物质的量:nc>nd,C错误;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越低,平衡常数越大,故 b 点平衡
常数小于 c 点,D正确。
11.C
【解析】A 项,平衡不移动;B 项,碳在反应中失去电子作还原剂而非氧化剂;D 项,高锰
酸钾过量,颜色不会褪去,颜色变化不明显。
12.C
【解析】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①②③溶液,pH 的大小顺序应为③>①>②,A 错误;稀释相
-1
同倍数时,①②存在水解平衡,③中 pH 变化最大,B错误;与 25 mL 0.1mol·L 盐酸反应
后,①中为 NaHCO3和 NaCl溶液,②中为 CH3COOH和 NaCl溶液,③中为 NaCl溶液,pH
最大的是①,C正确;pH相同的三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大小顺序应为②>①>③,D错误。
13.A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稳定性与能量的关系。由 H2 ≠ H3可知双键位置不同,物质所具有的
能量不同,加氢放出的热量不同,所以碳碳双键加氢放出的热量与双键数目及双键位置都有
关系,A错误;能量越低越稳定, H2< H3说明单双键交替的两个碳碳双键有利于物质稳定,
B正确;苯分子若存在 3个双键,则 H4< H3,由图知 H4> H3且 3 H1< H4说明苯分子中
不存在三个完全独立的碳碳双键,C 正确;由 H3- H1<0 可知双键数目越多,加氢放出的
热量越多,由 H4- H3>0 可知苯分子比单双键交替的两个碳碳双键的结构更稳定,存在特
殊稳定性,D正确。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 第 2 页 (共 7 页)
14.C
-1
【解析】戊烷和 2-甲基丁烷的分子式相同,均为 C5H12,戊烷燃烧热为-3506.1 kJ·mol ,
-1
2-甲基丁烷燃烧热为-3504.1 kJ·mol ,即戊烷比 2-甲基丁烷能量高 2.0 kJ/mol,A正确;
28~36℃时,2-甲基丁烷为气体,戊烷为液体,升高温度时产物 2-甲基丁烷气化离开体系,
平衡正向移动,B正确;36~150℃时,戊烷平衡转化率减小,平衡逆向进行,反应平衡常数
减小,C错误;150℃时,反应物和产物均为气体且系数相等,增大压强,平衡不受影响,戊
烷的平衡转化率基本不变,D正确。
15.D
2+ 3+ 2+ - 3+
【解析】a极室应为 Fe 放电生成 Fe ,电极反应式为 Fe -e =Fe ;反应池中:
3+ 2+ +
2Fe +H2S=S↓+2Fe +2H ,故电极 a为阳极,A正确;进入电解池的溶质为 FeCl2和 HCl,B
+ - +
正确;b极室生成 H2,发生反应 2H +2e =H2↑,a极室 H 进入 b极室,C正确;由电子守恒
得,1 mol H2对应 1 mol S,所以生成 5.6 L H2(标准状况),理论上在反应池中生成 0.25 mol
S沉淀,D错误。
16.C
【解析】据题意分析,反应 H2(g)+I2(g) 2HI(g)达到平衡时,HI的物质的量为
1 mol,则 H2、I2的物质的量均为 1.5 mol。设密闭的刚性容器的容积为 V L,
1 2
2 ( )c (HI) V 1K = = = ,则其逆反应 2HI(g) H2(g)+I2(g),K=2.25,A错
c(H ) c(I ) 1.5 1.5 2.25
2 2 ×
V V
误;气体压强始终不变,无法用来判断平衡,B错误;生成物浓度瞬间减小,逆反应速率减
慢,C 正确;相当于多批次建立模型,保持等温等容,“多合一”,由于反应前后的气体计量
系数之和相等,平衡不移动,H2的百分含量不变,D错误。
17.D
【解析】向 NaHCO3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酸性增强,溶液 pH 逐渐减小,向 NaHCO3溶液
中滴加 NaOH溶液,溶液碱性增强,溶液 pH逐渐增大,因此 abc曲线为向 NaHCO3溶液中
滴加 NaOH溶液 ade曲线为向 NaHCO3溶液中滴加盐酸。a 点溶质为 NaHCO3此时溶液呈碱
- -
性,HCO3在溶液中电离使溶液呈酸性并抑制水的电离,HCO3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并
-
促进水的电离,由此可知,NaHCO3溶液中 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对水的电离产
-1
生促进作用,A 错误;由反应可知 c 点溶液为 0.025 mol·L 的 Na2CO3溶液,由质子守恒
- + -
有:c(HCO3 )+2c(H2CO3)+c(H )=c(OH ),B错误;由物料守恒可知,a 点溶液中
+ - 2-
c(Na )=c(HCO3 )+c(CO3 )+c(H2CO3),向 NaHCO3溶液中滴加盐酸过程中有 CO2 逸出,因此
+ - 2-
a→d→e过程中 c(Na )>c(HCO3 )+c(CO3 )+c(H2CO3),C错误;c 点溶液中
+ + -11.3 -1
c(H )+c(Na )=(0.05+10 )mol·L ,e 点溶液体积增大 1倍,此时溶液中
+ + -4.3 -1
c(H )+c(Na )=(0.025+10 )mol·L 因此 x>y,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 49 分)
18. 【答案】(8分)
(1)3.9 (2分)
- -
(2)10.5(2分) ClO +CO2+H2O=HClO+HCO3 (2分)
(3)2.7(2分)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 第 3 页 (共 7 页)
【解析】
+ -
(1)HClO H +ClO
0.4 mol/L 0 0
x x x
0.4 mol/L-x x x
2
x
= 4.0×10 8
0.4mol / L x
-4.5 + -4.5
x=4×10 mol/L pH= lgc(H )= lg4×10 =3.9
- -
(2)ClO +H2O HClO +OH
0.4 mol/L 0 0
x x x
0.4 mol/L-x x x
x2 k
= W
0.4mol / L x k(HClO)
-3.5 - -3.5
x=10 mol/L pOH= lgc(OH )= lg10 =3.5 pH=14 pOH=10.5
- -
由 k 值大小关系确定离子方程式为 ClO +CO2+H2O=HClO+HCO3
2- 2-
(3)BaSO4(s)+ CO3 (aq) BaCO3(s)+ SO4
c(SO2 ) k BaSO 10
k = 4
sp 4 1.0×10
= = ,生成 BaCO3沉淀 0.1mol 需 Na2CO3 0.1mol,保持平衡
c(CO2 3 ) kspBaCO3 2.6×10
9
0.1mol/L 1.0×10 10 2-
= ,c(CO )=2.6 mol/L
c(CO2 ) 2.6×10 9
3
3
2-
n(CO3 )=2.6 mol/L×1.0 L=2.6 mol,共计需 Na2CO3 2.7 mol。
19. 【答案】(12分)
(1)①(1分) 中间产物(1分)
(2)①将盛有实验用的各种溶液的试管全部放在同一水浴中加热,并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答水
浴加热亦给分,2 分)
②5.0(1分) 酸性强弱(1分) <5(1分)
(3)碱式(1分)
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 30 s内不恢复(2 分)
16.8 mL(2 分)
【解析】
-
(1)决速步骤应由慢反应决定,IO是反应过程中生成又消耗的物质,应为中间产物。
(2)①因要控制并保证在 39℃下进行,为便于控温,受热均匀,要将盛有实验用的各种溶
液的试管全部放在同一水浴中加热,并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②依据“控制变量”的原理,利用实验 A、C 中的数据,可知溶液的总体积为 21.0 mL,所
以实验 B 中 V=5.0 mL。C 组与 A 组对比只增加了 H2SO4的量,即增大酸的浓度,所以是
-
探究酸性强弱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 I在经酸化的溶液中易被空气氧化,所以酸性增强,反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 第 4 页 (共 7 页)
应速率应加快,时间应小于 A 组的 5 s。
(3)Na2S2O3溶液显碱性,应放在碱式滴定管中。吸收 O2后的溶液显蓝色,当滴定终点时
I2,被消耗完,蓝色褪去,所以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 30s 内
不恢复。
根据反应方程式:
2Na2S2O3+I2=Na2S4O6+2NaI
+ -
4H +4I +O2=2I2+2H2O
O2~2 I2~4Na2S2O3
1 4
-3
n(O2) 0.2 mol/L×15.00 mL×10
-4
n(O2)=7.5×10 mol
-4
V(O2)=7.5×10 mol×22.4 L/mol=16.8 mL
20. 【答案】(9分)
2 2 +
(1)阴(1分) SO3 -2e +H2O=SO4 +2H (2分)
(2)负极(1分)
+ 2+
(3)增大(1分) PbO2+4H +2e =Pb +2H2O(2分)
(4)151.5(2分)
【解析】
+
(1)a电极质量增加,电极反应式为 Ag +e =Ag,电池工作时,a电极为阴极,b电极为阳
2
极,Y电极为负极,X电极为正极,c电极为阴极,d电极为阳极,d电极上无气体放出,SO3
2 2 +
具有还原性,则 d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SO3 -2e +H2O=SO4 +2H 。
(2)充电时,Y电极接外电源的负极。
+ 2+ +
(3)放电时,X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PbO2+4H +2e =Pb +2H2O,消耗 H 生成 H2O,
pH增大。
2
(4)常规铅蓄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Pb-2e +SO4 =PbSO4,题给新型铅蓄电池的负极反应式
2+
为 Pb-2e =Pb ,因此均通过 1 mol电子时,两极质量差等于(0.5×96+0.5×207) g=151.5 g。
21.【答案】(10分)
(1)AD (2分)
(2)①b (2分)
②33.3%(2分)
5 5
5×10 Pa、210℃或 9×10 Pa、250℃(2分,答对 1个给 1分,全对得 2分)
4
(3) (2分)
27 p2
【解析】
(1)A.初始投料为H2和CO2,所以平衡前CO2浓度减小,CH3OH浓度增大,所以当 c(CH3OH)
与 c(CO)比值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 A 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气体
m(g)
的总质量 m(g)不变,恒容条件下,由 ρ = 知密度始终不改变,所以不能据此判断反应是
V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 第 5 页 (共 7 页)
1
否达到平衡,故 B错误;C.3v (H2)=v (CH3OH)= v (H2),则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说明正 逆 逆
3
该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故 C错误;D.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 n(g)改变、质量 m(g)
m(g)
不变的反应,由M = 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时,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故
n(g)
D正确;故答案为:AD;
(2)①由题意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其他条件相同时,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甲
醇的物质的量分数 x(CH3OH)减小,故图中对应等压过程的曲线是 b,故答案为 b;该反应为
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②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n(H2 ) = 3,设 CO2的起始量为 a mol,变化量为 b mol,则 H2的起始量为 3a mol,列三段
n(CO )
2
式计算如下:
3H2(g)+CO2(g) CH3OH(g)+H2O(g)
起始量/mol 3a a 0 0
变化量/mol 3b b b b
平衡量/mol 3a-3b a-b b b
b
当平衡时体系中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 x(CH3OH)=0.10,即 = 0.10,整理得
3a-3b+(a-b)+b+b
3b 5
a=3b,故 CO2的平衡转化率α = ×100% ≈ 33.3%,由曲线 b知,此时反应条件为 5×10 Pa、
b
5 5
210℃,由曲线 a知,此时反应条件为 9×10 Pa、250℃。故答案为:33.3%;5×10 Pa、210℃或
5
9×10 Pa、250℃;
(3)温度为 T时,向密闭恒容容器中充入 3 mol H2和 1 mol CO2的混合气体,此时容器内压
强为 4P,当 CO2的转化率为 50%时该反应达到平衡,即 CO2的变化量为 1 mol×50%=0.5 mol,
列三段式计算如下:
3H2(g)+CO2(g) CH3OH(g)+H2O(g)
起始量/mol 3 1 0 0
变化量/mol 1.5 0.5 0.5 0.5
平衡量/mol 1.5 0.5 0.5 0.5
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5+0.5+0.5+0.5)mol=3 mol,反应前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3)
3 1.5 1
mol=4 mol,则平衡压强为 4P× =3p,平衡时 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 ,CO2(g)、
4 3 2
0.5 1
CH3OH(g)、H2O(g)的物质的量分数均为 = ,则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3 6
1 1
(3p× )× (3p× )
p(CH OH) p(H O)
3 2 6 6 4 4Kp= = = ,故答案为 。
p(CO ) p3 (H ) 1 1
2
27p2 27 p
2 2 (3p× )× (3p× )3
6 2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 第 6 页 (共 7 页)
22. 【答案】(10分)
(1)提高浸取温度或搅拌(1分)
(2)磷酸根过量,可以减少铁的其他形式的沉淀,提高 FePO4的纯度(2分)
3+ 2+
将 Fe 还原成 Fe (1分)
(3)pH 偏大时,会生成 Fe(OH)3,使制备的 FePO4·2H2O 质量较差(2分)
2+ +
2Fe +2H3PO4+2H2O+H2O2=2FePO4·2H2O↓+4H (2分)
(4)≤2.78(2分)
【解析】
(1)提高副产物硫酸亚铁浸取速率,即增大反应速率,可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角度考虑,
即增大浓度、升高温度、增大接触面积等,可选择提高浸取温度或搅拌。
(2)根据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比值可知磷酸根过量,可以减少铁的其他形式的沉淀,提高
FePO4的纯度;由流程知加入碳酸锂和聚丙烯后生成磷酸亚铁锂,铁元素价态降低,故加入
3+ 2+
聚丙烯的作用是将 Fe 还原成 Fe 。
2+ 3+ 3+
(3)酸性条件下过氧化氢将 Fe 氧化成 Fe , Fe 易水解,pH 过大时主要生成氢氧化铁沉
2+
淀,产品质量较差。由流程图知,向滤液 2中加入磷酸、双氧水与 Fe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 +
生成磷酸铁晶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Fe +2H3PO4+2H2O+H2O2=2FePO4·2H2O↓+4H
3+ 3+ -5
(4)Fe 完全沉淀且不生成 Fe(OH)3沉淀,即 Fe 浓度≤10 mol/L,同时满足 Fe(OH) 3的
- K Fe(OH)sp [ 3 ] 2.16×10 39
Ksp,所以 c(OH )= 3 = 3 = 0.6×10
11 mol 1iL
c(Fe3+ ) 10 5
14
+ K 1×10 +
c(H )= W = =1.67×10 3 pH=-lg c(H )=2.78,故 pH≤2.78。
c(OH ) 0.6×10 11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 第 7 页 (共 7 页)2022—2023学年下期第一次联考
高二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0-16N-14Na-23Mg-24A1-27
S-32P%-20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2年3月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进行了“天宫课堂”授课活动。其中太空“冰雪
实验”演示了过饱和醋酸钠溶液的结晶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醋酸钠是强电解质
B.常温下,醋酸钠溶液的pH>7
C.该溶液中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可以促进醋酸钠晶体析出
D.溶液中粒子浓度:c(Na+)>c(CH,C00-)>c(CH,CO0H)>c(OH)>c(H+)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废旧电池可进行深埋处理
B.能构成电池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燃料电池中,通入气体的电极一定是电池负极
D.镁铝分别作电池负极,相同质量时铝释放的电子数比镁的多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MnO溶液,并用其测定某未知浓度的H2C,04溶液。完成以上实
验所选择的装置正确的是
选项
A
B
D
称量一定质量的
配制一定物质的堂浓度
量取20mL未知
用KMnO溶液滴定草酸滴
实验
KMnO,固体
的KMnOa溶液定容操作
浓度的草酸
定终点读数为26.42mL
装置
视线
27
2
4.关于下列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直流电源
H,0(水膜)
碳棒
铁样
Mn02糊
NH4C1糊
锌简
2SOa(aq)
饱和食盐水淀粉KI溶液
Ph0,(正极)P(负极)
A.铜板打上铁铆钉
B.工作时,电子由锌
C.电解饱和食盐水并检
D.电池充电过程中,硫酸浓
后,铜板更易被腐蚀通过导线流向碳棒验气体
度不断降低
高二化学试题第1页(共8页)
5.丙烯腈(G,H,N)是制备腈纶的单体。一种制备丙烯腈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g)+
NH,(g)+20,(g)C,H,N(g)+3H,0(g)△m=-515·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S<0
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C,H,N)·c(H,0)
c(CH6)·c(NH3)·c5(02)
C.其他条件相同,增大压强有利于提高丙烯腈的平衡产率
D.该反应每消耗1.5mol0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
6.设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推状况下,22.4 L CH CI中所含C-一H键的数目为3N
B.将4.6g钠用铝箔包裹并刺小孔,与足量水充分反应,生成H2的分子数为0.1N
C.1L0.01mol·L-'K,Cr20,溶液加水稀释时溶液中Cr20号数始终为0.01NA
D.含0.01 mol FeCl的饱和溶液与沸水作用制得的氢氧化铁胶体中,胶粒数目为0.01NA
7.已知298K时,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00
C,H,(g)
-52
0
Hg或08_0
C.H(g)
-84
·-1002
-110
CO(g)

-200
H,0(g)
--242
-300
H,0)
-286
C0,(g
400
-393
A.C0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0(g)+02(g)=2C02(g)
△H=-566kJ·mol-1
B.且2的燃烧热为△H=-242kJ·mol-
C.C2H6比C2H稳定
D.C0(g)+H20(g)=C02(g)+H2(g)是放热反应
8.已知铁的磷酸盐不溶于水,电解处理污水除磷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00
80
每60
-pH=3
40
-DH=5
暮20
H=7
-pH=11
PO
0102030405060
OH
时间/min
初始H值对电解除磷效果的芝响
图甲
图乙
①阳极反应式为Fe-2e=Fe2+
②沉积磷的反应中可能有:Fe3++PO}==FcPO,↓
高二化学试题第2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