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辛亥革命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辛亥革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3-09 12:0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山雨欲来风满楼,
武昌起义谱春秋。
立国行宪废帝制,
有花无果恨悠悠。一个偶然的事件
却点燃了一场必然发生的革命;
一个并不成熟的新生力量
却一举推翻几千年的陈旧制度;
一个用革命者血肉换取的政权
却最终拱手送给了反革命者;
一个充满悲壮和矛盾的故事……狭义:辛亥革命的概念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度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的总和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
的武昌起义广义:资产阶级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是历史
的必然吗?改革行不行? ——必然性
如果革命是必然,那需要哪些准备呢?
——可能性
革命的关键节点,锁定在1911年的武昌,
这里又有怎样的偶然性呢? ——偶然性
背景篇:山雨欲来风满楼必

性无能无耻必


资产阶级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是历史的必然吗?改革行不行?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要求冲破封建束缚。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必须推翻,新政和“预备立宪”骗局。改良道路的一再失败


性1、政治准备
2、思想准备
3、军事准备革命已是必然,还需要哪些准备呢?1、政治准备:
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并且组建了自己
的革命团体和政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时间、地点、领导、性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地反清起义简表 吴玉章回忆说:“无论光复会也好,华兴会也好,都缺乏明确而完备的纲领,更没有严密的组织,而且都受地方性的局限,不足以领导全国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这是中国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时间、地点、组成团体、纲领、刊物、性质等)2、思想准备:


b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思想a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2中心,3人物)3、军事准备:


湖北新军,……共有官兵一万六千人左右。事发前,除被端方带往四川和瑞澂派外各地的以外,剩下八千多人。这八千人中,纯粹的革命党人,有两千多;同情革命的,四千多;坚决“反革命”的,只有一千余人;其余,基本属于摇摆分子。
——《铁血华年--辛亥革命那一枪》  a、 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形势,积累经验b 、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宣传革命偶然性四川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
提供了机遇(导火线)革命的关键节点,锁定在1911年的武昌,这里又有怎样的偶然性呢? 必然性与偶然性必然性:历史发展不可改变的趋势
偶然性: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两者的关系:
没有完全的必然性
——没有完全设计好的辛亥革命
也没有纯粹的偶然性
——没有对湖北新军的革命动员, 就不会有武昌起义
必然性与偶然性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思考:武昌起义有没有建立全国性的政权?那用“谱春秋”来评价是否太高?过程篇:武昌起义谱春秋桂林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武昌起义后全国
15个省宣布独立,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丧钟为谁而鸣?成就篇:立国行宪废帝制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1912年1月1日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国旗:五色旗
国都:南京
性质: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1、立国:中华民国的建立五色旗2.行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部分内容:
第一章 “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 “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第三章 “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章 “国务员”,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六章 “法院”,规定:“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思考:
(1)第一章的主权归属有何特点?
(2)第二章中体现了哪些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观念?
(3)第三、四、五、六章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原则?
(4)第五章体现了什么制度主权在民自由平等责任内阁三权分立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内容: 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2)性质:①主权在民
②各民族一律平等
③三权分立
④责任内阁制 (3)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直接)
维护共和制度(根本)(4)意义:3、废帝制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清王朝宣告结束。结局评价篇:有花无果恨悠悠 想一想: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阵营承受着哪些压力? 结局:
辛亥革命的结局是什么?(在教材中找到表述)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为什么被窃取?(结合革命过程中隐藏的危机)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那么辛亥革命到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判断的依据是什么?革命任务是否完成——反帝反封建,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环环相扣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有花无果恨悠悠”1、何为 “有花”?
2、何为“无果”?
3、何为“恨悠悠”?
革命之花除了政治方面“立国行宪废帝制”之外,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一:“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

材料二: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材料三: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礼帽……

请回答:
以上三则材料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如何评价“有花无果恨悠悠”?1、有花推翻满清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社会性质。民族资产阶级终究无法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最后的胜利——那么,遗憾谁来弥补呢?
政治:经济:思想:风俗:国际: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主共和逐渐深入人心推动风俗文化的近代化。促进亚洲的觉醒,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反侵略斗争。2、无果3、恨悠悠没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没有真正实现民主共和。对于社会问题上,辛亥革命显得更为保守。(民生,女性参政等。)辛亥革命的遗憾谁来弥补?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1、“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巩固练习: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在于( )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真正实现了民主共和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