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高二数学文科期末综合复习2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原命题:若a+b≥2,则a,b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则原命题与其逆命题的真假情况是( )
A.原命题真,逆命题假 B.原命题假,逆命题真
C.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真命题 D.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假命题
2.设点,则“且”是“点在直线上”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设,集合是奇数集,集合是偶数集.若命题,则( )
A. B.
C. D.
4.集合A={2,3},B={1,2,3},从A,B中各取任意一个数,则这两数之和等于4的概率是( )
A. B. C. D.
5.四名同学根据各自的样本数据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求得回归直线方程,分别得到以下四个结论:
① y与x负相关且; ② y与x负相关且;
③ y与x正相关且; ④ y与x正相关且.
其中一定不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④
6. 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输出的结果是( )
A.3 B.11 C.38 D.123
7.已知椭圆G的中心在坐标原点,长轴在x轴上,离心率为,且椭圆G上一点到其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12,则椭圆G的方程为( )
A.+=1 B.+=1
C.+=1 D.+=1
8.点是抛物线上一点,到该抛物线焦点的距离为,则点的横坐标为( )
A.2 B. 3 C. 4 D.5
9.有一个容量为66的样本,数据的分组及各组的频数如下:
[11.5,15. 5) 2 [15.5,19.5) 4 [19.5,23.5) 9 [23.5,27.5) 18
[27.5,31.5) 11 [31.5,35.5) 12 [35.5,39.5) 7 [39.5,43. 5) 3
根据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大于或等于31.5的数据约占( )
A. B. C. D.
10.双曲线的顶点到其渐近线的距离等于( )
A. B.1 C. D.
11.如图面积为4的矩形ABCD中有一个阴影部分,若往矩形ABCD投掷1000个点,落在矩形ABCD的非阴影部分中的点数为400个,试估计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B. C. D.
12.为坐标原点,为抛物线的焦点,为上一点,若,则的面积)( )
A. B. C. D.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最简答案填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13.已知P:|x-a|<4;q:(x-2)(3-x)>0,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a的取值范围为 .
14.一位同学种了甲、乙两种树苗各1株,分别观察了9次、10次后,得到树苗高度的数据的茎叶图如图 (单位:厘米),则甲、乙两种树苗高度的数据的中位数之和是________.
15.设F1,F2是双曲线C, (a>0,b>0)的两个焦点.若在C上存在一点P.使PF1⊥PF2,且∠PF1F2=30°,则C的离心率为___________.
16.将长为的棒随机折成3段,则3段能构成三角形的概率为 .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题满分10分)已知;不等式恒成立,若是的必要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8.(本题满分12分) 为征求个人所得税修改建议,某机构对居民的月收入调查了10000人,并根据所得数据画了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每个分组包括左端点,不包括右端点,如第一组表示收入在[1000,1500).
(1)求居民月收入在[3000,4000)的频率;
(2)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估算样本数据的中位数;
(3)为了分析居民的收入与年龄、职业等方面的关系,必须
按月收入再从这10000人中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100人作
进一步分析,则月收入在[2500,3000)的这段应抽多少人?
19.(本题满分12分)在某次测验中,有6位同学的平均成绩为75分.用xn表示编号为n(n=1,2,…,6)的同学所得成绩,且前5位同学的成绩如下:
编号n
1
2
3
4
5
成绩xn
70
76
72
70
72
(1)求第6位同学的成绩x6,及这6位同学成绩的标准差s ;
(2)从前5位同学中,随机地选2位同学,求恰有1位同学成绩在区间(68,75)中的概率.
20.(本题满分12分) 设椭圆C:+=1(a>b>0)过点(0,4),离心率为.
(1)求C的方程;(2)求过点(3,0)且斜率为的直线被C所截线段的中点坐标.
21.(本题满分12分)已知圆C过定点F,且与直线x=相切,圆心C的轨迹为E,曲线E与直线l:y=k(x+1)(k∈R)相交于A、B两点.
(1)求曲线E的方程;(2)当△OAB的面积等于时,求k的值.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可以考虑原命题的逆否命题,即a,b都小于1,则a+b<2,显然为真.原命题的逆命题,即a,b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则a+b≥2,为假,如a=1.2,b=0.2,则a+b<2.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逻辑中充要条件的判定.因为点(2,-1)代入直线方程,不符合方程,反过来也不成立。故选D
3、【答案】C 【解析】改量词,否结论
4.【答案】B 【解析】从A,B中各取任意一个数,共有种。满足两数之和等于4的有(2,2),(3,1)两种,所以两数之和等于4的概率是,选B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与回归直线方程的关系。①因为y与x负相关,所以回归系数小于0,所以①错误。排除BC. ④因为y与x正相关,所以回归系数大于0,所以④不正确,所以选D.
6.【答案】B 【解析】该程序框图是当型循环结构,由程序框图可知,第一次循环,a=12+2=3;第二次循环,a=32+2=11;
当a=11时,a<10不成立,输出a=11,故选B.
7.【答案】C 【解析】依题意设椭圆G的方程为+=1(a>b>0),∵椭圆上一点到其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12,∴2a=12,∴a=6.∵椭圆的离心率为,∴=,∴=,解得b2=9,∴椭圆G的方程为+=1.
8、【答案】B【解析】抛物线的准线为,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可知,到该抛物线焦点的距离等于到该准线的距离,即,所以,即点的横坐标为3.
9.【答案】C【解析】根据各组数据有==,所以选C.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双曲线的性质.因为双曲线的两个顶点到两条渐近线的距离都相等,故可取双曲线的一个顶点为,取一条渐近线为,所以点到直线的距离为.
11、【答案】B 【解析】由几何概型知 知选B
12.【答案】C 【解析】抛物线的焦点,准线方程为。因为,所以,即,所以,即。所以的面积为,选C.
13.【答案】
14.【答案】52 【解析】 根据茎叶图可得,观察甲树苗9次得到的树苗高度分别为:19,20,21,23,24,31,32,33,37;观察乙树苗10次得到的树苗高度分别为:10,10,14,24,26,30,44,46,46,47,则甲树苗高度的中位数为24,乙树苗高度的中位数为=28,因此两数之和为24+28=52.
15.【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方程和性质。不妨设点P位于双曲线的右支上,因为,PF1⊥PF2,所以。由双曲线的定义可知,,即,所以C的离心率为,
16.【答案】【解析】设A= “3段构成三角形”,x,y分别表示其中两段的长度,则第3段的长度为.则实验的全部结果可构成集合,要使3段构成三角形,当且仅当任意两段之和大于第三段,故所求结果构成的集合
所求的概率为
17.解:,即,……3分
是的必要条件,
是的充分条件,……5分不等式对恒成立,
对恒成立, ……7分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10分
18、解: (1)居民月收入在[3000,4000)的频率为
(0.0003+0.0001)×500=0.2. ………………………3分
(2)∵0.0002×500=0.1,0.0004×500=0.2,
0.0005×500=0.25,
且0.1+0.2+0.25=0.55>0.5,
∴样本数据的中位数应在[2000,2500)内,
即样本数据的中位数为
2000+=2000+400=2400(元).………………………7分
(3)居民月收入在[2500,3000)的频率为0.0005×500=0.25,
∴这10000人中月收入在[2500,3000)的人数为0.25×10000=2500(人),
从这10000人中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100人,则居民月收入在[2500,3000)的这段应抽取的人数为100×=25(人).………………………12分
19.解: (1)∵=75,
∴x6=6×75-70-76-72-70-72=90,
s2=(52+12+32+52+32+152)=49,
∴s=7. ……………………………………………………………………6分
(2)从5位同学中随机选取2位同学,共有如下10种不同的取法:
{1,2},{1,3},{1,4},{1,5},{2,3},{2,4},{2,5},{3,4},{3,5},{4,5}.
选出的2位同学中,恰有1位同学的成绩位于(68,75)的取法共有如下4种:
{1,2},{2,3},{2,4},{2,5},
故所求概率为 .……………………………………………………………12分
20.解: (1)将(0,4)代入椭圆C的方程得=1,∴b=4. ………1分
又e==得=,即1-=,∴a=5,………3分
∴C的方程为+=1. …………4分
(2)过点(3,0)且斜率为的直线方程为y=(x-3),…………6分
设直线与C的交点为A(x1,y1),B(x2,y2),
将直线方程y=(x-3)代入C的方程,得
+=1,
即x2-3x-8=0. …………………………8分
解得x1=,x2=,
∴AB的中点坐标==,…………10分
==(x1+x2-6)=-.
即中点为.………………12分
21. 解: (1)由题意,点C到定点F和直线x=的距离相等,
∴点C的轨迹方程为y2=-x. ………………4分
(2)由方程组消去x后,
整理得ky2+y-k=0. ………………6分
设A(x1,y1),B(x2,y2),
由韦达定理有y1+y2=-,y1y2=-1. ……………7分
设直线l与x轴交于点N,则N(-1,0).…………8分
∵S△OAB=S△OAN-S△OBN=|ON||y1|-|ON||y2|,
=|ON||y1-y2|=·1·
=.
∵S△OAB=,所以=,………10分
解得k=±.………………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