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三首》之《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课件+课时练

文档属性

名称 3《古诗三首》之《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课件+课时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2 21:42:19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部编版小学语
文六年级上册
十五夜望月
王建(768-825):
唐代著名诗人,颍(y nɡ)川(今河南许昌)人。与张籍齐名,被世人称“张王”。王建出身寒微,从军走马十三年,晚年曾任陕州司马,有《王司马集》。
走近作者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自读提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


[唐] 王 建
读诗时,你的脑海中想到了哪个词?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作者看到的
听到的
作者感受到的
“树栖鸦”应该是作者听到的,它衬托了什么?
以动衬静,让夜显得更加宁静。
中庭地白树栖鸦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看到“地白”你会想起李白的哪句诗?
冷露无声湿桂花
“冷”除了表现月夜的冷清,还表现了什么?
作者的心也是清冷的。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字面无“月”却暗藏着“月”,你发现了吗?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宋之问
地白 树栖鸦 桂花
你能读懂诗人的心吗?哪个字是全诗的中心?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尽”,全、都 。都在望。
秋天的情思,这里指诗人
的思绪。
“谁家”就是“谁”的意思。“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
作者将感情寄托于 ,表达了作者_________ 之情。
月亮
思念故乡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是一个疑问句,诗人是真的“不知”还是知而不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不知秋思在谁家。
不知秋思到谁家。
对比读一读,体会“落”字用法的精妙之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
美人去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 《月下独酌》)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出塞》)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意象
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十五夜望月》。
收集有关月亮的诗歌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望月(景)
抒怀(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板书设计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写了哪些传统习俗?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查找资料了解一下。
《寒食》这首诗写寒食节禁止烟火,吃冷食的传统习俗;《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传统习俗。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了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村居》写了春季放风筝的习俗;《元日》则写了春节饮屠苏酒,插桃符的习俗……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十五夜望月
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栖、鸦”2个生字,注意“栖”字右面是“西”,不要加横。“鸦”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
  2.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能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习俗,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到中秋,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唐朝诗人王建用他的神来之笔描写了思乡怀人的情绪,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十五夜望月》。(板书:《十五夜望月》)
二、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1.王建,唐代著名诗人,颍(y nɡ)川(今河南许昌)人。与张籍齐名,被世人称“张王”。王建出身寒微,从军走马十三年,晚年曾任陕州司马,有《王司马集》。
2. 认真读三遍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准字音。
指名读古诗。指导“栖”的读音:qī,组词,在诗句中的意思:指鸟停在树上。
2.读出节奏
指名说一说:你是如何划分节奏的?
请按照223的节奏再来读一读。评价。
3.教师范读
诗歌不但要注意节奏美,还讲究韵律美。请大家听一听老师读,再说一说:你听出了什么?
“鸦、花、家”这三个字就是这首诗的韵脚,找到了韵脚,我们在读的时候稍微拉长一点,古诗的味道就出来了。自己练习读两遍;同桌相互读一读。
4.读出韵律
师生合作读一读,学生读前四字,老师读后三字,诗题和作者一起读。互换一下,这次老师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诗题作者一起读。
三、品——对话·意境美
1.读古诗,不但要注意节奏、韵脚,更要注意你自己在读诗时的那份感觉。
说一说,读此诗时,你脑海中想到了哪个词?
预设:孤独、寂静、思念……
3. 聚焦前两句诗,对比思考,你读“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时候,有这种感觉吗?
4.这两句诗中的哪个词带给你“幽静”的感觉呢?请再静静地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圈出这个词。
预设:冷露无声、树栖鸦。
5. “树栖鸦”应该是作者听到的,它衬托了什么?回忆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白与“树栖鸦”一样,都是以动衬静,更能表现出月夜的寂静。
6.指导读第一句,读出幽静的感觉。
生齐读第一句。
7.结合注释说一说“地白”是什么意思?看到“地白”你会想起李白的哪句诗?
8.夜很深了,月光如水,鸟儿入眠,诗人在庭院里感受到了什么呢?冷露无声湿桂花。 “冷”除了表现月夜的冷清,还表现了什么?,还表现了什么?
文字也是有温度的。在二十四节气中,中秋处于秋分时节,白露之后,寒露之前,也正是桂花开放的时候,正所谓“白露挂枝头,花湿好个秋”。让我们把这种感觉带进诗里,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诗吧。
生齐读诗句: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9.诗题是《十五夜望月》,前两句写景,字面无“月”却暗藏着“月”。你发现了吗?和同桌讨论一下吧。
交流:地白、树栖鸦、桂花。
唐代诗人宋之问有诗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四、悟——对话·表达美
1.月出东山,诗人在望;桂枝湿露,诗人在望;夜深人静,诗人还在望。诗人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呢?你能读懂诗人的心吗?哪个字是全诗的中心?指导朗读后两句诗。
诗人在思念谁呢?是他一个人在思念吗?作者将感情寄托于月亮,表达了思念家乡之情。
这是一个疑问句,诗人是真的“不知”还是知而不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诗人明明是自己想念亲友,却不去直接诉说自己的思念之情。在疑问中,将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2.你有过思念亲人的感受吗?诗人们如何写“秋思”呢?
像这样直白地毫不掩饰地抒发自己感情的表达叫直抒胸臆,又叫直接抒情,但王建却没有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像这样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而是用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来表达,叫间接抒情,读起来更加委婉含蓄,更易打动人心。
3.距离王建写《十五夜望月》的一千多年过去了,到了清康熙四十四年,这首诗被收录进《全唐诗》,最后一句诗中的“落”被写成了“在”,还有人改成“到”,你认为哪个字好?
一个“落”字,不同凡响,仿佛那“秋思”伴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似的。一个“落”字,把天上月、望月人、心中情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唯美的画面。 “在”字只表明了结果和状态,少了那种意境美。
4.男女合作读诗句;试着背。尝试完整背诵整首诗。
五、拓——对话·情结美
1.识月亮意象:团圆、思乡、怀远……
在中国人眼里,月亮从来都不是一颗普通的星球。自古以来,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都赋予了她深刻的文化内涵。这就是中国人的“月亮情节”,也是文学中的“意象”,顾名思义就是意念中的物象。在你的意念中,月亮代表着什么呢?
2.读诗句,说说月亮代表着什么?(大屏幕出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
同学们,在炎黄子孙的心中,月亮是团圆,是思乡,是怀远;在中华游子的心中,月亮是亲人,是故乡,更是祖国。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人将自己的思乡之愁、思亲之情寄往那皎皎明月了呢?(大屏幕出示)
南北朝时的诗人谢庄在《月赋》里叹:隔千里兮共明月。
到了唐朝,更多的人在望月,读诗句——(大屏幕出示)
到了宋朝,人们依然在望月,读诗句——(大屏幕出示)
直到今天,我们还在望月!天空的明月还是那轮明月,阴晴圆缺,周而复始。正如我们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晚,月亮依然会升起,当我们再次抬头仰望时,一定会想起一个人——王建,一定会吟诵一首诗——《十五夜望月》,一起背诵这首诗。
3.课下作业:
中华文化从未断流,中华经典永远流传!课下请继续收集有关月亮的诗歌,进一步感受祖国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十五夜望月
1.字正腔圆读古诗。(将错误的读音画去)
中庭 / 地白 / 树栖(xī qī)鸦(yā yá ),
冷(lěn lěng )露(lù lòu)无声 / 湿桂花。
今夜 / 月明 / 人尽(jìn jìng )望,
不知 / 秋思(shī sī)/ 落谁家。
2.“十五夜”指的是_______节的夜晚,中国历代有_______的习俗。
3.分辨孪生兄弟。(组词)
鸦( ) 庭( ) 栖( )
鸭( ) 廷( ) 晒( )
4.诗意再现。(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走进《十五夜望月》。
①作者在诗中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秋思”一词告诉我们,诗人描写的是___________天的景物。
②“秋思”是一种清冷、孤寂,思念感怀的情绪,这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等词可以看出。“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疑问,我们很难作出具体的回答,但通过读诗,我们可以想象到有一个人一定是思绪满怀的,他就是________________。
6.阅读冲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你知道这首诗写得是什么节日的事吗?当时有什么风俗?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人们写文章表达思念情感时引用上面诗句最多的是哪一句?

参考答案:
1.画去: 第一个 第二个 第一个 第二个 第二个 第一个
.中秋 赏月吃月饼
3.乌鸦 庭院 栖息
鸭子 宫廷 晒伤
4.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
5.①庭院 月光 树木 乌鸦 露水 桂花 秋
②冷 白 无声 作者王建
6.①重阳节 插茱萸 登高
②表达了独自外在的游子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